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Linux 環境下,設定網路印表機和管理檔案是不可或缺的技能。本文將引導讀者逐步完成這些操作,從安裝 CUPS 印表機系統到使用終端機進行檔案管理,涵蓋圖形介面和命令列操作,讓不論是使用 Raspberry Pi 或其他 Linux 發行版的使用者都能輕鬆上手。文章將詳細說明 CUPS 的安裝與設定流程,並提供測試印表機的步驟。此外,也會介紹 Linux 檔案系統的架構,包含如何使用檔案管理器和終端機指令進行檔案和目錄的瀏覽、複製、移動和重新命名等操作,並說明絕對路徑和相對路徑的概念,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自動完成功能和萬用字元簡化操作。

網路印表機設定

步驟1:安裝CUPS

首先,需要安裝CUPS(Common Unix Printing System):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cups

步驟2:設定CUPS

安裝完成後,需要設定CUPS。這可以透過以下命令完成:

sudo usermod -a -G lpadmin pi

步驟3:組態印表機

  1. 開啟Chromium瀏覽器
  2. 在位址列位中輸入:http://localhost:631
  3. 點選「管理」>「新增印表機」
  4. 按照對話方塊中的指示完成印表機設定

步驟4:測試印表機

現在,可以測試印表機了。開啟文字編輯器,輸入一些文字,然後列印。確認印表機可以正常工作。

Linux作業系統簡介

Linux作業系統是一種強大的系統,提供了許多功能和工具。這章將探討Linux作業系統的各個方面,包括命令列操作、檔案管理等。

3.1 圖形化瀏覽檔案

問題

您想要使用圖形化介面移動檔案,就像在 macOS 或 Windows 電腦上一樣。

解決方案

使用檔案管理器。 您可以在主選單的配件群組中找到此程式(圖 3-1)。 使用檔案管理器,您可以將檔案或目錄從一個目錄拖移到另一個目錄,或使用編輯選單複製檔案從一個位置並將其貼到另一個位置。這與 Windows 檔案管理器或 macOS Finder 的操作方式非常相似。

圖 3-1. 檔案管理器

討論

檔案管理器的左側顯示目錄結構。 中央區域顯示目前目錄中的檔案,您可以使用工具列中的按鈕或使用鍵盤快捷鍵來導航。 您可以右鍵點選檔案以開啟一個選單,顯示可用於該檔案的選項(圖 3-2)。

圖 3-2. 右鍵點選檔案以開啟選單

您也可以選擇多個檔案同時複製或拖動,方法是使用 Ctrl 鍵或 Shift 鍵,或選擇一系列檔案。

另請參閱 另請參閱配方 3.5。

3.2 將檔案複製到 USB 快閃磁碟

問題

您想要將 Raspberry Pi 上的檔案複製到 USB 快閃磁碟。

解決方案

將 USB 快閃磁碟插入 USB 埠,應該會出現如圖 3-3 所示的對話方塊。選擇「確定」以在檔案管理器中開啟它。 圖 3-3. 移除式媒體對話方塊 磁碟將被掛載在 /media/pi 目錄下,後面跟著磁碟的名稱(在我的例子中是 UNTITLED)。要複製檔案從您的家目錄,將檔案拖到代表您的快閃磁碟的目錄,如圖 3-4 所示。

圖 3-4. 將檔案複製到 USB 快閃磁碟

討論

在 Raspberry Pi 的檔案系統中掛載 USB 快閃磁碟後,您也可以使用命令列複製檔案。以下範例將 test.txt 檔案複製到快閃磁碟:

$ cd /home/pi
$ cp test.txt /media/pi/UNTITLED/

在此範例中,cd 是更改目錄的命令,cp 是複製命令。這些命令在配方 3.4 和配方 3.5 中有更詳細的解釋。

內容解密:

  • cd 命令用於更改目錄。
  • cp 命令用於複製檔案。
  • /media/pi/UNTITLED/ 是 USB 快閃磁碟的掛載點。
  • test.txt 是要複製的檔案名稱。

圖表翻譯:

