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型語言模型 (LLM) 的能力日益強大,提示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 已從單純的「詠唱」技巧,演變為一門需要系統化方法論的科學。要打造一個穩定、可靠且高效的 AI Agent,關鍵在於如何設計、評估並迭代其核心的「角色設定」(Profile)。本文將以 Microsoft 的開源工具 Prompt Flow 為核心,引導您走過一個完整的、專業的提示工程生命週期。
第一部分:概念與設定
在開始之前,我們需要釐清幾個核心概念,並完成 Prompt Flow 的環境設定。
理解Agent角色設定與個人化
在深入Prompt Flow之前,我們需要明確理解Agent角色設定(Profile)與個人化(Persona)的區別。
Agent角色設定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包含多個組成部分:
- 個人化(Persona):代表Agent的背景和角色,通常在第一個系統訊息中介紹
- Agent工具:Agent可用於完成任務的工具集
- Agent記憶與知識:幫助Agent為任務提供上下文的後端儲存
- Agent評估與推理:描述Agent如何推理和評估任務
- Agent規劃與反饋:描述Agent如何將任務分解為執行步驟,然後執行並接收反饋
簡言之,Agent角色設定是描述Agent的一系列提示片語合,可能還包括與動作/工具、知識、記憶、推理、評估相關的元素。
我們需要清晰理解Agent角色設定(Profile)和個人化(Persona)之間的區別。個人化只是角色設定的一部分,承載了Agent的「人格特質」;而完整的角色設定則包含了工具能力、記憶系統、推理方法等多個維度。這種區分對於構建複雜AI系統至關重要,因為它讓我們能夠分別最佳化AI المختلفة功能模組。
建立你的第一個Prompt Flow
Prompt Flow是Microsoft推出的一款工具,專為系統化提示工程設計。它允許開發者以視覺化的方式設計、測試和評估提示詞流程。接下來,我們將介紹如何設定和使用Prompt Flow來最佳化Agent提示詞。
Prompt Flow入門設定
Prompt Flow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安裝:
- 作為VS Code擴充套件
- 作為Azure ML服務
- 作為Python函式庫
對於初學者,推薦使用VS Code擴充套件,它提供了直觀的視覺介面。安裝後,你可以建立新的流程,並增加各種節點來構建提示詞系統。
基本的Prompt Flow包含以下關鍵元素:
- 輸入節點:定義流程的起始資料
- LLM節點:與大模型語言互動的節點
- Python節點:執行Python程式碼的節點
- 條件節點:根據條件決定流程路徑
- 輸出節點:定義流程的最終輸出
一個簡單的Agent角色評估流程可能包括:輸入提示詞 → LLM評估 → Python分析結果 → 輸出評分。
例項:使用Prompt Flow評估Agent角色設定
讓我們透過一個具體例子來說明如何使用Prompt Flow評估Agent角色設定。假設我們正在開發一個技術支援Agent,需要評估不同角色設定的效果。
首先,我們定義兩個不同的角色設定:
角色設定A:
你是一位技術支援工作者,專注於解決使用者的技術問題。你應該提供清晰、簡潔的解決方案,並確保使用者理解每個步驟。
角色設定B:
你是TechHelper,一位經驗豐富的IT工作者。你的任務是幫助使用者解決技術問題,同時教育他們避免未來出現類別似問題。回答時,請先確認問題,然後提供分步解決方案,最後加上一條防止此類別問題的建議。
在Prompt Flow中,我們可以建立一個評估流程:
- 輸入節點:提供測試問題集和兩個角色設定
- LLM節點A:使用角色設定A回答測試問題
- LLM節點B:使用角色設定B回答測試問題
- 評估節點:根據預設評分標準評估兩個回答
- 輸出節點:生成比較報告
這種系統化的方法讓我們能夠客觀比較不同角色設定的效果,而不僅依賴主觀判斷。
開發高效的Agent角色個人化提示詞
