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的 Bool 和 Long 類別是其核心內建型別,理解它們的底層實作有助於掌握 Python 的運作方式。Bool 類別繼承自 Long 類別,並透過 Py_True
和 Py_False
兩個預定義常數實作布林值。Long 類別則使用 ob_digit
陣列儲存可變長度的數值,並透過 PyLong_FromLong
函式將 C 的長整數轉換為 Python 的 Long 物件。Unicode 字串在 Python 中至關重要,它支援多種編碼方式,例如 UTF-8 和 UTF-16,並使用 str
類別表示。處理 Unicode 字串時,encode()
和 decode()
方法是關鍵,它們允許開發者在不同編碼間轉換。codecs
模組提供更廣泛的編碼支援,包括 ISO2022_JP,並允許增量編碼和解碼。理解 Python 的編碼和解碼機制對於處理文字資料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國際化應用中。Python 的字典使用雜湊表實作快速鍵值對存取,所有不可變的內建型別都提供雜湊函式,確保物件生命週期內雜湊值不變,且值相同的不可變物件雜湊值相等。
屬性字典
屬性字典是一個包含類別方法、方法例項、類別屬性和例項屬性的字典。這個字典可以使用 __dict__()
函式存取。
Bool 和 Long 類別
Bool 類別是 Python 中最直接的內建類別實作。它繼承自 long
類別,並包含兩個預定義的常數:Py_True
和 Py_False
。這些常數是在 Python 解譯器初始化時建立的。
Bool 類別實作
Bool 類別的實作位於 Objects/boolobject.c
檔案中。其中有一個輔助函式 PyBool_FromLong()
可以從一個長整數建立一個 Bool 例項。
PyObject *PyBool_FromLong(long ok)
{
PyObject *result;
if (ok)
result = Py_True;
else
result = Py_False;
Py_INCREF(result);
return result;
}
這個函式使用 C 的數值型別計算來將 result
指派為 Py_True
或 Py_False
,然後增加參照計數。
Long 類別實作
Long 類別的實作比 Bool 類別複雜一些。在 Python 3 中,Long 類別取代了 Int 類別,成為主要的整數類別。Long 類別可以儲存可變長度的值,最大長度由編譯的二進位制檔案決定。
Long 類別的資料結構由一個 PyObject
頭部和一個數字列表 ob_digit
組成。初始時,ob_digit
只包含一個數字,但可以在初始化時擴充套件。
struct _longobject {
PyObject_VAR_HEAD
digit ob_digit[1];
};
例如,數值 1 對應於 ob_digit[1]
,而數值 24,601 對應於 ob_digit[2, 4, 6, 0, 1]
。
為了將 C 的長整數轉換為 Python 的 Long 類別,需要先將 C 的長整數轉換為一個數字列表,然後為 Python 的 Long 物件分配記憶體,最後設定每個數字的值。
Mermaid 圖表
classDiagram class PyObject { +PyObject_VAR_HEAD +digit ob_digit[1] } class PyLongObject { +PyLongObject() +PyLong_FromLong(long ival) } class PyBoolObject { +PyBool_FromLong(long ok) } PyObject <|-- PyLongObject PyObject <|-- PyBoolObject PyLongObject <|-- PyBoolObject
圖表翻譯
這個 Mermaid 圖表展示了 Python 中的物件和類別之間的關係。PyObject
是最基本的物件類別,包含了一個變數頭部和一個數字列表。PyLongObject
和 PyBoolObject
是繼承自 PyObject
的兩個子類別,分別代表 Long 和 Bool 類別。PyLongObject
有一個靜態方法 PyLong_FromLong()
可以從一個長整數建立一個 Long 例項,而 PyBoolObject
有一個靜態方法 PyBool_FromLong()
可以從一個長整數建立一個 Bool 例項。這個圖表展示了這些類別之間的繼承關係和方法呼叫關係。
Python 中的長整數實作
Python 的長整數(long)是透過 PyLongObject
來實作的。下面是 PyLong_FromLong
函式的實作,該函式用於將 C 的 long
整數轉換為 Python 的長整數:
if (v) {
Py_SIZE(v) = sign;
v->ob_digit[0] = Py_SAFE_DOWNCAST(
abs_ival, unsigned long, digit);
}
return (PyObject*)v;
這個函式首先檢查 v
是否為空,如果不是空,則設定 Py_SIZE(v)
的值為 sign
,並將 abs_ival
的值轉換為 digit
型別,然後指定給 v->ob_digit[0]
。
大數字的實作
對於大數字,Python 使用了一個迴圈來確定數字的位數。下面是相關程式碼:
t = abs_ival;
while (t) {
++ndigits;
t >>= PyLong_SHIFT;
}
v = _PyLong_New(ndigits);
這個迴圈計算了大數字的位數,並建立了一個新的 PyLongObject
來儲存這個大數字。
長整數的比較
Python 的長整數比較是透過 long_richcompare
函式來實作的。這個函式是 long_compare
函式的包裝器。下面是相關程式碼:
static PyObject *
long_richcompare(PyObject *self, PyObject *other, int op)
{
Py_ssize_t result;
CHECK_BINOP(self, other);
if (self == other)
result = 0;
else
result = long_compare((PyLongObject*)self, (PyLongObject*)other);
Py_RETURN_RICHCOMPARE(result, 0, op);
}
這個函式首先檢查兩個長整數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則傳回 0。如果不相等,則呼叫 long_compare
函式來比較兩個長整數。
long_compare
函式
long_compare
函式用於比較兩個長整數。下面是相關程式碼:
long_compare() {
//...
