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容器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日,Docker 長期以來一直是開發者們的首選。然而,隨著技術的演進,Podman 作為一個無守護行程的容器引擎,憑藉其安全性、相容性和易用性等優勢,逐漸嶄露頭角。本文將深入剖析 Podman 的架構和核心元件,並透過實戰演練,帶領讀者掌握 Podman 的精髓,探索容器技術的更多可能性。從底層機制到常用指令,再到與 Kubernetes 的整合,本文將提供全方位的 Podman 使用,協助開發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容器技術。同時,本文也將探討容器技術的演進歷程、安全考量以及與虛擬機器的比較,幫助讀者在技術選型時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身為玄貓(BlackCat),我將根據這份檔案,以台灣頂尖技術專家的視角,為大家帶來一篇關於 Podman 的技術文章。

容器化技術的演進:為何 Podman 成為 DevOps 的新選擇

容器技術並非橫空出世,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演進。從早期的 chroot 環境,到後來的 LXC,再到 Docker 的爆紅,容器技術不斷發展,以滿足日益複雜的應用需求。然而,隨著容器技術的普及,安全性、管理性等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這也正是 Podman 誕生的背景:在安全性與易用性之間找到平衡。

從 Docker 到 Podman:容器技術的挑戰與演進

Docker 的出現,的確極大地簡化了容器的使用方式,讓開發者可以更輕鬆地封裝、分發應用。但 Docker 守護行程(daemon)的設計,也帶來了一些安全上的隱憂。此外,Docker 在企業環境中的授權模式,也讓許多公司望而卻步。

Podman 的出現,正是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它採用了無守護行程(daemonless)的架構,直接透過使用者許可權來管理容器,避免了 Docker 的單點風險。同時,Podman 完全開源,沒有授權費用,更適合企業採用。

Podman 的核心優勢:安全性、相容性與易用性

Podman 的設計目標,是在不犧牲易用性的前提下,提升容器的安全性。它具備以下幾個核心優勢:

  • 無守護行程架構: 避免了 Docker 的單點故障風險,提升了安全性。
  • Rootless 模式: 允許使用者在沒有 root 許可權的情況下執行容器,降低了安全風險。
  • Docker 相容性: 可以直接使用 Docker 的映象和 Dockerfile,降低了遷移成本。
  • Kubernetes 相容性: 可以生成 Kubernetes 的 YAML 檔案,方便佈署到 Kubernetes 叢集。

Podman 的架構與核心元件:深入解析容器管理的底層機制

要理解 Podman 的優勢,必須先了解它的架構。Podman 並非一個單一的工具,而是一個由多個元件組成的工具鏈。這些元件各司其職,共同實作了容器的建立、執行與管理。

Crun、Buildah 與 Skopeo:Podman 生態系統的關鍵拼圖

Podman 的核心元件包括:

  • Crun: 一個快速、輕量級的容器執行時,負責實際執行容器。
  • Buildah: 一個用於建立容器映象的工具,可以像 Dockerfile 一樣使用,也可以透過程式碼來定義映象。
  • Skopeo: 一個用於在不同的容器倉函式庫之間複製映象的工具,支援 Docker Registry、OCI Registry 等多種格式。

這些元件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與 Podman 協同工作,共同構建完整的容器管理解決方案。

Conmon:監控容器的守護者

Conmon 是 Podman 中一個重要的輔助元件,負責監控容器的執行狀態。它會追蹤容器的行程,並在容器當機時自動重啟。Conmon 的設計,使得 Podman 能夠更好地管理容器的生命週期。

網路工具:開發容器間的橋樑

容器網路是容器技術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Podman 支援多種網路模式,包括 bridge、host、none 等。透過這些網路模式,容器可以與宿主機、其他容器,甚至外部網路進行通訊。

Podman 常用指令詳解:從建立到佈署,掌握容器管理的精髓

Podman 提供了豐富的指令,可以滿足各種容器管理需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指令:

  • podman run:執行一個新的容器。
  • podman ps:檢視正在執行的容器。
  • podman images:檢視本地的映象。
  • podman build:使用 Dockerfile 建立映象。
  • podman push:將映象推播到容器倉函式庫。
  • podman pull:從容器倉函式庫提取映象。
  • podman stop:停止一個正在執行的容器。
  • podman rm:刪除一個容器。

