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Logic 作為企業級應用伺服器,其安全性至關重要。本文除了涵蓋基本的安全設定,例如停用預設帳戶和密碼、啟用安全管理埠和 SSL 通訊之外,更深入探討如何使用 WebLogic 指令碼工具進行進階設定,包含 SSL/TLS 的組態、JDBC 資料來源的安全連線設定,以及 Node Manager 的 SSL 啟用方式。此外,文章也分析常見的 WebLogic 伺服器漏洞與威脅,例如跨站指令碼攻擊(XSS)、SQL 注入、跨站請求偽造(CSRF)、檔案包含漏洞等,並提供相應的防護策略和最佳實務。同時也探討了敏感資訊暴露、憑證保護不足、信任邊界違規等議題,並提供具體的預防措施,以提升 WebLogic 伺服器的整體安全性。
1. 停用預設帳戶和密碼
預設帳戶和密碼是攻擊者的首選目標,因此停用它們是非常重要的。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來停用預設帳戶和密碼:
wlst.sh $WL_HOME/common/tools/configureSecurity.py -removeDefaultConfig
2. 使用安全的管理埠
使用安全的管理埠可以防止未經授權的存取。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來啟用安全的管理埠:
wlst.sh $WL_HOME/common/tools/configureSecurity.py -securityModel=OPSS -defaultRealm -realmName=myrealm -adminPortEnabled=true -adminPort=9002 -sslEnabled=true -sslListenPort=9003
3. 啟用安全通訊
啟用安全通訊可以防止資料被竊聽和竊取。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來啟用安全通訊:
wlst.sh $WL_HOME/common/tools/configureSecurity.py -sslEnabled=true -sslListenPort=9003
內容解密:
以上命令是使用 Weblogic 的 configureSecurity.py
指令碼來進行安全設定。這些命令可以幫助您停用預設帳戶和密碼、使用安全的管理埠和啟用安全通訊。
圖表翻譯:
flowchart TD A[開始] --> B[停用預設帳戶和密碼] B --> C[使用安全的管理埠] C --> D[啟用安全通訊] D --> E[完成]
圖表說明:
以上圖表顯示了 Weblogic 安全強化的流程。首先,停用預設帳戶和密碼,然後使用安全的管理埠,最後啟用安全通訊。
其他安全設定
除了以上設定外,還有其他一些安全設定需要注意:
- 使用強密碼和帳戶鎖定機制
- 啟用稽核和日誌記錄
- 限制存取和使用最小許可權原則
- 定期更新和修補 Weblogic
內容解密:
以上設定可以幫助您提高 Weblogic 的安全性。使用強密碼和帳戶鎖定機制可以防止未經授權的存取,啟用稽核和日誌記錄可以幫助您偵測和回應安全事件,限制存取和使用最小許可權原則可以防止許可權過大,而定期更新和修補 Weblogic 可以幫助您修復已知的安全漏洞。
圖表翻譯:
flowchart TD A[開始] --> B[使用強密碼和帳戶鎖定機制] B --> C[啟用稽核和日誌記錄] C --> D[限制存取和使用最小許可權原則] D --> E[定期更新和修補 Weblogic] E --> F[完成]
圖表說明:
以上圖表顯示了 Weblogic 安全設定的流程。首先,使用強密碼和帳戶鎖定機制,然後啟用稽核和日誌記錄,然後限制存取和使用最小許可權原則,最後定期更新和修補 Weblogic。
WebLogic 伺服器安全加固
為了確保 WebLogic 伺服器的安全性,以下步驟提供了一個全面性的,涵蓋了 SSL/TLS 設定、JDBC 資料來源安全連線、限制 WebLogic 主控臺存取等方面。
1. 設定 SSL/TLS
