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 Git 的進階操作和 GitLab 平台的應用對於提升軟體開發效率至關重要。本文將從 Git 的進階資源開始,逐步引導讀者探索 GitLab 平台的各項功能,包括專案管理、CI/CD Pipeline、安全防護以及故障應變等方面。透過 GitLab 提供的整合式平台,開發團隊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程式碼、追蹤問題、自動化測試和佈署,並確保軟體的品質和安全性。文章中將會提供一些常用的指令和組態範例,以及實務上的操作技巧,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 Git 和 GitLab。此外,文章還會探討 GitLab 的技術架構和發展歷程,讓讀者對其運作原理和未來發展方向有更深入的認識。

開始使用 Git 進階資源

在這裡,玄貓將帶領大家瞭解一些更深入的 Git 操作與進階概念。雖然前面的章節已經介紹了基本的 Git 指令,但實際應用中還有許多細節與進階技巧值得探索。以下是一些推薦的資源,幫助你更深入理解並掌握 Git。

進階 Git 學習資源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這裡介紹的只是 Git 指令的基本用法。實際上,每個指令都有許多選項可以改變其行為,並且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時需要注意許多細節。例如,解決合併衝突、重設 (rebasing) 與選擇快速合併 (fast-forward merges) 或標準合併 (commit merges) 等概念,都是日常使用 Git 時會遇到的重要技巧。此外,當你發現檔案狀態不如預期時,也需要一些常見的排錯流程來解決問題。

以下是一些推薦的資源,幫助你進一步學習與掌握 Git:

  1. GitLab 快速參考卡:GitLab 提供了一張詳細的 PDF 快速參考卡,涵蓋了最常用的 Git 概念與指令。當你需要回憶某個基本指令的用法時,這是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源。

  2. Ryan Hodson 的 Git 教學:這是一本非常棒的免費 Kindle 電子書,適合初學者或想重新複習 Git 指令與概念的人使用。

  3. Pro Git:由 Scott Chacon 和 Ben Straub 撰寫,這本文內容較為詳細且乾燥,適合作為參考資料。當你需要查詢某個特殊指令或瞭解某個常用指令的所有選項時,這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來源。

  4. Dangit, Git!?!:這個網站專門解決一些常見的 Git 問題,當你在使用 Git 指令時遇到問題並需要修復時,這裡有許多實用的建議。

練習基本 Git 指令

玄貓建議大家先掌握幾個每天都會使用的基本指令,然後在需要時再查詢更複雜操作的指令和語法。參考資料如 Pro Git 或 Git 的手冊頁 (man pages) 會讓你看到各種組態指令和高階功能,但不要試圖一次性掌握所有內容。透過實際操作與參考資料來逐步提升你的技能。

探索 GitLab

接下來,玄貓將帶領大家進一步探索 GitLab。GitLab 是一個強大且複雜的網頁應用程式,旨在簡化軟體開發生命週期中的每一步:計劃、建立、測試、保護和佈署軟體。除了這些大任務之外,它還提供了各種工作流程、檔案管理、釋出註解、儲存 Docker 映像或其他軟體套件、主機靜態網頁、監控佈署應用程式效能以及監視 Kubernetes 叢集內的可疑網路流量等功能。

主要元件

  1. 專案和群組:GitLab 將工作組織成專案和群組。專案可以是單一倉函式庫或多個倉函式庫的集合,而群組則是專案的集合。
  2. 問題追蹤:GitLab 提供問題追蹤功能來管理工作專案和任務。
  3. 分支和合併請求:GitLab 支援分支和合併請求來進行程式碼審查和協作。
  4. CI/CD Pipeline:GitLab 的 CI/CD Pipeline可以自動化測試和佈署過程。

這些元件將在後續章節中進行詳細介紹。首先我們來瞭解如何使用這些基本概念並在應用程式 GUI 中進行操作。

此圖示展示了基本工作流程:

  graph TD;
    A[專案] --> B[群組];
    B --> C[問題追蹤];
    C --> D[分支];
    D --> E[合併請求];
    E --> F[CI/CD Pipeline];
掌握 CI/CD Pipeline

