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的 Web 開發中,高效能的資料函式庫操作和安全可靠的身份驗證機制至關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結合 Python、FastAPI 和 MongoDB,實作非同步資料函式庫操作,並整合 Keycloak 身份驗證平臺,確保資料安全。我們將逐步講解如何設定資料函式庫連線、建立模型層、執行 CRUD 事務,並詳細說明 Keycloak 的安裝組態、使用者角色管理以及與 FastAPI 的整合流程,最後將探討 FastAPI 中 coroutine 和事件驅動交易的應用,以提升系統效能和反應速度。
設定資料函式庫連線
設定資料函式庫連線需要提供資料函式庫的連線字串。連線字串包括資料函式庫的主機、埠、資料函式庫名稱、使用者名稱和密碼等資訊。以下是設定資料函式庫連線的例子:
from pymongo import MongoClient
# 設定資料函式庫連線字串
client = MongoClient("mongodb://localhost:27017/")
# 選擇資料函式庫
db = client["mydatabase"]
建立模型層
模型層是用於定義資料的結構和行為的。它提供了資料的抽象表示,讓開發者可以更容易地存取和操作資料。以下是建立模型層的步驟:
定義模型類別
模型類別是用於定義資料的結構和行為的。它通常繼承自基礎類別別,例如 pymongo.collection.Collection
。以下是定義模型類別的例子:
from pymongo import collection
class User(collection.Collection):
def __init__(self, db):
super().__init__(db, "users")
def find_all(self):
return self.find()
執行 CRUD 事務
CRUD 事務是用於封裝一系列的資料操作的。它提供了統一的介面,讓開發者可以更容易地執行一系列的資料操作。以下是執行 CRUD 事務的步驟:
定義 CRUD 事務類別
CRUD 事務類別是用於封裝一系列的資料操作的。它通常繼承自基礎類別別,例如 object
。以下是定義 CRUD 事務類別的例子:
class CRUDTransaction:
def __init__(self, db):
self.db = db
def execute(self):
# 執行一系列的資料操作
pass
圖表翻譯:
flowchart TD A[設定資料函式庫環境] --> B[建立模型層] B --> C[實作儲存函式庫層] C --> D[執行事務] D --> E[建立非同步 CRUD 事務] E --> F[設定資料函式庫連線] F --> G[建立模型層] G --> H[執行 CRUD 事務]
NoSQL 資料函式庫的 CRUD 操作實作
在 NoSQL 資料函式庫中,CRUD(Create、Read、Update、Delete)操作是基本的資料管理功能。以下將介紹如何使用 MongoEngine 和 Beanie 實作 CRUD 操作。
使用 MongoEngine
MongoEngine 是一個根據 MongoDB 的 ORM(Object-Relational Mapping)工具,允許您使用 Python 類別定義資料模型並進行 CRUD 操作。
建立資料函式庫連線
首先,需要建立資料函式庫連線:
from mongoengine import connect
connect('mydatabase', host='mongodb://localhost:27017/')
建立模型層
接下來,需要建立模型層:
from mongoengine import Document, StringField, IntField
class User(Document):
name = StringField(required=True)
age = IntField(required=True)
實作 CRUD 操作
現在,可以實作 CRUD 操作:
# 建立
user = User(name='John', age=30)
user.save()
# 讀取
user = User.objects.get(name='John')
# 更新
user.age = 31
user.save()
# 刪除
user.delete()
執行 CRUD 操作
最後,可以執行 CRUD 操作:
# 建立
user = User(name='Jane', age=25)
user.save()
# 讀取
users = User.objects.all()
# 更新
user = User.objects.get(name='Jane')
user.age = 26
user.save()
# 刪除
user.delete()
使用 Beanie
Beanie 是一個根據 MongoDB 的 async ORM 工具,允許您使用 Python 類別定義資料模型並進行 CRUD 操作。
建立資料函式庫連線
首先,需要建立資料函式庫連線:
from beanie import init_beanie
await init_beanie(database='mydatabase', connection_string='mongodb://localhost:27017/')
定義模型類別
接下來,需要定義模型類別:
from beanie import Document
from pydantic import BaseModel
class User(BaseModel):
name: str
age: int
class UserDocument(Document):
name: str
age: int
實作 CRUD 操作
現在,可以實作 CRUD 操作:
# 建立
user = User(name='John', age=30)
await UserDocument.from_pydantic(user).save()
# 讀取
user = await UserDocument.find_one({'name': 'John'})
# 更新
user.age = 31
await user.save()
# 刪除
await user.delete()
執行 CRUD 操作
最後,可以執行 CRUD 操作:
# 建立
user = User(name='Jane', age=25)
await UserDocument.from_pydantic(user).save()
