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中邏輯清晰是確保程式碼正確性的關鍵,尤其在商業邏輯的應用上,例如會員折扣制度。範圍檢查的技巧可以有效簡化程式碼,並提升其可讀性,避免落入複雜的巢狀條件判斷。NOT 運運算元雖然功能強大,但若使用不當,容易造成邏輯混淆,因此理解其真值表並搭配括號使用至關重要。此外,在設計折扣機制時,清晰的變數定義和範圍劃分,能讓程式碼更易於維護和調整,例如根據商品數量分級距提供不同折扣百分比。

理解 NOT 邏輯運運算元

在程式設計中,除了 AND 和 OR 運運算元之外,大多數語言都支援 NOT 運運算元。NOT 運運算元用於反轉布林表示式的意思。例如,以下的陳述式會輸出「可以登記投票」當年齡大於或等於 18 時:

if NOT (年齡 < 18) then
    輸出 "可以登記投票"
endif

在這個例子中,括號用於圍繞表示式 年齡 < 18,以示 NOT 運運算元適用於整個布林表示式 年齡 < 18。如果沒有括號,一些語言可能會嘗試在比較之前評估 NOT 年齡,這取決於語言,結果可能是錯誤的,或者陳述式根本不會執行。

NOT 運運算元的真值表

輸入NOT 輸入
TrueFalse
FalseTrue

如真值表所示,任何在沒有 NOT 運運算元時為 True 的表示式,加入 NOT 運運算元後都會變成 False;而任何原本為 False 的表示式,加入 NOT 運運算元後都會變成 True。

應用例項:根據年齡收取票價

假設我們想要根據觀眾的年齡收取票價,對於 12 歲以上、65 歲以下的觀眾收取全價;其他年齡段的觀眾則收取折扣價。以下是相關的邏輯和變數宣告:

變數宣告:
- 觀眾年齡(patronAge)
- 票價(price)
- 最低年齡(MIN_AGE = 12)
- 最高年齡(MAX_AGE = 65)
- 全價(FULL_PRICE = 8.50)
- 折扣價(DISCOUNTED_PRICE)

邏輯:
if (patronAge > 12) AND (patronAge < 65) then
    price = FULL_PRICE
else
    price = DISCOUNTED_PRICE
endif

這個邏輯可以確保只有符合年齡條件的觀眾才會被收取全價,其他觀眾則會被收取折扣價。透過使用 AND 和 NOT 運運算元,我們可以建立更複雜的邏輯判斷,來滿足不同的需求和條件。

邏輯運算與條件判斷

在程式設計中,邏輯運算和條件判斷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們允許我們根據特定的條件或規則來控制程式的流程。讓我們深入探討這些概念,並瞭解如何正確地使用它們。

OR 邏輯

OR 邏輯是一種邏輯運算,當兩個或多個條件中至少有一個條件為真時,整個表示式就為真。換句話說,在 OR 選擇中,只需要有一個條件成立,事件就會發生。這與某些人的誤解不同,誤解中認為需要多個條件同時成立。

例如,假設我們有一個電影院的票價系統,根據觀眾的年齡來決定票價。如果觀眾的年齡大於某個最小年齡(MIN_AGE)且小於某個最大年齡(MAX_AGE),則收取全價(FULL_PRICE),否則收取折扣價(DISCOUNTED_PRICE)。這可以用以下的邏輯陳述式來表示:

if patronAge > MIN_AGE and patronAge < MAX_AGE:
    price = FULL_PRICE
else:
    price = DISCOUNTED_PRICE

NOT 邏輯

NOT 邏輯是一種邏輯運算,用於否定一個條件或表示式。它是一個一元運運算元,意味著它只需要一個運算元。使用 NOT 運運算元可以建立出令人困惑的陳述式,因為負面邏輯難以理解。

例如,假設我們想要限制18歲以下的人不得進行選民登記。以下兩個陳述式都可以實作這個目標,但第二個陳述式更容易理解:

if not (age < 18):
    output "Can register to vote"

if age >= 18:
    output "Can register to vote"

第二個陳述式更直接,也更容易被理解,因為它直接表達了條件,而不是使用 NOT 運運算元來否定一個條件。

條件判斷與邏輯運算

在程式設計中,條件判斷和邏輯運算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們允許我們根據特定條件執行不同的動作或做出決策。然而,在使用邏輯運算時,尤其是當涉及到否定(NOT)運算時,需要小心以避免常見的錯誤。

條件判斷

條件判斷是指根據某個條件是否滿足而執行不同的程式碼。例如,以下是一個簡單的條件判斷範例:

if 年齡 >= 18 then
    輸出 "可以註冊投票"
endif

這個範例檢查一個人的年齡是否大於或等於18,如果是,則輸出一條訊息。

邏輯運算

邏輯運算允許我們結合多個條件以做出更複雜的決策。常見的邏輯運算包括AND(且)、OR(或)和NOT(否定)。然而,當使用NOT運算時,需要特別小心以避免錯誤。

避免NOT運算的常見錯誤

以下是一個常見的錯誤範例:

if NOT (員工部門 = 1) OR NOT (員工部門 = 2) then
    輸出 "員工不在部門1或2"
endif

這個範例試圖顯示一條訊息給所有不在部門1或2的員工。然而,這個邏輯是錯誤的。當一個員工在部門2時,員工部門 = 1的表示式是假的,因此NOT (員工部門 = 1)是真的。由於OR運算的左運算元是真的,整個布林表示式是真的,於是訊息被不當地顯示出來。

