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軟體產業的實務經驗中,程式模組化設計已成為提升軟體品質和開發效率的關鍵。程式模組化並非僅是將程式碼拆分,更重要的是建立清晰的模組之間的呼叫關係,如同建築設計藍圖般,讓程式結構一目瞭然。這不僅有助於團隊協作,更能降低後續維護和修改的成本。有效的模組化設計,搭配流程圖、階層圖等視覺化工具,更能有效溝通程式邏輯,減少團隊溝通障礙,提升整體開發效率。此外,變數命名、程式註解等看似細節的環節,實則深刻影響著程式碼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是打造高品質軟體的基本。從長期來看,良好的程式設計習慣不僅能提升程式碼品質,更能降低開發成本,提升團隊競爭力,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取得優勢。

程式模組化

當一個程式包含多個模組,並且這些模組之間互相呼叫時,程式設計師通常會使用程式階層圖(有時也稱為結構圖)來展示模組之間的關係。這種圖表能夠提供程式的整體概覽,顯示哪些模組存在於程式中,以及哪些模組呼叫其他模組。

階層圖不會告訴你模組內部要執行哪些任務、模組被呼叫的時機、模組的執行細節或為何被呼叫——這些資訊通常可以在流程圖或偽程式碼中找到。階層圖只告訴你程式中存在哪些模組,以及哪些模組呼叫其他模組。

例如,圖 2-10 顯示了薪資程式的階層圖,它指出主模組呼叫了三個其他模組:housekeeping()detailLoop()endOfJob()

  graph TD
    A[主模組] --> B[housekeeping()]
    A --> C[detailLoop()]
    A --> D[endOfJob()]

看圖說話:

上述階層圖簡單地展示了主模組與其他三個模組之間的關係,表明了程式的基本結構,但並未提供每個模組內部的具體實作細節。

另一個例子是郵購公司的訂單程式,其階層圖如圖 2-11 所示。雖然這個程式更加複雜,但它仍然提供了模組名稱和任務概覽,而不涉及具體細節。

  graph TD
    A[主模組] --> B[getOrder()]
    A --> C[housekeeping()]
    B --> D[checkCredit()]
    B --> E[checkInventory()]
    A --> F[processOrder()]
    F --> G[computeBill()]
    F --> H[computeTax()]
    A --> I[displaySummaries()]
    A --> J[endOfJob()]
    A --> K[detailLoop()]

看圖說話:

這個階層圖展示了郵購公司訂單程式中各個模組之間的複雜關係,包括主模組、訂單處理、信用檢查、庫存檢查、結帳、稅金計算等,給出了程式結構的清晰概覽。

程式設計的重要性

在軟體開發中,程式設計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好的程式設計可以讓程式更容易維護、修改和擴充套件。一個良好的程式設計應該具有模組化、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程式模組化

程式模組化是指將程式分解成多個小的、獨立的模組,每個模組都有其特定的功能。這樣可以讓程式更容易維護和修改,因為每個模組都可以獨立地被修改或替換。模組化還可以讓程式更容易重用,因為每個模組都可以被重複使用在不同的程式中。

程式註解

程式註解是程式中增加的註解,用於解釋程式的功能和邏輯。註解可以幫助其他程式設計師瞭解程式的意圖和邏輯,也可以幫助自己在未來修改程式時快速瞭解程式的功能。註解通常使用特殊符號或關鍵字標記,例如 //#

程式設計原則

好的程式設計應該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包括:

  • 模組化:程式應該被分解成多個小的、獨立的模組。
  • 可讀性:程式應該易於理解和閱讀。
  • 可維護性:程式應該易於維護和修改。
  • 重用性:程式應該可以被重複使用在不同的情況下。

設計工具

在程式設計中,常用的設計工具包括流程圖、階層圖和物件圖等。流程圖用於描述程式的邏輯流程,階層圖用於描述程式的結構和模組關係,物件圖用於描述物件之間的關係。

流程圖

流程圖是一種圖形化的工具,用於描述程式的邏輯流程。流程圖通常使用矩形、菱形和箭頭等符號來表示不同的程式元素,例如輸入、輸出、決策和迴圈等。

階層圖

階層圖是一種樹狀結構,用於描述程式的結構和模組關係。階層圖通常使用矩形和箭頭等符號來表示不同的模組和其關係。

物件圖

物件圖是一種圖形化的工具,用於描述物件之間的關係。物件圖通常使用矩形和箭頭等符號來表示不同的物件和其關係。

程式設計的挑戰

程式設計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考慮多個因素,例如程式的功能、效能、安全性和可維護性等。程式設計師需要具有良好的分析和設計能力,才能建立出高品質的程式。

看圖說話:
  graph LR
    A[開始] --> B[輸入]
    B --> C[處理]
    C --> D[輸出]
    D --> E[結束]

上述流程圖描述了一個簡單的程式流程,包括輸入、處理和輸出等步驟。這種流程圖可以幫助程式設計師清晰地描述程式的邏輯流程,並且可以用於溝通和維護程式。

高品質程式設計的重要性

良好的程式設計是軟體開發的基本。一個設計良好的程式不僅能夠正確地執行其功能,還能夠讓開發人員和維護人員輕鬆地理解和修改。良好的程式設計包括許多方面,例如選擇合適的變數名稱、使用清晰的註解、避免過度複雜的程式結構等。

