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圈神經網路(RNN)擅長處理序列資料,但傳統 RNN 受限於梯度消失和爆炸問題,因此衍生出長短期記憶網路(LSTM)等變體。LSTM透過閘門機制(輸入閘、輸出閘、忘記閘)控制資訊流,有效解決梯度問題。本文將深入探討 RNN 和 LSTM 的架構、運作原理、反向傳播機制,並以程式碼示例說明如何應用這些技術。同時,我們也將探討 RNN 和 LSTM 在安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例如入侵偵測和異常行為預測。

5.4 迴圈神經網路

5.4.1.3 梯度消失和爆炸問題

根據BPTT的工作原理,迴圈神經網路(RNN)中所有權重的損失梯度都需要計算。然而,這個操作通常會遇到梯度消失和爆炸的問題。在計算損失相對於$W_{hh}$和$W_{hy}$的導數時,需要注意反向傳播操作會遍歷所有路徑回到初始隱藏狀態,這是因為時間$t$的隱藏狀態$h_{\langle t \rangle}$依賴於前一時間步的隱藏狀態$h_{\langle t-1 \rangle}$。

例如,計算損失$L_{\langle 2 \rangle}$相對於$W_{hh}$的梯度,需要將梯度反向傳播到初始隱藏狀態。這個過程中,梯度可能會因為反覆乘法而消失或爆炸。梯度消失是指梯度值變得非常小,導致權重更新變得非常緩慢;梯度爆炸是指梯度值變得非常大,導致權重更新變得非常劇烈。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使用特殊的技術,例如梯度裁剪(Gradient Clipping)或梯度規範化(Gradient Normalization)。這些技術可以限制梯度的大小,防止梯度爆炸或消失。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展示瞭如何使用Python和Rust實現梯度裁剪和梯度規範化:

import numpy as np

def gradient_clipping(grad, clip_value):
    return np.clip(grad, -clip_value, clip_value)

def gradient_normalization(grad, norm_value):
    return grad / np.linalg.norm(grad) * norm_value
fn gradient_clipping(grad: f64, clip_value: f64) -> f64 {
    if grad > clip_value {
        clip_value
    } else if grad < -clip_value {
        -clip_value
    } else {
        grad
    }
}

fn gradient_normalization(grad: f64, norm_value: f64) -> f64 {
    grad / grad.abs() * norm_value
}

這些函式可以用於限制梯度的大小,防止梯度爆炸或消失。

5.4.1.4 BPTT的應用

BPTT是一種強大的工具,用於計算迴圈神經網路的梯度。然而,BPTT也有一些限制,例如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和記憶體。為了克服這些限制,需要使用特殊的技術,例如梯度裁剪和梯度規範化。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展示瞭如何使用BPTT計算迴圈神經網路的梯度:

import numpy as np

def bptt(weights, inputs, targets):
    # 前向傳播
    outputs = np.zeros((len(inputs), len(weights)))
    for t in range(len(inputs)):
        outputs[t] = np.dot(inputs[t], weights)
    
    # 反向傳播
    gradients = np.zeros((len(weights), len(weights)))
    for t in range(len(inputs)-1, -1, -1):
        gradients += np.dot(outputs[t].reshape(-1, 1), inputs[t].reshape(1, -1))
    
    return gradients

這個函式可以用於計算迴圈神經網路的梯度。

神經網路反向傳播演算法的推導

在深度學習中,反向傳播(Backpropagation)是一種用於訓練神經網路的演算法。它可以高效地計算神經網路中每個引數的梯度,從而實現網路的最佳化。

問題描述

假設我們有一個簡單的神經網路,其輸出為 $y$,輸入為 $x$,隱藏層的啟用函式為 $tanh$。我們想要計算輸出 $y$ 對於權重 $W_{hh}$ 的導數。

方程推導

輸出 $y$ 對於權重 $W_{hh}$ 的導數可以表示為:

$$ \frac{\partial y}{\partial W_{hh}} = \frac{\partial L}{\partial y} \cdot \frac{\partial y}{\partial h} \cdot \frac{\partial h}{\partial W_{hh}} $$

