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 作為輕量級虛擬化技術,透過分享主機作業系統核心,有效降低資源消耗並提升應用程式佈署效率。相較於傳統虛擬機器,Docker 容器啟動速度更快、資源利用率更高,同時保有良好的隔離性。其可移植性優勢讓應用程式得以跨平台執行,無需擔心環境差異。Docker 生態系統包含 Docker 使用者端、引擎、映像檔、容器和註冊中心等關鍵元件,共同支援容器的完整生命週期管理。

Docker 的核心組成包含主機、Docker 引擎、映像檔、容器和註冊中心。主機是執行 Docker 引擎的機器,引擎負責管理容器的生命週期。映像檔是唯讀範本,容器是映像檔的執行例項。註冊中心則儲存和分發映像檔,方便使用者分享和管理。Docker 使用者端提供命令列介面,讓使用者與 Docker 引擎互動,執行提取映像檔、執行容器等操作。Dockerfile 則定義了映像檔的構建過程,透過指定基礎映像檔、安裝依賴項和設定環境變數等步驟,建立自定義映像檔。

Docker 技術深度解析

Docker 簡介與虛擬化技術的差異

Docker 是一種容器化技術,但它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虛擬機器(VM)。虛擬機器技術允許在一台實體主機上執行多個作業系統例項,每個例項都擁有獨立的作業系統和資源。然而,這種方法會消耗大量的硬碟空間和 CPU 資源。與此不同,Docker 容器分享主機的作業系統核心,並利用 Linux 容器(LXC)等技術實作行程隔離,從而達到輕量級虛擬化的效果。

Docker 與虛擬機器的主要區別

  1. 資源利用率:Docker 容器直接執行在主機的作業系統上,不需要為每個容器單獨安裝作業系統,因此比虛擬機器更輕量。
  2. 啟動速度:由於不需要啟動完整的作業系統,Docker 容器的啟動速度遠快於虛擬機器。
  3. 隔離性:雖然 Docker 容器分享主機的核心,但透過名稱空間和控制群組等技術,容器之間仍然能夠實作有效的隔離。

容器化技術的優勢

容器化技術旨在虛擬化應用程式的行程,使其能夠在隔離的環境中執行,而無需依賴特定的作業系統或硬體組態。這種方法具有以下優勢:

  1. 可移植性:Docker 容器可以在任何支援 Docker 的平台上執行,無需擔心環境差異導致的相容性問題。
  2. 高效資源利用:由於容器分享主機的作業系統,它們比虛擬機器佔用更少的資源。
  3. 快速佈署:Docker 容器的啟動和停止速度非常快,這使得它們非常適合用於自動擴充套件和持續整合/持續佈署(CI/CD)流程。

Docker 的生態系統

Docker 的生態系統包括多個關鍵元件,這些元件共同工作以支援容器的建立、執行和管理。

Docker 主要元件

  1. Docker 使用者端(CLI):用於與 Docker 引擎互動的命令列工具。
  2. Docker 引擎(守護行程):負責管理容器的核心服務。
  3. Docker 映像檔:用於建立容器的唯讀範本。
  4. Docker 容器:根據映像檔建立的執行例項。
  5. Docker 註冊中心(Registry):用於儲存和分發 Docker 映像檔的服務,通常使用 Docker Hub。
  6. Docker Compose:用於定義和執行多容器 Docker 應用程式的工具。

使用 Docker 使用者端

Docker 使用者端是與 Docker 引擎互動的主要介面。透過使用者端,您可以執行各種操作,例如:

  1. 提取映像檔:從註冊中心下載映像檔到本地系統。
    docker pull <image_name>
    
  2. 執行容器:根據映像檔建立並啟動容器。
    docker run <image_name>
    
  3. 列出執行中的容器:檢視目前正在執行的容器。
    docker ps
    

Docker 使用者端命令詳解

  • docker help:顯示 Docker 使用者端的所有可用命令。
  • docker <command> --help:顯示特定命令的使用說明。

Dockerfile 與映像檔構建

Dockerfile 是定義 Docker 映像檔構建過程的文字檔案。透過編寫 Dockerfile,您可以指定基礎映像檔、安裝依賴項、設定環境變數等步驟,從而建立自定義的 Docker 映像檔。

