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資料函式庫近年來在機器學習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其能夠有效地處理和分析複雜的關係資料,為各種機器學習任務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本文將探討圖形資料函式庫如何應用於社群檢測、相似性分析、連結預測和特徵擷取等任務,並深入研究實體解析在串流影音市場和客戶帳戶管理中的應用案例。文章將提供具體的程式碼範例和技術解析,幫助讀者理解圖形演算法如何提升機器學習模型的效能和應用價值。同時,也將探討圖形資料函式庫與機器學習結合,例如多源資料融合、機器學習最佳化、實時處理能力和隱私保護等議題。

圖形資料的機器學習任務應用案例

機器學習任務在圖形資料中的應用

表10-3列出了針對不同主要學習任務的應用案例範例。這些範例展示瞭如何在圖形資料上執行基本資料探勘和機器學習任務。

圖形資料學習任務的應用案例

任務應用案例
社群檢測劃分社交網路、識別金融犯罪網路、檢測生物生態系統或化學反應網路、發現軟體程式或法律法規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
相似性分析抽象實體間的物理接近度、作為分群、分類別和連結預測的前置處理、實體解析(識別網路上兩個身份是否指向同一個真實人物)、產品推薦或建議行動、識別不同但類別似網路中執行相同角色的人員
發現未知模式識別網站或應用程式中最常見的「客戶旅程」、發現當前模式的變化
連結預測預測未來購買行為或購買意願、預測商業或個人關係是否存在但未被記錄在資料中
特徵擷取為客戶資料新增圖形特徵,以提高機器學習模型對客戶分類別和建模的準確性
嵌入轉換將大量特徵轉換為更緊湊的集合,以提高計算效率、整體捕捉鄰近節點的特徵而不需設計特定的特徵擷取查詢
分類別(預測類別)根據過去的詐欺案例建立模型以識別新的詐欺案例、根據過去的疫苗測試結果預測未來疫苗患者的類別結果
迴歸(預測數值)根據過去的參與者的結果預測減肥計劃參與者的體重減少量

圖形機器學習方法的比較

在確定要執行的任務型別後,需要考慮可用的根據圖形的學習技術、它們提供的功能以及它們的主要優缺點。

圖形中的模式發現和特徵擷取方法

表10-4列出了本章和第6章中遇到的圖形演算法和特徵擷取方法。

圖形中的模式發現和特徵擷取方法

任務圖形學習方法評論
社群檢測連通元件與社群的連線足夠
k-core與社群成員至少有k個連線
模組化最佳化(如Louvain)社群內部的連線密度相對較高
相似性分析Jaccard鄰域相似性計算非數值資料的共同關係數量
Cosine鄰域相似性比較關係的數值或加權向量
角色相似性遞迴定義為具有相似鄰居的節點
發現未知模式頻繁模式探勘從小模式開始構建更大模式、與領域無關
特徵擷取Graphlets系統性列出所有可能的鄰域組態
PageRank根據入鄰居的數量和排名,用於相同型別的節點之間的定向圖形
Closeness centrality平均距離到任何其他節點的距離
Betweenness centrality節點位於任何兩個節點之間的最短路徑上的頻率;計算緩慢
領域相關特徵擷取搜尋與領域相關的模式、需要領域知識的自定義工作
降維和嵌入DeepWalk如果向量具有相似的隨機遊走,嵌入將相似;比SimRank更高效
node2vecDeepWalk具有方向性調節的隨機遊走,用於更大的調節

圖神經網路方法比較

名稱描述應用
圖卷積網路(GCN)卷積:鄰居特徵的平均值在特定圖形上進行分群或分類別
GraphSAGE卷積:鄰居特徵樣本的平均值在圖形樣本上學習代表性模型,以及分群或分類別
圖注意力神經網路(GAT)卷積:鄰居特徵的加權平均值分群、分類別和模型學習;透過學習卷積的權重增加調節和複雜性

內容解密:

本章總結了圖形資料在機器學習中的應用,強調了圖形資料的獨特特性和對不同學習任務的適用性。圖形資料能夠表示實體之間的複雜關係,這使得它在社交網路分析、推薦系統和詐欺檢測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程式碼範例1:使用GraphSAGE進行節點分類別

import networkx as nx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tellargraph import StellarGraph
from stellargraph.layer import GraphSAGE
from stellargraph.mapper import FullBatchNodeGenerator

