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環境中,企業決策者常傾向於高估內部自研方案的價值,即使外部存在更優選項。這種「自製優於外購」的現象,即 NIH 症候群,源於人們對自身創造力的自信,但也可能導致企業錯失外部創新和最佳實踐。同時,商業世界也充滿了不可預測的「黑天鵝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往往出乎意料,卻能對企業產生深遠影響。理解 NIH 症候群和黑天鵝事件的特性,有助於企業更有效地管理風險,並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自製優於外購

自製優於外購症候群

我的烹飪技巧相當普通,但偶爾我也能做出可口的菜餚。幾週前,我買了一些鱈魚,決定逃離熟悉調味料的單調感,創造了一種新調味料——白酒、碎杏仁、蜂蜜、橙皮和少許香醋的大膽組合。妻子品嚐後將烤鱈魚推到盤子邊緣並開始刮掉調味料,露出無奈的笑容。而我則覺得這道菜並不差。我詳細解釋了她錯過了多麼大膽的創作,但她的表情依然如故。

兩週後,我們再次吃鱈魚。這次由妻子下廚。她準備了兩種調味料:第一種是她熟悉且可靠的白酒醬汁(beurre blanc),第二種則是法國頂級廚師的一款新食譜。第二款味道很糟。之後她坦白道:那不是法國食譜,而是我兩週前製作的瑞士食譜!她揭穿了我的自製優於外購症候群(NIH症候群),讓我相信自己創造的任何東西都是無敵的。

NIH症候群讓我們迷戀自己的想法。這不僅適用於魚調味料,也適用於各種解決方案、商業構想和發明。企業往往認為自家產生的想法比外來者更重要,即使客觀上並非如此。最近我與一家專門為健康保險公司開發軟體的CEO共進午餐。他告訴我,推銷軟體給潛在客戶有多困難,儘管他的公司在服務、安全性和功能性方面都是市場長官者。大多數保險公司堅信最好的解決方案是他們自己在過去三十年內開發出來的。另一位CEO告訴我,讓總公司員工接受遠端分公司提出的解決方案有多困難

當人們合作解決問題並評估這些想法時,NIH症候群必然會產生影響。因此,將團隊分成兩組是有意義的。第一組產生想法,第二組評估它們,然後交換角色。我們往往認為自己的商業構想比他人的概念更成功。這種自信是成功企業家精神的基礎,但也解釋了初創企業經常回報慘淡

心理學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曾測量NIH症候群。他在《紐約時報》部落格中寫道,要求讀者提供六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例如「城市如何減少水資源消耗而不限制使用?」。讀者必須提出建議並評估所有提議方案的可行性。他們還必須指定他們願意投入每個想法中的時間和金錢。最後,他們被限制使用一個固定詞彙表,確保每個人給出大致相同的答案。儘管如此,大多數人仍然認為自己的回答比其他人的更重要和適用,即使提交的是幾乎相同的答案

在社會層面上,NIH症候群有嚴重後果。我們忽略了來自其他文化的聰明想法。在瑞士,每個州或「州」都有一定權力,其中一個小州從未批准女性選舉權;直到1990年聯邦法院裁定才改變法律——這是NIH的一個驚人案例。或者考慮現代交通環島,它有明確的讓行要求,由玄貓設計。它花了三十年時間才在美國和歐洲大陸找到立足點。今天,法國擁有三萬多個環島,法國人現在可能錯誤地將其歸功於設計者。

看圖說話:

此圖示展示了NIH症候群如何影響團隊合作和決策過程。從開始到結束的流程圖中,產生想法評估想法之間交替進行,交換角色以確保公平評估。這種方法有助於減少NIH症候群對決策過程中的影響,使團隊能夠更客觀地評估各種解決方案和構想。

黑天鵝事件

黑天鵝事件

「所有天鵝都是白色」——這句話在數百年間被認為是無懈可擊的。每一隻雪白天鵝都證實了這一點。一隻不同顏色的天鵝?難以想象。直到1697年,威廉·德·弗拉明(Willem de Vlamingh)在澳大利亞探險時首次看到黑天鵝。自此以後,黑天鵝成為不可能事件的象徵。