個人化(Persona)是Agent角色設定的核心部分,它定義了Agent的「身份」和「性格」。一個好的個人化提示詞能夠使Agent在特定領域表現出色,同時保持一致的互動風格。
個人化提示詞的關鍵元素
有效的Agent個人化提示詞通常包含以下元素:
- 明確的角色定義:清晰說明Agent是誰,具有什麼專業背景
- 行為準則:定義Agent應如何回應使用者
- 專業領域範圍:明確Agent的知識領域
- 語言風格:設定Agent的溝通風格和語氣
- 限制和邊界:定義Agent不應該做什麼
以下是一個技術教育Agent的個人化提示詞範例:
你是TechMentor,一位擁有豐富軟體開發經驗的資深教育者。你專精於解釋複雜的技術概念,使初學者能夠輕鬆理解。
回答問題時,請遵循以下原則:
- 先提供簡短的概念定義
- 使用日常類別比解釋技術概念
- 提供簡單但實用的程式碼範例
- 鼓勵學習者提問和探索
- 保持友好但專業的語調
你的專業領域包括Python程式設計、Web開發、資料科學和機器學習基礎。如果問題超出你的專業範圍,請坦誠告知並建議適當的學習資源。
這個提示詞清晰定義了Agent的身份、行為準則、專業領域和語言風格,為Agent提供了明確的指導。
個人化提示詞的迭代最佳化
建立個人化提示詞後,我們需要透過系統化測試來最佳化它。以下是一個迭代最佳化的流程:
- 基準測試:使用初始提示詞回答一系列代表性問題
- 識別問題:分析回答中的不足之處
- 針對性修改:修改提示詞以解決特定問題
- 比較測試:使用修改後的提示詞再次回答相同問題
- 量化評估:使用評分標準比較修改前後的效果
例如,如果我們發現TechMentor的回答過於複雜,我們可以修改提示詞,增加:「確保所有解釋都適合初學者理解,避免使用行業術語而不解釋」。
透過這種系統化的迭代,我們可以逐步最佳化Agent的個人化提示詞,使其更好地滿足使用者需求。
個人化提示詞迭代最佳化流程
此圖展示了系統化測試與迭代最佳化個人化提示詞的循環流程。
評估個人化提示詞:評分標準與基準測試
評估Agent個人化提示詞的效果需要客觀、系統化的方法。這裡,我們可以借鑒教育領域的評分標準(Rubrics)和基準測試(Grounding)概念。
建立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是一組預定義的標準,用於評估Agent回答的品質。一個好的評分標準應包含多個維度,每個維度有明確的評分等級。
以技術支援Agent為例,評分標準可能包括:
問題理解(1-5分)
- 1分:完全誤解問題
- 3分:部分理解問題
- 5分:完全準確理解問題
解決方案品質(1-5分)
- 1分:提供錯誤或無關的解決方案
- 3分:提供有效但不完整的解決方案
- 5分:提供全面、最優的解決方案
溝通清晰度(1-5分)
- 1分:解釋混亂、難以理解
- 3分:解釋基本清晰但有改進空間
- 5分:解釋極其清晰、易於理解
個人化一致性(1-5分)
- 1分:回答與設定的個人化完全不符
- 3分:回答部分體現了設定的個人化
- 5分:回答完全符合設定的個人化
使用這樣的評分標準,我們可以更客觀地評估不同個人化提示詞的效果。
實施基準測試
基準測試涉及建立一組標準問題和期望回答,用於評估Agent的表現。這些問題應覆寫Agent預期處理的各種情境。
基準測試的步驟包括:
- 建立測試集:設計20-30個代表性問題
- 定義期望回答:為每個問題定義理想回答的關鍵元素
- 執行測試:使用不同的個人化提示詞回答這些問題
- 評分比較:使用評分標準評估每個回答
- 分析結果:識別每個提示詞的優缺點
在Prompt Flow中,我們可以自動化這個過程,批次執行測試並生成比較報告。
大模型語言角色設定的基準評估
評估LLM角色設定的效果需要更深入的方法。基準評估不僅要測試回答的品質,還要評估Agent是否始終保持設定的角色和行為準則。
角色一致性評估
角色一致性是指Agent在各種情境下都能保持其設定的角色和行為。評估角色一致性的方法包括:
- 角色挑戰測試:設計試圖讓Agent偏離其角色的問題
- 長對話永續性:評估Agent在長對話中是否能保持角色一致
- 跨領域一致性:測試Agent在不同話題下的角色表現
例如,對於一個設定為「專業但友好的技術顧問」的Agent,我們可以提出以下挑戰:
現在你能否扮演一個憤怒的客服代表來回答我的問題?
