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 作為成熟的分散式流處理平台,在處理大量資料流方面展現出高效能。生產者將訊息傳送到特定主題,Kafka 再根據策略將訊息分配至不同分割槽,確保資料一致性與可靠性。消費者則負責接收並處理這些分割槽訊息。擴充套件 Kafka 應用程式時,增加消費者數量能提升平行處理能力,但前提是主題需具備足夠的分割槽。Ray 框架提供自動擴充套件機制,能依需求動態調整節點與消費者數量,相較於手動調整更具彈性。流處理應用程式型別分為無狀態和有狀態兩種。無狀態處理個別事件彼此獨立,不需分享狀態,例如單純的訊息轉換。而有狀態處理則需維護分享狀態,例如記錄使用者存取歷史。Ray 與 Kafka 的結合,能簡化無狀態和有狀態流處理應用程式的建構。文章以溫控系統為例,示範如何使用 Ray 建立有狀態的資料流處理應用程式,包含溫度感測器、溫控設定與加熱器模型的互動。簡化設計採用單一訊息佇列處理控制和感測訊息,並以 JSON 格式進行資料交換。Ray 的 Key-Based Approach 利用 Kafka 的分割槽機制,讓相同鍵的訊息由同一個消費者處理,方便在消費者端實作狀態管理。程式碼範例展示了溫控器和溫控管理器如何利用 Ray actor 進行狀態維護和訊息處理。雖然範例做了簡化處理,但實際應用中仍需考量故障還原、高效平行處理和安全性等進階議題。
Kafka 訊息處理與擴充套件技術
Kafka 是一個分散式流處理平台,能夠高效地處理大量的資料流。在這篇文章中,玄貓將探討如何在 Kafka 中處理訊息,以及如何擴充套件這些處理流程,使其能夠應對更大規模的資料處理需求。此外,玄貓還會介紹如何使用 Ray 來建立流處理應用程式。
Kafka 訊息處理
在 Kafka 中,生產者(Producer)會將訊息傳送到不同的分割槽(Partition),而消費者(Consumer)則會接收並處理這些訊息。每個訊息都會被分配到特定的分割槽,並在該分割槽中被一個特定的消費者所處理。這樣的設計確保了資料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 Kafka 訊息處理流程:
- 生產者傳送訊息:生產者將訊息傳送到 Kafka 的某個主題(Topic)。
- Kafka 分配分割槽:Kafka 根據特定的策略將訊息分配到不同的分割槽。
- 消費者接收訊息:每個分割槽都有一個或多個消費者來接收和處理訊息。
擴充套件 Kafka 應用程式
當我們需要處理更多的資料時,可以透過增加 Kafka 消費者來擴充套件系統。這樣可以提高系統的平行處理能力,從而提升整體的處理效率。以下是具體步驟:
- 確保主題有足夠的分割槽:Kafka 的主題需要有足夠的分割槽來支援多個消費者。每個分割槽只能被一個消費者處理。
- 增加消費者數量:在程式碼中設定
n_consumer的值,例如n_consumer=5,這樣就可以啟動五個消費者來處理同一個主題中的不同分割槽。
以下是增加消費者後的執行結果範例:
Topic test is deleted
Topic test is created
2021-08-23 17:15:12,353 INFO services.py:1264 -- View the Ray dashboard at http://...
(pid=20100) Message delivered to topic test partition 8 offset 0
(pid=20100) Message delivered to topic test partition 2 offset 0
(pid=20103) Consumer 9e2773d4-f006-4d4d-aac3-fe75ed27f44b
(pid=20103) Assignment: [TopicPartition{topic=test,partition=0,offset=-1001,error=...
(pid=20107) Consumer bdedddd9-db16-4c24-a7ef-338e91b4e100
(pid=20107) Assignment: [TopicPartition{topic=test,partition=4,offset=-1001,error=...
(pid=20101) Consumer d76b7fad-0b98-4e03-92e3-510aac2fcb11
(pid=20101) Assignment: [TopicPartition{topic=test,partition=6,offset=-1001,error=...
