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伺服器架構的興起,讓後端工程師能更專注於業務邏輯,但也為測試帶來了新的挑戰。由於無伺服器應用程式通常由多個微服務組成,彼此間透過事件驅動機制互動,加上高度依賴受管服務,使得傳統測試策略難以適用。為了有效測試無伺服器應用程式,必須針對事件驅動通訊、受管服務整合以及分散式系統的特性,制定相應的測試策略。除了單獨測試每個微服務的功能之外,更要著重於微服務之間的互動測試,確保整體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善用模擬和 Mock 技術,可以簡化測試流程,並提升測試效率。
重新撰寫的技術內容
專訪業界專家:Sara Gerion,Amazon Web Services 高階解決方案架構師
Sara Gerion 是 Amazon Web Services 的高階解決方案架構師,她幫助公司遵循最佳的架構實踐,同時也關注成本效益、效能、安全性、可持續性和營運卓越性。作為 AWS 的高階解決方案架構師,Sara 與各公司緊密合作,以確保他們的商業雄心得以實作。
對話內容
在成為 AWS 高階解決方案架構師之前,Sara 曾是 DAZN 的後端工程師,DAZN 是最早採用無伺服器架構的公司之一。無伺服器架構出現後,後端工程的演變如何?
Sara 回憶說,她在 2018 年首次在生產環境中使用 AWS Lambda 函式。那時,她已經熟悉 Amazon S3,但直到她瞭解了無伺服器計算的概念,才真正開始探索這個領域。Sara 表示,她觀察到無伺服器架構使後端工程師能夠更容易地接觸到觀測性空間和最佳實踐。
企業團隊如何使無伺服器發布更加「平淡」?
Sara 指出,當無伺服器發布很少見、包含許多變更、結果不可預測且被視為特殊事件時,通常會伴隨著更多的壓力和關注。相反,如果發布很頻繁、事件不常發生且結果可預測,團隊就能夠快速、持續地交付商業價值。
社群在定義無伺服器最佳實踐中的重要性
Sara 強調社群在定義無伺服器最佳實踐中的重要性。她認為,透過社群可以獲得不同背景和角色的見解,這對於個人成長和技能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寫作和操作 Lambda 函式的建議
作為前 Powertools for AWS Lambda 維護團隊成員,Sara 建議企業團隊採用 Powertools for AWS Lambda,以實作無伺服器最佳實踐,而無需撰寫大量自訂程式碼。
檔案和維護
Sara 表示,檔案可以加速新團隊成員的上手速度,並幫助團隊保留知識。她強調,檔案不僅包括文字,也包括雲端架構設計。工程團隊應該在實施前建立應用程式的架構設計,以便腦力激盪、驗證架構和避免痛苦的重寫。
測試無伺服器應用程式
測試無伺服器應用程式是一個挑戰。無伺服器應用程式具有低延遲、低成本和高可擴充套件性的特點,但也帶來了新的測試挑戰。傳統的測試策略可能不適合無伺服器應用程式,因為它們需要一個不同的方法來測試。
無伺服器應用程式的屬性和失敗模式
無伺服器應用程式具有多個屬性和失敗模式,這些會影響測試策略。例如,延遲、事件驅動架構和微服務等特點使得無伺服器應用程式更難以測試。
如何測試無伺服器應用程式?
