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as 作為老牌 Python 資料科學函式庫,其 Series 和 DataFrame 資料結構已成為資料處理的基本。然而,新興的 Polars 函式庫以其卓越的效能和更簡潔的 API,正逐漸受到關注。本文除了介紹 Pandas 的核心資料結構外,也將探討如何利用 Polars 進行高效的資料操作,並使用 Seaborn 將資料以視覺化方式呈現,提升資料分析效率。Polars 的列式儲存和平行處理機制使其在大資料集上表現出色,而 Seaborn 則提供了豐富的視覺化工具,可以建立直方圖、條形圖等多種統計圖形,並可透過調色盤自定義視覺效果。兩種工具的結合,為資料科學家提供了更全面的資料處理和分析解決方案。
探索Pandas資料結構:Series和Dataframe
簡介
在Python的資料科學世界中,Pandas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函式庫,它提供了高效的資料結構和資料分析工具。其中,Series和Dataframe是Pandas中兩個最基本的資料結構。在本文中,我們將探索Pandas Series和Dataframe的基本概念、建立方法以及應用場景。
結構
Pandas Series是一維的標籤資料結構,類別似於一維陣列或列表,但它可以包含更多的後設資料,如索引標籤。另一方面,Pandas Dataframe是一個二維的表格資料結構,類別似於Excel表格或SQL表格。
目標
- 瞭解Pandas Series和Dataframe的基本概念
- 學習如何建立和操作Pandas Series和Dataframe
- 探索Pandas Series和Dataframe在資料科學中的應用場景
Pandas Series
Pandas Series是一個一維的標籤資料結構,它可以包含更多的後設資料,如索引標籤。Series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建立,例如從列表、字典或其他資料結構中建立。
建立Pandas Series
import pandas as pd
# 從列表建立Series
data = [1, 2, 3, 4, 5]
series = pd.Series(data)
print(series)
# 從字典建立Series
data = {'a': 1, 'b': 2, 'c': 3}
series = pd.Series(data)
print(series)
Pandas Dataframe
Pandas Dataframe是一個二維的表格資料結構,類別似於Excel表格或SQL表格。Dataframe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建立,例如從字典、列表或其他資料結構中建立。
建立Pandas Dataframe
import pandas as pd
# 從字典建立Dataframe
data = {'Name': ['Tom', 'Nick', 'John'],
'Age': [20, 21, 19]}
df = pd.DataFrame(data)
print(df)
# 從列表建立Dataframe
data = [[1, 2, 3], [4, 5, 6], [7, 8, 9]]
df = pd.DataFrame(data)
print(df)
內容解密:
pd.Series()
函式用於建立Pandas Series。pd.DataFrame()
函式用於建立Pandas Dataframe。- Series和Dataframe都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建立,例如從列表、字典或其他資料結構中建立。
- Series是一維的標籤資料結構,而Dataframe是一個二維的表格資料結構。
圖表翻譯:
graph LR A[Pandas Series] -->|是一維的標籤資料結構|> B[類別似於一維陣列或列表] C[Pandas Dataframe] -->|是一個二維的表格資料結構|> D[類別似於Excel表格或SQL表格] E[建立Series] -->|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建立|> F[從列表、字典或其他資料結構中建立] G[建立Dataframe] -->|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建立|> H[從字典、列表或其他資料結構中建立]
圖表翻譯:
- 上述Mermaid圖表展示了Pandas Series和Dataframe的基本概念和建立方法。
- Pandas Series是一維的標籤資料結構,而Pandas Dataframe是一個二維的表格資料結構。
- Series和Dataframe都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建立,例如從列表、字典或其他資料結構中建立。
Pandas DataFrame 建立與操作
Pandas 是 Python 中一個強大的資料分析函式庫,提供了 DataFrame 這種資料結構來儲存和操作二維表格資料。以下是建立和操作 Pandas DataFrame 的一些方法和屬性。
建立 DataFrame
可以使用 pd.DataFrame()
函式建立一個新的 DataFrame。例如:
import pandas as pd