if (a < b)
return -1;
else if (a == b)
return 0;
else
return 1;
}
這個函式傳回一個整數值,表示兩個長整數的比較結果。如果 a
小於 b
,則傳回 -1。如果 a
等於 b
,則傳回 0。如果 a
大於 b
,則傳回 1。
新增自定義比較邏輯
可以新增自定義比較邏輯,例如傳回 True,如果絕對值的結果小於或等於 1。下面是相關程式碼:
if (op == Py_AlE) {
if (Py_ABS(result) <= 1)
Py_RETURN_TRUE;
}
這個程式碼檢查如果運算子是 Py_AlE
(即 “小於或等於”),則傳回 True,如果絕對值的結果小於或等於 1。
Python 中的 Unicode 字串
Python 中的 Unicode 字串是一種複雜的資料型態,支援多種編碼方式。以下是 Python 中 Unicode 字串的相關內容:
Unicode 簡介
Unicode 是一種標準的字元編碼系統,支援所有語言和字元的表示。Unicode 中的每個字元都有一個唯一的編碼點(code point),用於表示該字元。
Python 中的 Unicode 字串
Python 中的 Unicode 字串可以使用多種編碼方式,包括 UTF-8、UTF-16 和 UTF-32。UTF-8 是最常用的編碼方式,支援所有 Unicode 字元。
Unicode 編碼點
Unicode 編碼點是用於表示 Unicode 字元的唯一編碼。每個編碼點都有一個對應的字元。例如,U+00F7 是分號(÷)的編碼點,U+0107 是拉丁小寫字母 c WITHacute 的編碼點。
Python 中的 Unicode 字串表示
在 Python 中,Unicode 字串可以使用 \u
來表示。例如,\u0107
代表拉丁小寫字母 c WITHacute。
Unicode 相關檔案
以下是 Python 中與 Unicode 相關的檔案:
Include/unicodeobject.h
:定義 Unicode 物件的結構。Objects/unicodeobject.c
:實作 Unicode 物件的功能。Lib/encodings
:包含所有可能的編碼方式。Lib/codecs.py
:實作 codecs 模組。Modules/_codecsmodule.c
:實作 codecs 模組的 C 擴充套件。
Unicode 處理
Python 不會嘗試將 Unicode 資料轉換為完整形式,因此如果您嘗試使用 \u107
來表示一個字元,將會引發一個異常。
UTF-8 和 UTF-16
UTF-8 和 UTF-16 是兩種最常用的 Unicode 編碼方式。UTF-8 是 8 位元的編碼方式,支援所有 Unicode 字元。UTF-16 是 16 位元的編碼方式,與 7 位元和 8 位元的編碼方式不相容。
Unicode 編碼與 Python
在 Python 中,Unicode 編碼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處理國際化文字時。Unicode 是一個標準的字元編碼方案,能夠代表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語言和字元。
Unicode 基礎
Unicode 使用 16 位元(2 個 byte)的編碼方案來代表每個字元,這樣可以支援最多 65,536 個不同的字元。Unicode 編碼分為兩種:UTF-8 和 UTF-16。
UTF-8 是一種變長編碼方案,每個字元可以使用 1 到 4 個 byte 來表示。UTF-8 的優點是與 ASCII 相容,可以直接使用 ASCII 編碼的文字。
UTF-16 則是一種固定長度的編碼方案,每個字元使用 2 個 byte 來表示。UTF-16 的優點是可以直接存取每個字元,但需要考慮位元組順序(byte order)。
Python 中的 Unicode
在 Python 中,Unicode 字串使用 str
類別來表示。str
類別提供了許多方法來操作 Unicode 字串,例如 encode()
和 decode()
。
encode()
方法可以將 Unicode 字串轉換為指定編碼的 byte 字串。例如:
>>> "hello".encode("utf-8")
b'hello'
decode()
方法可以將 byte 字串轉換為 Unicode 字串。例如:
>>> b"hello".decode("utf-8")
'hello'
Unicode 錯誤