# 讀取
users = await UserDocument.find_all()
# 更新
user = await UserDocument.find_one({'name': 'Jane'})
user.age = 26
await user.save()
# 刪除
await user.delete()
建立高效能的非同步儲存函式庫
為了建立一個高效能的非同步儲存函式庫,尤其是在使用 FastAPI 和 ODMantic 的情況下,需要進行一些特定的設定和設計。首先,瞭解 ODMantic 是一個根據 MongoDB 的物件導向對映(ODM)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在 FastAPI 中更方便地與 MongoDB 進行互動。
建立資料函式庫連線
在開始建立儲存函式庫之前,需要先建立一個資料函式庫連線。這通常涉及到設定 MongoDB 的連線字串、資料函式庫名稱等。使用 ODMantic,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建立連線:
from odmantic import AIOEngine
# 定義 MongoDB 連線字串
MONGO_URI = "mongodb://localhost:27017/"
# 建立 AIOEngine 例項
engine = AIOEngine()
建立模型層
模型層是定義資料結構的地方。在 ODMantic 中,可以使用 Python 類別來定義模型。例如:
from odmantic import Model
class User(Model):
id: str
name: str
email: str
實作 CRUD 操作
CRUD(Create、Read、Update、Delete)是基本的資料操作。為了實作這些操作,可以建立一個儲存函式庫類別,該類別包含了基本的 CRUD 方法。例如:
from typing import List
class UserRepository:
async def create(self, user: User):
# 實作建立邏輯
pass
async def read(self, user_id: str):
# 實作讀取邏輯
pass
async def update(self, user: User):
# 實作更新邏輯
pass
async def delete(self, user_id: str):
# 實作刪除邏輯
pass
執行 CRUD 事務
在實作了 CRUD 操作後,需要執行這些事務。這可以透過建立一個服務層來實作,服務層呼叫儲存函式庫層的方法來執行具體的資料操作。
class UserService:
def __init__(self, user_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self.user_repository = user_repository
async def create_user(self, user: User):
await self.user_repository.create(user)
async def get_user(self, user_id: str):
return await self.user_repository.read(user_id)
使用 MongoFrames
如果您偏好使用 MongoFrames,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 建立資料函式庫連線:與前面的步驟類似。
- 建構模型層:定義您的資料模型。
- 建立儲存函式庫層:實作 CRUD 操作。
- 應用儲存函式庫層:透過服務層或控制器層呼叫儲存函式庫方法。
圖表翻譯:
flowchart TD A[開始] --> B[建立資料函式庫連線] B --> C[定義模型層] C --> D[實作儲存函式庫層] D --> E[實作服務層] E --> F[執行 CRUD 事務] F --> G[完成]
此圖表示了建立高效能非同步儲存函式庫的基本流程,從建立資料函式庫連線開始,到實作儲存函式庫層和服務層,最終執行 CRUD 事務。
實作基本和摘要式驗證
在網路應用中,驗證是確保使用者身份的重要步驟。以下將介紹如何實作基本和摘要式驗證。
基本驗證
基本驗證是一種簡單的驗證方式,使用者名稱和密碼會被傳送到伺服器進行驗證。以下是基本驗證的實作步驟:
- 安裝必要的模組:需要安裝
python-multipart
模組來處理表單資料。 - 定義驗證函式:定義一個函式來處理驗證邏輯,例如使用
OAuth2PasswordBearer
和OAuth2PasswordRequestForm
來驗證使用者名稱和密碼。 - 執行登入交易:使用者提交登入表單後,執行登入交易並驗證使用者名稱和密碼。
- 保護端點:使用
JWT
來保護端點,確保只有驗證透過的使用者才能存取。
摘要式驗證
摘要式驗證是一種更安全的驗證方式,使用者名稱和密碼會被加密後傳送到伺服器進行驗證。以下是摘要式驗證的實作步驟:
- 生成秘密金鑰:生成一個秘密金鑰用於加密和解密使用者名稱和密碼。
- 建立存取令牌:建立一個存取令牌,用於驗證使用者身份。
- 建立登入交易:建立一個登入交易,用於處理使用者登入邏輯。
- 保護端點:使用
JWT
來保護端點,確保只有驗證透過的使用者才能存取。
以下是實作基本和摘要式驗證的範例程式碼: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Depends, HTTPException
from fastapi.security import OAuth2PasswordBearer, OAuth2PasswordRequestForm
from pydantic import BaseModel
from jose import jwt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timedelta
app = FastAPI()
# 定義驗證函式
def authenticate_user(username: str, password: str):
# 進行驗證邏輯
if username == "admin" and password == "password":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定義存取令牌模型
class Token(BaseModel):
access_token: str
token_type: str
# 定義登入交易
@app.post("/login")
