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軟體開發中,速度與品質是企業維持競爭力的關鍵。持續整合(CI)、持續交付(CD)與持續部署構成了一套自動化的實踐框架,旨在將程式碼從開發者的電腦高效且可靠地交付到使用者手中。此流程始於持續整合,它要求開發團隊改變傳統的工作模式,採行頻繁提交與自動化驗證,確保程式碼庫的健康狀態。接著,持續交付將此基礎延伸,自動化地產生可隨時部署至生產環境的候選版本,並在預備環境中進行完整測試。最終,持續部署實現了從提交到上線的完全自動化,是 DevOps 理念在技術層面的極致體現。這一系列實踐不僅是工具的導入,更是對開發文化、流程與團隊協作模式的深度重塑,其目標在於建立一個快速、可預測且低風險的軟體交付生命週期。

CI/CD 與持續部署:加速軟體交付的自動化流程

本章節深入解析持續整合 (CI)、持續交付 (CD) 及持續部署這三項關鍵的 DevOps 實踐。詳細闡述 CI 的核心目標——頻繁整合與快速驗證程式碼變更,並探討其對協作文化、流程與工具的要求。接著,將說明 CD 如何在 CI 的基礎上,自動化將應用程式部署至非生產環境,並強調不可變動的部署包原則。最後,介紹持續部署的概念,及其在企業中實施的挑戰與方法,如特性標籤與藍綠部署,旨在建立一個高效、可靠且自動化的軟體交付管道。

在前文探討了 DevOps 的核心文化與原則後,本節將聚焦於其關鍵實踐:持續整合 (CI)、持續交付 (CD) 及持續部署。這三者共同構成了自動化軟體交付流程的基石。

持續整合 (CI)

持續整合 (Continuous Integration, CI) 是一種軟體開發實踐,其核心在於團隊成員頻繁地整合他們的工作成果。每次整合都必須經過自動化驗證(包括測試),以儘快偵測並修復整合錯誤。

  • CI 的核心精神: CI 清晰地體現了 DevOps 的協作與溝通精神。CI 的執行會影響所有團隊成員的工作方法,進而促進協作。此外,CI 要求實施一系列流程(如分支管理、提交、Pull Request、程式碼審查等),並透過自動化工具(如 Git、Jenkins、Azure DevOps、GitHub Actions 等)來實現。CI 的快速執行至關重要,以便儘早獲得程式碼整合的反饋,從而更快地向用戶交付新功能。

  • 實施 CI 的先決條件: 要成功設置 CI,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 源碼管理器 (SCM): 一個能夠集中管理所有成員程式碼的系統,例如 Git、SVN 或 Team Foundation Version Control (TFVC)。
    • 自動化建置管理器 (CI Server): 一個支援持續整合的自動化建置伺服器,如 Jenkins、GitLab CI、TeamCity、Azure Pipelines、GitHub Actions、Travis CI 或 Circle CI。
    • 分支策略: 團隊成員應每日、迭代式地進行開發,並將每個任務或功能與其他開發工作隔離,通常透過分支來實現。
    • 頻繁提交: 成員應定期(甚至一天多次)提交(commit)他們的程式碼,最好是小規模的提交,以便在出現錯誤時能輕鬆修復。這些提交將被整合到應用程式的整體程式碼中。
  • CI 流程自動化: CI 的核心是自動化,並在每次程式碼提交時觸發。CI 伺服器會執行以下操作:

    • 建置應用程式套件: 包括編譯程式碼、轉換文件等。
    • 執行單元測試: 驗證程式碼的最小單元是否正常工作,並可包含程式碼覆蓋率分析。

    提示: 此流程還可以透過靜態程式碼分析和漏洞掃描來豐富,這將在後續章節中詳細探討。

    CI 流程的優化至關重要,以確保其快速執行,讓開發者能及時獲得程式碼整合的反饋。例如,無法編譯或測試失敗的程式碼提交可能會阻礙整個團隊的工作。

  • CI 流程中的常見問題與影響: 有時,不良實踐可能導致 CI 測試失敗。若為此停用測試執行,或以「為了快速交付」為由忽視錯誤,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當偵測到的錯誤未能得到及時處理時,節省的 CI 時間將被用於修復 Bug 和快速重新部署,這與 DevOps 的文化背道而馳。這會導致最終用戶的應用程式品質下降,且缺乏真實的反饋。開發團隊將花費時間修正錯誤,而非開發新功能。

