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學習模型評估中,精準度和召回率是異常檢測系統的關鍵指標。精準度著重於預測準確性,確保模型的預測結果可靠;而召回率則關注模型的覆寫範圍,力求找出所有潛在異常。這兩個指標之間存在權衡關係,單一追求其中一項指標可能會損害另一項。因此,F-score 作為精準度和召回率的調和平均值,能更全面地評估模型的整體效能。針對不同應用場景,調整 F-score 中的 β 值可以平衡精準度和召回率的重要性。例如,在金融風控中,高精準度可以減少誤報造成的損失,而在醫療診斷中,高召回率則更為關鍵,避免遺漏潛在的疾病風險。

精準度與召回率:異常檢測的核心指標

在異常檢測系統中,評估模型效能的關鍵指標包括精準度(Precision)與召回率(Recall)。這兩個指標對於理解模型的實際效果至關重要。

精準度的定義與重要性

精準度衡量的是模型預測為異常的樣本中,實際為異常的比例。其公式如下: Precision = TP / (TP + FP)

換言之,在所有被預測為異常的樣本中,有多少是真正異常的。一個高精準度的模型意味著當它預測某樣本為異常時,這一預測更有可能是正確的。

召回率的定義與重要性

召回率則衡量的是模型能夠正確檢測出的實際異常樣本佔所有實際異常樣本的比例。其公式如下: Recall = TP / (TP + FN)

這表明在所有實際異常樣本中,有多少被模型成功檢測出來。高召回率意味著模型能夠捕捉到大部分實際異常。

精準度與召回率的權衡

在實際應用中,精準度與召回率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權衡關係。追求完美的精準度可能導致召回率下降,反之亦然。

  • 實作完美精準度:理論上,可以透過完全不發出警示來實作(即模型始終預測為正常),但這樣做會導致召回率極低,因為大部分實際異常都未被檢測到。
  • 實作完美召回率:同樣,可以透過對所有樣本發出警示來實作(即模型始終預測為異常),但這樣會導致精準度大幅下降,因為大量正常樣本被誤判為異常。

F-score:綜合精準度與召回率的指標

為瞭解決精準度與召回率之間的權衡問題,通常會使用F-score作為綜合評估指標。其公式為: Fβ = (1 + β^2) * (Precision * Recall) / (β^2 * Precision + Recall)

Fβ得分是一種加權調和平均值,其中β引數用於調整精準度與召回率的相對重要性。

  • 當β = 1時,F1得分對精準度和召回率給予同等權重。
  • 當β > 1時,召回率被認為比精準度更重要,適合於更重視檢測出所有異常的場景。
  • 當β < 1時,精準度被賦予更高的重要性,適合於更關注預測準確性的應用。

F-score的實際應用

在異常檢測領域,選擇合適的β值取決於具體的業務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例如,在金融欺詐檢測中,可能更重視精準度(β < 1),以避免誤報帶來的客戶體驗問題;而在健康監測領域,可能更重視召回率(β > 1),以確保盡可能多地檢測出潛在的健康風險。

Python與機器學習在異常檢測中的應用

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利用多種Python框架和機器學習函式庫來擴充套件異常檢測的能力,而無需手動編寫演算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技術:

Facebook Prophet

Prophet是一種開源的預測工具,專門用於處理具有多重季節性和非線性趨勢的時間序列資料。它允許使用者載入基準模型並調整可解釋的模型引數,透過特徵增強新增領域知識。Prophet同時支援Python和R語言。

from prophet import Prophet

# 初始化Prophet模型
model = Prophet()

# 擬合模型
model.fit(df)

# 進行預測
future = model.make_future_dataframe(periods=30)
forecast = model.predict(future)

#### 內容解密:
1. **`from prophet import Prophet`**匯入Prophet函式庫中的Prophet類別用於建立時間序列預測模型
2. **`model = Prophet()`**例項化Prophet模型使用預設引數進行初始化
3. **`model.fit(df)`**將歷史資料`df`擬合到Prophet模型中進行訓練
4. **`model.make_future_dataframe(periods=30)`**建立未來30個時間點的資料框用於預測
5. **`model.predict(future)`**使用訓練好的模型對未來資料進行預測生成預測結果