此圖表顯示瞭如何將檔案從 Raspberry Pi 複製到 USB 快閃磁碟。首先,將 USB 快閃磁碟插入 USB 埠,然後在檔案管理器中開啟它。接下來,將檔案從您的家目錄拖到代表您的快閃磁碟的目錄。或者,您也可以使用命令列複製檔案。

在 Raspberry Pi 中啟動終端會話

當您使用 Raspberry Pi 時,需要在終端中輸入文字命令。為了做到這一點,您需要啟動終端會話。

啟動終端會話的方法

您可以在 Raspberry Pi 桌面上方選擇終端圖示(它看起來像一個黑色的電腦監視器),或者在開始選單中的配件群組中選擇終端選單選項。

終端會話的特點

當終端會話啟動時,它會設定為您的主目錄(/home/pi)。您可以開啟多個終端會話,每個會話都可以在不同的目錄中進行操作。這樣可以避免您不斷地切換目錄使用 cd 命令。

終端會話中的命令

在終端會話中,所有命令都是區分大小寫的。也就是說,如果您正在使用一個命令,您必須使用正確的大小寫來輸入。例如,ls 命令必須以小寫 ls 來輸入,而不是 LSLslS。同樣,所有檔案名稱也是區分大小寫的,所以檔案名稱 picture.jpgPicture.jpg 是兩個不同的檔案。

終端會話中的提示

在終端會話中,您會看到一個提示,提醒您的使用者名稱和電腦名稱。例如,pi@raspberrypi: ~ $。這個提示是您目前所在目錄的簡寫,~ 代表您的主目錄(/home/pi)。

切換目錄

您可以使用 cd 命令來切換目錄。例如,輸入 cd ~ 可以將您的目前目錄切換到您的主目錄。

顯示目前目錄

您可以使用 pwd 命令來顯示目前的工作目錄。

內容解密:

$ cd ~
$ pwd

這兩個命令分別用於切換到主目錄和顯示目前的工作目錄。

圖表翻譯:

  flowchart TD
    A[啟動終端會話] --> B[輸入命令]
    B --> C[切換目錄]
    C --> D[顯示目前目錄]

這個流程圖顯示了啟動終端會話、輸入命令、切換目錄和顯示目前目錄的過程。

檔案系統導航與操作

在 Linux 系統中,檔案系統是以樹狀結構組織的,根目錄 (/) 是所有檔案和目錄的起點。要在檔案系統中導航,可以使用 cd 命令。例如,要移動到上一級目錄,可以使用 cd..

目錄結構

Linux 的目錄結構由多個層級組成,每個層級代表一個目錄或檔案。根目錄 (/) 是最上層的目錄,包含所有其他目錄和檔案。要存取某個檔案或目錄,可以使用絕對路徑或相對路徑。

絕對路徑與相對路徑

絕對路徑是從根目錄 (/) 開始的完整路徑,例如 /home/pi。相對路徑則是相對於當前工作目錄的路徑,例如 ../pi

檔案與目錄操作

要列出當前目錄下的檔案和目錄,可以使用 ls 命令。ls 命令可以接受多個選項,例如 -a 可以列出所有檔案和目錄,包括隱藏檔案。

自動完成

在輸入檔案或目錄名稱時,可以使用 Tab 鍵進行自動完成。如果輸入的名稱不夠唯一,按下 Tab 鍵會顯示可能的選項。

檔案複製

要複製一個檔案,可以使用 cp 命令。例如,cp file1 file2 可以將 file1 複製到 file2

野卡符號

ls 命令中,可以使用野卡符號 (*) 來篩選檔案。例如,ls *.docx 可以列出所有 .docx 檔案。

隱藏檔案

在 Linux 中,檔案名稱以點 (.) 開頭的檔案是隱藏檔案。要列出隱藏檔案,可以使用 ls -a 命令。

內容解密:

# 列出當前目錄下的檔案和目錄
ls

# 列出所有檔案和目錄,包括隱藏檔案
ls -a

# 複製一個檔案
cp file1 file2

# 列出所有.docx 檔案
ls *.docx

圖表翻譯:

  graph LR
    A[根目錄] --> B[home]
    B --> C[pi]
    C --> D[file1]
    D --> E[file2]
    E --> F[.docx]