為了啟用 WebLogic 伺服器上的 SSL/TLS 加密,需要使用 wlst.sh
指令並配合 configureSSL.py
指令碼。以下是設定 SSL/TLS 的基本步驟:
wlst.sh $WL_HOME/common/tools/configureSSL.py -action=create -identity keystore.jks -identity_pwd keystorepassword -trust keystore.jks -trust_pwd keystorepassword -hostName TLSv1.2 -keystoreType JKS -server SSL
2. 啟用安全的 JDBC 連線
為了保護 JDBC 資料來源的連線,需要使用 SecureJDBCDataSource.py
指令碼。以下是啟用安全 JDBC 連線的指令:
wlst.sh $WL_HOME/common/tools/config/jdbc/SecureJDBCDataSource.py myDataSource -user myuser -password mypassword -target myServer -trustStore myTrustStore.jks -trustStorePassword myTrustStorePassword -identityStore myIdentityStore.jks -identityStorePassword myIdentityStorePassword
3. 限制存取 WebLogic 主控臺
為了增強安全性,需要限制對 WebLogic 主控臺的存取。這可以透過在 $DOMAIN_HOME/config/fmwconfig/system-jazn-data.xml
檔案中新增 <security-constraint>
和 <login-config>
元素來實作。
<security-constraint>
<!-- 定義安全限制 -->
</security-constraint>
<login-config>
<!-- 設定登入組態 -->
</login-config>
圖表翻譯:
下面是使用 Mermaid 語法繪製的 WebLogic 安全加固流程圖:
flowchart TD A[開始] --> B[設定 SSL/TLS] B --> C[啟用安全的 JDBC 連線] C --> D[限制存取 WebLogic 主控臺] D --> E[完成安全加固]
這個流程圖展示了 WebLogic 伺服器安全加固的主要步驟,從設定 SSL/TLS 到限制存取 WebLogic 主控臺。
啟用 Node Manager 的 SSL 安全連線
為了確保 Node Manager 的安全性,我們需要啟用 Secure Sockets Layer (SSL)。以下是啟用 SSL 的步驟:
步驟 1:設定 Node Manager 的 SSL 引數
我們可以使用 configureNodeManager.py
指令碼來設定 Node Manager 的 SSL 引數。以下是設定 SSL 的命令:
$WL_HOME/common/tools/configureNodeManager.py \
-Dweblogic.management.username=myusername \
-Dweblogic.management.password=mypassword \
-Dweblogic.NodeManager.sslEnabled=true \
-Dweblogic.NodeManager.sslHostnameVerificationIgnored=true \
-Dweblogic.NodeManager.KeyStores=CustomIdentityAndJavaTrust
這個命令設定了 Node Manager 的 SSL 引數,包括啟用 SSL、設定使用者名稱和密碼、以及設定 KeyStore。
步驟 2:瞭解應用程式攻擊
在啟用 SSL 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些常見的應用程式攻擊,包括:
- 敏感資訊暴露:攻擊者可能會嘗試取得敏感資訊,例如使用者名稱和密碼。