data = {'Name': ['John', 'Mary', 'David'],
'Age': [25, 31, 42]}
df = pd.DataFrame(data)
print(df)
這將輸出:
Name Age
0 John 25
1 Mary 31
2 David 42
DataFrame 方法和屬性
Pandas DataFrame 有許多方法和屬性可以用來操作和分析資料。例如:
df.head()
: 顯示 DataFrame 的前幾行。df.info()
: 顯示 DataFrame 的基本資訊,包括索引、列名和資料型別。df.describe()
: 顯示 DataFrame 的統計資訊,包括均值、標準差、最小值和最大值。
刪除含有 Null 值的行
可以使用 df.dropna()
方法刪除含有 Null 值的行。例如:
df = pd.DataFrame({'A': [1, 2, None, 4],
'B': [5, None, 7, 8]})
df = df.dropna()
print(df)
這將輸出:
A B
0 1.0 5.0
3 4.0 8.0
算術運運算元
可以使用算術運運算元對 DataFrame 進行運算。例如:
df1 = pd.DataFrame({'A': [1, 2, 3],
'B': [4, 5, 6]})
df2 = pd.DataFrame({'A': [7, 8, 9],
'B': [10, 11, 12]})
df = df1 + df2
print(df)
這將輸出:
A B
0 8 14
1 10 16
2 12 18
新增欄位
可以使用 df['新欄位'] = 值
的方式新增欄位。例如:
df = pd.DataFrame({'A': [1, 2, 3],
'B': [4, 5, 6]})
df['C'] = df['A'] + df['B']
print(df)
這將輸出:
A B C
0 1 4 5
1 2 5 7
2 3 6 9
使用 fillna() 方法
可以使用 fillna()
方法填充 Null 值。例如:
df = pd.DataFrame({'A': [1, 2, None, 4],
'B': [5, None, 7, 8]})
df = df.fillna(0)
print(df)
這將輸出:
A B
0 1.0 5.0
1 2.0 0.0
2 0.0 7.0
3 4.0 8.0
排序值
可以使用 df.sort_values()
方法排序值。例如:
df = pd.DataFrame({'A': [3, 2, 1, 4],
'B': [5, 6, 7, 8]})
df = df.sort_values(by='A')
print(df)
這將輸出:
A B
2 1 7
1 2 6
0 3 5
3 4 8
篩選資料
可以使用 df[df['欄位'] == 值]
的方式篩選資料。例如:
df = pd.DataFrame({'A': [1, 2, 3, 4],
'B': [5, 6, 7, 8]})
df = df[df['A'] == 2]
print(df)
這將輸出:
A B
1 2 6
檢查 Null 值
可以使用 df.isnull()
方法檢查 Null 值。例如:
df = pd.DataFrame({'A': [1, 2, None, 4],
'B': [5, None, 7, 8]})
print(df.isnull())
這將輸出:
A B
0 False False
1 False True
2 True False
3 False False
檢查重複值
可以使用 df.duplicated()
方法檢查重複值。例如:
df = pd.DataFrame({'A': [1, 2, 2, 4],
'B': [5, 6, 6, 8]})
print(df.duplicated())
這將輸出:
0 False
1 False
2 True
3 False
刪除重複值
可以使用 df.drop_duplicates()
方法刪除重複值。例如:
df = pd.DataFrame({'A': [1, 2, 2, 4],
'B': [5, 6, 6, 8]})
df = df.drop_duplicates()
print(df)
這將輸出:
A B
0 1 5
1 2 6
3 4 8
進階DataFrame篩選技術
簡介
在資料分析中,篩選和操作DataFrame是一項基本且重要的技能。Pandas提供了多種方法來篩選和操作DataFrame,包括使用索引、篩選條件、apply()方法等。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一些進階的DataFrame篩選技術,包括自訂列作為索引、使用apply()方法、篩選文字資料等。
結構
- 自訂列作為索引
- 使用apply()方法
- 篩選文字資料
- 修改資料
- 資料彙總
目標
- 學習如何自訂列作為索引
- 學習如何使用apply()方法對DataFrame進行操作
- 學習如何篩選文字資料
- 學習如何修改資料
- 學習如何進行資料彙總
自訂列作為索引
在Pandas中,可以使用set_index()
方法將自訂列設為索引。例如:
import pandas as pd
# 建立一個簡單的DataFrame
data = {'Name': ['John', 'Mary', 'David'],
'Age': [25, 31, 42]}
df = pd.DataFrame(data)
# 將'Name'列設為索引
df.set_index('Name', inplace=True)
print(df)
輸出:
Age
Name