在這個圖表中,根目錄 (/) 是最上層的目錄,包含 home 目錄,home 目錄包含 pi 目錄,pi 目錄包含 file1file2 檔案,.docx 是檔案的副檔名。

檔案與目錄的複製和重新命名

在終端機中,複製檔案和目錄是一種常見的操作。您可以使用 cp 命令來複製檔案和目錄。

複製檔案

最簡單的複製範例是在目前工作目錄中建立一個檔案的副本。cp 命令後面跟著原始檔案名稱和新檔案名稱。例如,以下命令建立一個名為 myfile.txt 的檔案,並將其複製到一個名為 myfile2.txt 的新檔案中:

$ echo "hello" > myfile.txt
$ ls
myfile.txt
$ cp myfile.txt myfile2.txt
$ ls
myfile.txt myfile2.txt

在這個範例中,兩個檔案路徑都是相對於目前工作目錄的。但是,檔案路徑也可以是絕對路徑,指向檔案系統中的任何位置,只要您有寫入許可權。以下範例將原始檔案複製到 /tmp 目錄中:

$ cp myfile.txt /tmp

注意,在這種情況下,新檔案的名稱沒有被指定,只有目錄被指定。這將在 /tmp 目錄中建立一個名為 myfile.txt 的副本。

複製目錄

有時,您可能想要複製一個包含多個檔案和可能其他目錄的目錄。要複製目錄和其所有內容,您需要使用 -r 選項(表示遞迴):

$ cp -r mydirectory mydirectory2

無論您是在複製檔案還是目錄,命令的結果都會告訴您是否您沒有許可權。如果沒有許可權,您需要更改要複製到的目錄的許可權(參考 3.14),或以超級使用者許可權複製檔案(參考 3.12)。

重新命名檔案或目錄

如果您需要重新命名一個檔案或目錄,可以使用 mv 命令。mv 命令的使用方式與 cp 命令類別似,但它不會建立副本,而是將原始檔案或目錄重新命名。

例如,要將一個名為 my_file.txt 的檔案重新命名為 my_file.rtf,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 mv my_file.txt my_file.rtf

這個命令將 my_file.txt 重新命名為 my_file.rtf,而不是建立一個新的副本。

圖表翻譯:

  flowchart TD
    A[原始檔案] --> B[cp 命令]
    B --> C[新檔案]
    C --> D[確認結果]
    D --> E[許可權檢查]
    E --> F[更改許可權或使用超級使用者許可權]
    F --> G[完成]

內容解密:

上述程式碼展示瞭如何使用 cp 命令來複製檔案和目錄,以及如何使用 mv 命令來重新命名檔案或目錄。 -r 選項用於遞迴複製目錄和其內容。命令的結果會告訴您是否您沒有許可權,如果沒有許可權,您需要更改許可權或以超級使用者許可權執行命令。

檔案編輯與檢視

在 Linux 系統中,檔案的編輯和檢視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操作。這篇文章將介紹如何使用命令列編輯器 nano 來編輯檔案,以及如何使用 cat 和 more 命令來檢視檔案內容。

編輯檔案

nano 是一個簡單易用的命令列編輯器,包含在大多數 Raspberry Pi 發行版中。要使用 nano 編輯檔案,只需在命令列中輸入 nano 後跟檔案名稱。如果檔案不存在,則會在您儲存時建立。

例如,要編輯或建立名為 my_file.txt 的檔案,您可以從家目錄執行以下命令:

nano my_file.txt

nano 的介面相對直觀,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您不能使用滑鼠來定位遊標,必須使用箭頭鍵。

nano 的底部列出了可用的命令,包括:

  • Ctrl-X:離開。您將被提示儲存檔案。
  • Ctrl-V:下一頁。允許您一次螢幕地瀏覽大型檔案。
  • Ctrl-Y:上一頁。
  • Ctrl-W:查詢。允許您搜尋特定文字。
  • Ctrl-O:輸出。將檔案寫入而不離開編輯器。