async def login(form_data: OAuth2PasswordRequestForm = Depends()):
# 執行登入交易
if authenticate_user(form_data.username, form_data.password):
# 生成存取令牌
access_token = jwt.encode({
"sub": form_data.username,
"exp": datetime.utcnow() + timedelta(minutes=30)
}, "secret_key", algorithm="HS256")
return {"access_token": access_token, "token_type": "bearer"}
raise HTTPException(status_code=401, detail="Invalid username or password")
# 保護端點
@app.get("/protected")
async def protected(token: str = Depends(OAuth2PasswordBearer())):
# 驗證存取令牌
try:
payload = jwt.decode(token, "secret_key", algorithms=["HS256"])
except jwt.ExpiredSignatureError:
raise HTTPException(status_code=401, detail="Token has expired")
except jwt.InvalidTokenError:
raise HTTPException(status_code=401, detail="Invalid token")
return {"message": "Hello, " + payload["sub"]}
這個範例程式碼實作了基本和摘要式驗證,使用 OAuth2PasswordBearer
和 OAuth2PasswordRequestForm
來驗證使用者名稱和密碼,使用 JWT
來保護端點。
安全存取端點與OAuth2授權
在現代網路應用中,安全存取端點和授權機制是非常重要的。OAuth2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授權框架,提供了一種安全的方式來存取保護的資源。在本節中,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OAuth2來保護存取端點和實作授權機制。
建立範圍基礎授權
範圍基礎授權是一種機制,允許使用者授權存取特定的資源或操作。要建立範圍基礎授權,我們需要定義授權範圍和對應的許可權。例如,我們可以定義一個範圍為「read_user_info」,授權使用者讀取使用者資訊。
# 定義授權範圍和對應的許可權
scopes = {
"read_user_info": ["read_user_info"],
"write_user_info": ["write_user_info"]
}
自訂OAuth2類別
OAuth2類別是OAuth2授權框架的核心。要自訂OAuth2類別,我們需要繼承基礎OAuth2類別並實作自訂的授權機制。例如,我們可以實作一個自訂的OAuth2類別來支援範圍基礎授權。
# 自訂OAuth2類別
class CustomOAuth2:
def __init__(self, client_id, client_secret):
self.client_id = client_id
self.client_secret = client_secret
def get_access_token(self, scope):
# 實作自訂的授權機制
access_token = self.generate_access_token(scope)
return access_token
def generate_access_token(self, scope):
# 實作自訂的存取令牌生成機制
access_token = "custom_access_token"
return access_token
建立授權碼流程
授權碼流程是OAuth2授權框架的一部分。要建立授權碼流程,我們需要實作授權碼請求和授權碼回應。
# 建立授權碼流程
def authorization_code_flow():
# 實作授權碼請求
authorization_code_request = {
"client_id": "client_id",
"response_type": "code",
"redirect_uri": "redirect_uri",
"scope": "read_user_info"
}
# 實作授權碼回應
authorization_code_response = {
"code": "authorization_code",
"redirect_uri": "redirect_uri"
}
return authorization_code_request, authorization_code_response
應用OAuth2授權
OAuth2授權是一種安全的方式來存取保護的資源。要應用OAuth2授權,我們需要實作OAuth2授權請求和OAuth2授權回應。
# 應用OAuth2授權
def apply_oauth2_authorization():
# 實作OAuth2授權請求
oauth2_authorization_request = {
"client_id": "client_id",
"client_secret": "client_secret",
"grant_type": "authorization_code",
"code": "authorization_code",
"redirect_uri": "redirect_uri"
}
# 實作OAuth2授權回應
oauth2_authorization_response = {
"access_token": "access_token",
"token_type": "bearer",
"expires_in": 3600
}
return oauth2_authorization_request, oauth2_authorization_response
使用 Keycloak 進行身份驗證
在現代 Web 應用中,安全性和身份驗證是非常重要的。Keycloak 是一個開源的身份驗證和授權平臺,提供了一個簡單且安全的方式來管理使用者身份和許可權。在本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 Keycloak 進行身份驗證,並將其與 FastAPI 進行整合。