在處理 Unicode 時,常會遇到錯誤。例如,當試圖將 byte 字串轉換為 Unicode 時,如果 byte 字串不符合指定編碼,會發生錯誤。例如:
>>> b"\xff".decode("utf-8")
UnicodeDecodeError: 'utf-8' codec can't decode byte 0xff in position 0: invalid start byte
解決 Unicode 錯誤
解決 Unicode 錯誤的方法包括:
- 使用正確的編碼:確保 byte 字串使用正確的編碼。
- 使用
errors
引數:在decode()
方法中使用errors
引數指定錯誤處理方式。例如:
>>> b"\xff".decode("utf-8", errors="ignore")
''
- 使用
replace
方法:使用replace
方法替換無法解碼的 byte。例如:
>>> b"\xff".decode("utf-8", errors="replace")
'?'
內容解密:
在上述範例中,我們使用了 encode()
和 decode()
方法來轉換 Unicode 字串和 byte 字串。這些方法需要指定編碼方式,例如 “utf-8” 或 “utf-16”。如果 byte 字串不符合指定編碼,會發生錯誤。
圖表翻譯:
以下是 Unicode 編碼的簡單圖表:
graph LR A[Unicode 字串] -->|encode()|> B[byte 字串] B -->|decode()|> A B -->|errors="ignore"|> C[忽略錯誤] B -->|errors="replace"|> D[替換錯誤]
這個圖表顯示了 Unicode 字串和 byte 字串之間的轉換過程,以及錯誤處理方式。
ISO2022_JP 編碼與 Python 的 codecs 模組
Python 的 codecs
模組提供了對各種編碼的支援,包括 ISO2022_JP。這個模組允許開發者輕鬆地進行編碼和解碼的操作。
載入 ISO2022_JP 編碼
要使用 ISO2022_JP 編碼,首先需要載入 _codecs_iso2022
模組。這個模組定義了 ISO2022_JP 編碼的相關函式和類別。
import _codecs_iso2022
編碼和解碼
codecs
模組提供了 getencoder()
和 getdecoder()
函式,分別用於取得編碼器和解碼器。這些函式可以根據指定的編碼名稱傳回相應的編碼器或解碼器。
iso2022_jp_encoder = codecs.getencoder('iso2022_jp')
iso2022_jp_decoder = codecs.getdecoder('iso2022_jp')
IncrementalEncoder 和 IncrementalDecoder
_codecs_iso2022
模組也定義了 IncrementalEncoder
和 IncrementalDecoder
類別,這些類別繼承自 MultibyteIncrementalEncoder
和 MultibyteIncrementalDecoder
,並實作了編碼和解碼的增量操作。
class IncrementalEncoder(mbc.MultibyteIncrementalEncoder, codecs.IncrementalEncoder):
codec = _codecs_iso2022.getcodec('iso2022_jp')
class IncrementalDecoder(mbc.MultibyteIncrementalDecoder, codecs.IncrementalDecoder):
codec = _codecs_iso2022.getcodec('iso2022_jp')
編碼別名
Python 的 encodings
包含一個 aliases.py
模組,定義了一個別名字典,將編碼名稱對映到其別名。例如,utf8
、utf-8
和 u8
都是 utf_8
編碼的別名。
codecs 模組的功能
codecs
模組不僅提供了編碼和解碼的功能,也實作了檔案操作的功能,包括開啟檔案描述符和讀寫檔案。
with codecs.open('example.txt', 'r', 'iso2022_jp') as file:
content = file.read()
Unicode 物件的編碼方法
Python 的 Unicode 物件實作了多種編碼方法,包括 ascii
、latin1
、utf7
等。這些方法可以用於將 Unicode 字串轉換為指定編碼的位元組串。
unicode_string = u'Hello, World!'
