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EC2 執行個體上安裝並設定 Grafana。設定 Grafana 以連線到 InfluxDB 作為資料來源。建立新的儀錶板,並新增面板來顯示您感興趣的指標,例如 CPU 使用率、記憶體使用率和磁碟網路空間。

ELK Stack 日誌集中管理

Filebeat 設定

filebeat.inputs:
- type: log
  enabled: true
  paths:
    - /var/log/jenkins/jenkins.log
  multiline.pattern: '^[[:space:]]+(at|\.{3,})'
  multiline.negate: true
  multiline.match: after
output.logstash:
  hosts: ["<LOGSTASH_IP>:5044"] # 將 <LOGSTASH_IP> 替換為 Logstash 伺服器的 IP 地址

這段 Filebeat 設定指定了要監控的日誌檔案路徑 /var/log/jenkins/jenkins.log,並設定了多行訊息的處理方式。multiline.pattern 定義了多行訊息的正規表示式模式,multiline.negate 設定為 true 表格示比對的列應該被視為多行訊息的開頭,multiline.match: after 表格示比對的行應該附加到前一行。最後,output.logstash 區段設定了 Logstash 伺服器的輸出地址。

啟動 Filebeat 服務:

sudo systemctl enable filebeat
sudo systemctl start filebeat

這兩個命令分別啟用和啟動 Filebeat 服務。啟用 Filebeat 服務可確保它在系統啟動時自動執行。

Logstash 設定

設定 Logstash 以接收來自 Filebeat 的日誌,並將其傳送到 Elasticsearch。建立 /etc/logstash/conf.d/jenkins.conf 檔案,並新增以下設定:

input {
  beats {
    port => 5044
  }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hosts => ["<ELASTICSEARCH_IP>:9200"] # 將 <ELASTICSEARCH_IP> 替換為 Elasticsearch 伺服器的 IP 地址
    index => "jenkins-%{+YYYY.MM.dd}"
  }
}

這段 Logstash 設定定義了輸入和輸出。input 區段設定 Logstash 監聽來自 Filebeat 的連線,埠為 5044。output 區段設定 Logstash 將處理後的日誌輸出到 Elasticsearch,index 設定定義了索引名稱的格式。

啟動 Logstash 服務:

sudo systemctl enable logstash
sudo systemctl start logstash

這兩個命令分別啟用和啟動 Logstash 服務。啟用 Logstash 服務可確保它在系統啟動時自動執行。

現在,Jenkins 日誌將被 Filebeat 收集,由 Logstash 處理,並儲存在 Elasticsearch 中。您可以使用 Kibana 建立視覺化儀錶板來分析這些日誌。

透過以上設定,您就可以建立一個全面的 Jenkins 監控和日誌管理系統。這將有助於您更好地瞭解 Jenkins 叢集的效能,並快速診斷和解決任何問題。

這個架構圖展示了整個流程:

  graph LR
    subgraph Jenkins Servers
        A[Jenkins Master] --> B(Filebeat)
        C[Jenkins Worker]
    end
    B --> D[Logstash]
    D --> E[Elasticsearch]
    E --> F[Kibana]
    subgraph Monitoring System
        G[Telegraf] --> H[InfluxDB]
        H --> I[Grafana]
        A --> G
        C --> G
    end

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java.util.concurrent.TimeoutException:
at
hudson.remoting.PingThread.ping(PingThread.java:134)
at hudson.remoting.PingThread.run(PingThread.java:90)

處理多行訊息,例如 Java 堆積積疊追蹤,需要特殊的設定,以確保 Filebeat 將整個堆積疊追蹤視為單一記錄事件。我們使用 multiline 設定來達成此目的,指定哪些行屬於同一個訊息。

設定 LOGSTASH_HOST 變數為 Logstash 伺服器的 IP 位元址。使用以下命令重新啟動 Filebeat:

systemctl restart filebeat

接著,開啟 Kibana ( KIBANA_IP:5601 ),進入「管理」>「索引模式」。建立新的索引模式 jenkins-* ,將 Kibana 與 Elasticsearch 索引連結起來,以便探索所有 Jenkins 記錄。在「時間篩選器欄位名稱」選擇 @timestamp ,然後點選「建立索引模式」。