其中,$L$ 是損失函式,$h$ 是隱藏層的輸出。

隱藏層的導數計算

隱藏層的輸出 $h$ 可以表示為:

$$ h = \tanh(W_{hh} \cdot h + W_{xh} \cdot x + b_h) $$

對於 $W_{hh}$ 的導數計算,我們需要計算 $\frac{\partial h}{\partial W_{hh}}$。

鏈式法則的應用

使用鏈式法則,我們可以將導數表示為:

$$ \frac{\partial h}{\partial W_{hh}} = \frac{\partial \tanh(W_{hh} \cdot h + W_{xh} \cdot x + b_h)}{\partial W_{hh}} $$

由於 $h$ 也是一個函式,依賴於 $W_{hh}$ 和 $h$,因此我們需要計算 $\frac{\partial h}{\partial h}$。

迭代計算導數

同樣地,$h$ 的導數也可以表示為:

$$ h = \tanh(W_{hh} \cdot h + W_{xh} \cdot x + b_h) $$

對於 $h$ 的導數計算,我們需要計算 $\frac{\partial h}{\partial h}$。

實現反向傳播演算法

根據以上推導,反向傳播演算法可以實現為:

  1. 初始化權重 $W_{hh}$ 和 $W_{xh}$。
  2. 計算隱藏層的輸出 $h$。
  3. 計算輸出 $y$。
  4. 計算損失函式 $L$。
  5. 計算導數 $\frac{\partial L}{\partial y}$、$\frac{\partial y}{\partial h}$ 和 $\frac{\partial h}{\partial W_{hh}}$。
  6. 更新權重 $W_{hh}$ 和 $W_{xh}$。
內容解密: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展示瞭如何使用鏈式法則計算神經網路中每個引數的導數。這是反向傳播演算法的核心,透過計算導數,反向傳播演算法可以高效地最佳化神經網路的權重和偏差。

import numpy as np

def tanh(x):
    return np.tanh(x)

def derivative_tanh(x):
    return 1 - np.tanh(x)**2

def calculate_derivative(W_hh, W_xh, x, h):
    # 計算隱藏層的輸出
    h_output = tanh(W_hh * h + W_xh * x)
    
    # 計算導數
    derivative_h = derivative_tanh(W_hh * h + W_xh * x)
    
    return derivative_h

# 初始化權重和輸入
W_hh = 0.5
W_xh = 0.3
x = 1.0
h = 0.2

# 計算導數
derivative = calculate_derivative(W_hh, W_xh, x, h)

print(derivative)

圖表翻譯:

此圖示為計算神經網路中每個引數的導數的流程圖。

  flowchart TD
    A[初始化權重和輸入] --> B[計算隱藏層的輸出]
    B --> C[計算導數]
    C --> D[更新權重]
    D --> E[輸出結果]

在這個圖中,我們展示瞭如何計算神經網路中每個引數的導數。首先,我們初始化權重和輸入,然後計算隱藏層的輸出,接著計算導數,最後更新權重和輸出結果。

深度迴圈神經網路的挑戰

在深度迴圈神經網路(RNN)中,存在著兩個主要的挑戰:梯度消失問題(vanishing gradient problem)和梯度爆炸問題(exploding gradient problem)。這兩個問題都與反向傳播(backpropagation)過程中梯度的計算相關。

梯度消失問題

梯度消失問題發生在RNN中,當使用sigmoid或tanh啟用函式時,反向傳播過程中梯度的計算會使得梯度值變得非常小。這是因為在每個時間步,梯度的計算涉及到對前一時間步的梯度的乘法,而這個乘法會使得梯度值變得非常小。這個問題會導致網路的訓練過程中,梯度值變得太小,無法有效地更新網路的引數。

例如,在一個RNN中,假設我們有以下的計算:

h〈t〉 = tanh(W hh * h〈t-1〉 + W xh * x〈t〉 + b h)