  • 優化的 CI 工作流程: 一個優化且完整的 CI 流程,能讓開發者快速解決問題、改進程式碼,或與團隊討論後提交新的整合。

@startuml
!define DISABLE_LINK
!define PLANTUML_FORMAT svg
!theme _none_

skinparam dpi auto
skinparam shadowing false
skinparam linetype ortho
skinparam roundcorner 5
skinparam defaultFontName "Microsoft JhengHei UI"
skinparam defaultFontSize 16
skinparam minClassWidth 100

start

partition "持續整合 (CI) 工作流程" {
  :開發者提交程式碼 (Commit to SCM);
  :CI 伺服器觸發建置;
  :1. 建置應用程式套件;
  :   - 編譯, 轉換檔案等;
  :2. 執行單元測試;
  :   - 包含程式碼覆蓋率;
  :3. (可選) 靜態程式碼分析 / 漏洞掃描;

  if "建置與測試成功?" then (是)
    :提供快速反饋給開發者;
    :開發者可繼續開發新功能;
  else (否)
    :標記失敗, 通知開發者;
    :開發者修復問題;
    :重新提交程式碼;
  endif
}

stop

@enduml

看圖說話:

此圖示描繪了持續整合 (CI) 的典型工作流程。首先,開發者將程式碼提交到源碼管理器 (SCM)。接著,CI 伺服器被觸發,執行建置應用程式套件和單元測試等步驟。若建置與測試成功,則會向開發者提供快速反饋,使他們能繼續開發新功能。若發生失敗,CI 伺服器會標記為失敗並通知開發者,開發者需修復問題後重新提交程式碼。這個循環過程旨在確保程式碼的品質並儘早發現整合問題,從而加速軟體開發週期。

持續交付 (CD)

在持續整合完成後,下一步是將應用程式自動部署到一個或多個非生產環境(如預備環境,Staging Environment),這個過程稱為持續交付 (Continuous Delivery, CD)。

  • CD 的目標與執行: CD 通常始於一個由 CI 產生的應用程式套件,該套件將根據一系列自動化任務進行安裝。這些任務可能包括解壓縮、停止與重啟服務、複製文件、替換配置等。在 CD 過程中,也可以執行功能測試和驗收測試。 與 CI 不同,CD 的目標是測試整個應用程式及其所有依賴項。這在由多個服務和 API 組成的微服務應用程式中尤為明顯。CI 可能只測試正在開發的微服務,而一旦部署到預備環境,就可以測試整個應用程式,以及其組成的 API 和微服務。

  • CI 與 CD 的整合: 在實務中,將 CI 與 CD 整合到一個整合環境中非常普遍,即 CI 在完成後立即部署到該環境。這使得開發者不僅能執行單元測試,還能在每次提交時驗證整個應用程式(包括 UI 和功能),以及其他團隊成員的開發整合情況。

  • 不可變動的部署包: 在 CI 過程中生成的套件,也將在 CD 過程中部署,並且應該是直到生產環境都保持一致的。雖然可能存在因環境差異而進行的配置檔案轉換,但應用程式程式碼本身(如二進制文件、DLL、Docker 映像、JAR 包)必須保持不變。這種不可變動的特性是確保在一個環境中驗證過的應用程式,與前一個和下一個環境部署的版本品質一致的唯一保證。如果在某個環境驗證後需要進行變更(改進或錯誤修復),這些變更必須重新通過 CI 和 CD 的完整週期。

  • CD 的相關工具: 設置 CI/CD 的工具通常與其他解決方案結合使用,例如:

    • 套件管理器: 作為 CI 階段生成的套件的儲存空間,需要支援 Feed、版本控制和不同類型的套件。市場上有 Nexus、ProGet、Artifactory 和 Azure Artifacts 等。
    • 配置管理器: 在 CD 過程中管理配置變更,大多數 CD 工具都包含變數系統的配置機制。
  • CD 的觸發機制: 在 CD 流程中,部署到每個預備環境的觸發方式如下:

    • 自動觸發: 在前一個環境成功執行後自動觸發。例如,可以在專用環境中的整合測試成功執行後,自動觸發部署到預生產環境。
    • 手動觸發: 對於敏感環境(如生產環境),在獲得手動批准後觸發。 在 CD 流程中,最重要的是生產環境(即面向最終用戶的環境)的部署應由手動批准來觸發。
@startuml
!define DISABLE_LINK
!define PLANTUML_FORMAT svg
!theme _none_

skinparam dpi auto
skinparam shadowing false
skinparam linetype ortho
skinparam roundcorner 5
skinparam defaultFontName "Microsoft JhengHei UI"
skinparam defaultFontSize 16
skinparam minClassWidth 100

start

partition "持續交付 (CD) 工作流程" {
  :CI 完成並產生不可變動的部署套件;

  partition "部署到非生產環境 (Staging)" {
    :自動觸發部署;
    :執行功能與驗收測試;
    :驗證應用程式整體與依賴項;
  }

  if "部署到預生產環境成功?" then (是)
    :手動審批;
    partition "部署到生產環境 (Production)" {
      :手動觸發部署;
      :交付給最終用戶;
    }
  else (否)
    :標記失敗, 通知團隊;
    :開發者修復問題;
    :重新啟動 CI/CD 流程;
  endif
}

stop

@enduml

看圖說話:

此圖示展示了持續交付 (CD) 的工作流程,它緊接在 CI 流程之後。首先,CI 過程產生一個不可變動的部署套件。隨後,該套件會自動部署到非生產環境(Staging),並在此進行功能與驗收測試,以驗證整個應用程式及其依賴項。若部署到預生產環境成功,則需要手動審批,然後才能觸發部署到生產環境,最終交付給終端用戶。若任何階段失敗,則會標記失敗並通知團隊,開發者需修復問題後重新啟動 CI/CD 流程。此流程確保了從開發到生產的連續性與可靠性。

持續部署

持續部署 (Continuous Deployment) 是 CD 的一種延伸,它進一步將整個 CI/CD 管道自動化,從開發者提交程式碼的那一刻起,到經過所有驗證步驟後自動部署到生產環境。

  • 持續部署的實施與挑戰: 這項實踐在企業中較少被完全實施,因為它要求應用程式涵蓋各種測試(單元、功能、集成、效能等),並且這些測試必須成功執行,以驗證應用程式的正確性及其所有依賴項。然而,一旦實現,它允許在無需任何批准操作的情況下自動部署到生產環境。 持續部署流程還必須考慮在發生生產問題時恢復應用程式的步驟。

  • 實現持續部署的技術: 持續部署可以透過特性標籤 (Feature Flags) 來實現,這涉及將應用程式的功能封裝在特性中,並在生產環境中按需啟用,而無需重新部署應用程式程式碼。 另一種技術是使用藍綠生產基礎設施,它包含兩個生產環境(藍色和綠色)。首先部署到藍色環境,然後到綠色環境;這將確保無需停機時間。

@startuml
!define DISABLE_LINK
!define PLANTUML_FORMAT svg
!theme _none_

skinparam dpi auto
skinparam shadowing false
skinparam linetype ortho
skinparam roundcorner 5
skinparam defaultFontName "Microsoft JhengHei UI"
skinparam defaultFontSize 16
skinparam minClassWidth 100

start

partition "持續部署 (Continuous Deployment) 工作流程" {
  :開發者提交程式碼;
  :自動觸發 CI 管道;
  :自動觸發 CD 管道;
  :執行所有自動化測試 (單元, 集成, 功能, 效能, 安全等);

  if "所有測試皆通過?" then (是)
    :自動部署到生產環境;
    :無需手動批准;
    :監控生產環境;
  else (否)
    :標記失敗, 通知團隊;
    :開發者修復問題;
    :重新啟動 CI/CD 流程;
  endif
}

stop

@enduml

看圖說話:

此圖示展示了持續部署的工作流程,它是持續交付 (CD) 的進一步自動化。整個流程從開發者提交程式碼開始,自動觸發 CI 和 CD 管道。在此過程中,會執行所有類型的自動化測試,包括單元、集成、功能、效能和安全測試。如果所有測試都成功通過,則應用程式將自動部署到生產環境,無需任何手動批准。隨後,會對生產環境進行持續監控。若任何測試失敗,則會標記失敗並通知團隊,開發者需修復問題後重新啟動 CI/CD 流程。這代表了軟體交付的高度自動化與效率。

縱觀現代軟體交付的效能挑戰,CI/CD 與持續部署不僅是技術流程自動化,更是組織績效與韌性的試金石,共同定義了從程式碼到客戶價值的最短路徑。

從持續整合(CI)要求的協作紀律,到持續交付(CD)對「不可變動部署包」的堅持,再到持續部署的全面測試標準,此演進路徑的瓶頸並非工具選擇,而是組織的測試成熟度、風險管理框架與文化慣性。它要求管理者從被動的品質守門員,轉型為主動的流程架構師,專注於打造一個具備快速反饋與高度可靠性的交付系統。

展望未來,此自動化管道將整合 DevSecOps 與 AIOps,演變為能主動預測風險、優化資源的智慧化價值流,而不僅是部署工具。其價值將從「加速交付」延伸至「驅動商業洞察」。

玄貓認為,高階管理者應將 CI/CD 視為組織核心能力的策略性投資。根據團隊成熟度與業務風險承受度,循序漸進地提升自動化水平,才是將技術優勢轉化為持續市場競爭力的務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