接下來我們將探討如何設定和使用 CI/CD Pipeline來自動化測試和佈署流程。

CI/CD Pipeline基礎

CI/CD 是持續整合 (Continuous Integration) 和持續佈署 (Continuous Deployment) 的縮寫。CI/CD Pipeline可以自動化測試和佈署過程,確保程式碼品質並加快交付速度。

建立 CI/CD Pipeline

在 GitLab 中建立 CI/CD Pipeline需要以下步驟:

  1. 在專案中建立一個 .gitlab-ci.yml 檔案。
  2. .gitlab-ci.yml 檔案中定義測試和佈署階段。
  3. 提交並推播 .gitlab-ci.yml 檔案到遠端倉函式庫。
  4. 檢查Pipeline執行狀態。
stages:
  - build
  - test
  - deploy

build_job:
  stage: build
  script:
    - echo "Building the project..."

test_job:
  stage: test
  script:
    - echo "Running tests..."

deploy_job:
  stage: deploy
  script:
    - echo "Deploying the project..."

安全與監控

除了開發和佈署之外,GitLab 傳遞具備強大安全功能及監控能力:

安全措施

  1. 程式碼掃描:GitLab 提供程式碼掃描功能來檢測安全漏洞。
  2. 依賴掃描:GitLab 支援依賴掃描功能來檢測依賴中的安全問題。
  3. 容器掃描:GitLab 提供容器掃描功能來檢測容器映像中的安全漏洞。

控管安全風險

以 Docker 作為範例:

FROM alpine:latest
RUN apk add --no-cache bash

內容解密:

FROM alpine:latest   # 基礎映像層:從最新版本 Alpine Linux 作為基礎映像層建立容器環境
RUN apk add --no-cache bash # 安裝 Bash Shell:無快取安裝 Bash Shell 工具以提供命令列介面運作能力

透過容器掃描功能:

  graph TD;
    A[程式碼倉函式庫] --> B[CI/CD Pipeline];
    B --> C[程式碼掃描];
    B --> D[依賴掃描];
    B --> E[容器掃描];
模擬故障與還原策略

模擬故障

瞭解如何模擬故障情境及其還原策略對維護高用性及穩定性至關重要。GitLab 提供多種工具及方法來模擬故障並進行還原操作:

模擬故障範例

# 模擬服務當機
docker stop <container_id>

內容解密:

docker stop <container_id> # 停止特定容器:根據特定 container_id 停止該容器執行以模擬服務當機情境,
#             進而進行故障還原演練及策略設計。

故障還原策略

  1. 自動重啟:設定容器在當機後自動重啟。
  2. 容錯移轉:設定備援伺服器以接管故障伺服器的負載。
  3. 備份與還原:定期備份資料並設計還原計劃以應對資料丟失情況。
收尾說明

希望透過上述範例及實務操作經驗給大家提供足夠清晰且有力量技術深度上的幫助與理解能力提升。從現在開始不斷自我反思改進技術能力便可達成長期技術成長及竣工計畫目標。祝大家順利!

GitLab 平台介紹

在深入瞭解 GitLab 的組成部分之前,玄貓認為先了解 GitLab 平台的整體架構及其解決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每個組成部分的作用,還能讓我們看到 GitLab 如何幫助我們在軟體開發過程中提高效率。

GitLab 是什麼?

GitLab 是一個由 GitLab 公司開發的 Web 應用程式,旨在提供一站式的軟體開發解決方案。從技術角度來看,GitLab 是一個複雜的工具集合,包括各種工具、資料函式庫、佇列和膠水碼(glue code),但對使用者來說,它只是一個單一的、根據網頁的軟體開發工具。

為什麼選擇 GitLab?

