XML 是一種標記語言,用於描述資料的結構和內容。它允許開發者建立自己的標籤,並以結構化的方式組織和儲存資訊。本文將深入探討 XML 的編碼原理,包括 Unicode 與東南亞文字的整合、ISO 語言和國家編碼標準的應用,以及 XML、TEI 和 CDL 在自然語言處理中的應用。同時,我們也會介紹 XML Schema 的基礎結構,包括元素和複合型別的定義,以及如何使用 XML Schema 來驗證 XML 檔案的結構。最後,我們將探討 XML 檔案的組成部分,例如 XML 宣告、根元素、子元素、屬性和文字內容,並提供一個簡單的 XML 檔案範例和對應的 XML Schema 範例。

編碼原理

我們將使用越南語的組合字元來編碼文字資訊。越南語的組合字元是一種特殊的Unicode字元,用於表示語音的變化。例如,字元 “ă” 可以被編碼為單個Unicode字元 “ă” 或基礎字元 “a” 後面跟著組合字元 “̄”。

編碼規則

我們將使用以下編碼規則:

  • 組合字元 “ă” 被編碼為單個Unicode字元 “ă”(活躍位,值 1)
  • 基礎字元 “a” 後面跟著組合字元 “̄” 被編碼為分解序列(非活躍位,值 0)
  • 大寫拉丁字母字元被編碼為 5 位二進位制數:
  • 值 1-26 對應於字母 “A”-“Z”
  • 值 0 對應於空格
  • 值 27 和 28 對應於 “Message Start” 和 “Message End”
  • 值 29、30 和 31 被忽略

通路和載體

在隱寫術術語中,越南語的Unicode編碼文字將作為我們的通路。載體將是我們使用組合字元的選擇,有效載荷將是一串大寫拉丁字母字元和空格,從 “Message Start” 開始,到 “Message End” 結束。

任務

  1. 開啟越南語版的《世界人權宣言》(UDHR)並將文字複製到一個檔案中,命名為 udhr-viet.txt
  2. 寫一個Python程式來計算最大有效載荷字串的字元數(通路的容量)。
  3. 寫一個Python程式來重寫通路,將字串 “BAD WOLF” 隱藏其中。
  4. 寫一個Python程式來從通路中提取有效載荷。

練習

  1. 該隱寫術操作的密度是多少?即,需要多少通路字元來編碼一個有效載荷字元?
  2. 《白鯨》(Moby Dick)有多少頁?需要多少越南語資料來編碼整本章?越南語維基百科(作為一個檔案)是否足夠來編碼簡化版的《白鯨》?

Unicode與東南亞文字的實作

Unicode是一個全球通用的字元編碼標準,旨在統一各種語言和文字的表示方式。在東南亞地區,許多語言使用自己的文字系統,例如泰語、 高棉語、緬甸語等。這些文字系統都源自古代的婆羅米文字,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地區發展出了自己的文字特點。

Unicode對泰語和高棉語的實作

泰語和高棉語是東南亞地區兩種重要的語言,兩者的文字系統都源自婆羅米文字。然而,在Unicode的實作中,泰語和高棉語的處理方式略有不同。泰語的Unicode編碼範圍是U+0E00–U+0E7F,而高棉語的編碼範圍是U+1780–U+17FF。

泰語的實作中,Unicode使用了一種稱為「組合字元」的方法來表示泰語的聲調和發音。這種方法可以精確地表示泰語的複雜發音和聲調變化。另一方面,高棉語的實作中,Unicode使用了一種稱為「基礎字元」的方法來表示高棉語的基本字元和聲調。

Unicode對簡體和繁體中文的處理

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是兩種不同的中文書寫系統。簡體中文是在20世紀中期由中國政府推行的,目的是簡化中文書寫和提高識字率。繁體中文則是傳統的中文書寫系統,仍然被使用在臺灣、香港和其他地區。

Unicode對簡體和繁體中文的處理方式是將兩者視為不同的字元集。簡體中文的Unicode編碼範圍是U+4E00–U+9FFF,而繁體中文的編碼範圍是U+3400–U+4DBF。這意味著簡體和繁體中文的字元在Unicode中是不同的,儘管兩者可能代表相同的意思。

