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過濾和聯結規則都是推薦系統中常用的技術,但它們的核心思想有所不同。協同過濾著重於使用者之間的相似度,例如,如果使用者 A 和使用者 B 都喜歡相同的電影,那麼系統可能會向使用者 A 推薦使用者 B 也喜歡的其他電影。聯結規則則關注專案之間的關聯性,例如,如果顧客經常同時購買牛奶和麵包,那麼系統可能會在顧客購買牛奶時推薦麵包。選擇哪種技術取決於應用場景和資料特性。如果使用者資料豐富,協同過濾通常更有效;如果專案資料豐富,則聯結規則可能更適合。實際應用中,常常會結合多種技術,例如使用關聯規則挖掘專案關聯,再結合協同過濾提供個人化推薦,以提升推薦效果。理解不同技術的優缺點,並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技術組合,才能構建更有效的推薦系統。

協同過濾與聯結規則

協同過濾和聯結規則都是用於生成推薦的無監督學習方法,但它們在原理和應用上有所不同。協同過濾根據使用者之間的相似性,提供個人化的推薦;而聯結規則則是根據專案之間的關聯,尋找共同出現的專案組合。

協同過濾

協同過濾是一種根據使用者行為的推薦技術,透過分析使用者之間的相似性,為每個使用者提供個人化的推薦。它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評分、購買記錄等行為,計算出使用者之間的相似度,然後根據相似使用者的行為,為目標使用者提供推薦。

協同過濾有兩種主要方法:根據使用者的協同過濾和根據專案的協同過濾。根據使用者的協同過濾是透過計算使用者之間的相似度,然後根據相似使用者的行為,為目標使用者提供推薦。根據專案的協同過濾是透過計算專案之間的相似度,然後根據相似專案的行為,為目標專案提供推薦。

聯結規則

聯結規則是一種根據專案之間關聯的推薦技術,透過分析專案之間的共同出現,尋找出強相關的專案組合。它可以根據專案的購買記錄、評分等行為,計算出專案之間的關聯強度,然後根據關聯強度,為目標專案提供推薦。

聯結規則有兩個主要步驟:生成候選規則和選擇強規則。生成候選規則是透過分析專案之間的共同出現,生成一組候選規則;選擇強規則是透過計算每個候選規則的支援度和信心度,選擇出支援度和信心度最高的規則。

協同過濾與聯結規則的比較

協同過濾和聯結規則都是用於生成推薦的無監督學習方法,但它們在原理和應用上有所不同。協同過濾根據使用者之間的相似性,提供個人化的推薦;而聯結規則則是根據專案之間的關聯,尋找共同出現的專案組合。

協同過濾適合於個人化推薦,尤其是在使用者數量較少、專案數量較多的情況下。聯結規則適合於尋找專案之間的關聯,尤其是在專案數量較少、使用者數量較多的情況下。

協同過濾法的優缺點

協同過濾法是一種根據使用者之間的相似性來提供個人化推薦的技術。其優點在於能夠根據使用者的行為和偏好提供準確的推薦,並且能夠處理大量的使用者資料。然而,協同過濾法也有一些缺點,例如無法為新使用者或新專案提供推薦,因為它們沒有足夠的資料來計算相似性。此外,當使用者數量非常大時,根據使用者的協同過濾法會變得計算上具有挑戰性,因此通常會使用根據專案的方法或降維技術來替代。

關聯規則與協同過濾

關聯規則是一種用於發現資料中變數之間關聯的技術。它可以用於協同過濾法中,以發現使用者之間的關聯。例如,在一個衛星廣播公司的客戶資料函式庫中,分析師可以使用關聯規則來發現客戶之間的關聯,例如哪些客戶具有相同的購買行為或人口統計特徵。

