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技術的蓬勃發展正推動著電信產業鏈的革新。本文將深入剖析從 4G LTE 到 5G 的網路架構演進、核心技術突破及關鍵應用場景,旨在提供一份清晰的技術藍圖。分析顯示,5G 並非 4G 的簡單升級,而是一個融合了網路功能虛擬化、軟體定義網路等創新技術的全新架構,為增強型行動寬頻 (eMBB)、超可靠低延遲通訊 (URLLC) 和大規模機器型別通訊 (mMTC) 三大應用場景奠定了堅實基礎。

4G LTE 技術基礎

要理解 5G,必須先掌握其前身 4G LTE 的核心技術。LTE 透過系統架構演進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SAE),建立了一個全 IP 的簡化網路,為高速、低延遲的通訊奠定基礎。

頻譜利用與載波聚合 (Carrier Aggregation)

LTE 的效能高度依賴於頻譜的有效利用。除了在授權頻譜中運作,LTE 也發展出在非授權頻譜(如 5 GHz)中運作的技術,如 LTE-U授權輔助存取 (LAA),後者透過 “Listen-Before-Talk” (LBT) 機制與 Wi-Fi 共存。

為了進一步提升速率與容量,LTE 引入了載波聚合技術,它能將多個分散的頻段(載波)捆綁使用,最高可聚合五個 20 MHz 的頻道,達到 100 MHz 的總頻寬。其主要方法有三種:

  • 同頻段連續 (Intra-band Contiguous): 將同一頻段內相鄰的載波合併。
  • 同頻段不連續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合併同一頻段內不相鄰的載波。
  • 跨頻段不連續 (Inter-band Non-contiguous): 合併不同頻段的載波,這是最靈活也最常見的方式。

4G LTE 核心網路 (EPC) 架構

4G 的核心網路被稱為演進式封包核心 (Evolved Packet Core, EPC),其架構由以下幾個關鍵網路功能元件組成:

  • 移動管理實體 (MME): 負責控制層面的主要功能,如身份驗證、安全、位置追蹤和移動性管理。
  • 服務閘道器 (SGW): 處理使用者資料流量,在基站 (eNodeB) 和 PGW 之間路由封包。
  • 公共資料閘道器 (PGW): 作為使用者裝置連接到外部網路(如網際網路)的錨點,並負責分配 IP 位址。
  • 使用者資料庫 (HSS): 儲存使用者訂閱資訊、服務權限等資料的中央資料庫。
  • 政策控制與計費規則功能 (PCRF): 根據使用者策略和網路狀況,制定服務品質 (QoS) 和計費規則。

圖表解說:4G LTE 核心網路 (EPC) 架構圖

此圖展示了 4G LTE EPC 的主要元件及其標準化的介面與互動關係。

PlantUML 圖表

物聯網技術:Cat-M1 與 NB-IoT

為了滿足物聯網 (IoT) 的低功耗、廣覆蓋需求,LTE 演進出了兩種關鍵技術:

  • LTE Cat-M1: 提供約 1.4 MHz 的頻寬和最高 1 Mbps 的傳輸速率,支援移動性和語音功能,適用於車載資通訊 (V2V) 等場景。
  • NB-IoT (Cat-NB): 頻寬更窄 (180 kHz),功耗極低,專為靜態、低資料量的感測器應用設計,不支援移動性切換。

5G 網路架構與關鍵技術

5G 在繼承 4G 優勢的基礎上,進行了革命性的架構重塑,以滿足三大應用場景的需求:

  1. 增強型行動寬頻 (eMBB): 提供極致的下載速度,支援 4K/8K 影片串流和 VR/AR 應用。
  2. 超可靠低延遲通訊 (URLLC): 延遲低於 1 毫秒,可靠性極高,適用於自動駕駛、遠端手術等關鍵任務。
  3. 大規模機器型別通訊 (mMTC): 每平方公里可支援百萬級的裝置連接,專為大規模物聯網而生。

5G 核心網路 (5GC) 的服務導向架構 (SBA)

與 4G 的點對點介面不同,5G 核心網路 (5GC) 採用了服務導向架構 (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 SBA)。此架構將網路功能 (Network Functions, NF) 解構成一系列可獨立部署、升級和重複使用的微服務,大幅提升了網路的靈活性、擴展性和資源效率。

主要網路功能 (NF) 包括:

  • 存取與移動管理功能 (AMF): 負責註冊、連線、可達性與移動性管理。
  • 會話管理功能 (SMF): 負責會話建立、修改與釋放,並為使用者裝置分配 IP 位址。
  • 使用者平面功能 (UPF): 處理使用者資料的路由與轉發,是控制與使用者平面分離 (CUPS) 架構的關鍵。
  • 統一資料管理 (UDM): 相當於 4G 的 HSS,儲存使用者資料和訂閱資訊。
  • 認證伺服器功能 (AUSF): 負責對使用者進行認證。
  • 政策控制功能 (PCF): 制定統一的網路策略。

圖表解說:5G 核心網路 (5GC) 服務導向架構圖

此圖展示了 5G 核心網路的服務導向架構,其中各個網路功能 (NF) 以服務的形式相互通訊。

PlantUML 圖表

5G 安全性與註冊流程

5G 透過統一認證框架顯著提升了安全性。它採用用戶永久識別碼 (SUPI),並在傳輸時將其加密為用戶隱私識別碼 (SUCI),有效防止了身份被竊聽。

圖表解說:5G 註冊與認證流程

此循序圖詳細說明了 5G 網路中,使用者裝置 (UE) 從發起註冊到完成認證的完整流程。

PlantUML 圖表

5G 技術的發展正推動著電信產業鏈的革新。相較於 4G,5G 不僅在速度、延遲和容量上實現了飛躍,更重要的是其採用了服務導向的雲原生架構,為網路切片、邊緣運算等創新應用提供了可能。然而,5G 的普及仍面臨毫米波傳播限制、網路部署成本高昂以及安全威脅演變等挑戰。技術團隊必須專注於克服這些障礙,才能完全釋放 5G 的潛力。玄貓認為,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生態系統的成熟,5G 將深刻改變社會的運作方式,並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應用與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