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 是一個複雜的容器協調系統,需要深入理解其架構和佈署才能有效管理和維護。本文從控制平面和工作平面的組成元件開始,解析 Kubernetes 的核心架構,並比較了不同的佈署方式,例如自行管理、雲端供應商和託管平臺,讓讀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方案。同時,也介紹了 Kubernetes 的網路模型、安全性措施、監控和日誌機制,以及如何使用 kubectl、Helm 等工具進行自動化佈署和套件管理,以提升效率。此外,文章也涵蓋了 Kubernetes 叢集的維護和擴充套件策略,包括監控叢集效能、更新版本、新增節點和自動擴充套件等,確保叢集的穩定性和效能。
Kubernetes 命令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 Kubernetes 命令:
kubectl run
:建立一個 Deployment 並執行 Pod。kubectl get
:顯示資源的狀態,例如 Pod、Deployment 和 Service。kubectl describe
:顯示資源的詳細資訊,例如 Pod、Deployment 和 Service。kubectl port-forward
:將本地埠轉發到 Pod 的埠。
範例
以下是一個使用 Docker 和 Kubernetes 的範例:
- 建立一個 Docker 映象並將其推播到倉函式庫中。
- 建立一個 Kubernetes Deployment 並執行 Pod。
- 將本地埠轉發到 Pod 的埠。
這個範例展示瞭如何使用 Docker 和 Kubernetes 來佈署和管理容器化應用程式。
Kubernetes 的佈署和架構
Kubernetes 是一個雲端世界的作業系統,提供了一個可靠且可擴充套件的平臺來執行容器化的工作負載。但是,如何佈署和管理 Kubernetes 呢?在這個章節中,我們將探討 Kubernetes 的架構和佈署選擇。
Kubernetes 的架構
Kubernetes 的架構包括兩個主要部分: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和工作平面(Worker Node)。控制平面負責管理和排程工作負載,而工作平面則負責執行工作負載。
控制平面包括以下元件:
kube-apiserver
:API 伺服器,負責處理 API 請求和回應。etcd
:分散式鍵值儲存,負責儲存 Kubernetes 的狀態和組態。kube-scheduler
:排程器,負責將工作負載分配到合適的工作平面節點。kube-controller-manager
:控制器管理器,負責管理和維護 Kubernetes 的狀態。
工作平面包括以下元件:
kubelet
:工作平面代理,負責管理和維護工作平面節點的狀態。kube-proxy
:代理伺服器,負責提供服務發現和負載平衡。
佈署選擇
有多種方式來佈署 Kubernetes,包括:
- 自行管理:您可以在自己的伺服器或雲端平臺上佈署和管理 Kubernetes。
- 雲端提供商:許多雲端提供商提供了 Kubernetes 的託管服務,例如 Google Kubernetes Engine、Amazon 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 for Kubernetes 和 Microsoft Azure Kubernetes Service。
- 託管平臺:一些平臺提供了 Kubernetes 的託管服務,例如 Platform9 和 Diamanti。
每種佈署選擇都有其優缺點,需要根據您的具體需求和要求進行選擇。
Kubernetes叢集架構與高用性
Kubernetes是一個容器協調系統,能夠自動化佈署、擴充套件和管理容器化應用程式。一個Kubernetes叢集由多個節點(Node)組成,每個節點可以是一臺物理機器或虛擬機器。叢集中的節點可以分為兩種:主節點(Master Node)和工作節點(Worker Node)。
主節點負責管理叢集,包括排程、監控和控制等功能。工作節點則負責執行容器化應用程式。每個工作節點都有一個kubelet代理程式,負責與主節點通訊,接收和執行任務。
高用性
Kubernetes叢集的高用性是透過多個主節點和工作節點來實作的。當一個主節點故障時,其他主節點可以接管其任務,確保叢集的正常執行。同樣,當一個工作節點故障時,kubelet代理程式可以將其上的容器化應用程式遷移到其他工作節點上。
元件
Kubernetes叢集由多個元件組成,包括:
- kube-apiserver:提供API服務,負責接收和處理使用者請求。
- kube-controller-manager:負責管理和維護叢集的狀態。
- kube-scheduler:負責排程容器化應用程式到合適的工作節點上。
- kubelet:工作節點上的代理程式,負責與主節點通訊,接收和執行任務。
- kube-proxy:負責負載平衡和服務發現。
網路模型
Kubernetes叢集使用網路模型來連線容器化應用程式。網路模型包括:
- ClusterIP:預設的服務型別,僅能夠在叢集內部存取。
- NodePort:將服務暴露給外部存取,透過節點的埠號進行存取。
- LoadBalancer:使用雲供應商的負載平衡器將服務暴露給外部存取。
- Ingress:提供七層負載平衡和路由功能,能夠根據網域名稱和路徑進行路由。
安全性
Kubernetes叢集的安全性是透過多個層面來實作的,包括:
- 身份驗證:使用證書、令牌或密碼進行身份驗證。
- 授權:使用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或ABAC(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進行授權。
- 網路隔離:使用網路策略來隔離不同的容器化應用程式。
- 加密:使用TLS加密來保護通訊資料。
監控和日誌
Kubernetes叢集的監控和日誌是透過多個工具來實作的,包括:
- Prometheus:提供監控和警示功能。
- Grafana:提供視覺化監控資料。
- Fluentd:提供日誌收集和轉發功能。
- Elasticsearch:提供日誌查詢和分析功能。
自動化佈署
Kubernetes叢集的自動化佈署是透過多個工具來實作的,包括:
- kubectl:提供命令列工具來管理和維護叢集。
- Helm:提供套件管理工具來簡化佈署過程。
- Jenkins:提供CI/CD工具來自動化佈署過程。
以下是根據您的指示重寫的內容:
如何維護和擴充套件 Kubernetes 叢集
在設定好 Kubernetes 叢集後,維護和擴充套件叢集是非常重要的。這包括監控叢集的效能、更新 Kubernetes 版本、以及根據需要新增或刪除節點。
監控和維護
為了確保叢集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需要進行監控和維護。這包括:
- 監控叢集的效能和資源使用情況
- 更新 Kubernetes 版本和相關元件
- 執行安全掃描和漏洞修復
- 設定警示和通知機制
擴充套件叢集
當叢集的負載增加時,需要擴充套件叢集以滿足需求。這包括:
- 新增新的節點到叢集
- 更新現有的節點以增加資源
- 組態自動擴充套件以根據需求動態增加或減少節點數量
Kubernetes 的自動擴充套件
Kubernetes 提供了自動擴充套件功能,可以根據叢集的負載情況自動增加或減少節點數量。這可以幫助確保叢集的穩定性和效率。
使用工具進行維護和擴充套件
有許多工具可以幫助維護和擴充套件 Kubernetes 叢集,例如:
- kops:一個用於自動化 Kubernetes 叢集佈署和管理的工具
- Terraform:一個用於基礎設施即程式碼的工具,可以用於管理 Kubernetes 叢集
- Prometheus:一個監控系統,可以用於監控 Kubernetes 叢集的效能和資源使用情況
Mermaid 圖表:Kubernetes 叢集架構
graph LR A[Master Node] --> B[Worker Node] B --> C[Pod] C --> D[Container] D --> E[Application]
圖表翻譯:
上述 Mermaid 圖表展示了 Kubernetes 叢集的基本架構。Master Node 是叢集的控制中心,負責管理 Worker Node 和 Pod。Worker Node 是執行 Pod 的節點,而 Pod 則包含了一個或多個 Container。Container 裡面跑著 Application。
使用 kops 進行自動化佈署
kops 是一個自動化 Kubernetes 叢集佈署和管理的工具。以下是使用 kops 進行自動化佈署的步驟:
- 安裝 kops
- 建立叢集組態檔
- 執行 kops create cluster 指令
- 驗證叢集狀態
內容解密:
kops 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式來自動化 Kubernetes 叢集的佈署和管理。透過建立叢集組態檔和執行 kops 指令,可以快速地建立一個功能齊全的 Kubernetes 叢集。
使用 Terraform 進行基礎設施即程式碼
Terraform 是一個基礎設施即程式碼的工具,可以用於管理 Kubernetes 叢集。以下是使用 Terraform 進行基礎設施即程式碼的步驟:
- 安裝 Terraform
- 建立基礎設施組態檔
- 執行 terraform apply 指令
- 驗證基礎設施狀態
內容解密:
Terraform 提供了一個強大的方式來管理基礎設施。透過建立基礎設施組態檔和執行 Terraform 指令,可以快速地建立和管理 Kubernetes 叢集所需的基礎設施。
Kubespray是一種工具,用於簡單地佈署工業級別的Kubernetes叢集。它提供了高用性和多平臺支援的功能。Kubespray主要關注在現有的電腦上安裝Kubernetes,特別是在本地和物理伺服器上。
TK8是一種工具,使用Terraform建立雲端伺服器,並使用Kubespray安裝Kubernetes。它支援在AWS、OpenStack和裸機伺服器上佈署Kubernetes。