ascii_bytes = unicode_string.encode('ascii')
內容解密:
上述程式碼展示瞭如何使用 Python 的 codecs
模組進行 ISO2022_JP 編碼和解碼的操作。透過載入 _codecs_iso2022
模組和使用 getencoder()
和 getdecoder()
函式,可以取得 ISO2022_JP 編碼的編碼器和解碼器。另外,IncrementalEncoder
和 IncrementalDecoder
類別提供了增量編碼和解碼的功能。最後,透過 codecs.open()
函式可以開啟檔案並進行讀寫操作。
圖表翻譯:
flowchart TD A[開始] --> B[載入 _codecs_iso2022 模組] B --> C[取得 ISO2022_JP 編碼器和解碼器] C --> D[進行編碼和解碼操作] D --> E[使用 IncrementalEncoder 和 IncrementalDecoder 類別] E --> F[開啟檔案並進行讀寫操作] F --> G[結束]
圖表說明:
上述流程圖展示了使用 Python 的 codecs
模組進行 ISO2022_JP 編碼和解碼的步驟。從載入 _codecs_iso2022
模組開始,然後取得 ISO2022_JP 編碼器和解碼器,進行編碼和解碼操作,使用 IncrementalEncoder
和 IncrementalDecoder
類別,最後開啟檔案並進行讀寫操作。
Python 中的編碼與解碼
Python 中的編碼與解碼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處理字串和文字資料時。編碼是指將字串轉換為特定的格式,以便於儲存或傳輸,而解碼則是指將編碼後的資料轉換回原始的字串。
內建編碼
Python 中有一些內建的編碼,包括:
utf-8
:是一種變長編碼,能夠表示所有 Unicode 字元。utf-16
:是一種固定長度的編碼,能夠表示所有 Unicode 字元。utf-32
:是一種固定長度的編碼,能夠表示所有 Unicode 字元。unicode-escape
:是一種特殊的編碼,能夠將 Unicode 字元轉換為 ASCII 字元。raw-unicode-escape
:是一種特殊的編碼,能夠將 Unicode 字元轉換為 ASCII 字元,且不進行任何轉義。
解碼方法
Python 中的解碼方法與編碼方法相似,但名稱中含有 Decode
而不是 Encode
。例如:
utf-8
的解碼方法為utf-8-decode
utf-16
的解碼方法為utf-16-decode
utf-32
的解碼方法為utf-32-decode
內部編碼
Python 中還有一些內部編碼,包括:
idna
:實作了 RFC 3490 的 IDNA 編碼。mbcs
:在 Windows 平臺上,使用 ANSI 碼頁進行編碼。raw-unicode-escape
:將原始字串文字轉換為 Unicode 字串。string-escape
:將字串文字轉換為 Unicode 字串。undefined
:嘗試使用系統的預設編碼。
二進位制編碼
Python 中還有一些二進位制編碼,包括:
base64
:將二進位制資料轉換為 MIME base64 格式。bz2
:使用 bz2 演算法對字串進行壓縮。hex
:將二進位制資料轉換為十六進製表示。
這些編碼和解碼方法可以使用 codecs
模組進行操作。例如:
import codecs
# 將字串轉換為 UTF-8 編碼
encoded_str = codecs.encode("hello world", "utf-8")
# 將 UTF-8 編碼的字串轉換回原始字串
decoded_str = codecs.decode(encoded_str, "utf-8")
print(decoded_str) # 輸出:hello world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使用 codecs.encode()
將字串 “hello world” 轉換為 UTF-8 編碼,然後使用 codecs.decode()
將 UTF-8 編碼的字串轉換回原始字串。
Unicode 字串比較
在 Python 中,Unicode 字串比較是一個重要的功能,尤其是在處理不同語言和編碼的文字時。這裡,我們將實作一個自定義的 Unicode 字串比較函式,該函式可以根據指定的比較運算子(如 ==
、!=
、<=
、>=
等)比較兩個 Unicode 字串。
基本概念
在 Python 中,Unicode 字串是使用 PyUnicodeObject
類別來表示的。當我們比較兩個 Unicode 字串時,Python 會呼叫 PyUnicode_RichCompare
函式,這個函式會根據指定的比較運算子傳回比較結果。
實作比較函式
下面是 PyUnicode_RichCompare
函式的一個簡化版本,該函式實作了對 Unicode 字串的比較:
PyObject *
PyUnicode_RichCompare(PyObject *left, PyObject *right, int op)
{
//...
if (left == right) {
switch (op) {
case Py_EQ:
case Py_LE:
case Py_GE:
/* 字串相等 */
Py_RETURN_TRUE;
//...
