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as是Python資料科學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在處理結構化資料時,其提供的資料框架(DataFrame)功能更是強大。資料框架的篩選和操作效率,直接影響資料分析的效率。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如何設定自定義索引、運用loc[]和iloc[]精確存取資料列,以及如何有效地處理重複資料和缺失值。這些技巧能讓你在資料分析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提升資料處理的效率。
使用 Pandas 處理員薪水料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 Pandas 這個強大的 Python 函式庫來處理員薪水料。Pandas 提供了高效的資料結構和演算法,讓我們可以輕鬆地操控和分析結構化資料。
匯入必要的函式庫
首先,我們需要匯入必要的函式庫,包括 Pandas:
import pandas as pd
建立員薪水料
接下來,我們建立一個員薪水料的 DataFrame:
data = {
"Employee Name": ["Rahul", "Divya", "Saurabh", "Ankit"],
"Salary": [100000.0, 140000.0, 150000.0, 110000.0],
"City": ["Bhopal", "Durg", "Raipur", "Durg"]
}
df = pd.DataFrame(data)
print(df)
輸出:
Employee Name Salary City
0 Rahul 100000.0 Bhopal
1 Divya 140000.0 Durg
2 Saurabh 150000.0 Raipur
3 Ankit 110000.0 Durg
篩選員薪水料
現在,我們可以使用 Pandas 的篩選功能來選擇特定員工的資料。例如,我們可以篩選出薪水大於 120000.0 的員工:
filtered_df = df[df["Salary"] > 120000.0]
print(filtered_df)
輸出:
Employee Name Salary City
1 Divya 140000.0 Durg
2 Saurabh 150000.0 Raipur
分組員薪水料
我們也可以使用 Pandas 的分組功能來分組員薪水料。例如,我們可以根據城市分組員工:
grouped_df = df.groupby("City")
for city, group in grouped_df:
print(f"City: {city}")
print(group)
print()
輸出:
City: Bhopal
Employee Name Salary City
0 Rahul 100000.0 Bhopal
City: Durg
Employee Name Salary City
1 Divya 140000.0 Durg
3 Ankit 110000.0 Durg
City: Raipur
Employee Name Salary City
2 Saurabh 150000.0 Raipur
圖表翻譯:
以上程式碼使用 Pandas 函式庫來處理員薪水料,包括篩選和分組。這些功能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地分析和理解資料。
內容解密: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使用 Pandas 的 DataFrame 來儲存員薪水料。然後,我們使用篩選和分組功能來分析資料。篩選功能可以幫助我們選擇特定員工的資料,而分組功能可以幫助我們根據城市分組員工。這些功能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地分析和理解資料。
使用isnull和notnull方法檢查缺失值
在資料分析中,檢查缺失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Pandas提供了兩個方法:isnull()
和notnull()
,用於檢查Series或DataFrame物件中的缺失值。
isnull()方法
isnull()
方法傳回一個布林遮罩(Boolean mask),指示哪些元素是缺失或空的。它傳回True
表示缺失元素,否則傳回False
。
notnull()方法
notnull()
方法是isnull()
方法的相反,它傳回True
表示非缺失元素,否則傳回False
。
範例程式碼
import pandas as pd
# 載入範例資料
mydf = pd.read_csv('isnull_notnull_eg.csv')
# 列印原始資料
print(mydf)
print('-'*50)
# 對Series物件應用isnull()方法
print(mydf['Employee Name'].isnull()) # 會傳回布林系列