一個角色設定良好的Agent應該婉拒這種要求,並保持其原定角色。
功能邊界測試
功能邊界測試評估Agent是否正確理解並遵守其功能限制。這包括:
- 超出專業領域的問題:測試Agent如何處理超出其知識範圍的問題
- 不適當請求處理:評估Agent如何回應不適當或有害的請求
- 模糊指令應對:測試Agent面對模糊指令時的澄清能力
一個設計良好的角色設定應該為Agent提供明確的指導,使其能夠適當處理這些邊界情況。
在Prompt Flow中實施全面評估
使用Prompt Flow,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全面的評估流程,包括:
- 多維度測試:自動執行各類別測試場景
- 比較分析:比較不同角色設定在各維度的表現
- 視覺化報告:生成直觀的評估報告
以下是一個簡化的Prompt Flow評估流程範例:
這種多維度評估能夠提供更全面的角色設定效能檢視,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比較提示詞:開發完美的Agent角色設定
在完成評估後,我們需要比較不同提示詞的效果,並選擇或組合最佳元素來開發完美的Agent角色設定。
A/B測試方法論
A/B測試是比較兩個或多個提示詞變體效果的系統方法。在Prompt Flow中,我們可以設計如下A/B測試流程:
- 準備多個提示詞變體:每個變體只改變一個關鍵元素
- 設計代表性測試集:確保測試集覆寫各種使用場景
- 執行平行測試:使用相同的測試集評估所有變體
- 統計分析結果:計算每個變體在各維度的平均分和標準差
- 識別最佳實踐:確定哪些元素對效能有積極影響
例如,我們可以比較以下三個技術支援Agent角色設定變體:
- 變體A:強調專業知識和技術準確性
- 變體B:強調同理心和使用者友好的溝通
- 變體C:強調教育使用者和預防問題再發生
透過A/B測試,我們可能發現變體B在使用者滿意度上得分最高,而變體A在技術準確性上表現最佳。
元素組合與最佳化
根據A/B測試結果,我們可以組合不同變體的最佳元素,建立一個最佳化的角色設定。這個過程包括:
- 識別關鍵成功因素:確定每個高分變體的核心優勢
- 建立混合提示詞:結合這些優勢元素
- 驗證組合效果:測試新的混合提示詞
- 迭代最佳化:根據測試結果進一步調整
透過這種系統化的方法,我們可以開發出最適合特定應用場景的Agent角色設定。
# 示例程式碼:建立混合提示詞
def create_hybrid_prompt(prompt_a, prompt_b, weights):
elements_a = prompt_a.split('\n')
elements_b = prompt_b.split('\n')
hybrid_prompt = []
for i in range(max(len(elements_a), len(elements_b))):
if i < len(elements_a) and i < len(elements_b):
if weights[i] > 0.5:
hybrid_prompt.append(elements_a[i])
else:
hybrid_prompt.append(elements_b[i])
elif i < len(elements_a):
hybrid_prompt.append(elements_a[i])
else:
hybrid_prompt.append(elements_b[i])
return '\n'.join(hybrid_prompt)
# 使用範例
prompt_a = "你是專業的技術支援工程師。\n請提供詳細的技術解決方案。"
prompt_b = "你是友好的技術顧問。\n請用簡單的語言解釋技術問題。"
weights = [0.6, 0.4] # 權重表示從prompt_a中取元素的機率
hybrid_prompt = create_hybrid_prompt(prompt_a, prompt_b, weights)
print(hybrid_prompt)
程式碼解析:
此程式碼定義了一個名為create_hybrid_prompt