在反向傳播過程中,梯度的計算涉及到對h〈t〉的導數的計算,而這個導數的計算涉及到對前一時間步的梯度的乘法。這個乘法會使得梯度值變得非常小。

梯度爆炸問題

梯度爆炸問題發生在RNN中,當初始化的權重值太大時,反向傳播過程中梯度的計算會使得梯度值變得非常大。這是因為在每個時間步,梯度的計算涉及到對前一時間步的梯度的乘法,而這個乘法會使得梯度值變得非常大。這個問題會導致網路的訓練過程中,梯度值變得太大,無法有效地更新網路的引數。

解決方案

為瞭解決梯度消失問題和梯度爆炸問題,通常使用以下的方法:

  • 使用ReLU啟用函式代替sigmoid或tanh啟用函式。
  • 使用長短期記憶(LSTM)網路,LSTM網路可以有效地解決梯度消失問題。
  • 使用梯度裁剪(gradient clipping)方法,梯度裁剪方法可以將梯度值限制在一個指定的範圍內,避免梯度值變得太大或太小。

例如,梯度裁剪方法可以將梯度值限制在-0.8到0.8之間,當梯度值超過-0.8或0.8時,自動將梯度值改為-0.8或0.8。

玄貓技術內容系統指引:迴圈神經網路(RNN)與長短期記憶(LSTM)

5.4 迴圈神經網路(RNN)

迴圈神經網路(RNN)是一種能夠處理序列資料的神經網路結構。根據輸入和輸出的數量,RNN可以分為四種型別:一對一(One-To-One)、一對多(One-To-Many)、多對一(Many-To-One)和多對多(Many-To-Many)。

5.4.1 RNN型別

  • 一對一(One-To-One):一對一RNN的輸入和輸出都是單一值。例如,在文字生成任務中,輸入是一個單詞,輸出是下一個單詞。
  • 一對多(One-To-Many):一對多RNN的輸入是一個單一值,輸出是一個序列。例如,在影像字幕生成任務中,輸入是一張影像,輸出是一個字幕序列。
  • 多對一(Many-To-One):多對一RNN的輸入是一個序列,輸出是一個單一值。例如,在異常檢測任務中,輸入是一個感測器資料序列,輸出是一個正常或異常的標籤。
  • 多對多(Many-To-Many):多對多RNN的輸入和輸出都是序列。例如,在語言翻譯任務中,輸入是一個英文句子,輸出是一個西班牙文句子。

5.4.2 長短期記憶(LSTM)

長短期記憶(LSTM)是一種特殊的RNN結構,設計用於解決梯度消失問題。LSTM引入了三個閘門(gate):輸入閘門(input gate)、輸出閘門(output gate)和忘記閘門(forget gate),用於控制記憶單元(cell state)的更新。

5.4.2.1 LSTM架構

LSTM的架構包括三個閘門和一個記憶單元。輸入閘門控制新的資訊進入記憶單元,輸出閘門控制記憶單元的資訊輸出,忘記閘門控制記憶單元的資訊被忘記。

5.4.2.2 忘記閘門

忘記閘門(forget gate)負責決定哪些資訊從記憶單元中刪除。例如,在一個句子中,如果主題從Mohammed改為Marcos,忘記閘門會刪除與Mohammed相關的資訊。

忘記閘門的運算如下:

f〈t〉=σ(Wfh〈t−1〉+Wfx〈t〉)

其中,f〈t〉是忘記閘門的輸出,Wfh和Wfx是權重,h〈t−1〉是前一時間步的隱藏狀態,x〈t〉是當前時間步的輸入。

內容解密:

上述內容介紹了迴圈神經網路(RNN)和長短期記憶(LSTM)的基本概念和架構。RNN是一種能夠處理序列資料的神經網路結構,但存在梯度消失問題。LSTM是一種特殊的RNN結構,引入了三個閘門,用於控制記憶單元的更新,解決了梯度消失問題。這些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和時間序列預測等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import numpy as np

def sigmoid(x):
    return 1 / (1 + np.exp(-x))

def forget_gate(hidden_state, input_data, weights):
    forget_gate_output = sigmoid(np.dot(weights, np.concatenate((hidden_state, input_data))))
    return forget_gate_output