print('-'*50)
# 篩選具有缺失值的資料列
print(mydf[mydf['Employee Name'].isnull()])
內容解密:
在上述程式碼中,我們首先載入範例資料到mydf
變數中。然後,我們使用isnull()
方法對Employee Name
欄位進行檢查,傳回一個布林系列,指示哪些元素是缺失的。接著,我們使用布林索引(Boolean indexing)篩選具有缺失值的資料列。
圖表翻譯:
flowchart TD A[載入資料] --> B[檢查缺失值] B --> C[篩選缺失值] C --> D[傳回結果]
在這個流程圖中,我們首先載入資料,然後檢查缺失值,接著篩選具有缺失值的資料列,最後傳回結果。
技術深度:
在實際應用中,檢查缺失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資料中的問題,並對資料進行相應的處理。在Pandas中,isnull()
和notnull()
方法提供了一種方便的方式來檢查缺失值,使得資料分析更加高效。
使用 Pandas 過濾 DataFrame 中的空值
在資料分析中,經常會遇到含有空值的資料。Pandas 提供了多種方法來處理這些空值,包括過濾出含有空值的列或行。
過濾空值
首先,我們可以使用 isnull()
方法來檢查 DataFrame 中哪些值是空的。這個方法會傳回一個布林值的 DataFrame,指示每個值是否為空。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 建立一個範例 DataFrame
data = {
'Employee Name': ['Rahul', 'Vikas', 'Rohit', 'Saurabh'],
'Salary': [100000.0, 200000.0, np.nan, 400000.0],
'City': ['Bhopal', 'Lara', 'Durg', np.nan]
}
mydf = pd.DataFrame(data)
print(mydf.isnull())
這會輸出一個布林值的 DataFrame,顯示哪些值是空的。
過濾非空值
如果我們想要選擇非空值的列或行,可以使用 notnull()
方法。這個方法會傳回一個布林值的 DataFrame,指示每個值是否非空。
print(mydf['Employee Name'].notnull())
這會輸出一個布林值的 Series,顯示 ‘Employee Name’ 列中哪些值是非空的。
過濾含有非空值的列
如果我們想要選擇整列非空值,可以直接在 DataFrame 上使用布林索引。
print(mydf[mydf['Employee Name'].notnull()])
這會輸出一個新的 DataFrame,只包含 ‘Employee Name’ 列中非空值的列。
應用於 DataFrame 物件
我們也可以直接在 DataFrame 上使用 notnull()
方法來過濾整個 DataFrame。
print(mydf.notnull())
這會輸出一個布林值的 DataFrame,顯示每個值是否非空。
範例輸出
根據提供的範例輸出,我們可以看到 ‘Employee Name’ 列中所有值都是非空的,而 ‘Salary’ 和 ‘City’ 列中有一些空值。
print('-'*50)
print(mydf['Employee Name'].notnull())
print('-'*50)
print(mydf[mydf['Employee Name'].notnull()])
這會輸出 ‘Employee Name’ 列的布林值 Series 和整個 DataFrame 中 ‘Employee Name’ 列非空值的列。
資料分析與處理
在進行資料分析時,常會遇到缺失值(NaN)或需要根據特定條件進行資料過濾。以下是一個示例,展示如何處理這些情況。
資料描述
假設我們有一份員薪水料,包含員工姓名、薪水和城市。然而,在這份資料中,有些值是缺失的(NaN)。
Employee Name | Salary | City |
---|---|---|
NaN | 310000 | Indore |
布林值陣列
當我們對這份資料進行某些條件判斷時,可能會得到一個布林值陣列。例如,判斷每個員工是否符合某些條件。
0 False
1 False
2 False
3 False
4 True
Name: Employee Name, dtype: bool
資料過濾
利用這個布林值陣列,我們可以過濾原始資料,選擇符合條件的員工。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 建立一個簡單的DataFrame
data = {
'Employee Name': [np.nan],
'Salary': [310000.0],
'City': ['Indore']
}
df = pd.DataFrame(data)
# 假設的布林值陣列
bool_array = pd.Series([True, True, True, True])
# 過濾資料
filtered_df = df[bool_array]
print(filtered_df)
結果
過濾後的結果可能如下:
Employee Name Salary City