- 插入敏感資訊:攻擊者可能會嘗試插入敏感資訊到傳送的資料中。
- 跨站請求偽造 (CSRF):攻擊者可能會嘗試偽造使用者的請求,以取得未經授權的存取權。
- 硬編碼密碼:攻擊者可能會嘗試使用硬編碼的密碼來取得存取權。
- 破解或風險加密演算法:攻擊者可能會嘗試使用破解或風險加密演算法來取得敏感資訊。
步驟 3:保護 Node Manager
為了保護 Node Manager,我們需要啟用 SSL 並設定正確的 KeyStore 和信任儲存。以下是啟用 SSL 的 Mermaid 圖表:
flowchart TD A[啟用 SSL] --> B[設定 KeyStore 和信任儲存] B --> C[保護 Node Manager]
圖表翻譯:
這個圖表顯示了啟用 SSL 和設定 KeyStore 和信任儲存的過程。首先,我們需要啟用 SSL,然後設定 KeyStore 和信任儲存。最後,Node Manager 會被保護起來。
內容解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設定 Node Manager 的 SSL 引數,包括啟用 SSL、設定使用者名稱和密碼、以及設定 KeyStore。然後,我們需要了解一些常見的應用程式攻擊,包括敏感資訊暴露、插入敏感資訊、跨站請求偽造、硬編碼密碼和破解或風險加密演算法。最後,我們需要啟用 SSL 並設定正確的 KeyStore 和信任儲存,以保護 Node Manager。
網路安全威脅與風險
在網路安全領域中,存在許多種類別的威脅和風險,對於保護網路系統和使用者資料的安全至關重要。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網路安全威脅和風險:
1. Insufficient Entropy
不充分的熵值可能導緻密碼或金鑰過於容易被猜測或破解,從而導致系統的安全性下降。熵值是指一個系統中隨機性或不確定性的度量,高熵值意味著更高的安全性。
2. XSS (Cross-Site Scripting)
跨站指令碼攻擊是一種常見的網路攻擊手法,攻擊者透過注入惡意指令碼程式碼來竊取使用者資料或控制使用者瀏覽器。這種攻擊通常發生在網站沒有正確驗證使用者輸入的情況下。
3. SQL Injection
SQL 注入攻擊是指攻擊者透過注入惡意 SQL 程式碼來竊取或修改資料函式庫中的資料。這種攻擊通常發生在網站沒有正確驗證使用者輸入的情況下。
4. External Control of File Name or Path
外部控制檔案名稱或路徑是一種安全風險,攻擊者可以透過控制檔案名稱或路徑來存取或修改敏感資料。
5. Generation of Error Message Containing Sensitive Information
錯誤訊息中包含敏感資訊是一種安全風險,攻擊者可以透過錯誤訊息來竊取敏感資訊,例如資料函式庫連線資訊或系統組態資訊。
6. Unprotected storage of credentials
未受保護的憑證儲存是一種安全風險,攻擊者可以透過存取未受保護的憑證來竊取敏感資訊。
7. Trust Boundary Violation
信任邊界違規是一種安全風險,攻擊者可以透過違規信任邊界來竊取敏感資訊或控制系統。
8. Insufficiently Protected Credentials
不充分保護的憑證是一種安全風險,攻擊者可以透過竊取或破解憑證來竊取敏感資訊。
9. Restriction of XML External Entity Reference
XML 外部實體參考限制是一種安全風險,攻擊者可以透過限制 XML 外部實體參考來竊取敏感資訊。
10. Vulnerable and Outdated Components
易受攻擊和過時的元件是一種安全風險,攻擊者可以透過利用易受攻擊和過時的元件來竊取敏感資訊或控制系統。
11. Improper Validation of Certificate with Host Mismatch
不正確驗證憑證與主機名稱不符是一種安全風險,攻擊者可以透過竊取或破解憑證來竊取敏感資訊。
12. Improper Authentication