# 初始化權重和隱藏狀態
weights = np.random.rand(2, 2)
hidden_state = np.random.rand(2)
input_data = np.random.rand(2)

# 計算忘記閘門的輸出
forget_gate_output = forget_gate(hidden_state, input_data, weights)
print(forget_gate_output)

圖表翻譯:

以下是LSTM的架構圖:

  graph LR
    A[輸入] --> B[輸入閘門]
    B --> C[記憶單元]
    C --> D[輸出閘門]
    D --> E[輸出]
    C --> F[忘記閘門]
    F --> C

這個圖表展示了LSTM的基本架構,包括輸入閘門、記憶單元、輸出閘門和忘記閘門。輸入閘門控制新的資訊進入記憶單元,輸出閘門控制記憶單元的資訊輸出,忘記閘門控制記憶單元的資訊被忘記。

長短期記憶網路(LSTM)中的閘門機制

長短期記憶網路(LSTM)是一種特殊的迴圈神經網路(RNN),它透過閘門機制來控制資訊的流動。閘門機制包括三個部分:忘記閘門、輸入閘門和輸出閘門。

忘記閘門

忘記閘門的作用是決定哪些資訊需要從記憶單元中刪除。它使用sigmoid啟用函式,輸入為前一時間步的隱藏狀態和當前時間步的輸入。忘記閘門的輸出值為0時,表示需要從記憶單元中刪除相應的資訊;輸出值為1時,表示不需要刪除任何資訊。

忘記閘門的運算式為:

f_t = σ(W_f * h_{t-1} + W_f * x_t + b_f)

其中,σ代表sigmoid啟用函式,W_f代表忘記閘門的權重矩陣,h_{t-1}代表前一時間步的隱藏狀態,x_t代表當前時間步的輸入,b_f代表忘記閘門的偏置值。

輸入閘門

輸入閘門的作用是決定哪些資訊需要新增到記憶單元中。它也使用sigmoid啟用函式,輸入為前一時間步的隱藏狀態和當前時間步的輸入。輸入閘門的輸出值為1時,表示需要將相應的資訊新增到記憶單元中;輸出值為0時,表示不需要新增任何資訊。

輸入閘門的運算式為:

i_t = σ(W_i * h_{t-1} + W_i * x_t + b_i)

其中,σ代表sigmoid啟用函式,W_i代表輸入閘門的權重矩陣,h_{t-1}代表前一時間步的隱藏狀態,x_t代表當前時間步的輸入,b_i代表輸入閘門的偏置值。

輸出閘門

輸出閘門的作用是決定哪些資訊需要從記憶單元中提取出來作為輸出。它也使用sigmoid啟用函式,輸入為前一時間步的隱藏狀態和當前時間步的輸入。輸出閘門的輸出值為1時,表示需要將相應的資訊提取出來作為輸出;輸出值為0時,表示不需要提取任何資訊。

輸出閘門的運算式為:

o_t = σ(W_o * h_{t-1} + W_o * x_t + b_o)

其中,σ代表sigmoid啟用函式,W_o代表輸出閘門的權重矩陣,h_{t-1}代表前一時間步的隱藏狀態,x_t代表當前時間步的輸入,b_o代表輸出閘門的偏置值。

5.4 迴圈神經網路(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迴圈神經網路(RNN)是一種特殊的神經網路,能夠處理序列資料。它的架構與傳統的前向神經網路不同,具有迴圈連線,允許網路記住過去的資訊。

5.4.1 一對多迴圈神經網路架構

圖 5.9 顯示了一對多迴圈神經網路的架構,其中 σ 表示 sigmoid 活化函式,W o xh 表示輸入到隱藏層的權重矩陣,W o hh 表示隱藏層到隱藏層的權重矩陣,b o 表示輸出門的偏差值。