選擇合適的變數名稱

選擇合適的變數名稱是程式設計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好的變數名稱應該是有意義的、易於理解的和易於發音的。例如,payRate 是一個好的變數名稱,因為它清楚地表明瞭變數的意義。另一方面,someDatafirstModule 則不是好的變數名稱,因為它們沒有提供任何有用的訊息。

良好的變數名稱特徵

  • 有意義:變數名稱應該能夠清晰地表明變數的意義。
  • 易於理解:變數名稱應該易於理解,避免使用過於複雜或晦澀的名稱。
  • 易於發音:變數名稱應該易於發音,避免使用過於長或複雜的名稱。
  • 避免文化差異:變數名稱應該避免使用可能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含義的名稱。

使用清晰的註解

註解是程式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工具,它可以幫助開發人員和維護人員理解程式的意義和功能。一個好的註解應該是清晰、簡潔和準確的,避免使用過於長或複雜的註解。

良好的註解特徵

  • 清晰:註解應該清晰地表明程式的意義和功能。
  • 簡潔:註解應該簡潔明瞭,避免使用過於長或複雜的註解。
  • 準確:註解應該準確地反映程式的意義和功能,避免使用錯誤或過時的註解。

避免過度複雜的程式結構

過度複雜的程式結構可以使得程式難以理解和維護。一個好的程式結構應該是清晰、簡潔和模組化的,避免使用過於複雜或巢狀的結構。

良好的程式結構特徵

  • 清晰:程式結構應該清晰地表明程式的意義和功能。
  • 簡潔:程式結構應該簡潔明瞭,避免使用過於長或複雜的結構。
  • 模組化:程式結構應該是模組化的,避免使用過於緊密耦合的結構。

看圖說話:

  graph LR
    A[選擇合適的變數名稱] --> B[使用清晰的註解]
    B --> C[避免過度複雜的程式結構]
    C --> D[良好的程式設計]

良好的程式設計是軟體開發的基本,選擇合適的變數名稱、使用清晰的註解和避免過度複雜的程式結構都是良好的程式設計的重要方面。透過遵循這些原則,開發人員可以建立出高品質的軟體,提高開發效率和維護效率。

設計良好的程式的要素

選擇合適的識別符

在設計程式時,選擇合適的識別符(變數名稱、函式名稱等)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選擇識別符的原則:

  • 避免在名稱中使用數字,因為它們可能與字母混淆。
  • 使用語言允許的規則來分隔長變數名稱中的單詞,例如使用連字號或底線。
  • 考慮在狀態變數的名稱中包含「是」或「是不是」等動詞,以提高可讀性。
  • 使用大寫字母和底線來命名常數,以提高可讀性。

設計清晰的程式陳述式

除了選擇合適的識別符外,還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提高程式陳述式的清晰度:

  • 避免混淆的換行。
  • 使用臨時變數來闡明長陳述式。

避免混淆的換行

在自由格式的程式設計中,程式陳述式可以自由安排。但是,需要注意避免混淆的換行。應該避免將多個陳述式放在一行,或將一個陳述式分散在多行。

使用臨時變數來闡明長陳述式

當需要進行多個數學運算來計算結果時,應該考慮使用臨時變數來儲存中間結果。臨時變數可以提高程式的可讀性和維護性。

範例

以下是兩種計算房地產業務人員手續費的方法:

// 使用單一陳述式計算手續費
salespersonCommission = (sqFeet * pricePerFoot + lotPremium) * commissionRate

// 使用多個陳述式計算手續費
basePropertyPrice = sqFeet * pricePerFoot
totalSalePrice = basePropertyPrice + lotPremium
salespersonCommission = totalSalePrice * commissionRate

第二種方法使用了兩個臨時變數:basePropertyPricetotalSalePrice。這種方法可以提高程式的可讀性和維護性。

看圖說話:
  graph LR
    A[開始] --> B[選擇識別符]
    B --> C[設計清晰的程式陳述式]
    C --> D[避免混淆的換行]
    D --> E[使用臨時變數]
    E --> F[計算結果]
    F --> G[輸出結果]

以上流程圖示範了設計良好的程式的步驟,從選擇識別符到輸出結果。每一步驟都很重要,以確保程式的品質和可維護性。

從現代軟體工程的最佳實務來看,程式模組化設計和清晰的程式碼撰寫風格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深入分析程式模組化、階層圖、流程圖以及程式碼可讀性等關鍵導向後,我們可以發現,它們共同構成了高品質軟體開發的基本。系統性地運用這些方法,能有效降低程式碼的複雜度,提升程式碼的可維護性,並促進團隊協作的效率。挑戰在於如何在實務中有效地整合這些方法,並根據專案的特性進行調整。

展望未來,隨著軟體系統日趨複雜,對於程式碼品質和可維護性的要求將會更高。預計低程式碼開發平臺和自動化程式碼生成工具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程式碼的可讀性和模組化設計仍將是評估軟體品質的重要指標。對於高階管理者而言,理解這些軟體開發的底層邏輯,並將其融入到團隊管理和專案決策中,將能有效提升團隊的開發效率和軟體產品的品質。玄貓認為,持續精行程式設計的技藝,並掌握程式碼的藝術性,將是未來軟體開發者保持競爭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