實戰演練:使用 Podman 建立並執行一個 Nginx 容器

以下是一個使用 Podman 建立並執行一個 Nginx 容器的範例:

# 提取 Nginx 映象
podman pull nginx
# 執行 Nginx 容器,將宿主機的 80 連線埠對映到容器的 80 連線埠
podman run -d -p 80:80 nginx
# 檢視正在執行的容器
podman ps

內容解密

  1. podman pull nginx: 這個指令會從 Docker Hub 上提取官方的 Nginx 映象。
  2. podman run -d -p 80:80 nginx: 這個指令會執行一個新的 Nginx 容器。
    • -d 引數表示在後台執行容器。
    • -p 80:80 引數表示將宿主機的 80 連線埠對映到容器的 80 連線埠。
  3. podman ps: 這個指令會列出所有正在執行的容器,你可以看到剛剛執行的 Nginx 容器。

使用 Buildah 建立自定義映象:開發個人化的容器環境

除了使用現成的映象,我們還可以使用 Buildah 建立自定義的映象。以下是一個使用 Buildah 建立一個包含特定軟體的映象的範例:

# 建立一個新的工作容器
buildah from ubuntu:latest
# 在容器中安裝所需的軟體
buildah run -- apt-get update
buildah run -- apt-get install -y vim
# 提交容器,建立映象
buildah commit <container_id> my-custom-image
# 使用 Podman 執行新的映象
podman run my-custom-image

內容解密

  1. buildah from ubuntu:latest: 這個指令會建立一個根據 Ubuntu 最新映象的工作容器。
  2. buildah run -- apt-get update: 這個指令會在容器中執行 apt-get update,更新軟體列表。
  3. buildah run -- apt-get install -y vim: 這個指令會在容器中安裝 vim 編輯器。
  4. buildah commit <container_id> my-custom-image: 這個指令會提交容器的變更,建立一個名為 my-custom-image 的映象。
  5. podman run my-custom-image: 這個指令會使用 Podman 執行剛剛建立的映象。

容器技術:從理論到實戰,Podman 的應用與奧秘

身為一個在容器技術領域打滾多年的老手,玄貓(BlackCat)今天要帶大家探討容器技術,並聚焦在 Podman 這個強大的工具上。我們會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一路到實際應用,讓大家對容器技術有更全面的瞭解。

容器是什麼碗糕?為啥玄貓覺得它很重要?

簡單來說,容器就像是一個輕量級的虛擬環境,它可以將應用程式及其所有依賴項封裝在一起,確保應用程式在任何地方都能以相同的方式執行。這解決了開發者常遇到的「在我電腦上可以跑啊!」的問題。

玄貓(BlackCat)還記得以前在佈署應用程式時,常常因為環境不一致而搞得焦頭爛額。有了容器,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

資源控管:cgroups 的妙用

容器的資源隔離是透過 Linux 的 cgroups (control groups) 來實作的。Cgroups 可以限制容器使用的 CPU、記憶體、磁碟 I/O 等資源,確保容器不會佔用過多的系統資源,影響其他應用程式的執行。

隔離的行程:各玩各的,互不幹擾

容器利用名稱空間(namespaces)來隔離行程。每個容器都有自己獨立的行程空間,看不到其他容器的行程,就像是住在不同房間的室友,彼此互不幹擾。

掛載隔離:檔案系統的楚河漢界

容器的掛載點也是隔離的。每個容器都有自己獨立的檔案系統,看不到其他容器的檔案,這確保了容器的安全性,避免惡意程式透過容器入侵系統。

容器映像檔:標準化的佈署藍圖

容器映像檔(Container Images)是容器的核心。它是一個唯讀的範本,包含了應用程式及其所有依賴項。透過容器映像檔,我們可以快速地建立和佈署容器,確保應用程式在不同環境下的一致性。

安全考量:容器並非萬靈丹,玄貓提醒你注意這些

雖然容器提供了隔離性,但它並非絕對安全。如果容器內的應用程式存在漏洞,攻擊者仍然可以透過容器入侵系統。因此,我們需要採取額外的安全措施,例如:

  • 使用最新的容器映像檔: 定期更新容器映像檔,修補已知的安全漏洞。
  • 限制容器的許可權: 避免以 root 許可權執行容器,降低安全風險。
  • 使用容器安全掃描工具: 定期掃描容器映像檔,檢測潛在的安全漏洞。