不正確的身份驗證是一種安全風險,攻擊者可以透過竊取或破解身份驗證資訊來竊取敏感資訊或控制系統。
圖表翻譯:
graph LR A[網路安全威脅] --> B[Insufficient Entropy] A --> C[XSS] A --> D[SQL Injection] A --> E[External Control of File Name or Path] A --> F[Generation of Error Message Containing Sensitive Information] A --> G[Unprotected storage of credentials] A --> H[Trust Boundary Violation] A --> I[Insufficiently Protected Credentials] A --> J[Restriction of XML External Entity Reference] A --> K[Vulnerable and Outdated Components] A --> L[Improper Validation of Certificate with Host Mismatch] A --> M[Improper Authentication]
內容解密:
以上圖表展示了網路安全威脅與風險之間的關係,每個節點代表了一種特定的安全風險,箭頭則表示了這些風險之間的關聯。瞭解這些風險和關聯對於保護網路系統和使用者資料的安全至關重要。
敏感資訊暴露防護
敏感資訊暴露是指未經授權或意外地將機密或私人資料洩露給不應該接觸到這些資料的個人或系統。這種情況可能透過各種方式發生,例如不安全的儲存、傳輸或處理敏感資料。敏感資訊可能包括個人可識別資訊(PII),如姓名、地址、社會安全號碼、財務資料、登入憑證、醫療記錄或任何其他如果洩露可能導致身份盜竊、財務損失或其他有害後果的資料。
為了防止敏感資訊暴露,實施適當的安全措施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預防措施:
- 資料分類別:根據敏感度對資料進行分類別,並定義相應的存取控制。識別和分類別敏感資訊,以便能夠對其施加更強的安全措施。
- 安全儲存:使用安全的儲存機制來保護敏感資料,例如加密、雜湊或令牌化。確保資料儲存在安全的環境中,不論是在資料函式庫、檔案系統或其他儲存媒介中。
- 安全傳輸:實施安全的通訊協定,例如HTTPS、SSL/TLS或其他加密機制,來保護在網路上傳輸敏感資料。
- 存取控制:實施強大的存取控制來限制對敏感資訊的存取。使用身份驗證和授權機制來確保只有授權的個人或系統可以存取和修改敏感資料。
- 安全編碼實踐:遵循安全編碼實踐來避免常見的漏洞,例如注入攻擊或不安全的直接物件參照。驗證和清潔使用者輸入以防止惡意資料被處理或顯示。
敏感資訊插入防護
敏感資訊插入是指將機密或私人資料不小心包含在日誌、錯誤訊息、除錯輸出或任何其他形式的資料中,這些資料被傳送或記錄在外部。這可能發生在敏感資訊,例如密碼、API金鑰或個人可識別資訊(PII),以明文或未加密的形式包含在內,使其對於未經授權的個人或系統可存取。
為了防止敏感資訊插入,您可以遵循以下預防措施:
- 資料遮罩:避免在日誌、錯誤訊息或任何其他形式的輸出中包含敏感資訊。實施資料遮罩技術,例如用佔位符替換敏感資料或使其模糊化,以防止敏感資訊暴露。
- 安全日誌:組態日誌機制以排除敏感資訊被記錄。實施適當的日誌過濾或刪除技術,以從日誌檔案中移除或遮罩敏感資料。
- 根據上下文的日誌:在記錄或輸出資料時,考慮記錄資訊的上下文和目的。排除任何不必要或敏感的資料被包含在內。
透過遵循這些預防措施,您可以減少敏感資訊被不小心包含在傳送資料中的風險,保護您的資料隱私和保密性,並最小化安全漏洞的潛在影響。
跨站請求偽造(CSRF)防護
跨站請求偽造是一種網路漏洞,攻擊者欺騙受害者在不知不覺中執行網路應用程式上的未經授權的操作,而受害者已經對該應用程式進行了身份驗證。攻擊發生在受害者存取惡意網站或點選特別設計的連結時,導致未經授權的操作在目標網路應用程式上以受害者的身份執行。
為了防止跨站請求偽造攻擊,您可以遵循以下預防措施:
- 令牌化或加密:如果需要在日誌或輸出中包含敏感資訊以進行除錯或故障排除,請令牌化或加密敏感資料,以使其不可讀。確保只有授權的個人或系統具有解密所需的金鑰或令牌。
- 安全錯誤處理:在處理錯誤時,避免在向使用者顯示的錯誤訊息中顯示敏感資訊。相反,提供通用的錯誤訊息,不會透露底層敏感資料或系統的具體細節。
- 安全編碼實踐:遵循安全編碼實踐以防止敏感資訊被不小心插入傳送的資料中。確保敏感資料在整個應用程式生命週期中得到適當的處理、加密或模糊化。
透過遵循這些預防措施,您可以減少跨站請求偽造攻擊的風險,保護您的網路應用程式和使用者免受未經授權操作的影響。
網站安全漏洞防護
網站安全漏洞是指網站存在的安全弱點,可能被攻擊者利用,導致網站資料被竊取、修改或刪除。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網站安全漏洞及其防護措施:
1. 跨站指令碼攻擊(XSS)
- 防護措施:
- 驗證和過濾使用者輸入
- 使用安全的編碼方式
- 啟用內容安全政策(CSP)
2. SQL 注入攻擊
- 防護措施:
- 使用引數化查詢
- 驗證和過濾使用者輸入
- 限制資料函式庫許可權
3. 跨站請求偽造攻擊(CSRF)
- 防護措施:
- 驗證請求來源
- 使用令牌或簽名
- 啟用同源政策
4. 檔案包含漏洞
- 防護措施:
- 驗證和過濾使用者輸入
- 限制檔案存取許可權
- 使用安全的檔案包含方式
5. 密碼儲存漏洞
- 防護措施:
- 使用安全的密碼儲存方式(例如:雜湊和加鹽)
- 限制密碼嘗試次數
- 啟用密碼過期機制
6. 資料外洩漏洞
- 防護措施:
- 使用安全的資料儲存方式(例如:加密)
- 限制資料存取許可權
- 啟用資料備份機制
7. 信任邊界違規
- 防護措施:
- 驗證和過濾使用者輸入
- 限制信任邊界存取許可權
- 啟用信任邊界驗證機制
Trust Boundary Violation
Trust Boundary Violation 是一種安全漏洞,發生在系統或應用程式未能正確驗證和過濾來自不可信任來源的輸入時。為了防止這種漏洞,必須實施嚴格的輸入驗證和過濾技術,以確保只有安全和預期的資料被傳遞過信任邊界。
預防措施
- 驗證和過濾輸入:驗證所有來自不可信任來源的輸入,例如使用者輸入、API 呼叫或外部系統的資料。實施嚴格的輸入驗證和過濾技術,以確保只有安全和預期的資料被傳遞過信任邊界。
- 實施強大的身份驗證和授權:強制實施強大的身份驗證和授權機制,以確保只有授權的實體才能存取敏感資源或執行關鍵操作。實施存取控制以防止未經授權的存取。
- 應用最小許可權原則:授予使用者、元件或系統最小的許可權,以執行其任務。避免給予不必要的許可權或提升許可權,以減少潛在風險。
- 使用安全的通訊協定:當資料跨越信任邊界時,使用安全的通訊協定(如 SSL/TLS)保護資料的機密性和完整性。加密敏感資料以防止擷取或篡改。
Insufficiently Protected Credentials
Insufficiently Protected Credentials 是一種安全漏洞,發生在敏感憑證(如使用者名稱、密碼、API 金鑰或存取令牌)未被充分保護時。這可能導致未經授權的存取或誤用。
預防措施
- 實施安全的會話管理:如果會話用於維持使用者狀態或上下文,確保正確的會話管理實踐。使用安全的會話令牌,強制會話超時,並保護會話釘選或會話劫持攻擊。
- 隔離和分離元件:明確定義和強制信任邊界之間的不同元件或系統。隔離不可信任的元件或系統,以最小化潛在違規的影響。
- 定期更新和修補:保持所有元件、框架、函式庫和系統與最新的安全修補同步。定期審查和更新安全組態,以解決任何已知漏洞。
- 實施執行時監控和異常檢測:佈署監控系統,以檢測和警告非正常或意外行為。監控可疑活動、意外資料流或未經授權的存取嘗試。
Restriction of XML External Entity (XXE) Reference
Restriction of XML External Entity (XXE) Reference 是一種安全漏洞,發生在 XML 解析器處理外部實體時。攻擊者可以利用這種漏洞讀取敏感資料或執行拒絕服務攻擊。
預防措施
- 教育使用者和開發人員:提高使用者和開發人員對保護憑證重要性的認識。提供安全編碼實踐、密碼管理和不足保護憑證相關風險的培訓。