0 NaN 310000.0 Indore
資料分析與處理
在進行資料分析時,常會遇到缺失值(NaN)的問題。下面是一個示例,展示如何處理這種情況。
資料描述
我們有一份員薪水料,包含員工姓名、薪水和城市。然而,其中有些值是缺失的。
Employee Name | Salary | City |
---|---|---|
Rahul | 100000.0 | Bhopal |
Vikas | 200000.0 | Lara |
Rohit | NaN | Durg |
Saurabh | 400000.0 | NaN |
缺失值檢測
首先,我們需要檢測出哪些值是缺失的。使用布林值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找到這些值。
Employee Name | Salary | City |
---|---|---|
False | False | False |
False | False | False |
False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True |
從上面的結果可以看出,Rohit的薪水和Saurabh的城市是缺失的。
處理缺失值
處理缺失值有多種方法,包括:
- 刪除: 直接刪除含有缺失值的行。
- 填充: 用特定的值填充缺失值,例如用平均值或中位數填充。
- 插值: 根據其他值進行插值,以估計缺失值。
刪除缺失值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 建立資料框
data = {
'Employee Name': ['Rahul', 'Vikas', 'Rohit', 'Saurabh'],
'Salary': [100000.0, 200000.0, np.nan, 400000.0],
'City': ['Bhopal', 'Lara', 'Durg', np.nan]
}
df = pd.DataFrame(data)
# 刪除含有缺失值的行
df_clean = df.dropna()
print(df_clean)
填充缺失值
# 填充缺失值
df_filled = df.fillna({
'Salary': df['Salary'].mean(), # 用平均薪水填充
'City': 'Unknown' # 用'Unknown'填充城市
})
print(df_filled)
處理資料重複的方法
在資料分析中,重複的資料可能會導致結果不準確或難以解釋。因此,檢查和處理重複資料是非常重要的步驟。以下是如何使用Python的pandas函式庫來檢查和處理重複資料的方法。
使用duplicated()
方法檢查重複資料
pandas提供了duplicated()
方法來檢查資料表中是否有重複的行。這個方法會傳回一個布林值的Series,True表示該行是重複的,False表示該行不是重複的。
import pandas as pd
# 載入資料
mydf = pd.read_csv('duplicated_eg.csv')
# 檢查重複資料
print(mydf['Employee Name'].duplicated())
處理重複資料
duplicated()
方法可以接受一個keep
引數,該引數可以設定為’first’、’last’或False。‘first’表示只保留第一次出現的資料,’last’表示只保留最後一次出現的資料,False表示全部刪除重複的資料。
# 只保留第一次出現的資料
print(mydf['Employee Name'].duplicated(keep='first'))
# 只保留最後一次出現的資料
print(mydf['Employee Name'].duplicated(keep='last'))
# 刪除全部重複的資料
print(mydf['Employee Name'].duplicated(keep=False))
範例程式碼
以下是完整的範例程式碼:
import pandas as pd
# 載入資料
mydf = pd.read_csv('duplicated_eg.csv')
# 檢查重複資料
print(mydf)
print('-'*50)
print(mydf['Employee Name'].duplicated()) # default value of keep = First
print('-'*50)
# 只保留第一次出現的資料
print(mydf['Employee Name'].duplicated(keep='first'))
# 只保留最後一次出現的資料
print(mydf['Employee Name'].duplicated(keep='last'))
# 刪除全部重複的資料
print(mydf['Employee Name'].duplicated(keep=False))
內容解密:
在上面的程式碼中,我們使用duplicated()
方法來檢查資料表中是否有重複的行。keep
引數可以設定為’first’、’last’或False,以控制如何處理重複的資料。當keep
設為’first’時,只保留第一次出現的資料;當keep
設為’last’時,只保留最後一次出現的資料;當keep
設為False時,刪除全部重複的資料。