5.4.2 LSTM 細胞狀態更新

在瞭解了三個門的工作原理後,現在是理解如何更新 LSTM 細胞狀態的時候。首先,需要計算一個新的內部狀態,稱為候選狀態或 g 〈 t 〉 。不同於控制門,候選狀態由玄貓控制。這是因為 sigmoid 函式的輸出始終在 0 和 1 之間,始終為正。同時,需要一個函式,其二階導數可以在長時間內不為零,以避免梯度消失。

為了允許 g 〈 t 〉 的值為正或負,使用 hyperbolic tangent 函式,傳回值在 -1 和 +1 之間。候選狀態的運算在特定時間步 t 被公式化如下: g 〈 t 〉

= tanh( W g hh · h 〈 t−1 〉

  • W g xh · x 〈 t 〉

  • b g )

(5.14)

其中 W g xh 表示輸入到隱藏層的權重矩陣,W g hh 表示隱藏層到隱藏層的權重矩陣,b g 表示候選狀態的偏差值。因此,候選狀態保留所有新的資訊,以便注入細胞狀態。

現在,兩個基本問題出現。首先,如何確定候選狀態中的資訊是否相關?其次,如何確定候選狀態的資訊是否應新增到細胞狀態中?由於輸入門負責確定是否包含新的資訊,因此,g 〈 t 〉 和 i 〈 t 〉 的乘積通常會得到相關資訊,以便放入細胞狀態中。也就是說,輸入門會輸出 0,如果資訊不必要,意味著細胞狀態不能被更新。

內容解密:

上述公式 (5.14) 中,使用 hyperbolic tangent 函式來計算候選狀態 g 〈 t 〉 。這是因為 hyperbolic tangent 函式的輸出範圍在 -1 到 +1 之間,可以允許 g 〈 t 〉 的值為正或負。同時,hyperbolic tangent 函式的二階導數可以在長時間內不為零,避免梯度消失。

圖表翻譯:

  graph LR
    A[輸入] --> B[隱藏層]
    B --> C[候選狀態]
    C --> D[輸出門]
    D --> E[細胞狀態]
    E --> F[輸出]

上述圖表顯示了 LSTM 細胞的架構,其中輸入經過隱藏層和候選狀態,最終輸出細胞狀態和輸出。輸入門負責確定是否包含新的資訊,候選狀態保留所有新的資訊,以便注入細胞狀態。

LSTM神經網路的工作原理

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是一種特殊的迴圈神經網路(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它可以學習和記憶長期的依賴關係。LSTM的核心是其記憶單元(Memory Cell),它可以儲存和更新資訊。

LSTM的結構

LSTM的結構包括四個主要部分:輸入門(Input Gate)、忘記門(Forget Gate)、輸出門(Output Gate)和記憶單元(Memory Cell)。這些部分共同工作,以控制資訊的流入和流出。

輸入門(Input Gate)

輸入門負責控制新資訊的流入。它根據輸入資訊和之前的隱藏狀態,決定哪些資訊需要被儲存。輸入門的輸出是1,表示新資訊需要被儲存;輸出是0,表示新資訊不需要被儲存。

忘記門(Forget Gate)

忘記門負責控制舊資訊的流出。它根據之前的隱藏狀態和記憶單元的狀態,決定哪些資訊需要被忘記。忘記門的輸出是1,表示舊資訊需要被保留;輸出是0,表示舊資訊需要被忘記。

輸出門(Output Gate)

輸出門負責控制資訊的輸出。它根據記憶單元的狀態和之前的隱藏狀態,決定哪些資訊需要被輸出。

記憶單元(Memory Cell)

記憶單元是LSTM的核心,它儲存和更新資訊。記憶單元的狀態是由輸入門、忘記門和輸出門共同控制的。

LSTM的工作流程

LSTM的工作流程如下:

  1. 輸入門根據輸入資訊和之前的隱藏狀態,決定哪些資訊需要被儲存。
  2. 忘記門根據之前的隱藏狀態和記憶單元的狀態,決定哪些資訊需要被忘記。
  3. 輸入門和忘記門的輸出被用來更新記憶單元的狀態。
  4. 輸出門根據記憶單元的狀態和之前的隱藏狀態,決定哪些資訊需要被輸出。
  5. LSTM的隱藏狀態被更新為新的隱藏狀態。