現在,在 Kibana 的「探索」頁面,您可以看到索引的 Jenkins 日誌資料。

雖然日誌已經串流到 Kibana,但訊息格式仍不夠理想。為了更有效地分析日誌,我們需要剖析訊息並建立具名欄位元。以下是一個 Jenkins 日誌範例:

2020-06-02 15:21:56.990+0000 INFO o.j.p.workflow.job.WorkflowRun#finish: movies-loader/develop #7 completed: SUCCESS

我們可以使用 Grok 運算式來剖析這個訊息。Grok 使用正則運算式將文字模式對應到識別碼。語法為 %{PATTERN:IDENTIFIER} 。以下是一個 Grok 運算式範例,用於剖析上述日誌訊息:

%{TIMESTAMP_ISO8601:createdAt} %{LOGLEVEL:level} %{JAVACLASS:class}%{DATA:state}: %{JOBNA
ME:project} #%{NUMBER:buildNumber} %{DATA:execution}: %{WORD:status}

Grok 提供內建的模式字典,您也可以自定義模式。例如:

JAVACLASS (?:[a-zA-Z0-9-]+\.)+[A-Za-z0-9$]+
JOBNAME [a-zA-Z0-9\-\/]+

使用 Kibana 的 Grok Debugger 主控台可以測試和偵錯 Grok 運算式。在「範例資料」輸入日誌訊息,在「Grok 模式」輸入運算式,然後點選「模擬」即可檢視剖析結果。

Logstash 外掛程式:簡化日誌串流

除了 Filebeat,您也可以使用 Jenkins 的 Logstash 外掛程式直接將日誌串流到 Elasticsearch,省去 Filebeat 和 Logstash 的設定。這個方法適用於沒有使用外部 Logstash 代理伺服器,與不需要自定義 Grok 剖析的情況。Logstash 外掛程式支援多種索引器,套件括 Redis、RabbitMQ 和 Elasticsearch。

在 Jenkins 安裝 Logstash 外掛程式後,設定 Elasticsearch 的 URI。然後,在 Pipeline 中加入以下程式碼區塊,即可將日誌串流到 Elasticsearch:

logstash {
  echo "工作:${env.JOB_NAME}"
}

您可以在 Kibana 儀錶板檢視串流的日誌。

持續整合日誌管理的最佳實務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設定 Jenkins CI Pipeline 的郵件通知和日誌管理。透過這些設定,您可以自動通知團隊成員建置狀態,聯集中管理日誌以進行除錯和分析。我建議使用具有加密和版本控制功能的 S3 作為日誌儲存後端,以提高安全性及可追溯性。

流程圖解説 Jenkins 日誌流程

以下流程圖説明瞭使用 Filebeat 和 Logstash 將 Jenkins 日誌傳輸到 Elasticsearch 和 Kibana 的過程:

  graph LR
    A[Jenkins] --> B(Filebeat);
    B --> C[Logstash];
    C --> D[Elasticsearch];
    D --> E[Kibana];

此流程圖展示了日誌資料從 Jenkins 伺服器,經由 Filebeat 收集、Logstash 處理,最終儲存到 Elasticsearch 並在 Kibana 中視覺化的完整路徑。

Logstash 外掛程式流程圖解説

以下流程圖説明瞭使用 Logstash 外掛程式直接將 Jenkins 日誌傳輸到 Elasticsearch 的過程:

  graph LR
    A[Jenkins] --> B[Logstash Plugin];
    B --> C[Elasticsearch];
    C --> D[Kibana];

此流程圖展示了更簡潔的日誌流程,Jenkins 日誌透過 Logstash 外掛程式直接傳輸到 Elasticsearch,然後在 Kibana 中進行視覺化,減少了設定的複雜度。