Unicode和維基百科的中文處理

維基百科是一個全球性的百科全書專案,支援多種語言,包括中文。維基百科對簡體和繁體中文的處理方式是使用不同的維基百科版本。簡體中文維基百科和繁體中文維基百科是兩個獨立的版本,各自使用不同的字元集和書寫系統。

圖表翻譯:
  graph LR
    A[Unicode] --> B[泰語]
    A --> C[高棉語]
    A --> D[簡體中文]
    A --> E[繁體中文]
    B --> F[組合字元]
    C --> G[基礎字元]
    D --> H[簡體中文維基百科]
    E --> I[繁體中文維基百科]

內容解密:

上述程式碼使用Mermaid語法繪製了一個圖表,展示了Unicode對泰語、 高棉語、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的實作方式。圖表中,Unicode是核心節點,分別連線到泰語、 高棉語、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的節點。每個節點都有自己的特點,例如泰語使用組合字元,高棉語使用基礎字元,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分別有自己的維基百科版本。這個圖表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Unicode對不同語言和文字的實作方式。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對語言和國家的編碼標準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為了方便全球通訊和資料交換,制定了一系列的標準來代表國家和語言的名稱。其中,ISO 3166-1:2006規定了國家的編碼標準,使用兩個字母的程式碼來代表每個國家。例如,中華民國(臺灣)的程式碼是"TW",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程式碼是"CN"。

語言的編碼標準則分為三部分:ISO 639-1:2002規定了語言的兩個字母程式碼,例如英語的程式碼是"en",而中文的程式碼是"zh";ISO 639-2:1998規定了語言的三個字母程式碼,例如英語的程式碼是"eng",而中文的程式碼是"chi";ISO 639-3:2007則提供了一個更為全面性的語言編碼標準,使用三個字母程式碼來代表每種語言,例如英語的程式碼是"eng",而中文的程式碼是"cmn"。

此外,ISO 639-5:2008規定了語言家族和語言群體的編碼標準,使用三個字母程式碼來代表每個語言家族或語言群體。例如,印歐語系的程式碼是"ine",而漢藏語系的程式碼是"sino"。

這些標準的制定和使用對於全球通訊和資料交換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多語言和多文化的環境中。同時,研究人員和學者也在不斷地探索和發展新的語言和國家編碼標準,以滿足日益複雜的全球通訊需求。

技術實作

在實際應用中,語言和國家的編碼標準可以使用多種技術來實作。例如,使用Python語言可以輕鬆地實作語言和國家的編碼和解碼。以下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 定義語言和國家的編碼標準
language_codes = {
    "en": "英語",
    "zh": "中文",
    # ...
}

country_codes = {
    "TW": "中華民國(臺灣)",
    "CN":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

# 實作語言和國家的編碼和解碼
def encode_language(language):
    return language_codes.get(language, "未知語言")

def decode_language(code):
    for language, name in language_codes.items():
        if language == code:
            return name
    return "未知語言"

def encode_country(country):
    return country_codes.get(country, "未知國家")

def decode_country(code):
    for country, name in country_codes.items():
        if country == code:
            return name
    return "未知國家"

# 測試語言和國家的編碼和解碼
print(encode_language("en"))  # 輸出:英語
print(decode_language("en"))  # 輸出:英語
print(encode_country("TW"))  # 輸出:中華民國(臺灣)
print(decode_country("TW"))  # 輸出:中華民國(臺灣)
圖表翻譯:
  graph LR
    A[語言和國家的編碼標準] --> B[ISO 3166-1:2006]
    B --> C[國家的編碼標準]
    A --> D[ISO 639-1:2002]
    D --> E[語言的編碼標準]
    A --> F[ISO 639-2:1998]
    F --> G[語言的三個字母程式碼]
    A --> H[ISO 639-3:2007]
    H --> I[語言的全面性編碼標準]
    A --> J[ISO 639-5:2008]
    J --> K[語言家族和語言群體的編碼標準]

內容解密:

語言和國家的編碼標準是全球通訊和資料交換的基礎。透過使用這些標準,我們可以方便地進行語言和國家的編碼和解碼,從而實作全球通訊和資料交換的需求。同時,研究人員和學者也在不斷地探索和發展新的語言和國家編碼標準,以滿足日益複雜的全球通訊需求。

XML、TEI和CDL在自然語言處理中的應用

自然語言處理(NLP)是一個多學科領域,涉及電腦科學、語言學和認知科學等。其中,XML(可擴充套件標記語言)是一種重要的工具,用於表示和交換資料。在本章中,我們將探討XML、TEI(文字編碼倡議)和CDL(中國描述語言)在NLP中的應用。

XML簡介

XML是一種標記語言,用於描述資料的結構和內容。它的設計目的是簡單、通用和易於使用。XML檔案由元素、屬性和文字內容組成。元素是XML檔案的基本單位,用於描述資料的結構和內容。屬性是元素的附加資訊,用於描述元素的特性。文字內容是元素的內容,用於描述資料的值。

TEI簡介

TEI(文字編碼倡議)是一個開源的XML應用,用於編碼和交換文字資料。TEI的目的是提供一個標準化的方式,用於表示和交換文字資料,特別是用於人文學科的研究。TEI的核心是TEI標記語言,一種根據XML的標記語言,用於描述文字的結構和內容。

CDL簡介

CDL(中國描述語言)是一種用於描述中國文獻和文化資料的XML應用。CDL的目的是提供一個標準化的方式,用於表示和交換中國文獻和文化資料,特別是用於中國學研究。CDL的核心是CDL標記語言,一種根據XML的標記語言,用於描述中國文獻和文化資料的結構和內容。

XML、TEI和CDL在NLP中的應用

XML、TEI和CDL在NLP中的應用包括:

  • 文字編碼和交換:XML、TEI和CDL可以用於編碼和交換文字資料,特別是用於人文學科的研究。
  • 資料分析和處理:XML、TEI和CDL可以用於分析和處理文字資料,特別是用於NLP的任務,如文字分類、情感分析和機器翻譯。
  • 知識圖譜構建:XML、TEI和CDL可以用於構建知識圖譜,特別是用於中國文獻和文化資料的研究。
內容解密:

在本章中,我們探討了XML、TEI和CDL在NLP中的應用。XML是一種標記語言,用於描述資料的結構和內容。TEI是一個開源的XML應用,用於編碼和交換文字資料。CDL是一種用於描述中國文獻和文化資料的XML應用。這些工具的應用包括文字編碼和交換、資料分析和處理、知識圖譜構建等。

圖表翻譯:

以下是XML、TEI和CDL的關係圖:

  graph LR
    A[XML] -->|根據|> B[TEI]
    A -->|根據|> C[CDL]
    B -->|用於|> D[文字編碼和交換]
    C -->|用於|> E[中國文獻和文化資料]
    D -->|用於|> F[資料分析和處理]
    E -->|用於|> G[知識圖譜構建]

這個圖表展示了XML、TEI和CDL的關係,以及它們在NLP中的應用。

XML與檔案結構的描述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一種用於描述檔案結構和內容的標記語言。它與傳統的文字編輯器不同,後者只顯示檔案的原始內容,而XML則提供了一種方式來描述檔案的結構和格式。

XML的基本概念

XML根據明確的「內容」和「標記」的分離。這意味著XML檔案中的內容和標記是分開的,標記用於描述內容的結構和格式。XML使用了一套嚴格的規則來定義標記的語法和語義,包括三個特殊字元:小於號(<)、大於號(>)和與號(&)。

XML名稱

XML名稱是一個字串,用於作為元素、屬性和實體的名稱。XML名稱的定義如下:

  • 從一個字元開始,該字元可以是一個冒號、底線或任何書寫系統中的字母、音節或字。
  • 隨後可以跟隨零個或多個字元,包括上述字元、連字號、句點、數字、中點或組合標點符號。

XML標記型別

XML有七種標記型別,包括:

  1. 元素標記:以小於號(<)開始,以大於號(>)結束。例如:、
    等。
  2. 實體:以與號(&)開始,以分號(;)結束。例如:<、>等。
  3. XML宣告:一個必須在檔案開頭的標記,描述檔案的版本和編碼。例如:。
  4. DOCTYPE宣告:以結束,包含檔案型別定義(DTD)。