LSTM的數學公式

LSTM的數學公式如下:

c(t) = f(t) * c(t-1) + i(t) * g(t)

h(t) = o(t) * tanh(c(t))

其中,c(t)是記憶單元的狀態,f(t)是忘記門的輸出,i(t)是輸入門的輸出,g(t)是新資訊的狀態,o(t)是輸出門的輸出,h(t)是LSTM的隱藏狀態。

5.4.2.3 LSTM 的反向傳播

在 LSTM 中,給定損失函式 L,目標是透過梯度下降演算法將其最小化。為此,需要計算損失 L 對網路權重的導數,並根據這些導數更新權重,以達到最小化損失的目標。LSTM 中有四個輸入到隱藏層的權重矩陣,分別對應輸入閘、遺忘閘、輸出閘和候選狀態。這些權重矩陣分別為 (W_{ix})、(W_{fx})、(W_{ox}) 和 (W_{gx})。另外,LSTM 還有四個隱藏到隱藏層的權重矩陣,分別對應輸入閘、遺忘閘、輸出閘和候選狀態,分別為 (W_{ih})、(W_{fh})、(W_{oh}) 和 (W_{gh})。此外,還有一個隱藏到輸出的權重矩陣 (W_{hy})。

權重更新過程

在訓練過程中,梯度下降演算法會更新這些權重矩陣,以尋找最佳的權重設定。這個過程涉及到計算每個時間步驟中每個閘的導數,包括輸入閘、遺忘閘、輸出閘和候選狀態的導數。這些導數會用於更新相應的權重矩陣。

時間步驟的導數計算

在每個時間步驟中,需要計算輸入閘、遺忘閘、輸出閘和候選狀態的導數。這些導數會根據損失函式對每個閘的輸出值的導數計算得到。具體來說,需要計算以下導數:

  • 輸入閘的導數
  • 遺忘閘的導數
  • 輸出閘的導數
  • 候選狀態的導數

權重更新

計算出每個閘的導數後,會使用這些導數來更新權重矩陣。權重更新的公式通常涉及到學習率和導數的乘積。具體來說,權重矩陣 (W) 的更新公式可以表示為:

[ W_{new} = W_{old} - \alpha \times \frac{\partial L}{\partial W} ]

其中,(\alpha) 是學習率,(\frac{\partial L}{\partial W}) 是損失函式對權重 (W) 的導數。

實現 LSTM 的反向傳播

在實際實現中,LSTM 的反向傳播可以透過以下步驟進行:

  1. 初始化權重矩陣:初始化輸入到隱藏層和隱藏到隱藏層的權重矩陣。
  2. 前向傳播:進行前向傳播,計算每個時間步驟的輸入閘、遺忘閘、輸出閘和候選狀態的值。
  3. 計算損失:計算損失函式的值。
  4. 反向傳播:進行反向傳播,計算每個時間步驟中每個閘的導數。
  5. 更新權重:使用導數更新權重矩陣。

程式碼實現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 LSTM 反向傳播的程式碼實現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def lstm_forward(x, h_prev, c_prev, W_ix, W_fh, W_ox, W_gx, W_ih, W_fh, W_oh, W_gh):
    # 前向傳播
    i = sigmoid(np.dot(x, W_ix) + np.dot(h_prev, W_ih))
    f = sigmoid(np.dot(x, W_fh) + np.dot(h_prev, W_fh))
    o = sigmoid(np.dot(x, W_ox) + np.dot(h_prev, W_oh))
    g = np.tanh(np.dot(x, W_gx) + np.dot(h_prev, W_gh))
    
    c = f * c_prev + i * g
    h = o * np.tanh(c)
    