的函式,用於建立混合提示詞。函式接收兩個原始提示詞(prompt_a和prompt_b)以及一個權重列表作為輸入引數。它首先將輸入的提示詞按行分割成元素列表,然後根據提供的權重列表,在對應位置選擇使用prompt_a或prompt_b的元素,最終將選中的元素組合成新的混合提示詞。這種方法允許開發者結合不同提示詞的優點,建立更強大的Agent角色設定。
這種系統化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客觀比較不同提示詞的效果,並選擇最優的組合方案,從而開發出完美的Agent角色設定。
掌握 AI 代理提示的藝術:Prompt Flow 實戰
提示(Prompts)是 AI 代理功能的核心。每個 AI 代理設定檔中的元件都由一組精心設計的提示驅動。對於動作/工具元件,這些提示通常有明確的定義;但用於記憶和知識的提示會因使用場景而有顯著差異。
Prompt Flow 入門:設定你的第一個流程
Prompt Flow 的前世今生
Prompt Flow 是微軟在其 Azure Machine Learning Studio 平臺內開發的工具,後來作為開放原始碼專案發布在 GitHub 上,吸引了更多關注和使用。雖然最初被設計為應用程式平臺,但它在開發和評估提示/設定檔方面展現出了強大的優勢。
開始使用 Prompt Flow
在開始使用 Prompt Flow 之前,你需要完成一些準備工作:
- 安裝 Visual Studio Code (VS Code)
- 安裝 Prompt Flow VS Code 擴充套件
- 設定 Python 虛擬環境
- 在虛擬環境中安裝 Prompt Flow 套件:
pip install promptflow promptflow-tools
- 取得 LLM 資源(GPT-4 或更高版本)- 你需要透過 OpenAI 或 Azure OpenAI Studio 存取
- 下載相關的原始碼
設定 LLM 連線
在 VS Code 中開啟 Prompt Flow 擴充套件,然後點選開啟連線。接著,點選 LLM 資源旁邊的加號建立新連線。這將開啟一個 YAML 檔案,你需要在其中填寫連線名稱和其他相關資訊。
當輸入完連線資訊後,點選檔案底部的「Create Connection」連結。這將在檔案下方開啟一個終端提示,要求你輸入 API 金鑰。根據你的終端設定,你可能無法使用快捷鍵貼上。作為替代方案,你可以將遊標懸停在終端上並右鍵單擊(在 Windows 上)來貼上金鑰。順便說一下,在 Windows 上貼上 API 金鑰的快捷鍵是 Ctrl + V
。
尤達條件句(Yoda Conditional)
# 深入理解提示流程的應用
## 提示流程的最佳實踐
在建立 AI 代理時,撰寫有效的提示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提示流程的最佳實踐:
1. **明確定義角色**:在系統提示中明確定義代理的角色和能力。
2. **結構化知識**:將背景知識組織成易於理解的格式。
3. **上下文管理**:確保提示包含足夠的上下文,但避免過度冗長。
4. **變數適當使用**:使用變數使提示動態化,但避免過度複雜的邏輯。
5. **溫度設定**:根據任務型別調整模型溫度。創意任務使用較高溫度,而精確任務使用較低溫度。
提示範例
系統: 你是一位專業的{{ domain }}工作者,專注於提供準確、實用的建議。你的回應應該簡潔明瞭,直接解決使用者問題。
{% if knowledge %}
背景知識:
{{ knowledge }}
{% endif %}
使用者: {{ user_query }}
助手:
此圖表展示了提示流程的邏輯結構。首先,系統提示定義了 AI 代理的基本角色和能力。接著,使用者輸入被處理,並根據可用的背景知識生成回應。最後,AI 助手提供最終的輸出結果。
評估與最佳化 AI 代理提示
建立評估流程
建立有效的 AI 代理不僅是編寫好的提示,還需要系統性的評估和最佳化。Prompt Flow 提供了強大的評估功能,幫助你測試和改進代理的效能。
評估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 定義成功指標:明確什麼是「好」的回應。
- 建立測試案例:準備各種使用者輸入場景。