}
}
else if (op == Py_EQ || op == Py_NE) {
/* 對字串進行大小寫不敏感比較 */
PyObject *left_upper = PyUnicode_Upper(left);
PyObject *right_upper = PyUnicode_Upper(right);
int result = PyUnicode_Compare(left_upper, right_upper);
Py_DECREF(left_upper);
Py_DECREF(right_upper);
if (op == Py_EQ) {
return result == 0? Py_True : Py_False;
} else {
return result!= 0? Py_True : Py_False;
}
}
//...
}
在上面的程式碼中,我們首先檢查兩個字串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則直接傳回 Py_True
。如果不相等,則根據指定的比較運算子進行比較。在這裡,我們實作了對字串的大小寫不敏感比較,首先將兩個字串轉換為大寫,然後進行比較。
測試和驗證
為了驗證上述實作的正確性,我們可以寫一些測試使用案例:
import unittest
class TestUnicodeCompare(unittest.TestCase):
def test_eq(self):
left = "Hello"
right = "hello"
self.assertTrue(PyUnicode_RichCompare(left, right, Py_EQ))
def test_ne(self):
left = "Hello"
right = "world"
self.assertTrue(PyUnicode_RichCompare(left, right, Py_NE))
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透過這些測試使用案例,我們可以驗證 PyUnicode_RichCompare
函式的正確性。
瞭解Python中的字典和雜湊
Python中的字典(dictionary)是一種快速且靈活的對映方式,廣泛用於儲存和對映資料。它們也被用於Python物件的屬性和方法儲存,以及其他多種場景。
字典的特點
- 快速: Python中的字典使用雜湊表(hash table)來儲存和檢索資料,這使得它們非常快。
- 靈活: 字典可以用於儲存和對映各種型別的資料,包括字串、整數、浮點數等。
- 緊湊: 字典只儲存鍵值對,這使得它們相對緊湊。
雜湊
所有不可變的內建型別都提供了雜湊函式。這個函式定義在型別的tp_hash
槽或(對於自定義型別)透過特殊方法__hash__()
。雜湊值的大小與指標相同(64位系統為64位,32位系統為32位),但它不代表值在記憶體中的地址。對於任何Python物件,其雜湊值在物件生命週期內不應改變。兩個不可變物件如果包含相同的值,則它們的雜湊值應相等。
從技術架構視角來看,Python 的核心資料結構,如字典、Bool、Long 和 Unicode 字串,展現了其設計哲學的精髓。字典以雜湊表為基礎,實作了高效的鍵值對存取,同時也支撐了 Python 物件的屬性系統。Bool 類別繼承自 Long 類別,並以簡潔的方式實作了布林邏輯。Long 類別則以可變長度的數字列表支援任意精確度的整數運算,有效解決了傳統整數型別溢位的問題。Unicode 字串的設計則體現了 Python 對國際化的重視,並透過 codecs 模組提供廣泛的編碼支援,簡化了多語言文字處理的複雜性。然而,Unicode 的複雜性也帶來了編碼錯誤的風險,需要開發者謹慎處理。
Python 的內建型別設計並非完美無缺。例如,Long 類別的變長設計雖然提升了精確度,但也可能導致效能瓶頸。Unicode 字串的編碼轉換也可能增加系統負擔。對於效能敏感的應用,需要仔細評估這些潛在影響。未來,Python 的核心資料結構可能朝向更進一步的效能最佳化和更便捷的 Unicode 處理發展。隨著 Python 生態的持續演進,我們預見會有更多工具和最佳實務出現,協助開發者更有效地運用這些核心資料結構,構建更強健、高效的應用程式。玄貓認為,深入理解這些核心資料結構的底層原理,對於 Python 開發者至關重要,這將有助於提升程式碼品質和效能,並更好地掌握 Python 語言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