XML的應用

XML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包括資料交換、檔案格式、網頁開發等。它提供了一種標準化的方式來描述和交換結構化資料,使得不同系統和應用程式之間可以方便地分享和處理資料。

XML與檔案結構的關係

XML可以用來描述檔案的結構和內容,包括段落、標題、腳注、表格等。它提供了一種方式來標記檔案中的不同元素和屬性,使得檔案可以被方便地解析和處理。

XML的優點

XML有以下優點:

XML的缺點

XML也有一些缺點:

XML 基礎與抽象語法樹結構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一種用於表示和交換資料的標記語言。它的設計目的是讓不同系統之間可以交換資料,並且能夠被各種不同的應用程式所理解。

XML 基礎

XML 檔案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 元素(Elements):元素是 XML 檔案的基本構建單位。它由一個開始標籤(Opening Tag)和一個結束標籤(Closing Tag)組成,中間包含了元素的內容。元素可以巢狀在其他元素中,以表示資料之間的邏輯結構。
  2. 屬性(Attributes):屬性是元素的額外資訊,它由名稱和值組成。屬性用於提供額外的資訊,例如元素的型別、語言等。
  3. 註解(Comments):註解是用於提供額外資訊的文字,它不會被 XML 處理器解析。註解的開始和結束標籤分別是 <!---->
  4. 處理指令(Processing Instructions):處理指令是用於提供指令給 XML 處理器的標籤,它的開始和結束標籤分別是 <??>
  5. CDATA 區段(CDATA Sections):CDATA 區段是用於包含二進位制資料的區段,它的開始和結束標籤分別是 <![CDATA[]]>

抽象語法樹結構

當 XML 處理器讀取 XML 檔案時,它會建立一個抽象語法樹(Abstract Syntax Tree, AST)結構。AST 是一個樹狀結構,表示 XML 檔案的邏輯結構。AST 的節點可以是以下幾種型別:

  1. 元素(Elements):元素節點代表 XML 檔案中的元素,它包含了元素的名稱和內容。
  2. 屬性(Attributes):屬性節點代表元素的屬性,它包含了屬性的名稱和值。
  3. 註解(Comments):註解節點代表 XML 檔案中的註解,它包含了註解的文字。
  4. 處理指令(Processing Instructions):處理指令節點代表 XML 檔案中的處理指令,它包含了指令的文字。
  5. CDATA 區段(CDATA Sections):CDATA 區段節點代表 XML 檔案中的 CDATA 區段,它包含了 CDATA 區段的資料。

AST 的結構可以用以下的範例來表示:

這個範例可以被表示為以下的 AST 結構:

這個 AST 結構表示了 XML 檔案的邏輯結構,並且可以被用於進一步的處理和分析。

XML 基礎知識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一種用於表示和交換資料的標記語言。它是一種自我描述的語言,意味著它可以描述自己的結構和內容。

XML 元素

XML 元素是 XML 檔案的基本單位。它由一個開始標籤、內容和一個結束標籤組成。開始標籤和結束標籤之間的內容可以是文字、其他元素或兩者的組合。

例如:

這個元素的名稱是 winner,它有一個屬性 rank,其值為 1,內容是文字 Laure Thileman

XML 屬性

XML 屬性是用於描述元素的額外資訊。它由一個名稱和一個值組成,名稱和值之間用等號 (=) 分隔。

例如:

這個元素有一個屬性 rank,其值為 1

XML 名稱空間

XML 名稱空間是用於避免元素名稱衝突的機制。它允許你為元素和屬性指定一個唯一的名稱空間。

例如:

這個例子中,xhtml 是一個名稱空間的字首,它指向 http://www.w3.org/1999/xhtml 這個名稱空間。

XML 註解

XML 註解是用於新增額外資訊的機制。它由 <!----> 分隔。

例如:

XML 處理指令

XML 處理指令是用於指定如何處理 XML 檔案的機制。它由 <??> 分隔。

例如:

這個例子中,處理指令指定了 XML 檔案的版本和編碼。

XML 文位元組點

XML 文位元組點是用於表示文字內容的機制。它可以包含任意字元,包括 <>&

例如:

這個例子中,Laure Thileman 是一個文位元組點。

XML 實體

XML 實體是用於表示特殊字元的機制。它由 &; 分隔。

例如:

這些實體可以用於表示 <>& 這些特殊字元。

XML Unicode 字元

XML Unicode 字元是用於表示 Unicode 字元的機制。它由 &#x; 分隔。

例如:

這個例子中,&#x1F60A; 代表了 Unicode 字元 U+1F60A,😊。

XML 檔案的抽象語法樹和結構

XML 檔案可以被視為一個抽象語法樹(Abstract Syntax Tree, AST),其中每個節點代表一個元素、屬性或文字內容。這個樹狀結構使得 XML 檔案可以被輕鬆地解析和處理。

XML 檔案的組成部分

一個 XML 檔案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XML 檔案的特殊屬性

XML 檔案中有一些特殊的屬性,例如:

XML 檔案的組合性

XML 檔案可以被視為一個組合體(Composite),其中每個元素或屬性都是組合體的一部分。這個組合性使得 XML 檔案可以被輕鬆地擴充套件和修改。

XML 檔案的驗證

XML 檔案可以被驗證以確保其符合特定的語法規則。這個驗證過程可以使用 XML Schema 或其他驗證工具來完成。

XML Schema

XML Schema 是一個用於描述 XML 檔案結構的語言。它可以被用來驗證 XML 檔案是否符合特定的語法規則。XML Schema 檔案本身也是 XML 檔案,包含了對 XML 檔案結構的描述。

圖表翻譯:

  graph LR
    A[XML 檔案] --> B[檔案節點]
    B --> C[元素節點]
    C --> D[屬性節點]
    D --> E[文位元組點]
    E --> F[XML Schema]
    F --> G[驗證]
    G --> H[組合性]
    H --> I[XML 檔案]

這個圖表展示了 XML 檔案的抽象語法樹和結構,包括檔案節點、元素節點、屬性節點和文位元組點。它還展示了 XML 檔案的驗證過程和組合性。

XML 檔案簡介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一種用於儲存和傳輸資料的標記語言。它被設計用於儲存和傳輸資料,而不是像 HTML 一樣用於顯示資料。

XML 檔案結構

一個 XML 檔案由以下部分組成:

XML 檔案範例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 XML 檔案範例:

這個 XML 檔案有一個根元素 statement,其中包含一個 h1 元素和一個 ul 元素。ul 元素中包含兩個 li 元素,每個 li 元素中包含一個 place 元素。

XML Schema

XML Schema 是用於定義 XML 檔案結構的語言。它描述了 XML 檔案中允許的元素、屬性和資料型別。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 XML Schema 範例:

這個 XML Schema 定義了 statementh1ulliplace 元素的結構和屬性。

圖表翻譯:

  graph LR
    A[XML 檔案] --> B[XML Schema]
    B --> C[元素定義]
    C --> D[屬性定義]
    D --> E[資料型別定義]
    E --> F[XML 檔案驗證]

這個圖表描述了 XML 檔案、XML Schema、元素定義、屬性定義、資料型別定義和 XML 檔案驗證之間的關係。

XML Schema 基礎結構:元素與複合型別

在 XML Schema 中,xs:element 用於定義元素,而 xs:complexType 則用於定義複合型別。讓我們深入瞭解這些基本構建塊。

從技術架構視角來看,利用越南語組合字元進行資訊編碼的隱寫術方案,巧妙地將資料隱藏於Unicode文字中。分析其核心機制,可以發現方案的密度取決於越南語文字中可利用的組合字元數量,直接影響可嵌入資訊的容量。其優勢在於隱蔽性高,不易被察覺;然而,其技術限制也顯而易見,編碼效率低,需要大量的載體文字才能隱藏少量資訊。考量實務應用,此方案適用於對安全性要求極高,而對資訊容量要求不高的特殊場景。展望未來,隨著Unicode標準的演進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發展,更精巧的根據語言特性的隱寫術方案值得期待。玄貓認為,此技術方向在特定領域具備實用價值,但仍需突破容量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