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技術愛好者,我經常探索各種前沿技術,而遷移學習一直是我關注的焦點之一。它巧妙地利用現有知識,解決新的挑戰,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廚師,將精湛的刀工和火候運用到不同的菜系中。
在大語言模型盛行之前,遷移學習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訓練深度學習模型需要海量資料和強大的計算資源,這對許多開發者來説是難以企及的。遷移學習允許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預訓練模型,只需針對特定任務進行微調,就能事半功倍。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如何使用 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 函式庫,實作遷移學習中的一種特殊應用:零樣本分類別。
零樣本分類別:預訓練模型的新技能
零樣本分類別,顧名思義,就是在沒有任何訓練資料的情況下,對新的類別進行分類別。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遷移學習讓它成為可能。預訓練模型已經從大量的文字資料中學習到了豐富的語言知識,即使沒有見過新的類別,也能根據其描述進行合理的推斷。
Python 程式碼實戰:Transformers 函式庫的應用
讓我們透過一個簡單的程式碼範例,看看如何使用 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 函式庫實作零樣本分類別: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pipeline
classifier = pipeline(
"zero-shot-classification",
device_map="auto",
model_kwargs={
"cache_dir": "models",
"offload_folder": "offload",
},
)
text = "這篇文章探討了遷移學習在零樣本文字分類別中的應用。"
candidate_labels = ["機器學習", "自然語言處理", "資料科學"]
results = classifier(text, candidate_labels)
print(results)
這段程式碼的核心是 pipeline
函式,它建立了一個零樣本分類別器。device_map="auto"
引數會自動選擇可用的 GPU 或 CPU,讓程式碼在不同的硬體環境下都能高效執行。model_kwargs
引數則設定了模型快取和解除安裝目錄,方便管理大型模型。
我們首先定義了待分類別的文字 text
,然後設定了候選標籤 candidate_labels
。最後,呼叫分類別器 classifier
,將文字和候選標籤傳入,即可得到分類別結果。
graph LR B[B] A[輸入文字] --> B{零樣本分類別器}; C[候選標籤] --> B; B --> D[分類別結果];
上圖展示了零樣本分類別的流程。輸入文字和候選標籤後,分類別器會輸出每個標籤的機率,表示文字屬於該標籤的可能性。
深入理解程式碼細節
pipeline
函式的 zero-shot-classification
引數指定了任務型別。Transformers 函式庫提供了許多預訓練模型和 pipeline,可以處理各種自然語言處理任務,例如文字生成、翻譯、問答等。
device_map="auto"
引數讓程式碼可以自動利用可用的 GPU 資源,如果沒有 GPU,則會使用 CPU。這對於處理大型模型非常重要,因為 GPU 可以顯著加快運算速度。
cache_dir
和 offload_folder
引數用於管理模型快取和解除安裝。大型模型通常需要大量的儲存空間,將它們快取到本地可以避免重複下載,提高效率。解除安裝資料夾則用於儲存模型的非必要部分,以減少記憶體佔用。
透過這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遷移學習的威力。無需大量的訓練資料,就能讓預訓練模型掌握新的技能,這為自然語言處理的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
在我看來,遷移學習就像一把開啟 AI 寶函式庫的鑰匙,它讓更多開發者能夠參與到人工智慧的浪潮中,創造出更多令人驚豔的應用。
graph LR B[B] F[F] G[G] A[載入個人資料] --> B{分割資料}; B --> C[產生向量嵌入]; C --> D[儲存嵌入至向量資料函式庫]; E[使用者提問] --> F{查詢轉換為向量}; F --> D; D --> G{檢索相關檔案}; G --> H[LLM 生成答案]; H --> I[輸出答案];
此流程圖展示瞭如何使用個人資料建立根據 RAG 的聊天機器人。首先,載入並分割個人資料,然後使用嵌入模型產生向量嵌入,並儲存至向量資料函式庫。當使用者提問時,問題會被轉換為向量,並用於在向量資料函式庫中檢索相關檔案。最後,LLM 根據檢索到的檔案生成答案並輸出。
透過以上步驟,我們可以有效地利用個人資料建立根據 RAG 的聊天機器人,讓 LLM 更準確地回答與個人資料相關的問題。相較於微調模型,RAG 方法更輕量級,也更易於實作和維護。
程式碼範例與內容解密
以下程式碼示範如何使用 LangChain 和 Hugging Face Hub 建立根據個人資料的 RAG 聊天機器人:
from langchain.document_loaders import DirectoryLoader
from langchain.text_splitter import RecursiveCharacterTextSplitter
from langchain.embeddings import HuggingFaceEmbeddings
from langchain.vectorstores import Chroma
from langchain.chains import RetrievalQA
from langchain.llms import HuggingFacePipeline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pipeline
# 1. 載入資料
loader = DirectoryLoader("./my_data/", glob="*.pdf") # 更改檔案位置
documents = loader.load()
# 2. 分割資料
text_splitter = RecursiveCharacterTextSplitter(chunk_size=1000, chunk_overlap=0)
docs = text_splitter.split_documents(documents)
# 3. 產生向量嵌入
embeddings = HuggingFaceEmbeddings(model_name="all-mpnet-base-v2")
# 4. 儲存嵌入
db = Chroma.from_documents(docs, embeddings)
# 5 & 6. 檢索相關資訊 & 產生答案
# 使用本機模型
# 注意:確保已安裝所需模型和 tokenizer
pipeline = pipeline(
"question-answering",
model="bert-base-uncased",
tokenizer="bert-base-uncased",
device=-1, # 使用 CPU,如果要使用 GPU,請將 -1 改為 GPU 的編號
)
llm = HuggingFacePipeline(pipeline=pipeline)
qa = RetrievalQA.from_chain_type(llm=llm, chain_type="stuff", retriever=db.as_retriever())
# 7. 回應
query = "我的資料裡面有什麼重要的資訊?"