Kubeadm是一種工具,用於簡單地建立和管理Kubernetes叢集。它提供了高用性和簡單的組態功能。
Tarmak是一種工具,用於簡單地更新和維護Kubernetes叢集。它使用Terraform建立叢集節點,並使用Puppet管理節點組態。
Rancher Kubernetes Engine (RKE)是一種工具,用於簡單地建立和管理Kubernetes叢集。它提供了高用性和簡單的組態功能。
Kubeformation是一種工具,用於簡單地建立和管理Kubernetes叢集。它提供了高用性和簡單的組態功能。
在選擇Kubernetes工具時,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 選擇標準技術:選擇廣泛使用和成熟的技術,以確保相容性和支援。
- 委託重複任務:將重複任務委託給第三方服務,以節省時間和資源。
- 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選擇能夠提供長期競爭優勢的技術和服務。
如果您需要自行佈署Kubernetes,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 使用標準工具:使用廣泛使用和成熟的工具,以確保相容性和支援。
- 選擇合適的工具:根據您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工具,例如kops或Kubespray。
- 考慮高用性:確保您的叢集具有高用性,以避免資料丟失和服務中斷。
最後,應該記住,Kubernetes是一種標準平臺,能夠在不同的雲端平臺和本地環境中執行。因此,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服務以簡化您的工作流程和提高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Kubernetes 的基礎概念
Kubernetes 是一個容器協調系統,能夠自動化佈署、擴充套件和管理容器化應用程式。它提供了一個豐富的功能集,以滿足現代應用程式的需求。
Deployment
Deployment 是 Kubernetes 中的一個基本概念,代表了一個或多個相同的 Pod 的集合。它負責管理 Pod 的生命週期,包括建立、更新和刪除。Deployment 可以確保一定數量的 Pod 副本在叢集中執行,從而提供高用性和擴充套件性。
ReplicaSet
ReplicaSet 是 Deployment 的一部分,負責維護指定數量的 Pod 副本。它監視 Pod 的狀態,並在必要時建立或刪除 Pod,以確保始終有指定數量的 Pod 在執行。
Pod
Pod 是 Kubernetes 中的最小執行單元,代表了一個或多個容器的集合。它提供了一個分享的網路空間和儲存空間,讓容器之間可以進行通訊和交換資料。
Service
Service 是 Kubernetes 中的一個抽象概念,代表了一組 Pod 的集合。它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網路身份和負載平衡功能,讓外部流量可以存取到後端的 Pod。
Kubernetes 的工作原理
Kubernetes 的工作原理如下:
- 使用者建立一個 Deployment 物件,指定要佈署的 Pod 的數量和組態。
- Deployment 物件建立一個 ReplicaSet 物件,負責維護指定數量的 Pod 副本。
- ReplicaSet 物件監視 Pod 的狀態,並在必要時建立或刪除 Pod,以確保始終有指定數量的 Pod 在執行。
- Pod 副本被建立和啟動,提供應用程式的服務。
- Service 物件被建立,提供一個穩定的網路身份和負載平衡功能,讓外部流量可以存取到後端的 Pod。
Kubernetes 的優點
Kubernetes 有以下優點:
- 高用性:Kubernetes 可以確保應用程式始終可用,即使個別的 Pod 發生故障。
- 擴充套件性:Kubernetes 可以自動擴充套件或縮減 Pod 的數量,以應對變化的工作負載。
- 靈活性:Kubernetes 支援多種容器runtime 和多種雲平臺,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 安全性:Kubernetes 提供了強大的安全功能,包括網路政策、秘密管理和身份驗證等。
Kubernetes 中的 Pod 和 ReplicaSet
Kubernetes 中的 Pod 是一個物件,代表了一組一個或多個容器。這些容器共同工作以提供一個服務。每個 Pod 都有一個唯一的名稱,並且可以包含多個容器。
ReplicaSet 是一種 Kubernetes 物件,負責維持一組相同的 Pod 的副本數量。它確保在任何時候都有指定數量的 Pod 副本在執行。如果有一個 Pod 停止執行,ReplicaSet 會自動建立一個新的 Pod 來替換它。
建立和管理 Pod
可以使用 kubectl run
命令建立一個 Pod。例如:
kubectl run demo --image=cloudnatived/demo:hello --port=8888