# 建立一個簡單的圖形
G = nx.Graph()
G.add_edges_from([(1, 2), (1, 3), (2, 4), (3, 4)])

# 將圖形轉換為StellarGraph物件
graph = StellarGraph.from_networkx(G)

# 建立GraphSAGE模型
generator = FullBatchNodeGenerator(graph, sparse=True)
graphsage = GraphSAGE(
    layer_sizes=[64, 32],
    generator=generator,
    bias=True,
    dropout=0.5,
)

# 編譯模型
x_inp, x_out = graphsage.build()
model = tf.keras.Model(inputs=x_inp, outputs=x_out)

#### 內容解密:
此程式碼範例展示瞭如何使用GraphSAGE進行節點分類別首先我們建立了一個簡單的圖形然後將其轉換為StellarGraph物件接著我們建立了一個GraphSAGE模型並編譯它以進行訓練GraphSAGE是一種用於圖形資料的深度學習方法它透過聚合鄰居節點的資訊來學習節點的表示

#### 程式碼範例2:使用DeepWalk進行節點嵌入
```python
from gensim.models import Word2Vec
from stellargraph.data import BiasedRandomWalk

# 建立一個BiasedRandomWalk物件
rw = BiasedRandomWalk(graph)

# 生成隨機遊走序列
walks = rw.run(
    nodes=graph.nodes(),  # 根節點
    length=100,  # 隨機遊走的長度
    n=10,  # 每次根節點的隨機遊走次數
    p=0.5,  # 傳回上一節點的機率
    q=2.0,  # 移動到遠離上一節點的節點的機率
)

# 使用Word2Vec訓練模型
model = Word2Vec(walks, size=128, window=5, min_count=0, sg=1, workers=2, iter=1)

#### 內容解密:
此程式碼範例展示瞭如何使用DeepWalk進行節點嵌入首先我們建立了一個BiasedRandomWalk物件並使用它生成隨機遊走序列然後我們使用Word2Vec訓練模型以學習節點的嵌入表示DeepWalk是一種用於圖形資料的無監督學習方法它透過隨機遊走來捕捉節點之間的結構資訊

## 未來研究方向
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索圖神經網路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如社交網路分析推薦系統和生物資訊學同時如何提高圖神經網路的可解釋性和可擴充套件性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 內容解密:
本章總結了圖形資料在機器學習中的應用並強調了圖神經網路的重要性圖神經網路是一種能夠捕捉圖形資料中複雜關係的深度學習方法它在多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索圖神經網路的應用和改進

## 串流影音市場的實體解析挑戰與圖形演算法解決方案

### 市場背景與挑戰
全球串流影音市場正經歷快速成長市場規模預估將於2030年達到4168.4億美元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串流媒體服務供應商必須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推薦滿足數百萬使用者的需求這不僅需要對內容進行精確分類別還需要深入瞭解使用者的觀看習慣

#### 實體解析問題的核心挑戰
在現今的串流影音市場中實體解析Entity Resolution成為一項關鍵挑戰實體解析旨在識別資料集中代表同一真實實體的多個實體並將它們連結或合併串流媒體服務供應商面臨至少三項實體解析挑戰

1. **多重灌置授權問題**使用者可能在不同裝置上使用不同的授權方案
2. **企業合併問題**公司合併後需要整合不同公司的資料函式庫例如迪士尼將迪士尼皮克斯漫威和國家地理的內容整合
3. **合作夥伴關係問題**供應商可能與其他公司建立合作關係例如威訊Verizon使用者可免費獲得迪士尼+Hulu和ESPN+的服務

### 圖形演算法解決方案

#### 問題定義
每個真實使用者可能擁有多個數位身份目標是發現這些身份之間的隱藏連結並將相關資訊整合以形成對使用者更完整的瞭解進而提供更精準的內容推薦

#### 解決方案:根據圖形的實體解析
實體解析包含兩個主要步驟判斷哪些實體可能是相同的以及合併這些實體由於缺乏訓練資料本案例採用無監督學習方法透過分析資料特徵和社群結構進行實體解析

##### 判斷實體相似性
在缺乏標記資料的情況下系統依賴資料本身的特性進行無監督學習可能的情況包括

* 使用者忘記原有帳號而建立新帳號
* 不同串流服務公司合併或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 使用者故意建立多個帳號以利用多重會員獎勵或區分不同觀看行為

這些情境提供了實體解析的線索例如透過裝置ID或個人資訊進行匹配

### 實體解析的技術實作

#### 圖資料函式庫的應用
TigerGraph圖資料函式庫被用於實作實體解析透過圖形演算法可以有效地識別不同實體之間的關聯