案例研究:衛星廣播公司客戶

表 15.8 顯示了一個衛星廣播公司客戶資料函式庫的樣本資料。分析師想要使用關聯規則來發現客戶之間的關聯。這種方法是合理的,因為關聯規則可以幫助分析師瞭解客戶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關聯規則可能會產生大量的規則,需要進一步分析和篩選以得到有用的結果。此外,關聯規則也可能受到資料品質和分佈的影響,因此需要仔細評估資料以確保其準確性和可靠性。

Mermaid 圖表:協同過濾法流程

  flowchart TD
    A[使用者資料] --> B[協同過濾法]
    B --> C[計算相似性]
    C --> D[提供推薦]
    D --> E[評估推薦]
    E --> F[更新使用者資料]

圖表翻譯:

此圖表顯示了協同過濾法的流程。首先,收集使用者資料,然後使用協同過濾法計算使用者之間的相似性。接下來,根據相似性提供個人化推薦。最後,評估推薦的效果並更新使用者資料以改善未來的推薦。

程式碼範例:協同過濾法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NearestNeighbors

# 載入使用者資料
user_data = pd.read_csv('user_data.csv')

# 建立協同過濾模型
nn = NearestNeighbors(n_neighbors=10, algorithm='brute', metric='cosine')
nn.fit(user_data)

# 提供個人化推薦
def recommend(user_id):
    distances, indices = nn.kneighbors(user_data.iloc[user_id])
    return indices

# 測試推薦功能
user_id = 0
recommended_users = recommend(user_id)
print(recommended_users)

內容解密:

此程式碼範例示範瞭如何使用 Scikit-learn 函式庫實作協同過濾法。首先,載入使用者資料並建立一個 NearestNeighbors 模型。接下來,定義一個提供個人化推薦的函式 recommend,它使用模型計算使用者之間的相似性並傳回最相似的使用者 ID。最後,測試推薦功能以檢視結果。

統計課程組合識別

線上統計課程的銷售資料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學生的購買行為和課程之間的關聯。這些資訊對於包裝和排序課程非常重要。下面,我們將使用一份名為 CourseTopics.xlsx 的檔案中的資料來進行分析。

資料描述

這份檔案包含了學生購買的各種統計課程的相關資訊,包括課程名稱和購買狀態。每一行代表一個學生的購買記錄,每一列代表一個不同的統計課程。例如,Intro、DataMining、Survey、CatData、Regression、Forecast、DOE 和 SW。

資料範例

以下是這份檔案中的前幾行資料:

Intro DataMining Survey CatData Regression Forecast DOE SW
1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分析方法

為了識別課程組合,我們可以使用相關分析和聚類別分析等方法。相關分析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不同課程之間的關聯程度,而聚類別分析可以將具有相似購買行為的學生分組。

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可以透過計算不同課程之間的相關係數來實作。相關係數越高,表示兩個課程之間的關聯越密切。

聚類別分析

聚類別分析可以根據學生的購買行為將其分為不同的群體。這樣,我們就可以識別出哪些課程經常被一起購買。

實施步驟

  1. 載入必要的函式庫和資料。
  2. 進行相關分析和聚類別分析。
  3. 根據分析結果,識別出最常被一起購買的課程組合。

結果解釋

透過相關分析和聚類別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不同課程之間的關聯程度和學生的購買行為群體。這些資訊可以幫助我們設計更合理的課程包裝和排序策略,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和提高銷售效率。

內容解密: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 載入資料
data = pd.read_excel('CourseTopics.xlsx')

# 標準化資料
scaler = StandardScaler()
data_scaled = scaler.fit_transform(data)

# 進行聚類別分析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3)
kmeans.fit(data_scaled)

# 取得聚類別結果
labels = kmeans.labels_

# 分析結果
print("聚類別結果:")
print(labels)

圖表翻譯:

  flowchart TD
    A[載入資料] --> B[標準化資料]
    B --> C[進行聚類別分析]
    C --> D[取得聚類別結果]
    D --> E[分析結果]