這條命令建立了一個名為 demo
的 Pod,使用 cloudnatived/demo:hello
映象,並將容器的 8888 埠對映到宿主機的埠。
也可以使用 YAML 或 JSON 檔案定義 Pod 的組態,然後使用 kubectl apply
命令建立 Pod。
ReplicaSet 的工作原理
ReplicaSet 的工作原理如下:
- 建立一個 ReplicaSet 物件,指定要維持的 Pod 數量。
- ReplicaSet 建立一個或多個 Pod 副本,以滿足指定的數量。
- 如果有一個 Pod 停止執行,ReplicaSet 會自動建立一個新的 Pod 來替換它。
- 如果有多個 Pod 停止執行,ReplicaSet 會自動建立多個新的 Pod 來替換它們。
Kubernetes 中的佈署(Deployment)
Kubernetes 中的佈署(Deployment)是一種物件,負責管理一組相同的 Pod。佈署可以自動滾動更新 Pod,以便在不中斷服務的情況下更新應用程式。
佈署可以使用 kubectl create deployment
命令建立,也可以使用 YAML 或 JSON 檔案定義佈署的組態,然後使用 kubectl apply
命令建立佈署。
Kubernetes 的排程(Scheduling)
Kubernetes 的排程(Scheduling)是指將 Pod 分配到合適的節點(Node)上執行的過程。排程器(Scheduler)負責根據 Pod 的資源需求和節點的可用資源來選擇最合適的節點。
排程器會考慮以下因素:
- 節點的可用資源(CPU、記憶體等)
- 節點的標籤和註解
- Pod 的資源需求
- Pod 的親和性和反親和性
Kubernetes 中的 Pod 和 ReplicaSet 是兩個重要的概念。Pod 代表了一組一個或多個容器,而 ReplicaSet 負責維持一組相同的 Pod 的副本數量。佈署(Deployment)是一種物件,負責管理一組相同的 Pod,並可以自動滾動更新 Pod。排程(Scheduling)是指將 Pod 分配到合適的節點上執行的過程,排程器會根據 Pod 的資源需求和節點的可用資源來選擇最合適的節點。
Kubernetes 物件管理
4.1 Kubernetes 的宣告式管理
Kubernetes是一個宣告式系統,意味著您只需定義所需的狀態,系統就會自動將實際狀態調整為所需的狀態。這與命令式系統不同,後者需要指定要執行的具體步驟。
4.2 YAML 檔案格式
Kubernetes 的 YAML 檔案格式是用於定義資源的標準格式。以下是範例 YAML 檔案:
apiVersion: extensions/v1beta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demo
labels:
app: demo
spec:
replicas: 1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demo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demo
spec:
containers:
- name: demo
image: cloudnatived/demo:hello
ports:
- containerPort: 8888
這個 YAML 檔案定義了一個名為 demo
的佈署(Deployment),其中包含一個名為 demo
的容器(Container),該容器使用 cloudnatived/demo:hello
這個映象。
4.3 使用 kubectl apply
kubectl apply
命令用於將 YAML 檔案應用到 Kubernetes 叢集中。以下是範例命令:
kubectl apply -f k8s/deployment.yaml
這個命令會將 k8s/deployment.yaml
檔案中的資源定義應用到 Kubernetes 叢集中。
4.4 服務(Service)
服務(Service)是一種 Kubernetes 資源,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網路身份和負載平衡功能。以下是範例 YAML 檔案: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demo
labels:
app: demo
spec:
ports:
- port: 9999
protocol: TCP
targetPort: 8888
selector:
app: demo
type: ClusterIP
這個 YAML 檔案定義了一個名為 demo
的服務,該服務會將流量從 port 9999 轉發到 port 8888,並且只會轉發給具有 app: demo
標籤的 pod。
4.5 kubectl port-forward
kubectl port-forward
命令用於將本地埠轉發到 Kubernetes 叢集中的 pod 或服務。以下是範例命令:
kubectl port-forward service/demo 9999:8888