容器引擎與執行時:Podman 的舞台

容器引擎(Container Engine)是管理和執行容器的工具。常見的容器引擎包括 Docker、Podman、CRI-O 等。容器執行時(Container Runtime)則是負責實際執行容器的底層元件,例如 runc、crun 等。

Podman 是一個 daemonless 的容器引擎,它不需要一個持續執行的 daemon 行程,這使得 Podman 更加安全和輕量級。

容器 vs. 虛擬機器:玄貓教你選對工具

容器和虛擬機器都是虛擬化技術,但它們的實作方式和應用場景有所不同。

  • 虛擬機器: 虛擬機器是一個完整的作業系統,它需要佔用大量的系統資源。虛擬機器適用於需要執行不同作業系統的場景,例如在 Windows 上執行 Linux。
  • 容器: 容器是一個輕量級的虛擬環境,它分享主機作業系統的核心。容器佔用的系統資源較少,啟動速度更快。容器適用於需要快速佈署和擴充套件應用程式的場景,例如微服務架構。

玄貓(BlackCat)建議,在選擇容器或虛擬機器時,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評估。

容器的優勢:為何玄貓如此推崇?

容器技術帶來了許多優勢,包括:

  • 開放原始碼: 容器技術是根據開放原始碼的,這意味著我們可以自由地使用、修改和分享容器技術。
  • 可移植性: 容器可以在任何支援容器引擎的平台上執行,這使得應用程式的佈署更加靈活。
  • DevOps 助攻: 容器簡化了應用程式的構建、測試和佈署流程,加速了 DevOps 的實踐。
  • 雲端就緒: 容器是雲端運算的根本。許多雲端平台都提供了容器服務,方便我們在雲端佈署和管理應用程式。
  • 基礎設施最佳化: 容器可以提高基礎設施的利用率,降低營運成本。
  • 微服務架構: 容器是微服務架構的理想載體。透過容器,我們可以將應用程式拆分成多個獨立的微服務,提高應用程式的可擴充套件性和可維護性。

容器技術的歷史:玄貓帶你回顧

容器技術並非橫空出世,它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 Chroot 和 Unix v7: Chroot 是最早的行程隔離技術之一,它可以將行程的根目錄限制在一個特定的目錄下。
  • FreeBSD jails: FreeBSD jails 是一種更完善的容器技術,它可以隔離行程、網路和檔案系統。
  • Solaris Containers (Solaris Zones): Solaris Containers 是一種企業級的容器技術,它提供了強大的資源管理和安全功能。
  • Linux Containers (LXC): LXC 是 Linux 上最早的容器技術之一,它根據 cgroups 和名稱空間實作。
  • Docker: Docker 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容器技術的發展。Docker 簡化了容器的構建、佈署和管理流程,使得容器技術更加普及。
  • rkt: rkt 是 CoreOS 公司開發的容器引擎,它強調安全性和互操作性。
  • OCI 和 CRI-O: OCI (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 是一個開放的容器標準,它定義了容器映像檔和執行時的規範。CRI-O 是一個根據 OCI 標準的容器引擎。
  • Podman: Podman 是一個 daemonless 的容器引擎,它不需要一個持續執行的 daemon 行程,這使得 Podman 更加安全和輕量級。

今日容器的應用:玄貓帶你看趨勢

容器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包括:

  • 雲端運算: 容器是雲端運算的根本。許多雲端平台都提供了容器服務,方便我們在雲端佈署和管理應用程式。
  • 微服務架構: 容器是微服務架構的理想載體。透過容器,我們可以將應用程式拆分成多個獨立的微服務,提高應用程式的可擴充套件性和可維護性。
  • DevOps: 容器簡化了應用程式的構建、測試和佈署流程,加速了 DevOps 的實踐。
  • 持續整合/持續交付 (CI/CD): 容器可以與 CI/CD 工具整合,實作自動化的應用程式佈署。
  • 大資料: 容器可以用於佈署和管理大資料應用程式,例如 Hadoop 和 Spark。
  • 人工智慧: 容器可以用於佈署和管理人工智慧應用程式,例如 TensorFlow 和 PyTorch。

玄貓觀點:容器技術的未來

玄貓(BlackCat)認為,容器技術的未來充滿了希望。隨著雲端運算和微服務架構的普及,容器技術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可以期待容器技術在安全性、可擴充套件性和易用性方面取得更大的進展。