這個流程圖展示了我們如何進行課程組合識別的步驟,從載入資料到分析結果。

關聯規則分析

關聯規則是一種用於發現資料中變數間隱含關係的技術。在本例中,我們將使用關聯規則來分析化妝品購買資料,以瞭解不同化妝品之間的購買模式。

資料解釋

給定的資料是一個二元矩陣,每行代表一筆交易,每列代表一種化妝品。矩陣中的值為0或1,分別表示該筆交易中沒有購買(0)或購買(1)該種化妝品。

關聯規則分析

使用關聯規則分析工具(ASDM),我們可以從資料中提取出一些有趣的規則。以下是對部分規則的解釋:

  1. 信心(Confidence):信心值表示當前規則的可靠性。例如,如果一條規則的信心值為0.8,意味著當前規則成立的機率為80%。
  2. **支援度(Support)****: 支援度表示某個專案組合出現在資料中的頻率。例如,如果一個規則的支援度為0.2,意味著該組合出現在20%的交易中。
  3. 提升比率(Lift-Ratio):提升比率表示當前規則相比於隨機情況下的提升程度。例如,如果一條規則的提升比率為2,意味著當前規則比隨機情況下更有可能成立。

規則解釋

以下是對部分規則的解釋:

  1. 規則1:如果購買了Blush(腮紅),則購買了Nail Polish(指甲油)的機率為0.8。
  2. 規則2:如果購買了Concealer(遮瑕膏),則購買了Eyebrow Pencils(眉筆)的機率為0.7。
  3. 規則3:如果購買了Bronzer(太陽粉),則購買了Blush(腮紅)的機率為0.6。

效用評估

評估這些規則的效用時,我們需要考慮其商業價值和實際應用。例如,規則1表明購買Blush(腮紅)的顧客也可能購買Nail Polish(指甲油),這可能對於業務人員的跨銷促銷有幫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規則可能存在冗餘性和不必要性,因此需要進一步評估和篩選,以確保其實際價值和適用性。

關聯規則與協同過濾

在電子商務和教育領域中,瞭解使用者的偏好和行為對於提供個人化推薦至關重要。這一節將探討關聯規則和協同過濾的應用,兩者都是常用的資料探勘技術,用於發現變數之間的有趣模式和關係。

關聯規則

關聯規則是一種用於發現變數之間相關性的技術。它們以「如果-則」的形式表示,描述了某些專案與其他專案之間的關係。例如,在購物資料中,一條關聯規則可能表明「如果購買了化妝品A,則可能也會購買化妝品B」。這種規則對於建議系統非常有用,因為它們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購買歷史提供相關的產品推薦。

協同過濾

協同過濾是一種根據使用者之間的相似性來推薦專案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兩個使用者對某些專案有相似的評分或偏好,那麼他們可能也會對其他專案有相似的評分或偏好。例如,線上課程評分中,如果兩個學生對某些課程有相似的評分,則可以根據一個學生的評分來推薦另一個學生可能感興趣的課程。

實際應用

在實際應用中,關聯規則和協同過濾可以結合使用,以提供更精確的推薦。例如,對於一所提供多個線上統計課程的教育機構,可以使用關聯規則來發現學生之間的購買模式,然後使用協同過濾來根據學生的評分歷史提供個人化的課程推薦。

內容解密:

import pandas as pd

# 載入學生評分資料
ratings = pd.read_csv('student_ratings.csv')

# 計算學生之間的相似度
similarities = ratings.corr()

# 根據相似度推薦課程
def recommend_courses(student_id, num_courses):
    similar_students = similarities[student_id].sort_values(ascending=False)[1:num_courses+1]
    recommended_courses = []
    for student in similar_students.index:
        courses = ratings.loc[student, :]
        recommended_courses.extend(courses[courses > 3].index)
    return recommended_courses