這個命令會將本地 port 9999 轉發到 Kubernetes 叢集中的 demo
服務的 port 8888。
4.6 kubectl get 和 kubectl describe
kubectl get
命令用於查詢 Kubernetes 叢集中的資源,例如 pod、服務等。以下是範例命令:
kubectl get pods
這個命令會列出 Kubernetes 叢集中的所有 pod。
kubectl describe
命令用於查詢 Kubernetes 叢集中的資源的詳細資訊。以下是範例命令:
kubectl describe pod/demo-dev-6c96484c48-69vss
這個命令會列出名為 demo-dev-6c96484c48-69vss
的 pod 的詳細資訊。
練習題
- 編輯
k8s/deployment.yaml
檔案,將副本數量改為 3。然後,使用kubectl apply
命令應用變更。 - 使用
kubectl get pods
命令查詢 Kubernetes 叢集中的 pod。 - 使用
kubectl describe pod/<pod_name>
命令查詢特定 pod 的詳細資訊。
Helm:Kubernetes 的包管理器
Helm 是一個 Kubernetes 的包管理器,它可以幫助你輕鬆地安裝、升級和管理 Kubernetes 應用。Helm 使用 charts 來描述應用的依賴關係和組態,charts 是一個包含了應用所有依賴關係和組態的包。
安裝 Helm
要安裝 Helm,你需要按照 Helm 官方檔案的指示進行操作。安裝完成後,你需要建立一些 Kubernetes 資源來授權 Helm 存取你的叢集。
初始化 Helm
初始化 Helm 後,你可以使用 helm init
命令來初始化 Helm 的組態。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分鐘時間。
安裝 Chart
Helm chart 是一個包含了應用所有依賴關係和組態的包。要安裝一個 chart,你可以使用 helm install
命令。例如,要安裝 demo 應用的 chart,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helm install --name demo./k8s/demo
這個命令會安裝 demo 應用的 chart,並將其命名為 demo。
Chart 的結構
一個 chart 通常包含以下檔案:
Chart.yaml
:chart 的元資料檔案,包含了 chart 的名稱、版本和依賴關係等資訊。values.yaml
:chart 的組態檔案,包含了 chart 的組態項。templates
:chart 的範本目錄,包含了 chart 的 Kubernetes 資源範本。prod-values.yaml
和staging-values.yaml
:chart 的生產環境和預發環境組態檔案。
使用 Helm
使用 Helm 可以幫助你輕鬆地管理 Kubernetes 應用。你可以使用 Helm 來安裝、升級和回復應用,還可以使用 Helm 來管理應用的組態和依賴關係。
示例:安裝 demo 應用
要安裝 demo 應用,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helm install --name demo./k8s/demo
這個命令會安裝 demo 應用的 chart,並將其命名為 demo。
示例:升級 demo 應用
要升級 demo 應用,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helm upgrade demo./k8s/demo
這個命令會升級 demo 應用的 chart,並將其命名為 demo。
示例:回復 demo 應用
要回復 demo 應用,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helm rollback demo
這個命令會回復 demo 應用的 chart,並將其命名為 demo。
Helm 是一個 Kubernetes 的包管理器,它可以幫助你輕鬆地安裝、升級和管理 Kubernetes 應用。Helm 使用 charts 來描述應用的依賴關係和組態,charts 是一個包含了應用所有依賴關係和組態的包。使用 Helm 可以幫助你輕鬆地管理 Kubernetes 應用,並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Kubernetes 物件管理與 Helm 套件管理
Kubernetes 是一個強大的容器協調系統,提供了多種物件(Object)來管理和佈署應用程式。其中,Deployment、Pod、Service 等是最常用的物件。在本文中,我們將介紹如何使用 Kubernetes 的命令列工具來管理這些物件,並且如何使用 Helm 來管理套件。
Deployment
Deployment 是 Kubernetes 中的一種物件,負責管理 Pod 的生命週期。它可以確保一定數量的 Pod 副本在任何時候都處於執行狀態。以下是使用 kubectl