總而言之,容器技術是一項強大而靈活的技術,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構建、佈署和管理應用程式。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更深入地瞭解容器技術,並在實際工作中加以應用。

目錄導讀:玄貓帶你玩轉容器技術與 DevOps

容器管理與整合:安全至上的考量

本章節將探討如何安全地管理和整合容器,內容涵蓋故障排除、監控、安全性強化以及網路組態等方面。

容器故障排除與監控:玄貓的實戰經驗分享

技術要求

  • 熟悉 Linux 基礎操作
  • 瞭解容器的基本概念

容器執行時的疑難排解

在容器的使用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玄貓將分享一些常見的故障排除技巧,助你快速定位並解決問題。

  • 儲存卷宗的許可權問題: 當容器無法存取儲存卷宗時,通常是許可權設定不正確所導致。請檢查卷宗的擁有者和群組是否與容器的使用者一致。
  • Rootless 容器的 Ping 指令問題: 在 Rootless 容器中,由於網路名稱空間的限制,Ping 指令可能無法正常運作。玄貓將介紹如何解決此問題。

容器健康檢查:確保服務穩定執行

監控容器的健康狀況至關重要。玄貓將示範如何使用健康檢查機制,定期檢測容器的執行狀態,並在出現異常時自動重啟容器。

容器建置問題排查

  • Dockerfile 建置錯誤: Dockerfile 中的語法錯誤或指令問題可能導致建置失敗。玄貓將分享如何分析建置日誌,找出錯誤原因。
  • Buildah 原生指令建置錯誤: 使用 Buildah 原生指令建置容器時,可能會遇到依賴套件缺失或環境設定問題。玄貓將提供解決方案。

進階疑難排解技巧:使用 nsenter

當容器內部出現問題時,可以使用 nsenter 指令進入容器的名稱空間,進行更深入的排查。

  • 使用 nsenter 排查資料函式庫客戶端問題: 玄貓將示範如何使用 nsenter 指令進入容器,檢查資料函式庫連線是否正常。

總結

本文玄貓分享了容器故障排除與監控的實用技巧,幫助大家確保容器的穩定執行。

延伸閱讀

  • Docker 官方檔案
  • Podman 官方檔案

容器安全:玄貓的安全防護

技術要求

  • 熟悉 Linux 許可權管理
  • 瞭解 SELinux 的基本概念

Rootless 容器:降低風險

以非 Root 使用者身份執行容器,可以有效降低容器逃逸的風險。玄貓將介紹如何使用 Podman 執行 Rootless 容器。

  • Podman 的瑞士刀:subuid 和 subgid: subuidsubgid 是 Podman 用於實作 Rootless 容器的關鍵工具。玄貓將深入解析它們的工作原理。
  • 避免使用 UID 0 執行容器: 永遠不要使用 UID 0(Root 使用者)執行容器。這會帶來極高的安全風險。

容器映像簽署:確保映像來源可靠

對容器映像進行簽署,可以驗證映像的來源是否可信,防止惡意映像的入侵。

  • 使用 GPG 和 Podman 簽署映像: 玄貓將示範如何使用 GPG 金鑰簽署容器映像,並組態 Podman 驗證簽名。
  • 使用 Skopeo 管理簽名: Skopeo 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可用於管理容器映像的簽名。

Linux 核心能力:精細許可權控制

Linux 核心能力允許對容器的許可權進行更精細的控制,降低安全風險。

  • 容器中的能力: 玄貓將介紹如何在容器中自定義核心能力,限制容器的行為。

SELinux 與容器:強制存取控制

SELinux 是一個強制存取控制系統,可以進一步強化容器的安全性。

  • Udica 簡介: Udica 是一個用於生成 SELinux 策略的工具,可以簡化 SELinux 的組態。

總結

本文玄貓探討了容器安全的各個方面,幫助大家構建更安全的容器環境。

延伸閱讀

  • SELinux 官方檔案
  • Udica 官方檔案

容器網路:玄貓帶你開發高效網路

技術要求

  • 熟悉 Linux 網路組態
  • 瞭解 CNI 的基本概念

容器網路與 Podman 設定

Podman 支援多種容器網路解決方案,包括 CNI 和 Netavark。玄貓將介紹如何組態 Podman 的網路。

  • CNI 組態快速入門: 玄貓將示範如何快速組態 CNI 網路。
  • Podman CNI 詳解: 深入瞭解 Podman CNI 的工作原理。
  • Netavark 組態快速入門: 玄貓將示範如何快速組態 Netavark 網路。
  • Podman Netavark 詳解: 深入瞭解 Podman Netavark 的工作原理。