示例 Dockerfile

# 使用官方 Python 映像檔作為基礎
FROM python:3.9-slim

# 設定工作目錄
WORKDIR /app

# 複製 requirements.txt 檔案到工作目錄
COPY requirements.txt .

# 安裝 Python 依賴項
RUN pip install --no-cache-dir -r requirements.txt

# 複製應用程式碼到工作目錄
COPY . .

# 設定容器啟動時執行的命令
CMD ["python", "app.py"]

Dockerfile 解讀

  1. FROM python:3.9-slim:指定基礎映像檔為官方的 Python 3.9 精簡版。
  2. WORKDIR /app:在容器中設定工作目錄為 /app
  3. COPY requirements.txt .:將主機上的 requirements.txt 檔案複製到容器的 /app 目錄。
  4. RUN pip install --no-cache-dir -r requirements.txt:安裝 requirements.txt 中指定的 Python 套件。
  5. COPY . .:將主機上的當前目錄(即應用程式碼)複製到容器的 /app 目錄。
  6. CMD ["python", "app.py"]:指定容器啟動時執行的預設命令。

Docker 網路與持久化儲存

在執行 Docker 容器的過程中,網路連線和資料持久化是兩個重要的挑戰。Docker 提供了多種網路模式和資料卷(Volume)機制,以滿足不同的應用需求。

Docker 網路模式

  1. 橋接網路(Bridge Network):預設的網路模式,允許容器之間透過虛擬網路橋接進行通訊。
  2. 主機網路(Host Network):容器直接使用主機的網路堆疊,無需額外的網路組態。
  3. 無網路(None Network):容器不具備任何網路功能,完全隔離。

資料持久化

  1. 資料卷(Volume):將主機上的目錄或檔案掛載到容器中,實作資料的持久化和分享。
    docker run -v /host/data:/container/data <image_name>
    
  2. 繫結掛載(Bind Mount):將主機上的特定目錄或檔案掛載到容器中,用於開發和測試場景。

隨著雲原生技術的發展,Docker 將繼續演進,提供更多創新功能,例如增強的安全性、更最佳化的效能以及與 Kubernetes 等平台的更緊密整合。開發人員應持續關注 Docker 的最新發展,以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優勢,應對日益複雜的軟體開發挑戰。

圖表說明

  graph LR
    A[Docker 使用者端] -->|傳送指令|> B[Docker 引擎]
    B -->|管理|> C[Docker 容器]
    B -->|管理|> D[Docker 映像檔]
    C -->|使用|> E[Docker 網路]
    C -->|使用|> F[資料卷]
    D -->|儲存於|> G[Docker 註冊中心]

圖表翻譯: 此圖表展示了 Docker 的基本架構,包括使用者端如何與 Docker 引擎互動,以及引擎如何管理容器和映像檔。同時,圖表還說明瞭容器如何使用網路和資料卷,以及映像檔如何儲存在註冊中心中。

結語

本章探討了 Docker 的核心概念、優勢及其生態系統。透過瞭解 Docker 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開發人員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強大的工具,提升應用程式的開發效率和佈署靈活性。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掌握 Docker 將成為現代軟體開發人員的重要技能之一。

Docker 技術深度解析

Docker 的核心組成要素

Docker 技術的核心由多個關鍵元件組成,包括主機(Host)、Docker 引擎(Docker Engine)、Docker 映像檔(Docker Image)、Docker 容器(Docker Container)以及 Docker 註冊中心(Docker Registry)。這些元件共同構成了 Docker 的基礎架構,使其能夠提供高效、穩定的容器化服務。

主機(The Host)

主機是執行 Docker 守護程式(Docker Daemon)或引擎(Engine)的機器。根據不同的 Docker 組態,主機可以是本地系統、虛擬機器或遠端伺服器。無論主機的具體實作形式如何,Docker 的應用程式行為都保持一致,這使得 Docker 具有極高的可移植性。

# 使用 docker-machine 命令列工具列出與當前 Docker 引擎相關聯的主機
$ docker-machine ls
NAME      ACTIVE   DRIVER       STATE     URL                         SWARM   DOCKER    ERRORS
default   -        virtualbox   Running   tcp://192.168.99.100:2376           v1.13.0

Docker 引擎(The Docker Engine)

Docker 引擎是一個持續執行的程式,負責管理容器。它在主機上作為後台服務或守護程式執行。Docker 引擎負責 Docker 的核心工作,包括構建、執行和分發 Docker 容器。使用者透過 Docker 客戶端與引擎互動,將程式管理交給 Docker 引擎,從而實作跨平台的一致性。