命令來建立和管理 Deployment 的範例:
# 建立一個 Deployment
kubectl create deployment demo --image=nginx:latest
# 檢視 Deployment 狀態
kubectl get deployments
# 更新 Deployment 的映象版本
kubectl set image deployment/demo nginx=nginx:1.19
# 刪除 Deployment
kubectl delete deployment demo
Pod
Pod 是 Kubernetes 中的一種物件,代表了一組一個或多個容器的集合。它是 Kubernetes 中的最小執行單元。以下是使用 kubectl
命令來建立和管理 Pod 的範例:
# 建立一個 Pod
kubectl run demo --image=nginx:latest
# 檢視 Pod 狀態
kubectl get pods
# 登入 Pod 中的容器
kubectl exec -it demo -- /bin/bash
# 刪除 Pod
kubectl delete pod demo
Service
Service 是 Kubernetes 中的一種物件,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網路身份和負載平衡功能。它可以將流量分配到多個 Pod 中。以下是使用 kubectl
命令來建立和管理 Service 的範例:
# 建立一個 Service
kubectl expose deployment/demo --type=LoadBalancer --port=80
# 檢視 Service 狀態
kubectl get services
# 更新 Service 的 port
kubectl patch service demo -p '{"spec":{"ports":[{"port":8080}]}}'
# 刪除 Service
kubectl delete service demo
Helm 套件管理
Helm 是 Kubernetes 的套件管理工具,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式來安裝和管理應用程式。以下是使用 Helm 來安裝和管理套件的範例:
# 安裝 Helm
cur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helm/helm/master/scripts/get-helm-3 | bash
# 搜尋可用的套件
helm search
# 安裝套件
helm install demo nginx
# 檢視套件狀態
helm status demo
# 刪除套件
helm uninstall demo
內容解密:
在上面的範例中,我們使用了 kubectl
命令來建立和管理 Kubernetes 的物件,例如 Deployment、Pod 和 Service。同時,我們也使用了 Helm 來安裝和管理套件。這些工具可以幫助您更容易地管理和佈署您的應用程式。
圖表翻譯:
下面是使用 Mermaid 語法繪製的 Kubernetes 物件關係圖表:
graph LR A[Deployment] -->|建立|> B[Pod] B -->|執行|> C[Container] C -->|提供服務|> D[Service] D -->|負載平衡|> E[LoadBalancer] E -->|分配流量|> F[Pod]
這個圖表展示了 Deployment、Pod、Container、Service 和 LoadBalancer 之間的關係。
Kubernetes 資源管理
Kubernetes 是一個高階資源管理系統,它透過宣告式的方式管理 pod、其交付、規劃、更新和重啟。服務是 Kubernetes 中的一個抽象資源,它作為一個負載平衡器或代理,將流量導向適當的 pod。
從系統架構的視角來看,Kubernetes 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管理和協調能力,有效簡化了容器化應用的佈署和管理流程。本文深入探討了 Kubernetes 的核心概念,包含 Deployment、Pod、Service、以及如何使用 kubectl 和 Helm 等工具進行操作。分析 Kubernetes 的架構可以發現,其控制平面和工作節點的分工設計,有效提升了叢集的擴充套件性和穩定性。然而,Kubernetes 的複雜性也帶來了學習曲線的挑戰,尤其在網路設定、安全性管理和效能調校方面,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實踐經驗。展望未來,隨著 Service Mesh、Serverless 等技術的興起,Kubernetes 將持續整合更多雲原生技術,進一步降低應用開發和佈署的門檻。玄貓認為,深入掌握 Kubernetes 的核心概念和實務操作,對於構建現代化雲原生應用至關重要,技術團隊應積極投入資源學習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