你投資股市。年復一年,道瓊斯指數略有波動。逐漸地,你習慣了這種溫和的起伏。突然地,像1987年10月19日那樣的一日降臨,股市暴跌22%。毫無預兆。這就是玄貓所描述的黑天鵝事件

黑天鵝事件是不可思議且對生活、職業、公司或國家產生巨大影響的一件事。它們可以是正面或負面事件。例如,小行星撞擊加州淘金熱蘇聯解體電晶體發明網際網路瀏覽器埃及獨裁者穆巴拉克被推翻或其他完全改變你生活的一件事——都是黑天鵝事件。

無論你如何看待前美國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他在2002年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達了一個哲學觀點:「已知事實」、「已知未知」以及「未知未知」。**宇宙有多大?伊朗是否擁有核武器?網際網路是讓我們更聰明還是更愚蠢?**這些都是「已知未知」。透過努力,我們可以希望有一天回答這些問題。但「未知未知」則不然。沒有人預見到十年前Facebook狂熱。它是一隻黑天鵝事件。

黑天鵝事件為何重要?

因為,儘管聽起來荒謬,它們出現得越來越頻繁且越來越重要。儘管我們可以繼續計劃未來,黑天鵝事件經常摧毀我們最好的計劃。反饋迴路和非線性影響相互作用,導致意外結果。原因在於:我們的大腦設計用於幫助我們狩獵和採集。在石器時代,我們幾乎從未遇到真正異常的事情。追逐鹿時,它可能比較快或慢、比較肥或瘦。一切都圍繞著穩定均值。

今天不同了。透過一次突破,你可以增加收入。**問問拉里·佩奇(Larry Page)、尤塞恩·博爾特(Usain Bolt)、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J.K.羅琳(J. K. Rowling)或博諾(Bono)。**這樣的財富之前並不存在;如此高峰之前未曾出現。只有在最新的人類歷史中才可能實作——因此我們對極端情境感到困惑。由於機率不能低於零,且我們的思維過程容易出錯,應假設一切都有超過零的機率

如何應對?

將自己置於可以捕捉到正面黑天鵝事件(儘管這很不可能)情境中。成為藝術家、發明家或擁有可擴充套件產品的企業家。如果你賣時間(例如員工、牙醫或記者),你就無望等待這樣突破。即使你被迫繼續這樣做,也要避免負面黑天鵝事件滋生之處:保持無債務狀態盡可能保守投資存款並習慣於簡樸生活方式——無論你是否迎來重大突破。

  flowchart TD
    A[開始] --> B[投資股市]
    B --> C[股市波動]
    C --> D[黑天鵝事件]
    D --> E[重大影響]
    E --> F[結束]

看圖說話:

此圖示展示了黑天鵝事件如何影響投資決策過程。從開始到結束的流程圖中,投資股市可能導致股市波動,進而引發黑天鵝事件,對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理解黑天鵝事件如何作用於投資決策過程,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意外情況並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定。

知識非轉移

領域依賴性

撰寫關於清晰思維書籍帶來許多好處。商業領袖和投資者邀請我進行演講並支付高額報酬(順便說一下:這本身就是他們判斷失誤:書籍要便宜得多)。在一次醫學會議上,發生了一件事。我在演講中談到基率忽視現象並用醫學例子進行說明:四十歲病人刺痛胸口(除了其他症狀)可能表示心臟問題或壓力。壓力更常見(基率較高),因此建議先測試病人壓力。所有這些都很合理,醫生也直覺理解了它。但當我用經濟例子時,大多數人都感到困惑。同樣情況發生在我面對投資者時。如果我用金融例子說明謬誤,大多數人立即明白了。然而,如果我舉例自生物學,許多人就迷失了方向。結論:洞察力難以從一個領域轉移到另一個領域。這種現象稱為領域依賴性