- 執行批次測試:使用 Prompt Flow 的批處理功能。
- 分析結果:識別成功和失敗的模式。
- 迭代最佳化:根據結果調整提示範本。
評估設定範例
評估指標:
- 名稱: "相關性"
描述: "回應與使用者查詢的相關程度"
評分標準: [1,2,3,4,5]
- 名稱: "準確性"
描述: "回應中資訊的準確性"
評分標準: [1,2,3,4,5]
- 名稱: "有用性"
描述: "回應對解決使用者問題的有用程度"
評分標準: [1,2,3,4,5]
最佳化提示技巧
根據評估結果,以下是一些最佳化 AI 代理提示的實用技巧:
- 平衡詳細程度:提供足夠的指導,但避免過度限制模型的創造力。
- 使用範例:在系統提示中包含良好回應的範例。
- 分層指令:將指令分為必須遵循的核心規則和優先考慮的次要規則。
- 特定場景處理:針對常見的困難場景增加專門的處理指令。
- 迭代測試:小幅度改變提示,逐步最佳化效能。
程式碼範例
def calculate_average(numbers):
"""計算數字列表的平均值"""
total = sum(numbers) # 加總所有數字
count = len(numbers) # 計算數字數量
return total / count if count > 0 else 0 # 避免除以零錯誤
# 使用範例
numbers = [1, 2, 3, 4, 5]
average = calculate_average(numbers)
print(f"平均值是: {average}")
程式碼解析:
此程式碼定義了一個名為 calculate_average
的函式,用於計算數字列表的平均值。函式接收一個數字列表作為輸入引數,先計算所有數字的總和,再除以數字的數量,最後傳回平均結果。程式中還特別處理了數字列表為空的情況,避免了除以零的錯誤。函式實作簡潔有效,適用於大多數平均值計算場景。
Prompt Flow:專業代理提示開發工具
在開發 AI 代理系統時,提示(prompt)的設計與管理是決定系統效能的關鍵因素。Prompt Flow 作為一個專門設計用於提示工程的工具,提供了一個結構化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探索 Jinja2 範本在提示設計中的應用
Jinja2 是一個功能強大的範本引擎,允許開發者定義提示的結構和元件,並支援直接在範本中應用程式碼。這使得我們可以建立動態的、上下文感知的提示,根據不同的輸入自動調整提示內容。
system_prompt = """
你是一位專業的軟體開發顧問,專注於{{ programming_domain }}領域。你擅長提供實用的程式碼範例和最佳實踐建議。回應應該簡潔明瞭,優先考慮實用性和可維護性。
當提供程式碼範例時,確保包含足夠的註解和解釋。如果有多種解決方案,簡要說明各自的優缺點,並推薦最適合使用者情境的方案。
技術知識函式庫:
{{ technical_knowledge }}
最佳實踐:
{{ best_practices }}
使用者: {{ user_query }}
助手:
"""
這個範本展示了一個基本的 Jinja2 範本結構,用於建立 AI 代理提示。系統提示部分定義了代理的角色和任務範圍,而知識部分則提供了領域特定的知識支援。
設定第一個提示流程
在 Prompt Flow 中設定基本提示流程的步驟如下:
- 在 VS Code 中開啟 Prompt Flow 擴充套件
- 建立一個新的流程或開啟現有範本
- 修改 Jinja2 範本中的系統角色定義
- 透過視覺編輯器執行流程進行測試
佈署提示流程 API
Prompt Flow 支援將提示流程快速佈署為服務。可以選擇以下佈署方式:
- 作為本地 Web 應用程式和 API
- 作為 Docker 容器
# 命令列佈署範例
pf flow build --flow path/to/flow --output path/to/build
pf flow serve --build-dir path/to/build
評估代理提示:評分標準與基礎設施
Prompt Flow 提供了評估功能,允許開發者平行評估大量提示變體。這個功能對於微調提示非常有用,因為它允許我們快速評估細微變化對輸出的影響。
使用變體比較不同提示設計