```gsql
# GSQL範例查詢陳述式
CREATE QUERY entityResolution(STRING seed_id) FOR GRAPH video_streaming {
    # 定義查詢引數與傳回結果
    SetAccum<EDGE> @@edge_set;
    
    # 遍歷圖結構,尋找與seed_id相關的節點
    Seed = {seed_id};
    WHILE Seed != EMPTY DO
        Step = SELECT t FROM Seed:s - (:e) - :t
                   ACCUM @@edge_set += e;
        Seed = Step;
    END;
    
    # 傳回結果集
    RETURN @@edge_set;
}

內容解密:

上述GSQL查詢陳述式用於實體解析任務,具體步驟如下:

  1. 查詢初始化:定義名為entityResolution的查詢,輸入引數為seed_id,並宣告一個邊緣累加器@@edge_set
  2. 圖遍歷:從seed_id出發,遍歷圖中的相關節點,將遍歷過程中遇到的邊緣儲存在@@edge_set中。
  3. 結果傳回:最終傳回收集到的邊緣集合,代表與初始實體相關的所有連結。

圖形演算法的優勢

圖形演算法在實體解析任務中具有以下優勢:

  • 複雜關係建模:能夠有效表達實體間的複雜關聯。
  • 高效查詢效能:支援快速的圖遍歷與查詢操作。
  • 靈活性:可根據具體需求調整演算法引數與權重。

實務應用

透過圖形演算法進行實體解析,串流媒體服務供應商能夠更準確地瞭解使用者行為,從而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內容推薦。未來,隨著資料量的持續增長和技術的進步,實體解析技術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未來研究方向

  1. 多源資料融合:結合更多資料來源(如社交媒體、購物記錄等)進行綜合實體解析。
  2. 監督學習與無監督學習結合:利用少量標記資料提升無監督學習模型的準確性。
  3. 實時實體解析:開發實時實體解析系統,以應對快速變化的使用者行為資料。

技術挑戰與對策

  1. 大規模資料處理:採用分散式圖資料函式庫和高效能運算技術。
  2. 隱私保護:實施嚴格的資料匿名化和加密措施。
  3. 模型評估:建立完善的評估體系,以衡量實體解析的準確性和效率。

透過不斷最佳化和改進實體解析技術,串流媒體服務供應商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並為使用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圖表化實體解析技術在客戶帳戶管理中的應用

在現代數位服務中,實體解析(Entity Resolution)是確保客戶資料準確性和一致性的關鍵技術。隨著使用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平台上建立多個帳戶,如何準確識別和合併這些數位身份成為了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本文將探討根據圖的實體解析技術,並透過具體例項展示其在客戶帳戶管理中的實際應用。

多重數位身份的形成原因

使用者因各種原因可能建立多個線上帳戶,例如:

  • 使用暱稱或不同變體名稱
  • 地址或電話號碼的輕微變化
  • 多個電子郵件地址或電話號碼的選擇使用
  • 裝置變更或其他技術因素

這些變化可能導致資料函式庫中出現多個看似不同的帳戶,而實際上屬於同一使用者。實體解析技術旨在識別和關聯這些相關帳戶。

實體解析的兩種主要模式

  1. 相似屬性模式:大多數個人資訊相同或相似,只有少數屬性不同

    • 例如使用暱稱或地址拼寫錯誤
    • 即使屬性不同,這些屬性之間仍可能存在關聯
  2. 關鍵屬性匹配模式:大部分資訊不同,但某些關鍵資訊相同

    • 例如家庭電話號碼或出生日期相同
    • 行為線索(如觀看影片的型別和時間)的一致性

解決方案的技術基礎

要實作有效的實體解析,需要結合:

  1. 相似度演算法(Similarity Algorithms)

    • 用於計算不同實體之間的相似程度
    • 例如Jaccard相似度、Levenshtein距離等
  2. 社群檢測或聚類別演算法(Community Detection/Clustering Algorithms)

    • 用於將相似的實體分組
    • 識別屬於同一真實使用者的多個數位身份

實體解析後的處理方式

一旦識別出屬於同一使用者的多個帳戶,可以採取兩種主要策略:

  1. 合併帳戶(Merging)

    • 將多個帳戶合併為一個主帳戶
    • 適用於需要消除重複帳戶的情況
    • 需要處理帳戶資料的整合
  2. 關聯帳戶(Linking)