圖表翻譯:
以下是使用Mermaid語法繪製的流程圖,描述瞭如何使用duplicated()
方法來檢查和處理重複資料:
flowchart TD A[載入資料] --> B[檢查重複資料] B --> C[設定keep引數] C --> D[只保留第一次出現的資料] C --> E[只保留最後一次出現的資料] C --> F[刪除全部重複的資料] D --> G[輸出結果] E --> G F --> G
圖表翻譯:
在上面的流程圖中,我們描述瞭如何使用duplicated()
方法來檢查和處理重複資料。首先,載入資料;然後,檢查重複資料;接下來,設定keep
引數,以控制如何處理重複的資料。根據keep
引數的設定,選擇只保留第一次出現的資料、只保留最後一次出現的資料,或刪除全部重複的資料;最後,輸出結果。
資料去重與篩選
在資料分析中,經常會遇到重複的資料。例如,在員薪水料表中,可能會有多個員工具有相同的姓名。這時,如何去除重複的資料或者篩選出唯一的資料就變得非常重要。
重複資料檢查
首先,我們可以使用 duplicated()
函式來檢查哪些資料是重複的。這個函式會傳回一個布林值序列,指出哪些資料是重複的。
import pandas as pd
# 建立一個範例資料表
data = {
'Employee Name': ['Vikas', 'Saurabh', 'Vikas', 'Mintoo'],
'Salary': [200000.0, 400000.0, 210000.0, 110000.0],
'City': ['Lara', None, None, 'Jhansi']
}
mydf = pd.DataFrame(data)
# 檢查重複資料
print(mydf['Employee Name'].duplicated(keep='last'))
print('-'*50)
# 檢查所有重複資料
print(mydf['Employee Name'].duplicated(keep=False))
print('-'*50)
篩選唯一資料
接下來,我們可以使用 ~
運運算元來篩選出唯一的資料。~
運運算元會對布林值序列進行邏輯否定。
# 篩選出沒有重複的員工姓名
mycond1 = ~mydf['Employee Name'].duplicated()
print(mydf[mycond1])
print('-'*50)
# 篩選出唯一的員工姓名
mycond2 = ~mydf['Employee Name'].duplicated(keep=False)
print(mydf[mycond2])
結果
最終,輸出結果將顯示篩選後的資料表,僅包含唯一的員工姓名。
Employee Name Salary City
0 Vikas 200000.0 Lara
1 Saurabh 400000.0 None
3 Mintoo 110000.0 Jhansi
--------------------------------------------------
Employee Name Salary City
0 Vikas 200000.0 Lara
1 Saurabh 400000.0 None
3 Mintoo 110000.0 Jhansi
資料過濾與條件判斷
在資料分析中,過濾和條件判斷是非常重要的步驟。下面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Python的Pandas函式庫來進行這些操作。
資料準備
首先,我們需要有一個DataFrame來進行操作。假設我們有一個包含員薪水料的DataFrame,包括員工名稱和其他相關資訊。
import pandas as pd
# 範例資料
data = {
'Employee Name': ['John', 'Anna', 'Peter', 'Linda', 'Tom'],
'Department': ['Sales', 'Marketing', 'Sales', 'HR', 'IT'],
'Age': [28, 24, 35, 32, 40]
}
df = pd.DataFrame(data)
print(df)
條件判斷
現在,我們想要根據某些條件來過濾這些資料。例如,我們可能想要找出所有年齡大於30歲的員工。
# 年齡大於30歲的員工
older_than_30 = df['Age'] > 30
print(older_than_30)
這會輸出一個布林序列(Boolean Series),指示每個員工是否滿足條件。
資料過濾
接下來,我們可以使用這個布林序列來過濾原始的DataFrame,得到只包含年齡大於30歲員工的資料。
# 過濾年齡大於30歲的員工
filtered_df = df[older_than_30]
print(filtered_df)
這樣,我們就得到了符合條件的員工列表。
內容解密:
df['Age'] > 30
這行程式碼建立了一個布林序列,根據每個員工的年齡決定是否滿足條件。df[older_than_30]
這行程式碼使用布林索引(Boolean Indexing)來過濾DataFrame,傳回一個新DataFrame,只包含滿足條件的行。
圖表翻譯:
graph LR A[原始資料] -->|過濾條件|> B[布林序列] B -->|索引|> C[過濾後資料] style A fill:#f9f,stroke:#333,stroke-width:2px style B fill:#f9f,stroke:#333,stroke-width:2px style C fill:#f9f,stroke:#333,stroke-width:2px
這個流程圖展示了從原始資料到過濾後資料的整個過程。首先,根據條件建立一個布林序列,然後使用這個序列來過濾原始資料,最後得到過濾後的結果。
使用 drop_duplicates
方法從 DataFrame 中移除重複行
drop_duplicates
是 pandas 中的一個方法,用於從 DataFrame 物件中移除重複的行。根據玄貓的說明,這個方法只會在所有列的值都重複的情況下才會移除重複的行。
drop_duplicates
方法的語法
以下是 drop_duplicates
方法的基本語法:
df.drop_duplicates(subset=None, keep='first', inplace=False)
其中:
subset
:指定要考慮哪些列來判斷重複行。如果為None
,則考慮所有列。keep
:指定如何處理重複行。可選值為'first'
、'last'
或False
。如果為'first'
,則保留第一個出現的重複行;如果為'last'
,則保留最後一個出現的重複行;如果為False
,則移除所有重複行。inplace
:是否在原始 DataFrame 上進行修改。如果為True
,則修改原始 DataFrame;如果為False
,則傳回一個新的 DataFrame。
範例
假設我們有以下 DataFrame:
Employee Name Salary City
0 Vikas 200000.0 Lara
1 Saurabh 400000.0 NaN
2 Mintoo 110000.0 Jhansi
3 Saurabh 400000.0 NaN
4 Mintoo 110000.0 Jhansi
如果我們想要移除重複的行,可以使用以下程式碼:
import pandas as pd
# 建立 DataFrame
data = {'Employee Name': ['Vikas', 'Saurabh', 'Mintoo', 'Saurabh', 'Mintoo'],
'Salary': [200000.0, 400000.0, 110000.0, 400000.0, 110000.0],
'City': ['Lara', None, 'Jhansi', None, 'Jhansi']}
df = pd.DataFrame(data)
# 移除重複的行
df = df.drop_duplicates()
print(df)
輸出結果:
Employee Name Salary City
0 Vikas 200000.0 Lara
1 Saurabh 400000.0 NaN
2 Mintoo 110000.0 Jhansi
如您所見,重複的行已經被移除。
使用 Pandas 刪除 DataFrame 中的重複資料
在進行資料分析時,經常會遇到重複的資料。Pandas 的 drop_duplicates
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刪除 DataFrame 中的重複資料。
基本語法
drop_duplicates(subset=None, keep='first', inplace=False, ignore_index=False)
subset
: 指定要根據哪些欄位來刪除重複資料。可以是單一欄位或多個欄位的列表。keep
: 指定要保留哪些重複資料。可以是'first'
、'last'
或False
。如果是'first'
,則保留第一個出現的資料;如果是'last'
,則保留最後一個出現的資料;如果是False
,則刪除所有重複資料。inplace
: 是否直接修改原來的 DataFrame。若為True
,則直接修改原來的 DataFrame;若為False
,則傳回一個新的 DataFrame。ignore_index
: 是否重置索引。若為True
,則重置索引;若為False
,則不重置索引。
範例
import pandas as pd
# 讀取 CSV 檔案
df = pd.read_csv('duplicated_eg.csv')
# 刪除所有欄位的重複資料
df.drop_duplicates(inplace=True)
print(df)
# 刪除 Employee Name 欄位的重複資料
df.drop_duplicates(subset=['Employee Name'], inplace=True)
print(df)
Output:
Employee Name Salary City
0 Vikas 200000.0 Lara
1 Saurabh 400000.0 NaN
2 Vikas 210000.0 NaN
----------------------------------
Employee Name Salary City
0 Vikas 200000.0 Lara
1 Saurabh 400000.0 NaN
在這個範例中,我們先讀取一個 CSV 檔案,然後使用 drop_duplicates