John 25
Mary 31
David 42
使用apply()方法
apply()
方法可以對DataFrame的每一行或每一列進行操作。例如:
import pandas as pd
# 建立一個簡單的DataFrame
data = {'Name': ['John', 'Mary', 'David'],
'Age': [25, 31, 42]}
df = pd.DataFrame(data)
# 使用apply()方法將'Age'列乘以2
df['Age'] = df['Age'].apply(lambda x: x * 2)
print(df)
輸出:
Name Age
0 John 50
1 Mary 62
2 David 84
篩選文字資料
Pandas提供了多種方法來篩選文字資料,包括使用str.contains()
、str.startswith()
、str.endswith()
等方法。例如:
import pandas as pd
# 建立一個簡單的DataFrame
data = {'Name': ['John', 'Mary', 'David'],
'City': ['New York', 'Los Angeles', 'Chicago']}
df = pd.DataFrame(data)
# 篩選包含'New'的城市
df_filtered = df[df['City'].str.contains('New')]
print(df_filtered)
輸出:
Name City
0 John New York
修改資料
Pandas提供了多種方法來修改資料,包括使用loc[]
、iloc[]
等方法。例如:
import pandas as pd
# 建立一個簡單的DataFrame
data = {'Name': ['John', 'Mary', 'David'],
'Age': [25, 31, 42]}
df = pd.DataFrame(data)
# 修改'Age'列的值
df.loc[0, 'Age'] = 30
print(df)
輸出:
Name Age
0 John 30
1 Mary 31
2 David 42
資料彙總
Pandas提供了多種方法來進行資料彙總,包括使用groupby()
、pivot_table()
等方法。例如:
import pandas as pd
# 建立一個簡單的DataFrame
data = {'Name': ['John', 'Mary', 'David', 'John', 'Mary', 'David'],
'City': ['New York', 'Los Angeles', 'Chicago', 'New York', 'Los Angeles', 'Chicago'],
'Sales':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df = pd.DataFrame(data)
# 進行資料彙總
df_grouped = df.groupby('City')['Sales'].sum()
print(df_grouped)
輸出:
City
Chicago 900
Los Angeles 700
New York 500
Name: Sales, dtype: int64
探索 Polars 函式庫:Python 中的資料科學新選擇
簡介
在 Python 的資料科學世界中,Pandas 函式庫長期佔據著重要地位。然而,近年來,Polars 函式庫開始受到關注。Polars 是一個新的、快速且高效的資料處理函式庫,旨在提供比 Pandas 更好的效能和功能。這篇文章將探討 Polars 函式庫的優點、與 Pandas 的差異、資料型別、資料結構等方面。
結構
本文將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 Polars 的優點:介紹 Polars 相較於 Pandas 的優勢。
- Polars 和 Pandas 的差異:比較兩個函式庫的不同之處。
- Polars 的資料型別:詳細介紹 Polars 中的各種資料型別,包括數值型別、巢狀型別、時間型別等。
- Polars 的資料結構:探討 Polars 中的 Series 和 DataFrame 等資料結構。
目標
透過本文,讀者將能夠:
- 瞭解 Polars 函式庫的優點和特點。
- 掌握 Polars 和 Pandas 之間的差異。
- 熟悉 Polars 中的各種資料型別和資料結構。
Polars 的優點
相較於 Pandas,Polars 有以下幾個優點:
- 更快的效能:Polars 的效能比 Pandas 快很多,尤其是在大規模資料處理時。
- 更低的記憶體佔用:Polars 需要的記憶體比 Pandas 少,這使得它更適合於大規模資料處理。
- 更簡單的 API:Polars 的 API 比 Pandas 更簡單、更直觀。
Polars 和 Pandas 的差異
Polars 和 Pandas 之間有以下幾個主要差異:
- 資料模型:Polars 使用了一種新的資料模型,稱為「列儲存」,而 Pandas 使用的是「行儲存」。
- 效能最佳化:Polars 對效能進行了最佳化,使用了更多的平行處理和快取機制。
Polars 的資料型別
Polars 中的資料型別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群組:
- 數值群組:包括整數、浮點數等數值型別。
- 巢狀群組:包括列表、字典等巢狀型別。
- 時間群組:包括日期、時間等時間型別。
- 其他群組:包括字串、布林等其他型別。
Polars 的資料結構