GitLab 的單一工具模型比起多個獨立工具來說,安裝、管理和升級都更加簡單。它只需單一組憑證即可使用所有功能,提供一致的 GUI 介面,並且能夠將整個軟體開發生命週期(SDLC)的工具整合在一起。這樣可以確保資料在不同功能之間流動時不會丟失或扭曲,並且提供了一個統一的位置來檢視軟體的狀態。

此外,GitLab 還可以與其他工具整合,以滿足特定的技術需求和工作流程。這使得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版本控制系統,而是一個全面的軟體開發平台。

GitLab 的主要功能

GitLab 的功能範圍非常廣泛,涵蓋了軟體開發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以下是一些主要功能:

  1. 管理(Manage)
    • 建立稽核和合規報告
    • 限制對資源的存取
  2. 計劃(Plan)
    • 使用問題追蹤和板子進行任務管理
    • 建立敏捷看板和時間表
  3. 建構(Create)
    • 編寫程式碼和進行程式碼審查
    • 使用內建編輯器和 IDE 整合
  4. 驗證(Verify)
    • 自動化測試和持續整合
    • 編寫和執行測試使用案例
  5. 封裝(Package)
    • 生成可佈署的軟體包
    • 與容器註冊中心整合
  6. 釋出(Release)
    • 自動化佈署流程
    • 建立釋出標記和通知
  7. 組態(Configure)
    • 基礎設施即程式碼(IaC)
    • 與 CI/CD 組態檔案整合
  8. 監控(Monitor)
    • 實時監控應用程式效能
    • 收集和分析日誌資料

GitLab 的技術架構

GitLab 的技術架構設計非常靈活且可擴充套件,適合各種規模的團隊使用。無論是小型初創公司還是大型企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組態。

主要組成部分

  1. 前端應用程式

    • 根據 Vue.js 和 Ruby on Rails 的前端框架。
    • 提供豐富的使用者介面(UI)和使用者經驗(UX)。
  2. 後端服務

    • 根據 Ruby on Rails 的後端框架。
    • 提供 RESTful API 和 GraphQL API。
  3. 資料函式庫

    • 支援 PostgreSQL 和 MySQL。
    • 用於儲存專案資料、使用者資訊和系統組態。
  4. 佇列系統

    • 根據 Sidekiq 的佇列系統。
    • 用於處理後台任務和事件。
  5. 容器化支援

    • 與 Docker 和 Kubernetes 整合。
    • 支援容器化佈署和協調。

GitLab 的發展歷史

GitLab 自 2011 年推出以來,經歷了多次重大更新和功能擴充套件。最初,GitLab 主要是一個根據 Web 的 Git 管理工具,隨著時間推移,它逐漸擴充套件到覆寫整個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1. 初期階段(2011-2013年)

    • 主要功能是版本控制和程式碼審查。
    • 提供基本的問題追蹤和看板功能。
  2. 中期階段(2014-2016年)

    • 引入持續整合/持續交付(CI/CD)功能。
    • 支援自動化測試和佈署。
  3. 現代階段(2017至今)

    • 全面擴充套件到覆寫整個 SDLC。
    • 提供基礎設施即程式碼(IaC)、監控、釋出管理等功能。

理解 GitLab 各元件

在軟體開發的過程中,GitLab 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來協助開發者從計劃到監控各個階段。這些階段包括計劃、建立、驗證、封裝、保障、發布、組態、監控以及保護。

段落標題:各個階段的具體作用

計劃

計劃階段是將工作分解成可管理的小塊,並根據優先順序和重要性分配給團隊成員。這樣可以確保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務,並且能夠有效地協同合作。

建立

在建立階段,開發者會提交、審核和批准各種檔案修改,這些檔案可能包含程式碼、組態資訊或其他資產。這一階段確保了每一個修改都經過嚴格的檢查和批准。

驗證

驗證階段涉及執行自動化測試,以確保軟體按照預期執行。這一階段能夠幫助開發者及早發現和修復問題,從而提高軟體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封裝

封裝階段是將軟體封裝成可佈署的格式。這樣可以確保軟體能夠順利地在不同環境中執行。

保障

在保障階段,開發者會檢查軟體及其依賴項中的任何安全漏洞。這一階段能夠幫助開發者提前發現和修復安全問題,從而降低軟體被攻擊的風險。

發布

發布階段是將軟體佈署到生產環境中。GitLab 支援多種先進的佈署技術,如功能標誌和逐步發布,以確保軟體能夠平穩地上線。

組態

組態階段是設定軟體將要佈署的環境。這一階段確保了軟體能夠在正確的環境中執行。

監控

監控階段涉及報告效能指標、事件或錯誤。這一階段能夠幫助開發者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軟體的營運效率。