answer = qa.run(query)
print(answer)
這段程式碼示範了使用 LangChain 和 Hugging Face Hub 建立根據個人資料的 RAG 聊天機器人的完整流程。首先,它使用 DirectoryLoader
載入指定目錄下的 PDF 檔案,然後使用 RecursiveCharacterTextSplitter
將檔案分割成更小的區塊。接著,使用 HuggingFaceEmbeddings
產生向量嵌入,並使用 Chroma
將嵌入儲存到向量資料函式庫。最後,使用 RetrievalQA
建立根據檢索的問答鏈,並使用 Hugging Face Hub 上的 bert-base-uncased
模型作為 LLM,回答使用者查詢。程式碼最後示範如何執行查詢並列印答案。
請注意,程式碼中的檔案路徑和模型名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修改。此外,需要安裝必要的套件和模型才能執行此程式碼。
這個範例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讓開發者可以快速上手,並根據自身需求調整程式碼,建立功能更強大的 RAG 聊天機器人。
額外説明:
- 模型選擇: 程式碼中使用了
all-mpnet-base-v2
產生嵌入和bert-base-uncased
作為 LLM。您可以根據您的資料和任務需求選擇其他更適合的模型。 - ChromaDB: Chroma 是一個向量資料函式庫,用於儲存和檢索向量嵌入。您可以根據您的需求選擇其他向量資料函式庫,例如 FAISS 或 Pinecone。
- 硬體需求: 執行 LLM 需要一定的硬體資源,尤其是 GPU。如果您沒有 GPU,可以使用 CPU 執行,但速度會比較慢。
希望這個更詳細的説明和程式碼範例能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如何使用 LangChain 和 Hugging Face Hub 建立根據個人資料的 RAG 聊天機器人。
構建一個能夠理解並回答根據特定資料集問題的聊天機器人,是許多企業和開發者的目標。在本文中,玄貓將探討如何利用大語言模型(LLM)和向量資料函式庫技術,構建根據自定義資料的問答聊天機器人。
這個流程主要包含幾個步驟:載入資料、文字分割、向量嵌入儲存、相關資訊檢索以及最終答案生成。我們將使用 LangChain 這個強大的工具來簡化開發流程,並結合 Hugging Face 的模型和向量資料函式庫技術,開發一個高效的問答系統。
graph LR C[C] A[資料載入] --> B(文字分割) B --> C{向量嵌入儲存} C --> D[相關資訊檢索] D --> E(最終答案生成)
以上流程圖清晰地展現了問答系統的構建流程。首先,我們需要載入資料,這可以是任何格式的文字資料,例如 PDF、TXT 或 CSV 檔案。接著,將文字分割成更小的區塊,以便進行向量嵌入的計算。然後,使用預訓練的模型將文字塊轉換為向量嵌入,並將這些嵌入儲存到向量資料函式庫中。當使用者提問時,系統會將問題轉換為向量嵌入,並在向量資料函式庫中檢索與之最相似的文字塊。最後,根據檢索到的相關資訊,利用大語言模型生成最終答案。
以下程式碼範例展示瞭如何使用 Langchain 載入資料:
from langchain.document_loaders import DirectoryLoader
loader = DirectoryLoader('./data/', glob='**/*.pdf')
documents = loader.load()
這段程式碼使用了 Langchain 的 DirectoryLoader
來載入指定目錄下的 PDF 檔案。'./data/'
指的是存放資料的目錄路徑,glob='**/*.pdf'
則表示比對所有子目錄下的 PDF 檔案。loader.load()
函式會讀取所有符合條件的檔案,並將它們轉換為 Langchain 的 Document
物件,儲存在 documents
變數中。這種方式可以方便地批次載入資料,為後續的文書處理和向量化操作做好準備。 如果您的資料不是 PDF 格式,可以根據 Langchain 提供的其他 Loader
進行調整,例如 TextLoader
適用於純文字檔案,CSVLoader
適用於 CSV 檔案等等。 選擇正確的 Loader
可以有效提高資料載入的效率。
利用大語言模型和向量資料函式庫技術構建聊天機器人,可以根據特定資料集提供準確的答案。Langchain 提供了簡化的開發流程,結合 Hugging Face 的模型,可以快速構建高效的問答系統。透過理解資料載入、文字分割、向量嵌入儲存、相關資訊檢索以及最終答案生成等步驟,開發者可以更好地控制和最佳化聊天機器人的效能。 選擇合適的向量資料函式庫和大語言模型,並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引數,才能構建出真正符合預期的問答聊天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