Polars 中的資料結構包括:
- Series:是一維的資料結構,類別似於 Pandas 的 Series。
- DataFrame:是二維的資料結構,類別似於 Pandas 的 DataFrame。
內容解密:
在上述章節中,我們簡要介紹了 Polars 函式庫的優點、與 Pandas 的差異、資料型別和資料結構。下一節將更深入地探討 Polars 中的 Series 和 DataFrame 等資料結構。
import polars as pl
# 建立一個 Series
s = pl.Series([1, 2, 3, 4, 5])
# 建立一個 DataFrame
df = pl.DataFrame({"name": ["Alice", "Bob", "Charlie"], "age": [25, 30, 35]})
圖表翻譯:
此圖示為 Polars 中的 Series 和 DataFrame 結構。
graph LR A[Series] --> B[一維資料結構] C[DataFrame] --> D[二維資料結構]
圖表翻譯:
此圖示展示了 Polars 中的 Series 和 DataFrame 之間的關係。
graph LR A[Series] -->|包含|> B[DataFrame] B -->|由|> A
探索 Polars 中的表示式
Polars 是一個強大的資料處理函式庫,提供了高效且靈活的資料操作方式。在 Polars 中,表示式(Expressions)是一個核心概念,允許使用者以宣告式的方式定義資料轉換和操作。本文將深入探討 Polars 中的表示式,包括基本運運算元、欄位選擇、函式、型別轉換、字串操作、聚合運算、缺失資料處理、折疊運算(Folds)以及列表和陣列操作。
基本運運算元
Polars 支援各種基本運運算元,包括算術運運算元(如 +
、-
、*
、/
)、比較運運算元(如 ==
、!=
、>
、<
)、邏輯運運算元(如 &
、|
、!
)等。這些運運算元可以用於欄位之間的運算,也可以用於欄位和標量值之間的運算。
import polars as pl
# 建立一個範例 DataFrame
df = pl.DataFrame({
"A": [1, 2, 3],
"B": [4, 5, 6]
})
# 使用基本運運算元進行欄位之間的運算
df = df.with_column((pl.col("A") + pl.col("B")).alias("C"))
print(df)
欄位選擇
Polars 提供了多種方式來選擇欄位,包括使用 pl.col()
函式、使用欄位名稱的字串等。欄位選擇是資料操作中的基本步驟,允許使用者從 DataFrame 中選擇出感興趣的欄位。
# 使用 pl.col() 函式選擇欄位
df = df.with_column(pl.col("A").alias("A_selected"))
# 使用欄位名稱的字串選擇欄位
df = df.with_column(pl.col("B").alias("B_selected"))
函式
Polars 提供了豐富的函式庫,包括數學函式、統計函式、字串函式等。這些函式可以用於欄位的轉換和操作。
# 使用數學函式進行欄位轉換
df = df.with_column((pl.col("A") ** 2).alias("A_squared"))
型別轉換
Polars 支援各種型別轉換,包括整數、浮點數、布林值等。型別轉換是資料操作中的重要步驟,允許使用者將欄位轉換為適合的型別。
# 將整數欄位轉換為浮點數欄位
df = df.with_column(pl.col("A").cast(pl.Float64).alias("A_float"))
字串操作
Polars 提供了豐富的字串操作函式,包括字串拼接、字串替換、字串查詢等。字串操作是資料操作中的重要步驟,允許使用者對字串欄位進行轉換和操作。
# 將字串欄位進行拼接
df = df.with_column((pl.col("A").str.cat(pl.col("B"))).alias("AB_concat"))
聚合運算
Polars 支援各種聚合運算,包括求和、求平均、求最大值、求最小值等。聚合運算是資料分析中的重要步驟,允許使用者對資料進行分組和聚合。
# 對欄位進行求和聚合
df = df.groupby("A").agg(pl.sum("B").alias("B_sum"))
缺失資料處理
Polars 提供了豐富的缺失資料處理函式,包括填充缺失值、刪除缺失值等。缺失資料處理是資料預處理中的重要步驟,允許使用者對缺失資料進行處理和轉換。
# 將缺失值填充為 0
df = df.fill_null(0)
折疊運算(Folds)
Polars 支援折疊運算,包括對資料進行分組和聚合。折疊運算是資料分析中的重要步驟,允許使用者對資料進行分組和聚合。
# 對資料進行分組和聚合
df = df.groupby("A").agg(pl.sum("B").alias("B_sum"))
列表和陣列操作
Polars 提供了豐富的列表和陣列操作函式,包括列表拼接、列表替換、陣列查詢等。列表和陣列操作是資料操作中的重要步驟,允許使用者對列表和陣列欄位進行轉換和操作。
# 將列表欄位進行拼接
df = df.with_column((pl.col("A").arr.cat(pl.col("B"))).alias("AB_concat"))
結論,Polars 中的表示式提供了高效且靈活的資料操作方式,允許使用者以宣告式的方式定義資料轉換和操作。透過本文的介紹,讀者可以深入瞭解 Polars 中的表示式,並學習如何使用它們來進行資料操作和分析。
探索Polars和Seaborn:高效資料分析和視覺化
1.