1990年,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因其「投資組合選擇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理論描述了考慮風險和回報前景下最佳投資組合組態方式。但在馬科維茨自己的投資組閤中——如何分配他的債券和股票——他只是選擇了五五分配:一半股票、另一半債券。諾貝爾獎得主無法將其精妙過程應用到自己的事務中。典型領域依賴性案例:他無法將知識從學術界轉移到私人領域。

我的朋友是個無藥可救的腎上腺素愛好者,攀爬垂直懸崖穿著飛行服從山上跳下。上週他向我解釋為什麼創業危險:破產永遠無法排除。「與其破產不如死」,我回應道。「他不欣賞我的邏輯」。

作為作家,我知道轉移技能到新領域有多困難。對我而言,編織小說情節和創造角色輕而易舉。空白頁面並不讓我害怕。但當面對空白公寓時,故事就不同了。在室內裝潢方面,我在房間裡站幾小時,手插口袋,毫無靈感。

商業充滿領域依賴性。軟體公司聘請成功消費品銷售員。新職位削弱了他的才能;將銷售技巧從產品轉移到服務非常困難。同樣地,在小組面前表現出色的人可能在觀眾達到一百人時當機。或者才華橫溢的人被提拔為CEO時突然發現自己缺乏戰略創意

馬科維茨例子顯示:從專業領域轉移到私人領域特別困難。我知道一些CEO在辦公室裡是魅力領袖但在家裡卻毫無用處。同樣地,很難找到比健康專家本身更愛吸煙的人:醫生。警察在家裡比普通人暴力兩倍。文學評論家寫出最差評價作品的是自己的小說。幾乎成語般地說:夫妻治療師夫妻關係經常比客戶更脆弱。數學教授巴里·馬祖爾(Barry Mazur)講述了一個故事:「幾年前我在考慮是否從斯坦福搬到哈佛。我把朋友煩得要死,無休止地討論。最終其中一人說:『你是我們最優秀的人之一。』」

看圖說話:

此圖示展示了領域依賴性如何影響知識轉移過程。從開始到結束的流程圖中,學術界中的知識難以直接轉移到專業領域私人領域。理解領域依賴性如何作用於知識轉移過程,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不同領域之間技能轉移中的挑戰

自製優於外購:結論

從管理生態視角來看,自製優於外購症候群(NIH) 揭示了企業創新與發展的常見盲點。分析NIH症候群在商業決策中的影響,可以發現,無論是軟體開發還是內部解決方案的採納,過於執著於內部產出,往往會錯失外部優秀方案帶來的效益提升。更進一步地,這種主觀偏見不僅影響企業決策,也滲透到個人生活中,從烹飪到投資,NIH症候群都可能導致非理性判斷。未來,克服NIH症候群的關鍵在於建立客觀的評估機制,引入外部視角,並勇於挑戰自身固有思維。玄貓認為,唯有保持開放的心態,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創新活力,並在個人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黑天鵝事件:結論

深入剖析個人發展的核心要素後,我們發現黑天鵝事件的存在警示我們:線性思維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現代社會中具有侷限性。比較分析黑天鵝事件的正面與負面影響,可以發現,它既是危機也是轉機,關鍵在於如何應對。從石器時代到網際網路時代,環境的劇變要求我們提升對極端情境的適應能力。未來,隨著全球互聯和技術加速發展,黑天鵝事件的頻率和影響力都將進一步提升。對於重視長期發展的管理者,採取積極的風險管理策略,並保持開放的心態,才能在充滿未知的未來中抓住機遇,化解危機。

知識非轉移:結論

從內在修養到外在表現的全面檢視顯示,知識的領域依賴性是個人發展中經常被忽視的瓶頸。分析不同領域的知識轉移案例,可以發現,即使是諾貝爾獎得主,也難以將專業知識完美應用於個人生活。從學術界到商界,從職場到家庭,領域依賴性普遍存在,限制了個人潛能的充分發揮。未來,跨領域學習和知識整合將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高階經理人應著重於培養跨界思維,突破領域限制,才能在多元化的挑戰中保持競爭力,並將知識轉化為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