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軟體開發過程中,隨著專案規模的擴大以及業務邏輯的複雜化,程式碼的結構和組織變得至關重要。缺乏良好結構的程式碼,如同義大利麵條般雜亂無章,難以理解、維護和擴充套件,這種「義大利麵條式程式碼」往往導致開發效率低下、錯誤頻出,甚至影響專案的整體進度。結構化程式設計方法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提倡使用清晰的程式碼結構和組織,透過模組化、層次化設計以及控制流程的規範化,提升程式碼的可讀性、可維護性和可擴充套件性,從而降低開發成本、提高軟體品質。臺灣的軟體開發環境也越來越重視結構化程式設計,許多企業在徵才和培訓中都將其列為重要指標。

結構化程式設計的重要性

在專業的商業應用中,程式設計可能變得非常複雜。想象一下,指導飛機飛行或審核所得稅申報的電腦程式中包含了多少指令。甚至產生薪水單的程式也包含了許多指令。為此類別程式設計邏輯可能是一項耗時的任務。當您在程式中增加數百或數千個指令時,很容易建立出一個複雜的混亂。

這種邏輯上纏繞的程式陳述被描述為「義大利麵條碼」(Spaghetti Code),因為其邏輯就像一盤義大利麵條一樣難以跟蹤。不僅如此,包含此類別邏輯的程式還容易出錯、難以重複使用,並且難以用作更大應用程式的構建塊。使用義大利麵條碼邏輯的程式是非結構化的程式,也就是說,它們不遵循本章將要學習的結構化邏輯規則。另一方面,結構化程式則遵循這些規則,並消除了由非結構化程式引起的問題。

例如,假設您開始了一份狗洗澡的工作,並收到圖 3-1 中顯示的指示。這個流程圖是非結構化的義大利麵條碼的一個例子。按照類別似組織的一個電腦程式可能「運作」,也就是說,它可能會產生正確的結果,但它將很難閱讀和維護,其邏輯也很難跟蹤。

您可能能夠跟蹤圖 3-1 中狗洗澡過程的邏輯,原因可能有兩點:

  • 您可能已經知道如何洗狗。
  • 流程圖包含有限的步驟。

但是,想象一下,如果您不熟悉狗洗澡,或者這個過程遠比這個複雜得多。例如,想象一下,您必須同時洗100隻狗,並施用跳蚤和蜱蟲藥物,給它們剪頭髮,並研究它們的家譜。在非結構化的方式下描繪更複雜的邏輯將會很麻煩。透過學習結構化程式設計,您將瞭解如何使圖 3-1 中的非結構化過程更清晰、更不容易出錯。

看圖說話:

  graph LR
    A[開始] --> B[收到狗洗澡指示]
    B --> C[跟蹤流程圖]
    C --> D[洗狗]
    D --> E[完成]

在這個流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狗洗澡過程的邏輯是如何被結構化的。從開始到完成,每一步驟都很清晰,易於跟蹤。這種結構化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避免義大利麵條碼的混亂,提高程式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結構化技巧的優點

結構化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清晰、更易於維護的程式。透過使用結構化的方法,我們可以避免義大利麵條碼的混亂,提高程式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結構化技巧還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錯誤,提高程式的可靠性。

結構化程式設計的基本原則

結構化程式設計的基本原則包括:

  • 使用模組化的結構
  • 避免使用goto陳述式
  • 使用迴圈和條件陳述式
  • 使用函式和程式

透過遵循這些基本原則,我們可以建立更清晰、更易於維護的程式,提高程式的可讀性和可靠性。

看圖說話:

  graph LR
    A[開始] --> B[模組化]
    B --> C[避免使用goto]
    C --> D[使用迴圈和條件陳述式]
    D --> E[使用函式和程式]
    E --> F[完成]

在這個流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結構化程式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如何被應用的。從開始到完成,每一步驟都很清晰,易於跟蹤。這種結構化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清晰、更易於維護的程式,提高程式的可讀性和可靠性。

結構化程式設計的重要性

在軟體開發中,程式設計的風格對於程式的維護和擴充套件具有重要影響。有一種被稱為「義大利麵條式」(spaghetti code)的程式設計風格,因其複雜且難以維護的特點,常被軟體開發者所避免。

什麼是義大利麵條式程式?