    • 在資料函式庫中建立帳戶之間的關聯
    • 透過圖結構表示真實使用者與其多個數位身份之間的關係

圖11-1:實體解析後的數位身份關聯示意圖

此圖示展示了實體解析後,真實世界中的使用者實體如何與其多個數位身份(帳戶)建立關聯。

圖表翻譯: 此圖表顯示了一個真實使用者實體(User)如何與多個數位身份(Account)透過邊(edge)連線起來,代表著這些數位身份實際上屬於同一個真實使用者。

圖表化實體解析的實作

本文介紹的圖表化實體解析方案已在TigerGraph Cloud中實作為Starter Kit。以下是具體實施步驟:

圖表結構設計

如圖11-2所示,圖表結構包含以下主要頂點型別:

  • Account:使用者的數位身份
  • User:真實世界的使用者實體
  • IP、Email、Last_Name、Phone、Address、Device:用於關聯不同Account的關鍵屬性
  • Video、Keyword、Genre:與影片相關的屬性
  • Video_Play_Event:使用者觀看影片的事件記錄
  • Weight:相似度模型的引數

圖11-2:影片客戶帳戶的圖表結構示意圖

此圖表展示了不同頂點型別之間的關聯結構。

圖表翻譯: 此圖表詳細展示了圖模型中的各個頂點型別及其相互關係,例如Account如何透過共同的屬性(如Email或Device)建立連線。

表11-1:圖模型中的頂點型別說明

頂點型別描述
Account使用者的數位身份
User真實世界的使用者實體,一個User可對應多個Account
IP、Email等使用者的關鍵屬性,作為頂點以便建立Account之間的關聯
Video影片標題
Keyword、Genre影片的屬性
Video_Play_Event使用者觀看影片的事件記錄

實體解析的三階段實施計劃

  1. 初始化:為每個Account建立對應的User頂點並建立連線
  2. 相似度檢測:計算User頂點之間的相似度,對相似度足夠高的User對建立SameAs邊
  3. 合併:找出User頂點的連通分量,選擇一個主頂點,將其他頂點的邊轉移到主頂點並刪除其他頂點

程式碼範例:實體解析查詢實作

CREATE QUERY entity_resolution(/* 引數列表 */) FOR GRAPH video_customer_accounts {
    /* 初始化:為每個Account建立User頂點 */
    CREATE QUERY init_users() {
        FOR acc IN Account {
            CREATE (user:User {id: acc.id});
            CREATE (acc)-[:BELONGS_TO]->(user);
        }
    }

    /* 相似度檢測:計算User之間的Jaccard相似度 */
    CREATE QUERY detect_similarity() {
        FOR user1 IN User {
            FOR user2 IN User {
                IF user1 != user2 {
                    similarity = JaccardSimilarity(user1.neighbors, user2.neighbors);
                    IF similarity > threshold {
                        CREATE (user1)-[:SameAs {weight: similarity}]->(user2);
                    }
                }
            }
        }
    }

    /* 合併:找出連通分量並合併User頂點 */
    CREATE QUERY merge_users() {
        components = ConnectedComponents(User, SameAs);
        FOR component IN components {
            main_user = component.max_by(degree);
            FOR user IN component {
                IF user != main_user {
                    TRANSFER_EDGES(user, main_user);
                    DELETE (user);
                }
            }
        }
    }
}

內容解密:

  1. 初始化階段為每個Account建立對應的User頂點,並建立BELONGS_TO關係,代表Account屬於某個真實使用者。
  2. 相似度檢測階段使用Jaccard相似度演算法計算不同User頂點之間的相似度,若相似度超過閾值則建立SameAs邊。
  3. 合併階段透過連通分量演算法找出相關聯的User群組,選擇一個主要的User頂點,將其他頂點的邊轉移至主頂點並刪除冗餘頂點。

實施方法比較

本文介紹了兩種實體解析的實施方法:

  1. 根據Jaccard相似度的方法

    • 簡單直接,適用於精確匹配的場景
    • 使用連通分量演算法進行合併
  2. 進階方法

    • 支援精確和近似匹配
    • 可調整不同屬性的權重
    • 適合處理拼寫錯誤或名稱縮寫的情況
  3. 多源資料融合:整合來自不同系統和通路的客戶資料

  4. 機器學習最佳化: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提高相似度計算的準確性

  5. 實時處理能力:增強系統的實時資料處理能力,滿足即時業務需求

  6. 隱私保護:在實體解析過程中加強資料隱私和安全的保護措施

透過不斷最佳化和創新,圖表化實體解析技術將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業務價值和競爭優勢。