JENKINS_URL/securityRealm/finishLogin

JENKINS_URL 代表您的 Jenkins 執行個體的 URL。例如,如果您的 Jenkins 執行個體託管在 https://jenkins.example.com,則授權回呼 URL 應為 https://jenkins.example.com/securityRealm/finishLogin。這個 URL 告知 GitHub 在使用者成功透過驗證後將使用者重新導向回 Jenkins。

建立應用程式後,GitHub 會提供「Client ID」和「Client Secret」。這些值將用於在 Jenkins 中設定 GitHub 驗證。

設定 Jenkins 的 GitHub 驗證

在 Jenkins 中,導覽至「管理 Jenkins」>「設定全域安全性」。在「安全性領域」區段中,選擇「GitHub 驗證」。

  1. Client ID: 貼上您從 GitHub 應用程式取得的 Client ID。
  2. Client Secret: 貼上您從 GitHub 應用程式取得的 Client Secret。
  3. OAuth Scope: 設定您希望 Jenkins 應用程式擁有的 GitHub 許可權範圍。根據您的需求選擇適當的範圍。
  4. 測試設定: 您可以使用「測試設定」按鈕來驗證您的設定是否正確。

設定完成後,點選「儲存」。現在,使用者可以使用其 GitHub 帳戶登入 Jenkins。

探討 Jenkins 的 RBAC 許可權管理

Jenkins 的角色式存取控制(RBAC)功能,讓管理員能更精細地控制使用者對 Jenkins 資源的存取許可權。相較於傳統的矩陣式授權策略,RBAC 更易於管理,特別是在大型團隊和複雜專案中。

RBAC 的優勢

  • 簡化許可權管理: 將使用者分組到角色中,簡化了許可權的分配和管理。
  • 提升安全性: 透過精細的許可權控制,降低了未經授權的存取風險。
  • 提高效率: 避免了為每個使用者單獨設定許可權的繁瑣操作。

RBAC 的實踐

在 Jenkins 中,RBAC 通常透過外掛程式來實作,例如「Role-based Authorization Strategy」外掛程式。安裝此外掛程式後,您可以在「管理 Jenkins」>「設定全域安全性」>「授權」中找到 RBAC 的設定選項。

您可以定義不同的角色,例如「開發者」、「測試人員」、「管理員」等,並為每個角色分配特定的許可權。例如,開發者角色可能擁有執行構建、檢視構建記錄的許可權,而管理員角色則擁有所有許可權。

Jenkins 備份策略與災難復原

穩固的備份策略對於保障 Jenkins 的持續運作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 Jenkins 備份的最佳實務:

  • 定期備份: 建議至少每天備份一次 Jenkins 的 $JENKINS_HOME 目錄,其中包含所有重要的設定、外掛程式和構建記錄。
  • 多種備份方式: 除了簡單的目錄複製,還可以考慮使用 ThinBackup 或 CloudBees Backup 等外掛程式,這些外掛程式提供更進階的備份功能,例如增量備份和雲端備份。
  • 異地備份: 將備份儲存在異地位置,以防止單點故障。
  • 測試還原: 定期測試備份的還原功能,確保在需要時可以快速復原 Jenkins 的運作。

利用 Jenkins 執行 Cron 任務

Jenkins 不僅僅是一個 CI/CD 工具,它也可以用作 Cron 任務的排程器。透過 Jenkins 的定時構建功能,您可以輕鬆地設定定時任務,例如:

  • 定期備份 Jenkins
  • 清理舊的構建記錄
  • 執行自動化測試
  • 監控系統資源

設定 Cron 任務非常簡單,只需在 Jenkins 任務的構建觸發器中設定定時表示式即可。

Jenkins 任務遷移最佳實踐

當您需要將 Jenkins 任務遷移到新的執行個體時,以下是一些最佳實踐:

  • 使用 工作 Import Plugin: 這個外掛程式可以幫助您從另一個 Jenkins 執行個體匯入任務。
  • 使用 Jenkins CLI: Jenkins CLI 提供了命令列工具,可以匯出和匯入任務。
  • 手動複製 $JENKINS_HOME 目錄: 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可能會導致一些外掛程式或設定不相容。

透過妥善規劃和執行遷移過程,您可以確保任務的順利遷移,並避免資料遺失或服務中斷。

透過本文的介紹,相信您對 Jenkins 的管理和最佳實務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從安全性設定到任務遷移,掌握這些技巧將有助於您更好地管理 Jenkins,並充分發揮其強大的功能。

JENKINS_URL/securityRealm/finishLogin

這段程式碼片段展示了設定 Jenkins 與 GitHub OAuth 整合的授權回呼 URL 格式。JENKINS_URL 代表您的 Jenkins 伺服器地址,例如 http://your-jenkins-server:8080。這個 URL 是 GitHub 在驗證使用者身份後,將使用者重新導向回 Jenkins 的入口點。設定正確的回呼 URL 對於完成 OAuth 流程至關重要,否則驗證將會失敗。

深入解析 Jenkins 使用者活動稽核

有效追蹤使用者活動對於保障 Jenkins 系統安全至關重要。Audit Trail 外掛程式提供強大的稽核功能,詳細記錄所有使用者操作,套件含登入、任務建立、組態變更等。這份記錄有助於追蹤問題根源、稽核安全事件,並滿足合規性要求。

  graph LR
    B[B]
    A[使用者操作] --> B{Audit Trail 外掛程式};
    B --> C[稽核記錄];
    C --> D[安全稽核];
    C --> E[問題追蹤];
    C --> F[合規性];

此流程圖展示了 Audit Trail 外掛程式如何記錄使用者操作並生成稽核記錄,進而支援安全稽核、問題追蹤和合規性工作。

利用共用程式函式庫提升 Jenkins Pipeline 效率

共用程式函式庫是提升 Jenkins Pipeline 效率的利器,它允許您將常用的程式碼和步驟封裝成可重複使用的模組。這不僅減少了程式碼冗餘,也簡化了 Pipeline 的維護和更新。

建立共用程式函式庫的步驟如下:

  1. 建立一個 Git 儲存函式庫,存放您的共用程式碼。
  2. 在 Jenkins 中設定共用程式函式庫,指定 Git 儲存函式庫位置。
  3. 在 Jenkinsfile 中參照共用程式函式庫。
@Library('your-shared-library') _

這段程式碼示範瞭如何在 Jenkinsfile 中參照名為 your-shared-library 的共用程式函式庫。@Library 註解指示 Jenkins 載入指定的程式函式庫,使其在 Pipeline 中可用。

Jenkins 資料備份與還原策略

穩健的備份和還原策略是確保 Jenkins 資料安全的重要一環。以下列出幾種常用的備份方法:

  • 複製 $JENKINS_HOME 目錄: 這是最簡單的備份方法,直接複製整個 Jenkins 主目錄。
  • ThinBackup 外掛程式: 提供更精細的備份選項,可以選擇性地備份特定任務或設定。
  • CloudBees 備份外掛程式: 專為公司級 Jenkins 佈署設計,提供更強大的備份和災難復原功能。

選擇適合您需求的備份方法,並定期執行備份,才能有效降低資料遺失的風險。

善用 Jenkins 執行 Cron 任務

Jenkins 不僅僅是 CI/CD 工具,它也可以作為 Cron 任務排程器。您可以利用 Jenkins 建立定時任務,自動執行備份、清理、監控等操作。

設定 Cron 任務的步驟如下:

  1. 建立一個新的 Jenkins 任務。
  2. 設定建置觸發程式,使用 Cron 語法指定任務執行的時間。
H/15 * * * *

這段 Cron 語法表示每 15 分鐘執行一次任務。

Jenkins 任務遷移最佳實務

將 Jenkins 任務遷移到新的執行個體可能是一項複雜的任務。以下提供幾種遷移方法:

  • 複製 $JENKINS_HOME 目錄: 適用於簡單的遷移場景。
  • Jenkins CLI: 提供更靈活的遷移選項,可以透過指令碼自動化遷移過程。
  • Jenkins 任務匯入外掛程式: 允許您選擇性地匯入特定任務和設定。

選擇最適合您需求的遷移方法,並在遷移前做好充分的規劃和測試。

透過妥善運用這些 Jenkins 管理技巧,您可以開發一個安全、可靠與高效的 CI/CD 環境。從安全性設定、許可權管理到資料備份和任務遷移,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持續學習和實踐,才能充分發揮 Jenkins 的強大功能。

解鎖定 Jenkins 安全性:RBAC 與許可權控管

預設情況下,Jenkins 的許可權設定較為寬鬆,未登入使用者擁有讀取許可權,登入使用者則幾乎可以存取所有內容。在實際應用程式中,特別是團隊規模較大或 Jenkins 佈署於正式環境時,更精細的許可權控管至關重要。

我個人強烈建議停用匿名讀取許可權,並啟用使用者註冊功能。如此一來,所有使用者都必須登入才能操作 Jenkins,有效防止未授權存取。

更進一步,我們可以運用矩陣授權策略或根據角色的授權策略(RBAC)來精細控制每個使用者或角色的許可權。RBAC 更適合管理大型 Jenkins 執行個體,透過角色分配許可權,簡化管理流程並提升安全性。

  graph LR
    C[C]
    A[使用者] --> B(角色)
    B --> C{許可權}
    C --> D[Jenkins 資源]

上圖展示了 RBAC 的基本概念:使用者被分配到特定角色,而每個角色擁有不同的許可權,從而控制對 Jenkins 資源的存取。

GitHub OAuth 整合:簡化登入流程

整合 GitHub OAuth 可以讓使用者直接使用 GitHub 帳號登入 Jenkins,簡化登入流程並提升使用者經驗。設定步驟如下:

  1. 在 GitHub 上建立 OAuth 應用程式,取得 Client ID 和 Client Secret。
  2. 在 Jenkins 的「設定全域安全性」中啟用 GitHub 驗證,並填入 Client ID 和 Client Secret。

完成設定後,使用者即可透過 GitHub 帳號無縫登入 Jenkins。

Jenkins 效能調校:提升建置效率

Jenkins 效能直接影響 CI/CD 流程的效率。以下是一些效能調校的技巧:

  • 最佳化 JVM 引數: 根據 Jenkins 負載調整 JVM 堆積積大小和其他引數。
  • 使用 Slave 節點: 分散建置任務到多個 Slave 節點,提升併發處理能力。
  • 清理舊版建置: 定期清理舊版建置記錄和工作網路空間,釋放磁碟網路空間。
  • 使用快取: 利用快取機制減少重複下載和編譯,加快建置速度。

備份與還原:保障系統穩定性

定期備份 Jenkins 執行個體至關重要,可以有效降低資料遺失的風險。備份方式包括:

  • 複製 $JENKINS_HOME 目錄
  • 使用 ThinBackup 外掛程式
  • 使用 CloudBees 備份外掛程式

選擇適合您環境的備份方式,並定期進行備份演練,確保在需要時能夠快速還原 Jenkins。

玄貓的 Jenkins 管理心法

除了上述技巧,以下是我在實務中總結的一些 Jenkins 管理經驗:

  • 監控與警示: 建立完善的監控和警示機制,及時發現並處理 Jenkins 效能問題。
  • 程式碼即基礎設施: 使用 Terraform 等工具管理 Jenkins 基礎設施,實作自動化佈署和管理。
  • 安全稽核: 定期進行安全稽核,檢查 Jenkins 安全設定和許可權控管,及時發現並修復安全漏洞。

結語

Jenkins 作為 CI/CD 的核心工具,其安全性、效能和穩定性至關重要。透過本文介紹的技巧和最佳實務,您可以開發一個安全可靠與高效的 Jenkins CI/CD 流程,助力您的團隊提升軟體交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