    return h, c

def lstm_backward(x, h_prev, c_prev, W_ix, W_fh, W_ox, W_gx, W_ih, W_fh, W_oh, W_gh, d_h, d_c):
    # 反向傳播
    d_o = d_h * np.tanh(c_prev)
    d_c = d_h * o * (1 - np.tanh(c_prev)**2) + d_c
    
    d_i = d_c * g
    d_f = d_c * c_prev
    d_g = d_c * i
    
    d_W_ix = np.dot(x.T, d_i)
    d_W_fh = np.dot(x.T, d_f)
    d_W_ox = np.dot(x.T, d_o)
    d_W_gx = np.dot(x.T, d_g)
    
    d_W_ih = np.dot(h_prev.T, d_i)
    d_W_fh = np.dot(h_prev.T, d_f)
    d_W_oh = np.dot(h_prev.T, d_o)
    d_W_gh = np.dot(h_prev.T, d_g)
    
    return d_W_ix, d_W_fh, d_W_ox, d_W_gx, d_W_ih, d_W_fh, d_W_oh, d_W_gh

# 初始化權重矩陣
W_ix = np.random.rand(10, 10)
W_fh = np.random.rand(10, 10)
W_ox = np.random.rand(10, 10)
W_gx = np.random.rand(10, 10)
W_ih = np.random.rand(10, 10)
W_fh = np.random.rand(10, 10)
W_oh = np.random.rand(10, 10)
W_gh = np.random.rand(10, 10)

# 前向傳播
h, c = lstm_forward(x, h_prev, c_prev, W_ix, W_fh, W_ox, W_gx, W_ih, W_fh, W_oh, W_gh)

# 反向傳播
d_W_ix, d_W_fh, d_W_ox, d_W_gx, d_W_ih, d_W_fh, d_W_oh, d_W_gh = lstm_backward(x, h_prev, c_prev, W_ix, W_fh, W_ox, W_gx, W_ih, W_fh, W_oh, W_gh, d_h, d_c)

# 更新權重
W_ix -= 0.1 * d_W_ix
W_fh -= 0.1 * d_W_fh
W_ox -= 0.1 * d_W_ox
W_gx -= 0.1 * d_W_gx
W_ih -= 0.1 * d_W_ih
W_fh -= 0.1 * d_W_fh
W_oh -= 0.1 * d_W_oh
W_gh -= 0.1 * d_W_gh

這個示例中, lstm_forward 函式實現了 LSTM 的前向傳播, lstm_backward 函式實現了 LSTM 的反向傳播。權重矩陣的更新使用了梯度下降演算法。

圖表翻譯:

  graph LR
    A[輸入] --> B[前向傳播]
    B --> C[反向傳播]
    C --> D[權重更新]
    D --> E[輸出]

這個圖表展示了 LSTM 的前向傳播、反向傳播和權重更新的過程。輸入的資料經過前向傳播,計算出每個時間步驟的輸入閘、遺忘閘、輸出閘和候選狀態的值。然後,經過反向傳播,計算出每個時間步驟中每個閘的導數。最後,使用這些導數更新權重矩陣。

5.4 迴圈神經網路(RNN)和安全物聯網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討論了深度學習在安全物聯網中的應用。現在,我們將深入探討迴圈神經網路(RNN)和其變體,例如長短期記憶(LSTM)和閘控迴圈單元(GRU)。

從技術架構視角來看,迴圈神經網路(RNN),特別是長短期記憶(LSTM)網路,為序列資料處理提供了強大的解決方案。透過巧妙的閘門機制設計,LSTM有效地應對了傳統RNN的梯度消失問題,使得長時間依賴關係的建模成為可能。然而,LSTM的複雜結構也帶來了計算成本的增加和模型解釋性的挑戰。分析LSTM網路在安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可以發現其在入侵檢測、異常行為識別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也需要注意模型訓練資料的品質和數量對效能的影響。此外,模型引數的調整和最佳化也是實務落地中需要關注的關鍵環節。玄貓認為,隨著硬體計算能力的提升和演算法的持續最佳化,根據LSTM的深度學習模型將在安全物聯網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並推動更智慧、更安全的物聯網應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