使用 Podman 管理網路

Podman 提供了豐富的指令,用於管理容器網路。

  • 連線多個容器: 玄貓將示範如何將兩個或多個容器連線到同一個網路。
  • 容器 DNS 解析: 瞭解容器如何解析 DNS 名稱。
  • 在 Pod 中執行容器: Pod 是一組分享網路和儲存的容器。玄貓將介紹如何在 Pod 中執行容器。
  • 將容器暴露給外部網路: 玄貓將介紹如何將容器的服務暴露給外部網路。
  • 連線主機網路: 將容器連線到主機網路。
  • 主機防火牆組態: 組態主機防火牆,允許外部網路存取容器的服務。
  • Rootless 容器網路行為: 瞭解 Rootless 容器的網路行為。

總結

本文玄貓詳細介紹了容器網路的組態和管理,幫助大家開發高效的容器網路。

延伸閱讀

  • CNI 官方檔案
  • Netavark 官方檔案

Docker 遷移技巧:玄貓的無痛轉移方案

技術要求

  • 熟悉 Docker 的基本操作
  • 瞭解 Podman 的基本概念

遷移現有映像和指令別名

Podman 提供了與 Docker 相容的指令別名,可以簡化遷移過程。

  • Podman 指令和 Docker 指令的比較: 瞭解 Podman 指令和 Docker 指令的差異。
  • Podman 和 Docker 的行為差異: 瞭解 Podman 和 Docker 的行為差異。
  • Podman 中缺失的指令: 瞭解 Podman 中缺失的指令。
  • Docker 中缺失的指令: 瞭解 Docker 中缺失的指令。

使用 Docker Compose 與 Podman

Docker Compose 是一個用於定義和執行多容器應用程式的工具。Podman 支援 Docker Compose。

  • Docker Compose 快速入門: 玄貓將示範如何快速使用 Docker Compose。
  • 組態 Podman 與 docker-compose 互動: 組態 Podman 與 docker-compose 互動。
  • 使用 Podman 和 docker-compose 執行 Compose 工作負載: 使用 Podman 和 docker-compose 執行 Compose 工作負載。
  • 使用 podman-compose: podman-compose 是一個用於使用 Podman 執行 Docker Compose 檔案的工具。

總結

本文玄貓分享了 Docker 遷移到 Podman 的技巧,幫助大家無痛轉移。

延伸閱讀

  • Docker Compose 官方檔案
  • podman-compose 官方檔案

與 systemd 和 Kubernetes 互動:玄貓的整合方案

技術要求

  • 熟悉 systemd 的基本操作
  • 瞭解 Kubernetes 的基本概念

設定主機作業系統的先決條件

在開始之前,需要設定主機作業系統的先決條件。

建立 systemd 單位檔案

可以使用 systemd 單位檔案管理容器。

  • 管理根據容器的 systemd 服務: 玄貓將示範如何使用 systemd 管理容器。

產生 Kubernetes YAML 資源

Podman 可以產生 Kubernetes YAML 資源。

  • 從執行中的容器產生基本的 Pod 資源: 玄貓將示範如何從執行中的容器產生基本的 Pod 資源。
  • 從執行中的容器產生 Pod 和服務: 玄貓將示範如何從執行中的容器產生 Pod 和服務。
  • 在單個 Pod 中產生複合應用程式: 玄貓將示範如何在單個 Pod 中產生複合應用程式。
  • 使用多個 Pod 產生複合應用程式: 玄貓將示範如何使用多個 Pod 產生複合應用程式。

在 Podman 中執行 Kubernetes 資源檔案

可以在 Podman 中執行 Kubernetes 資源檔案。

在 Kubernetes 中測試結果

  • 設定 minikube: 玄貓將示範如何設定 minikube。
  • 啟動 minikube: 啟動 minikube。
  • 在 Kubernetes 中執行產生的資源檔案: 在 Kubernetes 中執行產生的資源檔案。

總結

本文玄貓介紹瞭如何與 systemd 和 Kubernetes 互動,幫助大家將容器整合到現有的系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