方法刪除所有欄位的重複資料。接著,我們再次使用 drop_duplicates
方法,指定 subset
引數為 ['Employee Name']
,刪除 Employee Name 欄位的重複資料。
內容解密:
在這個範例中,我們使用 drop_duplicates
方法來刪除 DataFrame 中的重複資料。這個方法可以根據指定的欄位來刪除重複資料,並且可以保留第一個或最後一個出現的資料。同時,這個方法也可以直接修改原來的 DataFrame 或傳回一個新的 DataFrame。
使用 Pandas 處理資料重複與唯一值
在資料分析中,處理重複資料和識別唯一值是非常重要的步驟。Pandas 提供了多種方法來處理這些任務,包括 drop_duplicates
、unique
和 nunique
。
移除重複資料
當我們需要移除所有具有重複員工名稱的資料列,包括第一次出現的資料列時,可以使用 drop_duplicates
方法。這個方法可以根據指定的欄位(或欄位列表)來判斷資料的重複性。
import pandas as pd
# 範例資料
data = {
'Employee Name': ['Vikas', 'Saurabh', 'Mintoo', 'Vikas', 'Saurabh'],
'Salary': [200000.0, 400000.0, 110000.0, 200000.0, 400000.0],
'City': ['Lara', None, 'Jhansi', 'Anand', None]
}
df = pd.DataFrame(data)
# 移除所有具有重複員工名稱的資料列,包括第一次出現的資料列
df.drop_duplicates(subset=['Employee Name'], keep=False, inplace=True)
print(df)
識別唯一值
Pandas 提供了 unique
和 nunique
方法來識別和計算唯一值。
unique
方法會傳回一個陣列,包含系列物件中的唯一值。nunique
方法會傳回系列物件中的唯一值數量。預設情況下,nunique
會忽略 NaN 值,但可以透過設定dropna=False
來包含 NaN 值。
import pandas as pd
# 範例資料
data = {
'Employee Name': ['Vikas', 'Saurabh', 'Mintoo', 'Vikas', 'Saurabh', None],
'Salary': [200000.0, 400000.0, 110000.0, 200000.0, 400000.0, 500000.0],
'City': ['Lara', None, 'Jhansi', 'Anand', None, 'Delhi']
}
df = pd.DataFrame(data)
# 顯示員工名稱的唯一值
print(df['Employee Name'].unique())
# 顯示員工名稱的唯一值數量(排除 NaN)
print(df['Employee Name'].nunique())
# 顯示員工名稱的唯一值數量(包含 NaN)
print(df['Employee Name'].nunique(dropna=False))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操作您的資料,確保您的分析結果準確可靠。
進階資料框篩選技術
在前一章中,我們探討了 Pandas 資料框的基礎知識,包括資料框的構建、處理缺失值、基本運算等。現在,我們將進一步深入探討 Pandas 資料框的進階篩選技術,包括設定自定義索引、使用 loc[] 和 iloc[] 存取資料列、篩選資料等。
資料框篩選技術
Pandas 資料框提供了多種篩選技術,包括:
- 設定自定義索引:我們可以使用
set_index()
方法設定自定義索引。 - 使用 loc[] 和 iloc[] 存取資料列:我們可以使用
loc[]
和iloc[]
存取資料列。 - 篩選資料:我們可以使用
query()
方法篩選資料。
設定自定義索引
設定自定義索引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地存取和操作資料。以下是設定自定義索引的範例:
import pandas as pd
# 建立一個範例資料框
data = {'Name': ['John', 'Mary', 'David'],
'Age': [25, 31, 42]}
df = pd.DataFrame(data)
# 設定 'Name' 欄位為索引
df.set_index('Name', inplace=True)
print(df)
使用 loc[] 和 iloc[] 存取資料列
loc[]
和 iloc[]
是兩種不同的存取資料列的方法。loc[]
是根據標籤的存取方法,而 iloc[]
是根據位置的存取方法。以下是使用 loc[]
和 iloc[]
存取資料列的範例:
import pandas as pd
# 建立一個範例資料框
data = {'Name': ['John', 'Mary', 'David'],
'Age': [25, 31, 42]}
df = pd.DataFrame(data)
# 使用 loc[] 存取 'John' 的資料列
print(df.loc[df['Name'] == 'John'])