在資料科學中,高效的資料分析和視覺化工具至關重要。Polars是一個相對較新的函式庫,提供了高效能的資料處理能力,而Seaborn則是一個根據Matplotlib的視覺化函式庫,提供了高階別的介面來建立資訊豐富且吸引人的統計圖形。本文將探討Polars和Seaborn的使用方法,比較它們與Pandas的不同之處,並展示如何使用Seaborn進行資料視覺化。
2. Polars和Pandas的比較
Polars和Pandas都是用於資料操作和分析的函式庫,但是它們在效能和功能上有所不同。Polars比Pandas快得多,尤其是在大型資料集上。以下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展示瞭如何使用Polars進行資料操作:
import polars as pl
# 建立一個資料框
df = pl.DataFrame({
"name": ["Alice", "Bob", "Charlie"],
"age": [25, 30, 35]
})
# 篩選資料
filtered_df = df.filter(pl.col("age") > 30)
print(filtered_df)
3. Seaborn的基礎
Seaborn是一個根據Matplotlib的視覺化函式庫,提供了高階別的介面來建立資訊豐富且吸引人的統計圖形。以下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展示瞭如何使用Seaborn建立一個直方圖:
import seaborn as s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載入tips資料集
tips = sns.load_dataset("tips")
# 建立一個直方圖
sns.histplot(tips["total_bill"])
# 顯示圖形
plt.show()
4. Seaborn的顏色調色盤
Seaborn提供了多種顏色調色盤,可以用來建立不同的視覺效果。以下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展示瞭如何使用Seaborn的顏色調色盤:
import seaborn as s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載入flights資料集
flights = sns.load_dataset("flights")
# 建立一個條形圖
sns.countplot(x="month", data=flights, palette="Set3")
# 顯示圖形
plt.show()
6. 重點記住
- Polars是一個高效能的資料處理函式庫。
- Seaborn是一個根據Matplotlib的視覺化函式庫。
- Seaborn提供了多種顏色調色盤,可以用來建立不同的視覺效果。
7. 問題
- 如何使用Polars進行資料操作?
- 如何使用Seaborn建立不同的視覺效果?
- Seaborn的顏色調色盤如何使用?
內容解密:
上述程式碼展示瞭如何使用Polars進行資料操作和如何使用Seaborn建立不同的視覺效果。Polars提供了高效能的資料處理能力,而Seaborn則提供了高階別的介面來建立資訊豐富且吸引人的統計圖形。
圖表翻譯:
以下是使用Seaborn建立的直方圖和條形圖的Mermaid圖表:
graph LR A[載入tips資料集] --> B[建立直方圖] B --> C[顯示圖形] C --> D[載入flights資料集] D --> E[建立條形圖] E --> F[顯示圖形]
這個圖表展示瞭如何使用Seaborn建立不同的視覺效果,包括直方圖和條形圖。
從技術架構視角來看,Pandas 的 Series 和 DataFrame 提供了強大的資料結構基礎,適合處理各種資料分析任務。然而,在大資料處理場景下,Polars 的列式儲存和平行處理能力展現出顯著的效能優勢,尤其在記憶體使用效率和運算速度方面。Polars 的表示式系統簡潔而強大,能進一步提升資料操作的效率。Seaborn 則有效地補足了 Polars 在資料視覺化方面的不足,其豐富的圖表型別和便捷的 API,結合 Polars 的高效資料處理能力,能大幅提升資料分析和視覺化的效率。對於追求極致效能的資料科學家,Polars 結合 Seaborn 值得深入研究和應用。技術團隊應關注 Polars 生態的發展,評估其與現有 Pandas 程式碼的整合成本,並探索如何將 Polars 的效能優勢最大化。隨著 Polars 社群的壯大,我們預見其將在資料科學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