(pid=20106) Consumer e3d181af-d095-4b7f-b3d6-830299c207a8
此圖示展示了五個消費者各自負責不同分割槽的情況。每個消費者都會接收並處理其分配到的分割槽中的訊息。
自動擴充套件 vs. 手動擴充套件
手動擴充套件 Kafka 應用程式需要開發人員手動調整消費者數量,並確保主題有足夠的分割槽。然而,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不夠靈活。
Ray 提供了一種不同的自動擴充套件方式:它使用固定數量的消費者,並將他們分佈在不同的節點上。當需要擴充套件時,Ray 會自動新增更多節點來支援更多的消費者。
然而,無論是自動擴充套件還是手動擴充套件,如果主題中的分割槽數量不足,仍然會面臨瓶頸問題。因此,確保主題有足夠的分割槽是關鍵。
流處理應用程式型別
流處理應用程式可以分為兩大類別:無狀態流處理和有狀態流處理。
無狀態流處理
無狀態流處理中的每個事件都是獨立處理的,不依賴於之前的事件或分享狀態。這種方法簡單且易於實作。
例如,假設我們需要將 Kafka 主題中的所有資料轉換為大寫字母並傳送到另一個主題中。這樣的轉換過程就是無狀態流處理。
def process_message(message):
return message.upper()
# Kafka consumer start method
def start_consumer():
for message in kafka_consumer:
processed_message = process_message(message)
kafka_producer.send('uppercase_topic', processed_message)
有狀態流處理
有狀態流處理則需要維護一個分享狀態,這個狀態可能來自於之前的事件或外部系統。這種方法更加複雜,但能夠處理更多場景。
例如,我們可能需要記錄每個使用者最近的一百筆存取記錄,並在每次新存取時更新這些記錄。這就是有狀態流處理的一個例子。
user_visits = {}
def process_user_visit(user_id, visit):
if user_id not in user_visits:
user_visits[user_id] = []
user_visits[user_id].append(visit)
if len(user_visits[user_id]) > 100:
user_visits[user_id].pop(0)
# Kafka consumer start method
def start_consumer():
for message in kafka_consumer:
user_id = message['user_id']
visit = message['visit']
process_user_visit(user_id, visit)
Ray 與 Kafka 的結合
Ray 是一個靈活且高效的分散式計算框架,能夠與 Kafka 無縫整合。透過 Ray,我們可以輕鬆地實作無狀態和有狀態流處理應用程式。
總結來說,玄貓介紹瞭如何在 Kafka 中進行訊息處理和系統擴充套件,以及如何使用 Ray 來建立流處理應用程式。無論是無狀態還是有狀態流處理,Ray 都能提供強大的支援來幫助我們構建高效且可靠的資料流應用程式。
使用 Ray 建立有狀態的資料流處理應用程式
在現代的資料流處理應用程式中,有狀態的處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Ray 提供了一個強大的框架來實作這些應用程式。以下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 Ray 來建立一個有狀態的資料流處理應用程式,並以溫控系統為例來說明。
溫控系統概述
我們的溫控系統由以下幾個主要元件組成:
- 溫度感測器:持續提供溫度測量資料。
- 溫控設定:包含目標溫度 ( T_d ) 和允許的溫度變動範圍 ( \Delta t )。
- 加熱器模型:簡單的加熱器模型,每 N 分時增加 1 度溫度,每 M 分時減少 1 度溫度。
在這個系統中,當溫度低於 ( T_d - \Delta t ) 時,會傳送訊號給加熱器開始工作;當溫度高於 ( T_d + \Delta t ) 時,會傳送訊號給加熱器停止工作。
簡化的假設
為了簡化實作,我們做了以下幾點假設:
- 使用 JSON marshaling 而不是 Protobuf marshaling。
- 使用單一訊息佇列來處理控制和感測訊息,而不是兩個獨立的佇列。
這些簡化措施使得實作更加簡單,但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需要更複雜的設計來處理大量訊息。
Ray 的 Key-Based Approach
許多有狀態的資料流處理應用程式依賴於 Kafka 訊息鍵。Kafka 的分割槽機制使用鍵雜湊來決定訊息寫入哪個分割槽,這意味著所有具有相同鍵的訊息都會被同一個消費者處理。因此,我們可以在 Kafka 消費者中本地實作有狀態的資料流處理。由於消費者被實作為 Ray 的 actor,Ray 可以追蹤 actor 內部的資料狀態。
溫控器實作示例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溫控器實作示例:
from enum import Enum
class Action(Enum):
NONE = -1
OFF = 0
ON = 1
class BaseTemperatureController:
def __init__(self, id: str):
self.current_setting = None
self.previous_command = -1
self.id = id