# 測試推薦功能
recommended_courses = recommend_courses('E.N.', 3)
print(recommended_courses)

圖表翻譯:

  flowchart TD
    A[學生評分資料] --> B[計算學生之間的相似度]
    B --> C[根據相似度推薦課程]
    C --> D[輸出推薦課程列表]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使用了關聯規則和協同過濾來根據學生的評分歷史提供個人化的課程推薦。首先,我們計算了學生之間的相似度,然後根據相似度推薦了可能感興趣的課程。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教育機構提供更好的使用者經驗,並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空間分析與預測技術

空間分析是一種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和其他空間分析工具來分析和理解地理空間資料的技術。它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包括城市規劃、環境監測、交通管理等。在進行空間分析時,常常需要結合多種技術和工具,例如SQL Spatial、R語言、Python等。

SQL Spatial

SQL Spatial是一種用於管理和分析空間資料的技術。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函式和運算子,可以用於對空間資料進行查詢、分析和操作。例如,可以使用SQL Spatial來查詢兩個地理位置之間的距離、計算一個區域的面積等。

R語言

R語言是一種流行的統計分析和繪圖工具。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函式和套件,可以用於進行空間分析和預測。例如,可以使用R語言來進行線性迴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

Python

Python是一種流行的程式設計語言。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函式和套件,可以用於進行空間分析和預測。例如,可以使用Python來進行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

預測模型

預測模型是一種用於預測未來事件或趨勢的技術。它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包括金融、交通、環境等。在進行預測時,常常需要結合多種技術和工具,例如線性迴歸、時間序列分析等。

內容解密:

上述內容介紹了空間分析與預測技術的基本概念和應用。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展示如何使用R語言進行線性迴歸分析:

# 載入必要的套件
library(ggplot2)

# 建立一個簡單的資料集
x <- c(1, 2, 3, 4, 5)
y <- c(2, 3, 5, 7, 11)

# 進行線性迴歸分析
model <- lm(y ~ x)

# 繪製結果
ggplot(data.frame(x, y), aes(x = x, y = y)) + 
  geom_point() + 
  geom_smooth(method = "lm", se = FALSE)

這個例子展示瞭如何使用R語言進行線性迴歸分析和繪製結果。

圖表翻譯: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Mermaid圖表,展示了空間分析與預測技術的基本流程:

  flowchart TD
    A[資料收集] --> B[資料預處理]
    B --> C[空間分析]
    C --> D[預測模型]
    D --> E[結果評估]

這個圖表展示了空間分析與預測技術的基本流程,包括資料收集、資料預處理、空間分析、預測模型和結果評估等步驟。

圖表翻譯:

上述Mermaid圖表展示了空間分析與預測技術的基本流程。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展示如何使用Python進行機器學習:

# 載入必要的套件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import numpy as np

# 建立一個簡單的資料集
x = np.array([1, 2, 3, 4, 5]).reshape(-1, 1)
y = np.array([2, 3, 5, 7, 11])

# 進行線性迴歸分析
model = LinearRegression()
model.fit(x, y)

# 繪製結果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plt.scatter(x, y)
plt.plot(x, model.predict(x), color='red')
plt.show()

這個例子展示瞭如何使用Python進行機器學習和繪製結果。

16 章:叢集分析

叢集分析是一種流行的無監督學習任務,目的是將資料分成一組同質的叢集,以便生成洞察力。將資料集分成同質的記錄叢集對於改善監督方法的效能也很有用,特別是在異質資料集中。叢集分析在各種商業應用中被廣泛使用,從定製行銷到行業分析。

16.1 簡介

叢集分析用於根據對觀察值的多個測量結果形成同質的觀察值叢集。這種想法已經在許多領域中應用,包括天文學、考古學、醫學、化學、教育、心理學、語言學和社會學。例如,生物學家已經使用類別和子類別來組織物種。化學中的一個成功例子是門德列夫的元素週期表。