#### TensorFlow
TensorFlow是一個廣泛使用的機器學習函式庫支援包括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和時間序列異常檢測在內的多種任務TensorFlow的Keras API提供了實作自編碼器模型的便捷方法可用於更強大的自迴歸分析

```python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keras.models import Model
from tensorflow.keras.layers import Input, Dense

# 定義自編碼器模型
input_layer = Input(shape=(input_dim,))
encoded = Dense(encoding_dim, activation='relu')(input_layer)
decoded = Dense(input_dim, activation='sigmoid')(encoded)

autoencoder = Model(inputs=input_layer, outputs=decoded)
autoencoder.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mean_squared_error')

# 訓練模型
autoencoder.fit(X_train, X_train, epochs=50, batch_size=256, shuffle=True)

#### 內容解密:
1. **`import tensorflow as tf`**匯入TensorFlow函式庫並賦予別名`tf`,便於後續呼叫
2. **`from tensorflow.keras.models import Model`**從TensorFlow的Keras模組中匯入`Model`類別用於構建神經網路模型
3. **`Input(shape=(input_dim,))`**定義輸入層,`input_dim`代表輸入資料的維度
4. **`Dense(encoding_dim, activation='relu')`**建立一個全連線層將輸入資料編碼到`encoding_dim`維的隱藏層使用ReLU啟用函式
5. **`Dense(input_dim, activation='sigmoid')`**建立解碼層將編碼後的資料解碼回原始維度使用Sigmoid啟用函式
6. **`autoencoder.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mean_squared_error')`**編譯自編碼器模型使用Adam最佳化器和均方誤差損失函式
7. **`autoencoder.fit(X_train, X_train, epochs=50, batch_size=256, shuffle=True)`**使用訓練資料`X_train`對自編碼器進行訓練設定訓練輪數為50批次大小為256並啟用資料打亂

#### PyTorch
PyTorch是另一個流行的機器學習函式庫由Facebook開發它在學術界尤其受到歡迎提供了與TensorFlow相似的功能但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同的優勢

#### scikit-learn
scikit-learn是一個廣泛使用的機器學習函式庫提供了多種演算法的實作包括用於時間序列異常檢測的ARIMAk-近鄰演算法和孤立森林演算法

#### MLflow
MLflow是一個實驗追蹤工具用於管理機器學習模型的開發和生產過程它提供了模型註冊版本控制和佈署等功能確保模型的重現性和一致性

```python
import mlflow

# 初始化MLflow實驗
mlflow.set_experiment("Anomaly Detection")

# 記錄模型引數
with mlflow.start_run():
    mlflow.log_param("model_type", "Isolation Forest")
    mlflow.log_metric("precision", 0.9)

#### 內容解密:
1. **`import mlflow`**匯入MLflow函式庫用於管理機器學習實驗和模型
2. **`mlflow.set_experiment("Anomaly Detection")`**設定當前實驗名稱為Anomaly Detection」。
3. **`with mlflow.start_run():`**開始一個新的MLflow執行用於記錄實驗過程中的引數和指標
4. **`mlflow.log_param("model_type", "Isolation Forest")`**記錄模型型別為Isolation Forest」。
5. **`mlflow.log_metric("precision", 0.9)`**記錄模型的精準度指標為0.9