保護

在保護階段,開發者會檢測佈署環境中的潛在安全問題,如 Kubernetes 叢集中的可疑流量。這一階段能夠幫助開發者提前發現和修復安全問題,從而降低軟體被攻擊的風險。

段落標題:GitLab 的目標與挑戰

GitLab 從最初僅針對 Git 的使用難題開始,現在已經涵蓋了所有十個軟體開發生命週期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挑戰,因此很難簡單地描述 GitLab 嘗試解決的一個單一問題。然而,最簡單的答案是:GitLab 幫助人們更高效地編寫更好的軟體,並降低風險。

GitLab 在不同階段的功能成熟度各異。最早期的功能,如與 Git 相關的功能,通常是最成熟的;而較新的功能則可能還在逐步完善中。然而,GitLab 對於其功能成熟度有很透明的評估機制,並且會公開其未來發展重點。因此,如果你對某個特定功能感興趣,可以透過搜尋「GitLab 成熟度」來瞭解更多資訊。

段落標題:GitLab 平台介紹

有人可能會好奇 GitLab 如何與專門針對單一開發生命週期階段的工具競爭。雖然一些專門工具可能被認為是某一特定領域中的「最佳選擇」,但實際上許多企業並不需要那麼多功能或那麼強大的工具。例如,有一位作者曾參加了一整天的 Java 效能分析工具培訓課程,但事後才發現他們公司只需要該工具功能的一小部分。

此外,許多 GitLab 的功能是透過整合獨立開發的開源工具來實作的。例如,許多 GitLab 的安全漏洞掃描器都是高度評價的開源工具。雖然你可以下載並單獨使用這些工具,但 GitLab 使得在工作流程中啟用它們變得非常簡單,並且將其輸出整合到現有的 GitLab 儀錶板中,提供一致且易讀的報告格式。

如果你真的需要比 GitLab 提供更多功能來解決某個特定問題時,通常可以找到方法將外部工具整合到 GitLab 工作流程中。一些整合是由 GitLab 明確支援並且幾乎無縫地執行;其他整合則可能需要更多自行處理。但是幾乎任何可以從作業系統命令列執行的工具都可以與 GitLab 整合。

段落標題:驗證、保障與發布

此圖示展示了驗證、保障和發行三個主要過程之間關係:

  graph TD
    A[驗證] --> B[保障]
    B --> C[發行]
    C --> A

驗證

驗證是自動化測試以確保軟體正常運作。

  • 自動化測試:透過編寫測試指令碼來自動化測試流程。
  • 持續整合:CI/CD 技術允許在每次程式碼提交後自動執行測試。
  • 錯誤報告:將測試結果整合到 GitLab 中進行顯示。

內容解密:

  • 自動化測試:提供了快速且可重複執行測試之能力。
  • 持續整合:透過CI/CD管道實時監控每次程式碼提交後之測試結果。
  • 錯誤報告:讓開發團隊透過GitLab視覺化儀錶板快速瞭解錯誤資訊。

保障

保障涉及找出軟體或其依賴項中的安全漏洞。

  • 漏洞掃描器:使用開源或內建工具來掃描程式碼中的安全漏洞。
  • 依賴性管理:跟蹤並更新專案中所用到的所有外部函式庫和依賴項。
  • 合規性檢查:確保軟體符合行業標準和法律要求。

內容解密:

  • 漏洞掃描器:透過開源工具來掃描專案中的漏洞並提供修復建議。
  • 依賴性管理:防止使用過時或存在已知漏洞的依賴項。
  • 合規性檢查:確保專案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避免因合規問題導致法律風險。

發行

發行涉及將軟體佈署到生產環境中。

  • 功能標誌:允許開發團隊逐步釋出新功能而不是一次性全部發布。
  • 灰度釋出:透過對部分使用者進行測試來確認新版本沒有問題後再全部發布。
  • 回復機制:如果發現問題可以快速回復到之前穩定版本。

內容解密:

  • 功能標誌:透過開關控制某些特性是否對所有使用者可見,減少一次性發布帶來風險。
  • 灰度釋出:讓新版本逐步在部分使用者中測試,減少全面釋出可能帶來問題風險。
  • 回復機制:確保出現問題時可以快速還原到穩定版本,減少影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