叢集分析在行銷中的流行應用是市場細分:根據人口統計和交易歷史資訊對顧客進行細分,並為每個細分市場制定行銷策略。在印度等國家,顧客多樣性對於位置非常敏感,連鎖店通常在店鋪層面進行市場細分,而不是整個連鎖店(稱為「微細分」)。另一個應用是市場結構分析:根據競爭措施的相似性識別類別似的產品群體。在行銷和政治預測中,使用美國郵政編碼對社群進行叢集已經成功地將社群按生活方式進行了分組。

16.2 叢集分析技術

本章將介紹兩種流行的叢集分析方法:層次叢集和 K-means 叢集。

層次叢集

在層次叢集中,觀察值會根據觀察值之間和叢集之間的距離逐步分組。這種方法會產生一個有用的圖形顯示,稱為樹狀圖,用於展示叢集過程和結果。

K-means 叢集

K-means 叢集在大資料應用中被廣泛使用。在 K-means 叢集中,觀察值會根據其與每個叢集的距離分配到預先指定的叢集之一。這種方法具有計算優勢,可以高效地處理大資料。

16.3 案例研究:公用事業公司

表 16.1 給出了 22 家美國公用事業公司的企業資料。我們希望根據八個測量指標對這些公用事業公司進行分組。這種分組可以幫助預測放寬管制對成本的影響。

公用事業公司資料分析

在進行公用事業公司資料分析時,瞭解各公司的財務和營運情況至關重要。以下是對22家公用事業公司的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其固定費用、收益率、成本、負載因子、需求增長、銷售情況、核能比例以及燃料成本等方面的差異。

公司概覽

公司名稱 固定費用 收益率 成本 負載因子 需求增長 銷售情況 核能比例 燃料成本
Arizona Public Service 1.06 9.2 151 54.4 1.6 9077 0.0 0.628
Boston Edison Co. 0.89 10.3 202 57.9 2.2 5088 25.3 1.555
Central Louisiana Co. 1.43 15.4 113 53.0 3.4 9212 0.0 1.058

散點圖分析

對銷售情況和燃料成本進行散點圖分析,可以初步觀察到公用事業公司之間可能存在的叢集。圖中顯示了兩個或三個叢集:高燃料成本叢集、低燃料成本但相對低銷售叢集,以及低燃料成本但高銷售叢集。

叢集分析

叢集分析是一種形式化的演算法,根據記錄之間的距離(此處為二維距離),形成叢集。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簡化分析過程,透過對典型公司的詳細成本模型進行建模,然後將結果擴充套件到所有公司。

協同過濾和聯結規則推薦技術在當今資料驅動的商業環境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深入剖析這兩種技術的應用場景及侷限性,我們發現協同過濾側重於個人化推薦,尤其適用於使用者規模較小、產品種類別豐富的電商平臺;而聯結規則則更擅長挖掘產品間的關聯性,適用於產品種類別相對較少、使用者基數龐大的零售場景。技術限制方面,協同過濾面臨冷啟動問題,難以有效推薦新產品和服務給新使用者;聯結規則則容易產生大量規則,需要額外的篩選機制提取有價值的資訊。

綜合多維比較分析,協同過濾和聯結規則並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補充。例如,電商平臺可以結合協同過濾的個人化推薦和聯結規則的產品組合推薦,提供更全面且精準的購物建議。此外,透過整合更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例如深度學習,可以進一步提升推薦系統的效能和準確性。實務落地時,需考量資料品質、運算資源和商業目標等因素,選擇最合適的技術組合。

展望未來,隨著AI技術的持續發展,預期推薦系統將更智慧化、更個人化。技術演進方向包含結合上下文感知、強化學習等技術,提供更符合使用者實時需求和情境的推薦服務。同時,隱私保護和資料安全也將成為推薦系統發展的重要議題。

玄貓認為,企業應積極探索和應用協同過濾和聯結規則等推薦技術,並持續關注新興技術的發展,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對於資源有限的企業,建議優先將推薦系統應用於核心業務場景,例如提升客戶留存率和客單價,以最大化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