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統設計需要整合軟硬體資源,並考量功耗、效能和可靠性等因素。本文從基礎元件開始,逐步介紹邏輯閘、計時器等核心硬體,接著探討 SPI、I²C、UART 等常用通訊協定,以及 RTOS 的角色和應用。此外,文章也涵蓋嵌入式系統的安全性議題,探討加密、驗證和韌體更新機制。最後,文章討論感測器和執行器的整合,以及顯示技術和通訊技術的應用,提供讀者一個完整的嵌入式系統設計概念。

RTC(實時時鐘)

RTC(Real-Time Clock)是一種硬體元件,負責提供系統的時間基礎。在嵌入式系統中,RTC可以被用於時間戳記、計時器或其他需要精確時間控制的應用。

RTOS(實時作業系統)

RTOS(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是一種專門為實時應用設計的作業系統。在嵌入式系統中,RTOS可以被用於控制、通訊、計算或其他電子應用。

執行長度編碼

執行長度編碼(Run-Length Encoding, RLE)是一種資料壓縮演算法,用於壓縮連續重複的資料。在嵌入式系統中,RLE可以被用於減少資料儲存空間和提高資料傳輸效率。

執行不確定性

執行不確定性(Runtime Uncertainty)是指程式碼在執行時可能遇到的不確定性或變化。在嵌入式系統中,執行不確定性對於設計和最佳化程式碼至關重要。

掃描(讀取)按鈕按下

掃描(讀取)按鈕按下(Scanning for Button Presses)是一種技術,用於偵測按鈕按下事件。在嵌入式系統中,掃描按鈕按下可以被用於控制、通訊或其他需要按鈕輸入的應用。

排程

排程(Scheduling)是一種技術,用於管理多個任務或程式之間的執行順序。在嵌入式系統中,排程對於控制、通訊、計算或其他需要多工協調的應用至關重要。

結構圖

結構圖(Schematics)是一種圖形表示法,用於描述電子電路或其他複雜系統。在嵌入式系統中,結構圖可以被用於設計、最佳化或診斷電子電路問題。

數位電子與嵌入式系統設計

在設計嵌入式系統時,瞭解數位電子和相關元件的基礎知識至關重要。本文將涵蓋從基本元件到高階通訊協定的各個方面。

基本元件

  • 數位訊號:與類別比訊號不同,數位訊號僅有兩個狀態:高電平(代表1)和低電平(代表0)。這使得數位系統更容易設計和製造,因為它們不需要處理複雜的類別比電壓水平。
  • 邏輯閘:邏輯閘是數位電子學的基礎。它們實作基本邏輯運算,如AND、OR和NOT。透過組合這些閘,可以實作更複雜的邏輯功能。
  • 計時器和計數器:計時器和計數器是數位電子學中的重要元件。計時器可以用來產生時間脈波,而計數器可以用來計算事件的發生次數。

通訊協定

  •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是一種同步序列通訊協定,廣泛用於嵌入式系統。它使用四條線:MOSI(主機輸出從機輸入)、MISO(主機輸入從機輸出)、SCK(時鐘線)和SS(從機選擇線)。
  • I²C(Inter-Integrated Circuit):I²C是一種同步序列通訊協定,主要用於連線低速外設。它使用兩條線:SDA(資料線)和SCL(時鐘線)。
  •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是一種非同步序列通訊協定,常用於連線嵌入式系統與PC或其他裝置。它使用三條線:TX(傳送線)、RX(接收線)和GND(地線)。

嵌入式系統設計

  • 層次結構:層次結構是嵌入式系統設計的一種方法。它涉及將系統分成多個層次,每個層次負責不同的功能。這種方法可以提高系統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充套件性。
  • 分享資源:在嵌入式系統中,分享資源是指多個元件共用的資源,如記憶體或I/O埠。分享資源的管理是嵌入式系統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

安全性

  • 加密和身份驗證:在連線的嵌入式系統中,加密和身份驗證是確保系統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可以保護資料不被未經授權的存取,而身份驗證可以確保只有授權的裝置才能存取系統。
  • 韌體更新:韌體更新是嵌入式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功能。它允許使用者更新系統的軟體,以修復錯誤或新增新功能。

感測器和執行器

  • 感測器:感測器是嵌入式系統中的重要元件。它們可以用來檢測環境的變化,如溫度、濕度或光照強度。
  • 執行器:執行器是嵌入式系統中的作用元件。它們可以用來控制外部裝置,如馬達或燈泡。

顯示技術

  • 七段顯示:七段顯示是一種常用的數字顯示技術。它使用七個段來表示數字0-9。
  • LED矩陣顯示:LED矩陣顯示是一種使用LED燈組成的矩陣來顯示影像或文字的技術。

通訊技術

  • RS-232:RS-232是一種序列通訊協定,常用於連線嵌入式系統與PC或其他裝置。
  • USB: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種同步序列通訊協定,常用於連線嵌入式系統與PC或其他裝置。

內容解密:

上述內容涵蓋了嵌入式系統設計的各個方面,從基本元件到高階通訊協定。瞭解這些知識對於設計和開發嵌入式系統至關重要。

  graph LR
    A[基本元件] -->|包含|> B[邏輯閘]
    A -->|包含|> C[計時器和計數器]
    D[通訊協定] -->|包含|> E[SPI]
    D -->|包含|> F[I²C]
    D -->|包含|> G[UART]
    H[嵌入式系統設計] -->|包含|> I[層次結構]
    H -->|包含|> J[分享資源]
    K[安全性] -->|包含|> L[加密和身份驗證]
    K -->|包含|> M[韌體更新]
    N[感測器和執行器] -->|包含|> O[感測器]
    N -->|包含|> P[執行器]
    Q[顯示技術] -->|包含|> R[七段顯示]
    Q -->|包含|> S[LED矩陣顯示]
    T[通訊技術] -->|包含|> U[RS-232]
    T -->|包含|> V[USB]

圖表翻譯:

此Mermaid圖表展示了嵌入式系統設計的各個方面之間的關係。圖表從基本元件開始,涵蓋了邏輯閘、計時器和計數器等。然後,它介紹了通訊協定,如SPI、I²C和UART。接下來,圖表討論了嵌入式系統設計,包括層次結構和分享資源。安全性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圖表涵蓋了加密和身份驗證以及韌體更新。最後,圖表介紹了感測器和執行器、顯示技術以及通訊技術,如RS-232和USB。這個圖表提供了一個全面瞭解嵌入式系統設計的視角。

從技術架構視角來看,建構一個穩固的嵌入式系統需要整合多個關鍵要素。本文涵蓋了從底層的數位電路元件,如邏輯閘、計時器/計數器,到高階的通訊協定如SPI、I2C 和 UART,以及系統設計的層次結構、資源分享策略等。此外,文章也強調了安全性考量,包含加密、驗證和韌體更新機制,並延伸至感測器、執行器、顯示和通訊技術等外部介面。然而,文章並未深入探討各個模組的功耗管理、實時效能分析以及不同硬體平臺的整合挑戰,這些都是實際開發中需要仔細權衡的因素。對於資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統,如何最佳化程式碼以降低功耗和提升效能至關重要。玄貓認為,未來嵌入式系統的發展趨勢將更注重低功耗廣域網路 (LPWAN) 的整合、邊緣運算能力的提升以及AI模型的輕量化佈署,以實作更智慧、更自主的應用場景。因此,開發者應關注這些新興技術,並積極探索如何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最大化地發揮其效能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