同樣地,當一個員工在部門1時,員工部門 = 1的表示式是真的,因此NOT (員工部門 = 1)是假的。然而,NOT (員工部門 = 2)的表示式是真的,因此整個布林表示式仍然是真的,訊息又被不當地顯示出來。

NOT運算的真值表

以下是NOT運算的真值表:

xNOT x
TrueFalse
FalseTrue

這個真值表顯示,當x是真的時,NOT x是假的;當x是假的時,NOT x是真的。

範圍檢查的應用

在實際應用中,範圍檢查是一種常見的邏輯操作。例如,根據客戶訂購的商品數量提供不同的折扣。假設折扣規則如下:

  • 10 件或以下:無折扣
  • 11-24 件:10% 折扣
  • 25-50 件:15% 折扣
  • 51 件或以上:20% 折扣

要實作這個功能,可以使用範圍檢查。範圍檢查是指比較變數與一系列值的範圍。這些值標誌著每個範圍的限制。例如,使用最低值或最高值進行比較。

範圍檢查的實作

可以使用兩種方法實作範圍檢查:

  • 使用最低值:比較變數與每個範圍的最低值。
  • 使用最高值:比較變數與每個範圍的最高值。

例如,使用最低值(11、25 和 51):

  • 是否小於 11?如果不是,是否小於 25?如果不是,是否小於 51?
  • 是否大於或等於 51?如果不是,是否大於或等於 25?如果不是,是否大於或等於 11?

使用最高值(10、24 和 50):

  • 是否大於 50?如果不是,是否大於 24?如果不是,是否大於 10?
  • 是否小於或等於 10?如果不是,是否小於或等於 24?如果不是,是否小於或等於 50?

範圍檢查的優點

範圍檢查是一種方便的方法,可以根據變數的值選擇正確的範圍。這種方法可以避免大量的判斷陳述式,提高程式的效率和可讀性。

範圍檢查的應用範圍

範圍檢查可以應用於各種情況,例如:

  • 根據客戶的年齡提供不同的服務
  • 根據商品的價格提供不同的折扣
  • 根據學生的成績提供不同的評價

會員折扣制度

概述

會員折扣制度是一種商店用於獎勵常客的方式,根據客戶購買的商品數量提供不同程度的折扣。以下是這種制度的基本結構和計算方法。

變數定義

  • itemsOrdered:客戶所購買的商品數量。
  • customerDiscount:根據購買數量計算出的折扣百分比。
  • RANGE1RANGE2RANGE3:用於定義不同折扣級別的商品數量閾值。
  • DISCOUNT1DISCOUNT2DISCOUNT3DISCOUNT4:對應不同級別的折扣百分比。

折扣級別和計算

根據購買的商品數量,折扣的計算方法如下:

  • 如果 itemsOrdered 小於或等於 RANGE2,則 customerDiscountDISCOUNT1
  • 如果 itemsOrdered 小於或等於 RANGE3 且大於 RANGE2,則 customerDiscountDISCOUNT2
  • 如果 itemsOrdered 大於 RANGE3,則 customerDiscountDISCOUNT3 或更高,視具體情況而定。

範例計算

假設 RANGE1 = 10RANGE2 = 24RANGE3 = 50,而 DISCOUNT1 = 0DISCOUNT2 = 0.10DISCOUNT3 = 0.15DISCOUNT4 = 0.20

  • 如果客戶購買了20件商品(itemsOrdered = 20),因為20小於或等於24(RANGE2),所以 customerDiscount 將是 DISCOUNT1,即0%。
  • 如果客戶購買了30件商品(itemsOrdered = 30),因為30大於24(RANGE2)但小於或等於50(RANGE3),所以 customerDiscount 將是 DISCOUNT2,即10%。
  • 如果客戶購買了60件商品(itemsOrdered = 60),因為60大於50(RANGE3),所以 customerDiscount 將是 DISCOUNT3 或更高,視具體情況而定,假設為 DISCOUNT3,即15%。

從程式設計的邏輯運算與條件判斷的應用層面來看,本文深入淺出地闡述了 NOT、AND、OR 等邏輯運運算元的核心概念,並以真值表、年齡驗證、票價計算、會員折扣等貼近實務的案例,展現了這些運運算元在建構程式邏輯時的關鍵作用。分析不同邏輯運算的組合應用,特別是範圍檢查在不同折扣級距的實踐,有助於讀者理解如何有效地運用這些工具。然而,文章也點明瞭 NOT 運運算元潛在的理解陷阱,以及如何透過簡化表示式來提升程式碼的可讀性,避免邏輯錯誤。展望未來,隨著程式邏輯日趨複雜,掌握這些基本運運算元的原理和應用技巧,將成為程式設計師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對於追求程式碼簡潔、高效的高階管理者而言,理解這些底層邏輯,更有助於評估開發團隊的效能,並做出更明智的技術決策。玄貓認為,精通這些看似基礎卻至關重要的邏輯運算,是每位程式設計師,乃至管理者都應持續精進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