測試無伺服器應用程式需要一個新的方法。這包括瞭解無伺服器應用程式的屬性和失敗模式,並根據這些特點設計測試策略。同時,也需要考慮到無伺服器應用程式的低成本和高可擴充套件性等優點。
伺服器無伺服器應用程式的測試挑戰
在伺服器無伺服器(Serverless)應用程式中,測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由於伺服器無伺服器應用程式通常由多個微服務組成,並且這些微服務之間可能存在複雜的相互依賴關係,因此測試這些應用程式可能會遇到一些挑戰。
事件驅動通訊
伺服器無伺服器應用程式通常使用事件驅動通訊,即當某個事件發生時,觸發相應的微服務進行處理。這種通訊方式可以使得微服務之間的耦合度降低,但是也使得測試更加困難。因為事件驅動通訊可能涉及多個微服務之間的互動,因此測試時需要考慮到這些互動的複雜性。
受管服務
受管服務是伺服器無伺服器應用程式中的一個重要特徵。受管服務是由雲供應商提供的,開發人員不需要關心底層的基礎設施和維護工作。然而,這也意味著開發人員對於受管服務的內部實作知之甚少,這使得測試和除錯更加困難。
分散式系統
伺服器無伺服器應用程式通常是分散式系統,即多個微服務分佈在不同的機器或區域上。這種分散式系統可以提高應用程式的可擴充套件性和容錯性,但是也使得測試更加複雜。因為分散式系統涉及多個微服務之間的互動,因此測試時需要考慮到這些互動的複雜性。
測試伺服器無伺服器應用程式
測試伺服器無伺服器應用程式需要考慮到以上提到的挑戰。以下是一些測試伺服器無伺服器應用程式的策略:
測試個別微服務
測試個別微服務是測試伺服器無伺服器應用程式的一個重要步驟。每個微服務都需要進行單獨的測試,以確保其正確性和可靠性。
測試微服務之間的互動
測試微服務之間的互動是測試伺服器無伺服器應用程式的一個重要步驟。需要考慮到微服務之間的互動的複雜性,並且需要使用適合的測試工具和技術來進行測試。
使用模擬和Mock技術
使用模擬和Mock技術可以幫助簡化測試過程。模擬和Mock技術可以模擬出微服務之間的互動,從而簡化測試過程。
內容解密:
以上內容介紹了測試伺服器無伺服器應用程式的挑戰和策略。首先,介紹了事件驅動通訊、受管服務和分散式系統等挑戰。然後,介紹了測試個別微服務、測試微服務之間的互動和使用模擬和Mock技術等策略。最後,總結了測試伺服器無伺服器應用程式的重要性和未來發展方向。
graph LR A[測試挑戰] --> B[事件驅動通訊] A --> C[受管服務] A --> D[分散式系統] B --> E[測試個別微服務] C --> F[測試微服務之間的互動] D --> G[使用模擬和Mock技術] E --> H[確保可靠性和正確性] F --> H G --> H
圖表翻譯:
以上圖表展示了測試伺服器無伺服器應用程式的挑戰和策略。圖表從左到右分為四個部分:測試挑戰、事件驅動通訊、受管服務和分散式系統。每個部分都有相應的測試策略,包括測試個別微服務、測試微服務之間的互動和使用模擬和Mock技術。最終,所有的測試策略都指向確保可靠性和正確性。
隨著無伺服器架構的廣泛採用,如何有效測試這類別應用程式已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深入剖析無伺服器應用程式的特性,可以發現事件驅動的架構、高度依賴受管服務以及系統的分散式特性,都為測試帶來了獨特的挑戰。傳統測試方法難以完全覆寫這些特性,因此需要新的測試策略。
多維比較分析顯示,針對個別微服務的單元測試雖然必不可少,但不足以確保整個系統的穩定性。測試微服務之間的互動、模擬事件觸發流程以及使用 Mock 技術隔離外部依賴,才能更全面地驗證系統功能。此外,由於無伺服器應用程式高度依賴雲平臺提供的受管服務,如何在測試環境中有效模擬這些服務的行為也是一個關鍵挑戰。
展望未來,隨著無伺服器生態的持續發展,預計將出現更多專注於無伺服器測試的工具和最佳實踐。例如,混沌工程的引入可以幫助驗證系統在各種異常情況下的韌性。同時,更完善的監控和可觀測性工具將有助於快速定位和診斷問題。
玄貓認為,掌握無伺服器應用程式的測試策略對於確保應用程式品質和可靠性至關重要。企業應積極探索新的測試方法,並將其融入持續整合/持續佈署流程中,才能充分發揮無伺服器架構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