義大利麵條式程式是指那些邏輯複雜、跳躍式的程式碼,缺乏清晰的結構和組織。這種程式碼通常由多個無法預測的控制流組成,使得程式的行為難以理解和預測。

義大利麵條式程式的問題

義大利麵條式程式存在多個問題,包括:

  • 難以維護:由於程式碼的複雜性和缺乏清晰的結構,維護和更新程式變得非常困難。
  • 易於出錯:義大利麵條式程式更容易出現錯誤和 bug,因為其複雜的邏輯使得錯誤的發現和修復變得困難。
  • 不易擴充套件:當需要增加新功能或修改現有功能時,義大利麵條式程式的複雜性使得這些變化變得非常困難。

結構化程式設計的優點

與義大利麵條式程式相反,結構化程式設計強調清晰的結構和組織,使用模組化和層次化的設計方法。這種方法具有多個優點,包括:

  • 易於維護:結構化程式設計使得維護和更新程式變得容易,因為程式碼的清晰結構和組織使得問題的定位和修復變得簡單。
  • 減少錯誤:結構化程式設計可以減少錯誤和 bug 的出現,因為其清晰的邏輯和組織使得錯誤的發現和修復變得容易。
  • 易於擴充套件:結構化程式設計使得增加新功能或修改現有功能變得容易,因為其模組化和層次化的設計方法使得變化變得簡單。

程式設計的三大基本結構

程式設計的基本單位是結構,任何複雜的程式都可以透過三種基本結構來構建:序列、選擇和迴圈。這三種結構是程式設計的基本,透過它們,可以將任意複雜的任務分解成簡單的步驟。

序列結構

序列結構是最基本的結構,它按照順序執行一系列的任務。序列結構可以包含任意多的任務,但不允許跳過任務或改變執行順序。例如,開車從學校到家,可以按照以下序列進行:

  1. 從第一大道向北開3英里
  2. 左轉到華盛頓大道
  3. 往西開2英里
  4. 停在華盛頓大道634號

選擇結構

選擇結構,也稱為決策結構,根據條件的真假值選擇執行不同的任務。條件是布林表示式,其值只能是真或假。選擇結構使用布林表示式來控制程式的流程。

例如,根據天氣的情況決定是否帶傘,可以使用選擇結構來實作:

  • 如果天氣是晴天,則不帶傘
  • 如果天氣是雨天,則帶傘

迴圈結構

迴圈結構允許程式重複執行一系列的任務,直到滿足某個條件。迴圈結構可以用來實作重複的任務,例如計算一系列數字的總和。

結構的重要性

程式設計的三大基本結構是序列、選擇和迴圈。這三種結構是程式設計的基本,透過它們,可以將任意複雜的任務分解成簡單的步驟。結構的使用可以使程式更加清晰、易於維護和 debug。

看圖說話:

  flowchart TD
    A[開始] --> B[序列結構]
    B --> C[選擇結構]
    C --> D[迴圈結構]
    D --> E[結束]

這個流程圖示意了程式設計的三大基本結構:序列結構、選擇結構和迴圈結構。這三種結構是程式設計的基本,透過它們,可以將任意複雜的任務分解成簡單的步驟。

選擇結構的邏輯與應用

在程式設計中,選擇結構是一種基本的控制流程,允許程式根據特定條件執行不同的動作。這種結構通常以流程圖或偽程式碼的形式表達。

流程圖的描述

流程圖是一種視覺化工具,使用符號和箭頭來描述程式的控制流程。選擇結構的流程圖通常以決策符號(decision symbol)開始,該符號包含一個布林表示式(Boolean expression)。然後,流程圖會分支到不同的路徑,根據決策符號中的條件進行執行。