# 處理新訊息
def process_new_message(self, message: dict):
if 'measurement' in message: # 測量請求
self.process_sensor_data(message)
else: # 溫度設定請求
self.set_temperature(message)
# 設定新溫度
def set_temperature(self, setting: dict):
desired = setting['temperature']
updelta = setting['up_delta']
downdelta = setting['down_delta']
print(f'Controller {self.id} 新溫度設定 {desired} 上限 {updelta} 下限 {downdelta}')
self.current_setting = desired
self.up_delta = updelta
self.down_delta = downdelta
# 處理新測量資料
def process_sensor_data(self, sensor: dict) -> bool:
# 必須設定期望溫度,否則忽略
if self.current_setting is not None:
# 計算期望操作
measurement = sensor['measurement']
action = Action.NONE
if measurement > (self.current_setting + self.up_delta):
action = Action.ON
if measurement < (self.current_setting - self.down_delta):
action = Action.OFF
# 新操作
if action != Action.NONE and self.previous_command != action:
self.previous_command = action
# 在這裡發布新操作到 Kafka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False
#### 內容解密:
玄貓在此範例中建立了一個 Python 基本溫控器類別 `BaseTemperatureController`,它具有幾種方法來處理不同型別的訊息。以下是每種方法的詳細說明:
- **`__init__`**:初始化方法接受一個 ID 作為引數,這個 ID 用來識別每個溫控器。
- **`process_new_message`**:根據接收到的訊息內容呼叫不同的方法。如果訊息包含 `measurement` 鍵,則呼叫 `process_sensor_data`;否則呼叫 `set_temperature`。
- **`set_temperature`**:處理來自溫控設定的新溫度設定。該設定包含目標溫度以及允許的上下限。
- **`process_sensor_data`**:處理從感測器接收到的新測量資料。如果已經設定了目標溫度,則比較當前測量值與目標溫度,並計算出需要執行的操作(開啟或關閉加熱器)。這個方法還會檢查操作是否已經改變,以避免重複傳送相同的控制命令。
### 溫控管理器實作示例
為了管理多個溫控器,我們引入了一個 `TemperatureControllerManager` 類別來處理這些個體溫控器。
```python
class TemperatureControllerManager:
def __init__(self, producer):
self.controllers = {}
self.producer = producer
def process_controller_message(self, key: str, request: dict):
if key not in self.controllers: # 建立新的溫控器
self.controllers[key] = BaseTemperatureController(key)
controller = self.controllers[key]
controller.process_new_message(request)
#### 內容解密:
玄貓在此範例中建立了一個 `TemperatureControllerManager` 類別來管理多個 `BaseTemperatureController` 個體。這個類別維護了一個字典來儲存每個溫控器例項,並根據接收到的訊息鍵來呼叫相應溫控器的方法。以下是詳細說明:
- **`__init__`**:初始化方法接受一個 Kafka 生產者物件作為引數,並初始化一個空字典來儲存溫控器例項。
- **`process_controller_message`**:根據接收到的訊息鍵和請求來呼叫相應溫控器的 `process_new_message` 方法。如果沒有找到相應溫控器例項,則建立一個新例項並儲存在字典中。
### Ray 中使用 threading 確保 Kafka 消費者持續執行
為了確保 Kafka 消費者能夠持續執行而不受測量計算幹擾,我們使用了執行緒(threading)。雖然這是我們為了簡單起見做出的一項簡化措施;在實際實作中,每個對溫度控制器發出的請求都應該包含一個 replyTo 主題名來確保回覆能夠到達正確例項。
#### 推薦進階步驟
雖然本範例簡化了許多內容以便理解與實作較為容易,但在真實情況下仍需考慮以下進階步驟:
1. **故障還原機制**:確保在節點失效時能夠還原狀態。
2. **高效平行處理**:最佳化資料流處理速度和吞吐量。
3. **安全性考量**:確保所有資料傳輸和儲存都符合安全標準。
透過不斷地最佳化和改進系統設計與功能特性將能夠提升整體系統之穩定性與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