檢視檔案內容

如果您只想檢視檔案的內容,而不需要編輯它,可以使用 catmore 命令。

例如,要檢視名為 myfile.txt 的檔案內容,您可以執行以下命令:

more myfile.txt

more 命令允許您一次螢幕地瀏覽檔案內容,按下空白鍵即可顯示下一頁。

圖表翻譯:
  flowchart TD
    A[開始] --> B[編輯檔案]
    B --> C[使用 nano]
    C --> D[輸入 nano 命令]
    D --> E[編輯檔案]
    E --> F[儲存檔案]
    F --> G[離開 nano]
    G --> H[檢視檔案內容]
    H --> I[使用 cat 或 more 命令]
    I --> J[顯示檔案內容]

內容解密:

以上流程圖展示瞭如何編輯和檢視檔案的步驟。首先,使用者開始編輯檔案的過程,然後使用 nano 編輯器進行編輯。編輯完成後,儲存檔案並離開 nano。接著,使用者可以使用 catmore 命令來檢視檔案內容。這些命令允許使用者瀏覽檔案內容,而不需要編輯它。

如何使用命令列工具建立檔案和目錄

在 Linux 系統中,建立檔案和目錄可以使用多種方法。以下將介紹如何使用 catmoremkdir 等命令列工具來建立檔案和目錄。

顯示檔案內容

如果您想要顯示檔案的內容,可以使用 cat 命令。這個命令會將檔案的內容全部顯示出來,即使檔案內容超過了一個螢幕的大小。

cat filename.txt

相比之下,more 命令只會顯示一屏的內容,您可以按空白鍵來顯示下一屏的內容。

more filename.txt

建立檔案

如果您想要建立一個新的檔案,可以使用 echo 命令配合 > 重新導向符號來建立一個檔案。例如:

echo "檔案內容" > test.txt

這個命令會建立一個名為 test.txt 的檔案,並將 "檔案內容" 寫入其中。

注意:如果檔案已經存在,> 重新導向符號會覆寫原有的內容。因此,請小心使用。

建立目錄

如果您想要建立一個新的目錄,可以使用 mkdir 命令。例如:

mkdir mydirectory

這個命令會建立一個名為 mydirectory 的目錄。

其他相關命令

  • less 命令:與 more 命令類別似,但允許您向前和向後滾動檔案內容。
  • > 重新導向符號:可以用於捕捉其他種類別的系統輸出。

內容解密:

以上命令都可以用於建立檔案和目錄。catmore 命令可以用於顯示檔案內容,而 mkdir 命令可以用於建立新的目錄。echo 命令配合 > 重新導向符號可以用於建立新的檔案。

圖表翻譯:

  flowchart TD
    A[建立檔案] --> B[使用 echo 和 >]
    B --> C[建立新檔案]
    A --> D[使用 mkdir]
    D --> E[建立新目錄]
    F[顯示檔案內容] --> G[使用 cat 或 more]

這個流程圖顯示了建立檔案和目錄的不同方法,以及如何顯示檔案內容。

從使用者經驗視角來看,本文涵蓋了Linux系統中,關於網路印表機設定、檔案管理、終端機操作、檔案系統導航等多個導向的操作。透過步驟拆解和圖文說明,降低了新手的學習門檻,有助於快速上手。然而,部分章節的說明略顯簡略,例如網路印表機設定章節未提及驅動程式安裝等可能遇到的問題,對於缺乏經驗的使用者而言,仍存在一定的挑戰。此外,不同Linux發行版之間的差異性也未在文中體現,可能會造成部分使用者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困擾。展望未來,更為詳盡的說明、針對不同發行版的版本差異提示,以及更豐富的圖表和影片教學,將能進一步提升這些教學的實用價值。對於初次接觸Linux系統的使用者,建議先從基礎的檔案管理和終端機操作入手,逐步熟悉系統環境,再逐步深入學習更進階的操作技巧。如此循序漸進的學習策略,將更有效地掌握Linux系統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