#### TensorBoard
TensorBoard是TensorFlow的視覺化工具包可以用於視覺化機器學習模型的訓練過程損失函式變化和混淆矩陣等

```python
import tensorboard as tb

# 初始化TensorBoard
experiment = tb.ExperimentSummary('my_experiment')

# 檢視實驗結果
experiment.scalars

#### 內容解密:
1. **`import tensorboard as tb`**匯入TensorBoard函式庫並賦予別名`tb`。
2. **`experiment = tb.ExperimentSummary('my_experiment')`**載入名為`my_experiment`的實驗摘要
3. **`experiment.scalars`**存取實驗中的標量資料如損失值準確率等

### 圖表翻譯:
此圖示展示了MLflow的模型登入檔在資料科學工作流程中的應用模型登入檔允許資料科學家記錄管理和佈署機器學習模型確保模型在不同環境中的一致性和可重現性

1. **模型開發**資料科學家開發和訓練機器學習模型
2. **模型註冊**訓練好的模型被註冊到MLflow的模型登入檔中
3. **模型版本控制**登入檔支援多版本控制允許團隊追蹤模型的變化歷史
4. **模型佈署**註冊的模型可以被佈署到生產環境中如Azure ML和Amazon SageMaker
5. **模型監控**佈署後的模型可以持續被監控以確保其效能和穩定性

透過使用MLflow團隊能夠更高效地管理和佈署機器學習模型從而加速異常檢測和其他AI應用的落地

## 使用Python和機器學習進行異常檢測的擴充套件

異常檢測是資料科學和機器學習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尤其是在監控資料管道時本文將討論如何使用Python和機器學習來擴充套件異常檢測特別是在資料鮮度data freshness方面的應用

### 資料鮮度異常檢測

資料鮮度異常檢測旨在識別資料更新中的異常情況在EXOPLANETS表格中我們使用一個簡單的預測演算法來檢測資料鮮度異常該演算法的引數X決定了何時將一段停機時間視為異常

#### 例子:EXOPLANETS表格中的資料鮮度異常

在EXOPLANETS表格中我們發現有六段停機時間超過一天如下所示

| DATE_ADDED  | DAYS_SINCE_LAST_UPDATE |
|-------------|-------------------------|
| 2020-02-08  | 8                       |
| 2020-03-30  | 4                       |
| 2020-05-14  | 8                       |
| 2020-06-07  | 3                       |
| 2020-06-17  | 5                       |
| 2020-06-30  | 3                       |

#### 真實異常的分類別

假設我們將2020-02-08和2020-05-14的停機時間標記為真實異常因為它們持續了8天同樣我們也將2020-06-17和2020-06-30的停機時間標記為真實異常其他兩次停機時間則被視為非異常

| INCIDENT             | NOT INCIDENT         |
|----------------------|-----------------------|
| 2020-02-08 (8 days)  | 2020-03-30 (4 days)   |
| 2020-05-14 (8 days)  | 2020-06-07 (3 days)   |
| 2020-06-17 (5 days)  |                       |
| 2020-06-30 (3 days)   |                       |

### F-分數(F-Score)

F-分數是一種用於評估分類別模型準確性的指標它同時考慮了精確率precision和召回率recall)。預設的F-分數是F1分數它是精確率和召回率的調和平均值

F1 = 2 / ((1/Precision) + (1/Recall))

#### 為什麼F-分數很重要?

在某些情況下精確率和召回率同等重要但在其他情況下其中一個可能更重要例如在導彈預警系統中召回率可能比精確率更重要因為漏報false negative的後果可能非常嚴重

#### Fβ分數

Fβ分數允許我們根據具體需求調整精確率和召回率的權重例如如果召回率的重要性是精確率的兩倍我們可以使用F2分數

 = (1 + β^2) / ((β^2 / Precision) + (1/Recall))

### 模型準確性的重要性

在討論異常檢測時我們很少直接使用準確性這個詞這是因為準確性可能不是評估模型效能的最佳指標尤其是在類別不平衡的情況下

#### 例子:愛滋病檢測

假設我們正在開發一個愛滋病檢測系統如果我們簡單地預測所有人都不是愛滋病患者我們的準確性可能很高但這並不是一個有用的模型因此我們需要使用更合適的指標如F-分數來評估模型的效能

##### 程式碼範例

```python
# 定義一個簡單的異常檢測模型
def anomaly_detection(data, threshold):
    anomalies = []
    for i in range(len(data)):
        if data[i] > threshold:
            anomalies.append(i)
    return anomalies

# 模擬一些資料
data = [1, 2, 3, 4, 5, 10, 6, 7, 8, 9]

# 設定閾值
threshold = 5

# 檢測異常
anomalies = anomaly_detection(data, threshold)
print("異常索引:", anomalies)

#### 內容解密:
此程式碼範例展示了一個簡單的異常檢測模型該模型接受一個資料列表和一個閾值作為輸入並傳回資料中超過閾值的索引在這個例子中我們模擬了一些資料並設定閾值為5模型正確地識別了資料中的異常值索引5對應的值為10)。
# 計算F1分數
def calculate_f1(precision, recall):
    if precision + recall == 0:
        return 0
    return 2 * (precision * recall) / (precision + recall)

# 模擬精確率和召回率
precision = 0.8
recall = 0.9

# 計算F1分數
f1_score = calculate_f1(precision, recall)
print("F1分數:", f1_score)

#### 內容解密:
此程式碼範例展示瞭如何計算F1分數F1分數是精確率和召回率的調和平均值用於評估模型的準確性在這個例子中我們模擬了精確率和召回率並計算了F1分數

未來方向

未來,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使用更先進的機器學習演算法來進行異常檢測,例如深度學習模型。同時,我們也可以研究如何將異常檢測應用於其他領域,如金融風控、網路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