安裝和組態 Keycloak 環境
要開始使用 Keycloak,首先需要安裝和組態 Keycloak 環境。這可以透過下載 Keycloak 的安裝包並按照官方檔案進行安裝。安裝完成後,需要組態 Keycloak 的 realm 和 client。
組態 Keycloak Realm 和 Client
Keycloak 的 realm 是一個用於管理使用者和 client 的實體。要組態 Keycloak 的 realm,需要建立一個新的 realm 和 client。以下是建立 realm 和 client 的步驟:
- 登入 Keycloak 管理控制檯
- 點選 “Realm” 選單並選擇 “Add Realm”
- 輸入 realm 名稱和其他相關資訊
- 點選 “Save” 按鈕
- 點選 “Client” 選單並選擇 “Create Client”
- 輸入 client 名稱和其他相關資訊
- 點選 “Save” 按鈕
建立使用者和使用者角色
要建立使用者和使用者角色,需要登入 Keycloak 管理控制檯並點選 “Users” 選單。以下是建立使用者和使用者角色的步驟:
- 登入 Keycloak 管理控制檯
- 點選 “Users” 選單
- 點選 “Add User” 按鈕
- 輸入使用者名稱和其他相關資訊
- 點選 “Save” 按鈕
- 點選 “Roles” 選單
- 點選 “Add Role” 按鈕
- 輸入角色名稱和其他相關資訊
- 點選 “Save” 按鈕
指派角色給 Client
要指派角色給 client,需要登入 Keycloak 管理控制檯並點選 “Clients” 選單。以下是指派角色給 client 的步驟:
- 登入 Keycloak 管理控制檯
- 點選 “Clients” 選單
- 選擇要指派角色的 client
- 點選 “Roles” 選單
- 選擇要指派的角色
- 點選 “Add” 按鈕
建立使用者許可權透過範圍
要建立使用者許可權透過範圍,需要登入 Keycloak 管理控制檯並點選 “Clients” 選單。以下是建立使用者許可權透過範圍的步驟:
- 登入 Keycloak 管理控制檯
- 點選 “Clients” 選單
- 選擇要建立許可權的 client
- 點選 “Scopes” 選單
- 點選 “Add Scope” 按鈕
- 輸入範圍名稱和其他相關資訊
- 點選 “Save” 按鈕
整合 Keycloak 與 FastAPI
要整合 Keycloak 與 FastAPI,需要使用 HTTPBearer 令牌驗證。以下是整合 Keycloak 與 FastAPI 的步驟:
- 安裝
fastapi-security
套件 - 匯入
fastapi-security
套件 - 建立 Keycloak 令牌驗證器
- 使用 令牌驗證器保護 FastAPI 路由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Depends
from fastapi.security import HTTPBearer
app = FastAPI()
# 建立 Keycloak 令牌驗證器
security = HTTPBearer()
# 使用 令牌驗證器保護 FastAPI 路由
@app.get("/protected")
def protected_route(token: str = Depends(security)):
# 驗證令牌
if token != "valid_token":
return {"error": "Invalid token"}
return {"message": "Hello, World!"}
實作令牌驗證
要實作令牌驗證,需要使用 Keycloak 的令牌端點。以下是實作令牌驗證的步驟:
- 傳送 GET 請求到 Keycloak 的令牌端點
- 驗證令牌的有效性
- 如果令牌有效,則傳回驗證結果
import requests
def verify_token(token: str):
# 傳送 GET 請求到 Keycloak 的令牌端點
response = requests.get(f"https://keycloak.example.com/auth/realms/myrealm/protocol/openid-connect/token/introspect", headers={"Authorization": f"Bearer {token}"})
# 驗證令牌的有效性
if response.status_code == 200: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透過以上步驟,可以實作 Keycloak 的身份驗證和授權功能,並將其與 FastAPI 進行整合。
強化非同步處理:FastAPI中的Coroutine和事件驅動交易
FastAPI是一個現代化的Python Web框架,旨在提供高效能和易於使用的API開發體驗。其中一個FastAPI的強大功能是其對非同步處理的支援,包括coroutine和事件驅動交易。在本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在FastAPI中實作coroutine、事件驅動交易和訊息驅動交易。
從技術架構視角來看,本文涵蓋了設定資料函式庫連線、模型層建立、CRUD 事務執行、非同步儲存函式庫建立、驗證機制實作,以及OAuth2和Keycloak整合等關鍵導向,展現了一個完整後端系統的建構流程。分析MongoDB、MongoEngine、Beanie、ODMantic 等不同工具的應用,可以發現NoSQL資料函式庫在現代Web應用中的靈活性和高效能優勢。然而,技術選型仍需考量專案規模、團隊技術堆疊和長期維護成本等因素。NoSQL資料函式庫雖然在資料讀寫效能上表現出色,但在資料一致性和交易管理方面仍需謹慎設計。展望未來,隨著Serverless架構和微服務的普及,非同步程式設計和事件驅動架構將成為主流,FastAPI的coroutine和事件驅動交易機制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對於追求高效能和可擴充套件性的應用程式,建議深入研究FastAPI的非同步特性,並結合適合的資料函式庫解決方案,才能最大化系統效能。玄貓認為,掌握這些核心技術,將有助於開發者建構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Web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