偽程式碼的描述

偽程式碼(pseudocode)是一種用於描述程式邏輯的文字形式。選擇結構的偽程式碼通常以「if」關鍵字開始,後面跟著一個布林表示式。然後,偽程式碼會描述如果條件為真時要執行的動作,如果條件為假時要執行的動作。最後,偽程式碼會使用「endif」關鍵字來標誌選擇結構的結束。

if-then-else 結構

選擇結構也被稱為 if-then-else 結構,因為它符合以下語法:

if 條件 then 執行動作1 else 執行動作2 endif

例如,假設你要給別人方向到你的家,你可能會說:

if 交通堵塞 then 繼續前進 1 個街區,然後左轉到 Adams Lane else 左轉到 Washington Boulevard endif

類別似地,薪資計算程式可能包含以下陳述式:

if 工作小時數 > 40 then 計算基本薪水和加班薪水 else 計算基本薪水

看圖說話:

  flowchart TD
    A[開始] --> B{交通堵塞?}
    B -->|是| C[繼續前進 1 個街區,然後左轉到 Adams Lane]
    B -->|否| D[左轉到 Washington Boulevard]
    C --> E[結束]
    D --> E

這個流程圖描述了根據交通狀況做出不同的決定。選擇結構是一種基本的控制流程,允許程式根據特定條件執行不同的動作。

程式設計中的基本結構

在程式設計中,控制結構是用於控制程式執行流程的基本元素。控制結構可以分為三種基本型別: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和迴圈結構。

順序結構

順序結構是程式設計中最基本的控制結構。它按照一定的順序執行一系列的陳述式。例如:

x = 5
y = 10
z = x + y

這個例子中,程式按照順序執行三個陳述式,先將 5 指定給 x,然後將 10 指定給 y,最後計算 x 和 y 的和,並將結果指定給 z。

選擇結構

選擇結構是用於根據條件執行不同的陳述式。它可以分為單一選擇和雙重選擇兩種。

單一選擇結構的語法如下:

if 條件 then
    執行陳述式
endif

例如:

if it is raining then
    take an umbrella
endif

這個例子中,如果天正在下雨,則執行 “take an umbrella” 的陳述式。

雙重選擇結構的語法如下:

if 條件 then
    執行陳述式1
else
    執行陳述式2
endif

例如:

if overtimePay > 0 then
    calculate total pay
else
    do nothing
endif

這個例子中,如果加班費大於 0,則計算總薪水,否則不執行任何陳述式。

迴圈結構

迴圈結構是用於重複執行一系列的陳述式。它可以分為 while 迴圈和 for 迴圈兩種。

while 迴圈的語法如下:

while 條件 do
    執行陳述式
endwhile

例如:

while the address of the house you are passing remains below 634 do
    continue driving
endwhile

這個例子中,當房屋地址小於 634 時,繼續開車。

看圖說話:
  flowchart TD
    A[開始] --> B[順序結構]
    B --> C[選擇結構]
    C --> D[迴圈結構]
    D --> E[結束]

這個流程圖展示了程式設計中的三種基本控制結構: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和迴圈結構。每種結構都有其特定的語法和應用場景。透過掌握這些結構,可以更好地設計和實作程式。

綜觀程式設計的發展歷程,結構化程式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根本上來說,結構化方法的核心價值在於化解複雜性,將「義大利麵條式程式碼」的混亂局面轉化為清晰、易於理解和維護的邏輯體系。透過模組化、迴圈、條件陳述式以及避免無序跳轉,程式碼的可讀性和可重用性顯著提升,開發效率和程式碼品質也隨之提高。挑戰在於如何在實踐中靈活運用這些結構化技巧,並根據專案的規模和複雜度調整策略。展望未來,隨著軟體系統日趨複雜,結構化程式設計的思想仍將是構建穩健、可持續發展軟體系統的基本,並與新的程式設計正規化融合,持續引領軟體工程的最佳實踐。對於重視程式碼品質和長期維護成本的開發者而言,掌握結構化程式設計原則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