# 使用 iloc[] 存取第一行的資料列
print(df.iloc[0])
篩選資料
篩選資料是指根據某些條件選擇特定的資料列或欄位。以下是篩選資料的範例:
import pandas as pd
# 建立一個範例資料框
data = {'Name': ['John', 'Mary', 'David'],
'Age': [25, 31, 42]}
df = pd.DataFrame(data)
# 篩選年齡大於 30 的資料列
print(df[df['Age'] > 30])
內容解密:
在這一章中,我們使用了多種不同的方法來篩選和操作資料。其中,set_index()
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設定自定義索引,而 loc[]
和 iloc[]
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存取特定的資料列或欄位。篩選資料的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條件選擇特定的資料列或欄位。
圖表翻譯:
graph LR A[設定自定義索引] --> B[使用 loc[] 和 iloc[] 存取資料列] B --> C[篩選資料] C --> D[分析和操作資料]
在這個圖表中,我們展示了設定自定義索引、使用 loc[] 和 iloc[] 存取資料列、篩選資料等步驟之間的關係。這個圖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步驟如何協同工作,以達到有效地操作和分析資料的目的。
資料框架索引設定與資料操作
在資料分析中,設定適當的索引對於資料框架(dataframe)的操作和查詢至關重要。玄貓將引導您瞭解如何設定自訂欄位作為索引,以及如何高效地修改和查詢資料框架。
自訂欄位作為索引
設定自訂欄位作為索引可以提高資料操作和查詢的效率。玄貓將介紹兩種設定自訂欄位作為索引的方法:
方法一:使用 set_index()
函式
您可以使用 set_index()
函式來設定自訂欄位作為索引。這個函式可以接受多個欄位作為索引,並且可以設定是否刪除原始欄位。
import pandas as pd
# 載入資料框架
mydf = pd.read_csv('unique_eg.csv')
# 設定 "Employee Name" 欄位作為索引
mydf1 = mydf.set_index("Employee Name")
方法二:使用 read_csv()
函式的 index_col
引數
您也可以在載入資料框架時,使用 read_csv()
函式的 index_col
引數來設定自訂欄位作為索引。
mydf2 = pd.read_csv('unique_eg.csv', index_col="Employee Name")
資料框架操作
除了設定索引,玄貓還將介紹如何高效地修改和查詢資料框架。這包括:
- 使用
where()
方法進行資料過濾 - 使用
apply()
函式進行資料轉換 - 使用
nlargest()
和nsmallest()
函式查詢最大和最小值 - 使用
groupby()
函式進行資料分組和聚合
內容解密:
以上程式碼示範瞭如何設定自訂欄位作為索引,以及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載入和操作資料框架。透過這些方法,您可以提高資料操作和查詢的效率,並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您的資料。
圖表翻譯:
flowchart TD A[載入資料框架] --> B[設定索引] B --> C[資料過濾] C --> D[資料轉換] D --> E[查詢最大和最小值] E --> F[資料分組和聚合]
此圖表示了資料框架操作的流程,從載入資料框架開始,到設定索引、資料過濾、資料轉換、查詢最大和最小值,最後到資料分組和聚合。
從技術架構視角來看,Pandas 提供了強大的 DataFrame 資料結構和豐富的函式,有效簡化了資料處理流程。本文涵蓋了資料載入、清洗、篩選、分組、聚合等核心操作,並深入探討了 isnull
、notnull
、duplicated
、drop_duplicates
等關鍵方法的應用,展現了 Pandas 在處理結構化資料方面的靈活性與高效性。然而,Pandas 主要針對單機環境,在大規模資料處理場景下,效能可能受限。考量到資料量的增長趨勢,技術團隊應關注分散式資料處理框架,例如 Spark 或 Dask,以應對未來更龐大的資料處理需求。對於追求效能的應用,建議結合其他 Python 函式庫,例如 NumPy 或 SciPy,進行更底層的數值運算。隨著資料科學領域的持續發展,預見 Pandas 將持續整合更多進階功能,並與其他資料處理工具更緊密地結合,成為資料分析工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於資料分析師而言,深入理解 Pandas 的核心機制,並掌握其高階用法,將是提升資料處理效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