Docker 映像檔與 Docker 容器

Docker 映像檔是唯讀的,一旦建立就無法修改,但可以根據現有映像檔建立新的映像檔。Docker 容器則是 Docker 映像檔的執行例項,包含了應用程式執行所需的一切(作業系統、依賴項、原始碼、中繼資料等),並且可以被啟動、停止、移動和刪除。容器之間是相互隔離且安全的。

將 Docker 映像檔和容器類別比為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中的類別和物件是非常有幫助的。當 Docker 引擎執行一個容器時,它會在映像檔之上新增一個可讀寫的層,供應用程式執行。

# Python 中的 tuple 示例,說明不可變資料結構的概念
my_tuple = (1, 2, 3)
# my_tuple[0] = 10  # 這將引發 TypeError,因為 tuple 是不可變的
new_tuple = my_tuple + (4, 5)  # 建立一個新的 tuple
print(new_tuple)  # 輸出: (1, 2, 3, 4, 5)

Docker 註冊中心(The Docker Registry)

Docker 註冊中心儲存著 Docker 映像檔。使用者可以從註冊中心上下載或上傳映像檔。本文主要使用 Docker Hub 這個公開的 Docker 註冊中心,它包含了許多開源技術的官方映像檔,如 Jupyter、PostgreSQL、Redis 和 MongoDB。

Docker Compose

Docker Compose 是用於組裝多容器微服務和應用程式的工具。透過一個 YAML 檔案定義應用程式的服務,Docker Compose 可以使用單一命令來構建、執行和擴充套件這些服務。這對於資料科學家構建包含 Jupyter 和多個資料儲存(如 Redis)的獨立運算系統非常有用。

安裝 Docker

截至本文撰寫時,Docker 在主要作業系統上的安裝方式主要有四種:Docker for Linux、Docker for Mac、Docker for Windows 和 Docker Toolbox。建議組態至少 2GB 的 RAM 給 Docker,並且允許 Docker 引擎使用所有可用的資源,如 CPU 和 RAM。

在 Ubuntu 系統上安裝 Docker

在 Ubuntu 系統上,可以透過 apt 工具從命令列安裝 Docker。首先,使用 apt search 命令查詢與 Docker 相關的套件,然後使用 apt policy 命令檢視 docker.io 套件的中繼資訊。

# 更新套件列表並搜尋與 Docker 相關的套件
$ apt update
$ apt search docker

# 檢視 docker.io 套件的中繼資訊
$ apt policy docker.io
docker.io:
  Installed: (none)
  Candidate: 1.12.6-0ubuntu1~16.04.1
  Version table:
     1.12.6-0ubuntu1~16.04.1 500
        500 http://us-west-2.ec2.archive.ubuntu.com/ubuntu xenial-updates/universe amd64 Packages
     1.10.3-0ubuntu6 500
        500 http://us-west-2.ec2.archive.ubuntu.com/ubuntu xenial/universe amd64 Packages

詳細安裝步驟與考量

  1. 更新系統套件列表:確保系統的套件列表是最新的。

  2. 搜尋 Docker 相關套件:使用 apt search docker 命令來查詢可用的 Docker 相關套件。

  3. 安裝 Docker:選擇合適的 Docker 版本進行安裝,例如 docker.io

  4. 驗證安裝:安裝完成後,使用 docker --version 命令來驗證 Docker 是否安裝成功。

隨著容器化技術的不斷發展,Docker 將繼續在軟體開發和佈署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未來,我們可以期待看到更多根據 Docker 的創新應用和改進,例如更高效的資源利用、更強的安全性和更便捷的管理工具。同時,隨著 Kubernetes 等容器協調技術的成熟,Docker 將更好地與這些技術整合,提供更全面的容器化解決方案。

結語

Docker 以其高效、靈活和可移植的特性,已經成為現代軟體開發和佈署的重要工具。透過本章的學習,讀者應該對 Docker 的核心概念和安裝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在實際應用中,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一步探索 Docker 的更多功能和最佳實踐,以充分發揮其在專案中的價值。

圖表翻譯:

此圖示展示了Docker的核心架構,包括客戶端、守護程式和註冊中心之間的互動關係。

  graph LR;
    A[客戶端] -->|命令|> B[守護程式];
    B -->|提取/推播|> C[註冊中心];
    B -->|管理|> D[容器];
    D -->|根據|> E[映像檔];

圖表翻譯: 此圖表詳細展示了客戶端如何透過命令與守護程式互動,以及守護程式如何管理容器和與註冊中心進行映像檔的提取和推播操作。同時,也闡述了容器與映像檔之間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