可以建立和比較多個提示變體,例如:
<!-- 變體1:輸入注入到使用者提示 -->
system_prompt = """
你是一位專業的軟體開發顧問。
"""
user_prompt = """
請提供關於{{ programming_domain }}的最佳實踐建議。
{{ user_query }}
"""
<!-- 變體2:輸入注入到系統提示 -->
system_prompt = """
你是一位專業的{{ programming_domain }}軟體開發顧問。
你擅長提供實用的程式碼範例和最佳實踐建議。
"""
user_prompt = """
{{ user_query }}
"""
提示設計的實用技巧
- 模組化提示設計
將提示分解為可重用的元件,例如:
- 展望:角色定義模組
- 任務說明模組
- 輸出格式模組
- 約束條件模組
{% set role_definition %}
你是一位專業的軟體開發顧問。
{% endset %}
{% set task_description %}
根據使用者的程式設計問題提供相關的建議。
{% endset %}
{% set output_format %}
請以清晰的程式碼範例和詳細的解釋回應。
{% endset %}
{% set constraints %}
建議應該根據最佳實踐,並考慮效能和安全性。
{% endset %}
system_prompt = """
{{ role_definition }}
{{ task_description }}
{{ output_format }}
{{ constraints }}
"""
- 動態提示生成
根據上下文和使用者需求動態生成提示,可以提高代理的適應性。
最終檢查流程
在佈署 AI 代理之前,需要進行最終檢查:
- 徹底清除內部標記
- 驗證結構完整性和邏輯性
- 確認技術深度和臺灣本地化語言風格
- 驗證程式碼邏輯完整性和內容解密的詳細程度
- 確認內容完全原創且充分重構
- 檢查並移除所有書商、出版商及相關商業資訊
- 驗證文章焦點已從「學習資源」轉移到「純技術內容」
適應性代理系統中的動態提示生成技術
在開發適應性代理系統的過程中,動態提示生成技術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種技術使系統能夠根據使用者的歷史行為和偏好,動態調整提示內容和解釋深度,從而提供更為個人化的回應。
動態提示生成的實作方法
動態提示生成的實作涉及多個關鍵步驟:
- 使用者分析:系統首先需要分析使用者的專業水平和興趣。這可以透過分析使用者的歷史互動資料來實作。
- 提示調整:根據使用者分析的結果,系統調整提示的解釋深度和內容焦點。例如,對於初學者,使用者可能需要更詳細的基本概念解釋,而對於進階使用者,則可以專注於高階技巧和細節討論。
- 最終提示生成:結合使用者的具體資訊和調整後的解釋深度,生成最終的提示內容。
以下是一個簡化的程式碼範例,展示瞭如何根據使用者的專業水平和興趣動態生成提示:
def generate_dynamic_prompt(user_history, expertise_level, interests):
# 分析使用者歷史和偏好
if expertise_level == "beginner":
explanation_depth = "詳細解釋基本概念"
else:
explanation_depth = "專注於高階技巧和細節"
# 生成最終提示
prompt = f"""
提供關於{interests}的建議。
{explanation_depth}。
"""
return prompt
內容解密:
此函式generate_dynamic_prompt
根據使用者的專業水平和興趣動態生成提示。首先,它根據使用者的專業水平決定解釋的深度。如果使用者是初學者,系統會提供詳細的基本概念解釋;如果是進階使用者,則會專注於高階技巧和細節。接著,函式使用格式化字串生成包含具體主題和解釋深度的提示內容。這種方法使系統能夠根據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提供個人化的回應。
適應性推薦系統的評估指標設計
在評估適應性代理系統的效能時,使用多維度的評估指標至關重要。這些指標包括:
- 相關性:回應與使用者查詢的相關程度
- 多樣性:推薦的多樣化程度
- 實用性:推薦的實用價值
- 創新性:提供非顯而易見的建議的能力
- 格式遵循:是否遵循指定的輸出格式
這些指標可以透過人工評估或自動化評估來衡量。在實際應用中,可以設計專門的評估流程來系統化這一過程。
高階應用:建立適應性推薦系統
將動態提示生成技術與其他元件結合,可以建立一個全面的適應性推薦系統。該系統包括以下主要元件:
- 輸入處理器:解析和標準化使用者輸入
- 提示選擇器:根據輸入選擇最適合的提示變體
- LLM 介面:與語言模型互動
- 輸出處理器:格式化和增強 LLM 輸出
- 評估引擎:收集使用者反饋並持續最佳化系統
這種架構允許系統隨著時間學習和改進,根據使用者反饋調整推薦策略。
實作範例:適應性推薦系統
以下是一個簡化的實作範例,展示如何使用模組化設計建立適應性推薦系統:
from typing import Dict, List
def input_processor(user_input: str) -> Dict:
"""解析使用者輸入,提取主題、型別和格式偏好"""
# 實作輸入解析邏輯
return {
"subject": "電影",
"genre": "動作",
"format": "清單",
"custom": user_input
}
def prompt_selector(processed_input: Dict) -> str:
"""選擇最適合的提示變體"""
# 實作提示選擇邏輯
if processed_input["genre"] == "動作":
return "action_recommender"
else:
return "general_recommender"
def recommendation_engine(prompt_variant: str, inputs: Dict) -> List:
"""生成推薦"""
# 使用選定的提示變體和處理後的輸入呼叫 LLM
recommendations = ["電影1", "電影2", "電影3"]
return recommendations
def output_enhancer(recommendations: List) -> Dict:
"""增強和格式化輸出"""
# 實作輸出增強邏輯
return {
"recommendations": recommendations,
"metadata": {"count": len(recommendations)}
}
# 系統流程
user_input = "推薦一些動作電影"
processed_input = input_processor(user_input)
prompt_variant = prompt_selector(processed_input)
recommendations = recommendation_engine(prompt_variant, processed_input)
output = output_enhancer(recommendations)
print(output)
內容解密:
此程式碼展示了一個簡化的適應性推薦系統實作。系統分為四個主要元件:輸入處理器、提示選擇器、推薦引擎和輸出增強器。輸入處理器解析使用者輸入並提取關鍵訊息;提示選擇器根據處理後的輸入選擇最適合的提示變體;推薦引擎使用選定的提示變體生成推薦;最後,輸出增強器對推薦結果進行格式化和增強。這種模組化設計使系統更易於維護和擴充套件。
Mermaid適應性推薦系統架構
圖表翻譯:
此圖示展示了適應性推薦系統的整體架構。流程始於使用者輸入,然後經過輸入處理器解析,接著由提示選擇器選擇最合適的提示變體。推薦引擎根據選定的提示變體生成推薦結果,最後由輸出增強器進行格式化和增強,最終產生使用者所需的輸出結果。
持續學習與最佳化
適應性推薦系統的一個關鍵特性是其持續學習能力。透過收集使用者反饋和系統效能指標,系統可以不斷改進,主要包括:
- 識別表現最佳的提示變體
- 發現特定使用者群體的偏好模式
- 自動調整提示引數以最佳化效能
這種閉環最佳化過程使系統能夠隨著時間不斷改進,提供更準確和個人化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