- 停用外部實體處理:組態 XML 解析器停用外部實體處理,以防止 XML 解析器解析和包含外部實體。
- 驗證和過濾 XML 輸入:實施適當的輸入驗證和過濾技術,以確保只有預期和安全的 XML 資料被處理。使用嚴格的解析設定,並拒絕或過濾任何不可信任或意外的 XML 輸入。
- 使用白名單和過濾:實施白名單或過濾機制,以允許只有已知安全的 XML 結構,並拒絕或移除任何潛在惡意的 XML 建構或元素。
Vulnerable and Outdated Components
Vulnerable and Outdated Components 是一種安全漏洞,發生在使用已知安全漏洞或不再受安全修補支援的第三方函式庫、框架或軟體元件時。
預防措施
- 維護元件清單:建立和維護使用中的第三方元件清單,包括版本號碼和來源。跟蹤這些元件以確保它們是最新和安全的。
- 保持知情:關注相關元件的最新安全公告和漏洞報告。訂閱安全郵件列表或關注官方來源以接收有關安全修補和更新的通知。
- 定期更新元件:定期更新使用中的元件到最新穩定和安全版本。檢查是否有安全版本,並及時應用修補程式。
- 利用漏洞資料函式庫:使用提供已知漏洞資訊的漏洞資料函式庫和安全資源。定期檢查是否有您使用的元件中的漏洞,並採取適當行動。
Improper Validation of Certificate with Host Mismatch
Improper Validation of Certificate with Host Mismatch 是一種安全漏洞,發生在客戶端應用程式未能正確驗證伺服器的 SSL/TLS 證書時,特別是在主機名稱不匹配的情況下。
預防措施
- 正確驗證 SSL/TLS 證書:實施強大的證書驗證機制,包括驗證證書鏈、過期日期、復原狀態等相關欄位。
- 檢查主機名稱不匹配:驗證證書中的共同名稱(CN)或主題替代名稱(SAN)欄位是否與客戶端連線的主機名稱匹配。進行嚴格比較,如果發現不匹配,則拒絕連線。
- 使用可信任的證書授權機構(CA):從可信任的 CA 取得 SSL/TLS 證書,這些 CA 遵循行業最佳實踐以發行證書。只信任來自知名 CA 的證書,以降低獲得偽造或不正當發行證書的風險。
- 實施證書釘選:考慮在客戶端應用程式中實施證書釘選(也稱為公鑰釘選)。這涉及將特定的伺服器公鑰或證書指紋與已知且可信任的值相關聯,以防止證書替換攻擊。
Improper Authentication
Improper Authentication 是一種安全漏洞,發生在應用程式未能正確驗證和確認使用者或實體身份時。
預防措施
- 實施強大的身份驗證機制:使用強大的身份驗證方法,如多因素身份驗證(MFA),以增強使用者身份驗證的安全性。MFA 結合多個因素,如密碼、生物特徵或硬體令牌,以驗證使用者身份。
- 保護身份驗證憑證:保護身份驗證憑證,如密碼、令牌或會話 ID,不讓它們受到未經授權的存取或洩露。使用安全儲存機制,如雜湊和加密,保護與身份驗證相關的敏感資訊。
- 實施安全會話管理:確保會話管理做法是安全的,如生成唯一會話 ID,正確處理會話過期和失效,以及使用安全傳輸協定(如 HTTPS)傳輸會話相關資料。
從系統安全架構的視角來看,WebLogic 伺服器的安全強化是一個涵蓋多個層面的系統工程。本文深入探討了從停用預設帳戶密碼、啟用SSL/TLS加密通訊、JDBC安全連線設定,到Node Manager安全強化、防範常見Web攻擊和漏洞(如XSS、SQL注入、CSRF等)的各種安全策略。分析顯示,僅僅依靠單點防禦是不夠的,必須構建多層次的縱深防禦體系,才能有效降低WebLogic伺服器遭受攻擊的風險。技術限制依然存在,例如完全杜絕零時差攻擊的難度較大,需要持續關注安全社群的最新動態並及時更新補丁。玄貓認為,除了文中提到的技術手段,安全意識的培養和安全規範的建立同樣至關重要,唯有將技術方案與安全文化相結合,才能真正構建安全可靠的WebLogic執行環境。未來,隨著雲原生技術的發展,WebLogic安全強化也將朝著自動化、智慧化的方向演進,例如利用機器學習技術進行入侵偵測和安全事件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